Saturday, September 20, 2014

【一项重大突破----采用无创伤性的手术治疗骨肿瘤】

多伦多市儿童医院的一位骨瘤患者是北美第一个接受不需要刺穿皮肤—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器(MRI)引导超声波消融腿上长的一个肿瘤的这项专门手术的青少年。医生们用一台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器引导高强度超声波消融一个称为骨样骨瘤的良性骨肿瘤。 在7月17日动手术之前,骨瘤病变已使这位16岁的少年遭受腿部剧痛长达一年之久。动完手术的当天晚上,这位爱运动的青少年上床睡觉的时候,他长期忍受的剧痛才完全得到缓解。 在以往的几十年里,一般都是通过矫形手术治疗骨样骨瘤,手术包括从骨头上刮除肿瘤或把含有肿瘤的那部分骨头全部切除。做手术过程中是很痛苦的,术后完全恢复可能需要许多周的时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微创治疗方法已被用于烧除肿瘤;在这些治疗手术过程中,使用电脑断层扫描仪(CT)引导射频或激光能量感应产生的高温穿过一个插入肿瘤内的针头传输热量进去消融肿瘤. 这些治疗方法是有效的,而且比创伤性的手术风险小,目前正被广泛使用。然而,这些手术还是带有风险,其中包括CT扫描辐射暴露,受感染,周围组织的烧伤,以及肿瘤治疗后遗留下的孔洞造成的骨折等等的風險。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法是利用MRI扫描器(核磁共振成像)引导超声波冲击一颗米大小的骨瘤区域,以消除肿瘤。该治疗法是完全无创伤性的疗法,因此皮肤和周围骨胳保持完整无损,大大减少了出现感染之类并发症的风险。 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器,而不采用CT扫描仪引导声波治疗,这意味着病人可避免暴露于CT扫描辐射。与其他治疗法相比,遭受骨折的风险性也可能更低,而且康复得很快。除此之外,另一个好处是可迅速缓解疼痛。 率领研究小组施行这次手术的病童医院介入放射科主治医生迈克尔•坦普尔说:”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表明我们正从微创伤性治疗法转换到非创伤性疗法,这将极大地减小病人遭遇到的风险,并可快速跟踪病人康复的情况。我们选择骨样骨瘤作为我们的临床试点研究,是因为我们很容易接触到病变部位,虽然手术有些复杂...” 这一重大突破便是最近由病童医院的“核磁共振成像引导创新技术与介入治疗中心(CIGITI)”所实施的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汇集了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软件开发人员和工程师开发出使用手术机器人施行微创手术的创新技术。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已应用于欧洲小儿科及成人医疗中心。2010年意大利首先对患有骨样骨瘤的病人进行了这种手术,而北美目前应用这种手术治疗成年患者的子宫肌瘤和骨转移瘤。 骨样骨瘤最常见病发于10至35岁的男性。已经有报道称还发现有年仅七个月大的这种婴儿病患者。尽管骨瘤的大小约1厘米---众所周知的是这种肿瘤会导致病人感到极度的疼痛。病童医院每年可见到多达18个患这种骨瘤的病人。 编译报道

Saturday, September 13, 2014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 49 )

夜八时倾,我们列车驶离成都火车北站后,已经属于夜间行车了.列车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在双流县境内的白加车站停了下来.透过夜色,从车窗里望出去,看不出什么景色,只看见是一带很平缓的小丘陵,但这兒是成昆铁路普慢客车从成都发车后停留的第三个车站. 车站月台上只有很少的旅客上下车,完全不像成都火车北站月台上四处都是站满了旅客.等旅客上下完车后,我上了车,翻下了车厢门的踏板,双脚踩在上面,立在车门口,远远可以望见车站的全貌.在列车前方,看见发车的信号灯在闪闪发光,我们这趟开往渡口的列车马上就要发车了。 .... 很快火车又朝着前方徐徐前行了… ...透过车窗 可以望着天上缀满闪闪发光的星星和稀疏可见的田野间农家小院的灯火,意念夜色中寂静的美, ...我关闭车门, 按照《乘务作业流程》的规定,为乘车旅客的安全, 记得要锁上车门。 列车继又向前行驶.列车所经之处都为一带平缓的丘陵地带,颇似平畴一般的原野.透过车窗见沿铁路路堤之下有一条小溪在流淌,水甚清洁. 小溪伴随移动的列车蜿蜒前行约半小时之后,消失在夜色之中. 凌晨二时四十分列车到达汉源火车站,全车厢的旅客都休息了,我在车厢里巡览一会之后又回到乘务员值班室,一坐下,我的眼皮开始有点发困、颇感疲倦,时时有睡意.双眼紧闭,睁不开眼了,我马上站起来,走到车厢联结处透透空气清醒自己。我提醒自己千万不能睡觉: “,车厢里旅客熟睡着、即将到站的旅客需要我去把他们叫醒,他们才能不误点顺利下车回家,我绝能让任何一名旅客误点坐过站啊!” 此时心中像有一块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时时令我保持警惕 不犯困,我强打起精神,在车厢中悄悄地来回轻声走动,保持清醒赶走睡意,缓解熬夜带来的疲劳。看着躺在妈妈怀抱中熟睡的小孩子嘟起小嘴巴发出轻微地呼吸声,我一刹那间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幸福 的慰籍感,睡意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真心实意地愿为他们的幸福乘火车之旅行保平安。 当我们列车驶过汉源火车站后,大部分是沿着大渡河在行驶, 我们列车从渡口返回成都经过这一区间是白天,透过车窗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渡河就象条蛇似的拌着丛山峻岭蜿蜒着奔腾前行.铁路不是笔直,铁路是按照横断山脉北段险峻山岳地带的复杂地形状况修建的. 列车行驶每隔两,三里路就要穿过一个隧道,每条隧道的长度都至少在千多米长以上.因为铁路从大渡河旁经过,我们可以看出河床纯是一片嶙峻的岩石,因此河水也就顿然显得汹涌澎湃起来了.沿途所见均是成昆铁路所经的险要之处,紧挨或穿过中国地形上最为陡峻的地区,横断山及其余脉山高谷深,我们值乘的这趟列车穿行在川西南崇山峻岭间的水深流急的金沙江、大渡河旁. 地质上这条路经过的地区被称之为“地质博物馆” 修成之后的成昆线,桥梁隧道总长452公里,占全线长度41%,其中隧道长345公里,所以跑在成昆线上的客运列车,白天车厢里也必须总是亮着灯,大渡河边的铁路成了地下长廊,列车几乎完全是在隧道中行驶,该段最长的关村坝隧道有六千多米长,压在它上边的山高是一千六百公尺。 只是在列车从一个隧道驶入另一隧道的短暂时间,可以看到那被两岸壁立的悬崖束缚得只剩十来米宽度的大渡河急流,奔流的河水发出低沉啸声,撼人心弦。抬首上方,峭壁常是高入天际,难见一线天。没等多看看,列车又钻进了下一个山洞,不过这种场面还可以在行车途中多次出现。 进入雅安市汉源县境内,成昆铁路一直沿着汹涌奔腾的大渡河蜿蜒而行,两岸峭壁耸立,景色非常壮丽。途中所见也多是荒凉之地..经过了一段段险峻的山谷地带,那些山岭的形象和色彩都俨如骸炭,从上面可鸟瞰铁路从那峭削嶙峋的绝壁上开凿的隧道中延伸了出来,沿横跨在两悬崖绝壁之间的桥梁行驶,那险峻的山势,看上去有些令人生畏.有的山头带着冰雪,足见得它们的高峻.山下那条蜿蜒奔流着的大渡河以万马奔腾之势冲刷着那每每断岸千寻,深谷万仭,当列车一驶出那隧道,望着连接隧道口的桥梁之下的那些深不见底幽静山谷,想起来心中仍有余悸啊! 大体从峨边车站到乌斯河车站,一连串的隧道口、桥梁甚至车站镶崁在大渡河急流边高耸入云的峭壁上,勾画出一条穿越天险的钢铁大道,它们代表着成昆铁路的艰险,是当年筑路人的一座不朽丰碑。 列车继续往前行驶就要翻越横断山脉了.这是成昆铁路要通过的最险峻的地段之一了.它成为一段由无数座隧道相联接的地下铁路,其中跨越过的这段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者们匠心独具所造的高难度复杂的铁路.建筑技术先进完美.列车跨越完这一地质范围之后,就要 驶入西昌亚热带山麓河谷地区了. 晨六时倾,列车驶入西昌河谷地区,此时太阳刚好从一条江左边的山谷中爬上来.车窗外江风涤荡,拍打着窗扉,大地完美无缺地御下了它黑夜的盛装,黑夜尽头,日出之际的"拂晓"到来了,也意味着列车经过漫长的一昼夜的行驶,我也辛勤努力地在列车上工作一整夜之后,列车终于要抵达成昆线上的一个大站-----西昌火车站了. 远远的地平线上一轮红日喷发出旭日东升的光芒 .....从车窗向外望出去可见 从遥远的起伏山峦的峰峦上,缓缓地向前伸展出一座城市的轮廓-----一座充满生机的城市---西昌.列车在驶抵西昌火车站之前,穿过了一大片开垦过的田野,亚热带稻田中生长着的沉甸甸水稻呈现出的美丽绿色点缀在大自然的风景中. 此时 许多旅客一觉醒来,就不能安睡了。没有多久,行驶中的列车就快抵达西昌火车站了,从车窗外闪过的景色中,一位乘客女孩大感惊异地辩认出当她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记得的那条修筑在铁路一侧的公路和远处露出雄伟的身姿的群山,和那些耸立在铁路两边的熟识的建筑物。 进站前列车已经开始在减速了,速度已减小到最快行驶速度的一半,出现在车窗外的景色显得越发清晰了起来。而实际上当列车在驶入西昌亚热带山麓河谷附近地区之前,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明亮了,而此时车厢里旅客发出的噪杂声突然间完全沉寂了下来,保持安静了一段时间,一位乘客将头靠在座位与车窗旁边的车厢壁上,用一条围巾盖在她的脸上,希望趁着天大亮之前能好好地再睡一觉;在她看来自己还有好长一段时间要在火车上度过,因为她将要抵达她此行的目的地---并非是西昌. 一位乘坐在硬席座位上的母亲慈祥地一边用毯子将熟睡在她身边的孩子盖着,一边对他说:”快到西昌了,你就好好地睡觉吧……它离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渡口还远着呢,还得要花费差不多一整天的时光才能到达嘞”,小孩似乎从睡梦中清醒过来,睁开眼睛,一脸茫然的表情,迷惑不解地望着他的母亲. 快到西昌了,我站立在车门边上,眼睛透过车门的玻璃盯着那快速移动过来离得很远的西昌的繁华的街市景色.列车要进西昌火车站之前,牵引着火车的机车头开始鸣笛,司机拉闸减速,让列车放慢了速度,沿着铁轨朝站内驶进去,此时从车窗口上望过去,看见月台上挤满了旅客,如今这个车站变得拥挤不堪了,这毫无疑问证明了这条铁路的建成通车将极大方便当地群众的出行,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记得当时车站通往城里的公路只是一条尘土飞扬的简易马路,一些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在驶行的手扶拖拉机和解放牌大卡车间以之字形路线穿行其间.西昌城的大多数居民是汉族,这在彝族同胞众多的大凉山地区显得非常独特. 西昌城内随处可见生动造型的彝族式的建筑. 1970s年代初当我跑成昆线渡口车班的时候,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往返经过西昌火车站了,但都没有机会进西昌城一游.行笔至此,不禁勾引起来我对往事的一些回忆.还记得那时这里的旅游业尚未开发,当地还没建有现代化的酒店,只建起了一些极简易的旅店来应付不多的游客. 那段西昌之旅的美好回忆便自然而然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了,它将永远的被封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一直到1987年夏天,我才与同事们一道第一次踏上了西昌土地,作了差不多为期四,五天的旅行,那是在我已经调到外贸部门工作两年之后,应当地一家国营企业的邀请前去洽谈代理他们工厂的产品出口的业务. 当时入住的是一家建在著名邛海边的泸山风景区内的旅馆,那里离火车站约10公里远的距离,环境安静舒适,非常适合度假.我们住的房间是间面临邛海的观景房.夜间从阳台望出去,可以看到湖滨五彩六色的灯光伸向远方. 炫目的反光照耀在微波荡漾的湖水上.我们住宿的这家旅馆还有一座传统庭院,花园小径上长满了苔藓,四周满栽植着柳树,鸟儿在柳树枝上鸣唱. 临别西昌的第二天,由我们代理出口的那家工厂为我们安排了乘一艘游艇畅游邛海的活动,桅杆上挂着一张白帆,等我们一行人从岸边上船之后,船就扬帆起航了.我们随风浪前行大约半小时之后,我们的游艇抵达邛海中心处,那里的水清澈澄莹.船下锚停稳后,我们迫不及待地从船上拿起渔杆开始钓鱼. 乘船游邛海后不久,我到没有晕船的感觉,只是感觉船在抛锚后有点摇晃,我感觉很有乐趣.从地平线上望过去,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湖水和头顶上的天空是一抹美丽的蔚蓝色.环顾四周,可见附近湖面上游荡着的一些帆船,远处尽显白帆点点,浪涛冲击.这湖光山色对我很具吸引力.不一会儿我们在游艇上已经生好了酒精炉准备烧烤我们钓上来的鱼,很快我们就能吃上一顿丰盛的午餐了. 当天边挂着几条红绸般的晚霞时,我们的游艇在夕阳余辉中返航,船停泊岸边后,我们终于又站稳在邛海岸边上,感觉真的好极了.我脑海中至今仍然存留着对二十多年前畅游西昌邛海的美好记忆.

Wednesday, September 3, 2014

【加拿大著名友好人士译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

【加拿大著名友好人士译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 By Mary Austin Endicott 有人告诉我这首诗写于1945年,当年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时,期望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能签署停战协议从而建立联合政府。这个希望由诗的结尾处的句子体现了出来,在这诗句中毛将过去中国的统治者的杰出军事才能与他竭尽全力要完成的历史使命相比。:----- By Mary Austin Endicott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All the country to the north Is enclosed in a thousand li of ice And ten thousand li of a whirlwind snow. To one side and the other of the Great Wall There reigns nothing but a vast turmoil. From the banks of the Yellow River, both upstream and down, No longer can one see the running water. The mountain ranges are writhing silver serpents, Like glittering elephants the hillocks rise from the plains And our height is the height of the skies. In the bright weather The earth is as charming As a red—cheeked girl in a garment of white.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Such is the attraction of her rivers and mountains That innumerable heroes have striven in pursuit of her charms. The emperors Chi huang and Wou Ti were barely cultured, The emperors Tai Tsoung and Tsai Tsou lacked all finer feelings, Genghis Khan only knew how to bend his bow against the eagles. All this belongs to the past------today for the first time men of sensibility stand on this soil. 作者自介(Mary Austin Endicott)(玛丽•奥斯汀•恩迪科特)?年------?年不祥 我对社区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曾在属于多伦多大都会地区之一的约克镇的教育董事会里担任董事三年,1946年我辞去董事一职,重返上海与丈夫团聚.从1942年至1946年我还在“加拿大联合教会管辖的妇女传教士协会道明理事会中的保障女童工权益部门担任秘书一职。 在我们家庭中,我的丈夫,詹姆斯•G•恩迪科特(James G. Endicott)(1898---1993)是一位公众人物。他作为一个牧师,一个中国的传教士,一个演说家,并作为加拿大的世界和平大会的主席,而广泛地为大众所知。我欣赏他为中国人民带来新生活的热情,以及他为东西方之间的相互理解而搭建起的沟通桥梁所怀抱的激情,由此而来它将根除导致战争的恐惧和偏见。28年来我一直把他亲切地称呼为吉姆,我会在贯穿全书的写作中同样如此这样地称呼他。 在中国,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抚养和教育我们的四个孩子及三个和我们住在一起四年的中国男孩身上,他们已成为了我们家庭的成员。我们在加拿大有孙辈而在中国有领养孙子。用我们在1952年重访中国的经历创作的这篇故事来祝福全中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 编者按:这首诗翻译道地,简明扼要,意思准确,可读性很高.      

Saturday, August 30, 2014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 48 )

我们最初上车值乘的时候,车队为我们列车的每两节车厢分别安排一名车班的老乘务员指导和帮助我们这些新招来的列车员,成为我们的师傅,形成以老带新、交叉值乘的模式,带领我们做好服务旅客的工作.我亲眼目睹了分配到我们车厢来帮助和带领我们的郭师傅抓盗贼的一幕,这也是我最受到启发的一幕. 有一次当夜班我巡视车厢时,就从那一伙盗贼面前经过的,他们都还在继续进行着他们的工作.他们三五成群地有的就象守株待兔一般地站在车厢联结处为他们的同伙望风,有的人窝在车厢最後一排的座位上,显得动作鬼鬼祟祟地连说话的声音都被颠的断断续续地,让人听不清楚。 就这样,只等窃贼动手了,我原以为那位旅客就要遭窃了.窃贼动手的时机无疑是成熟了.但是,奇怪!我自己到现在都还在惊异,我不知道为什么郭师傅会有那样迅捷行动了,当那窃贼正要将他的两根手指伸进那女性乘客的裤子口袋中要偷走她的钱包的时候,与此同时这位窃贼还警惕性地一边用游弋的目光扫视着四周. 此刻就已被郭师傅发觉了,郭师傅迅捷地移到那女性乘客的背后,有意识地提醒她,那女子大吃一惊掉头回顾,那当然是看见了面前出现了一个男子正用手指在掏她的裤子包包,就这样那女子一下子跳起来,就抓住了那男子,此时那男子想要挣脱出那女子的掌控,却是发现郭师傅和一位乘警突然站在他面前, 那男子就好像看见了惩恶的法官一般,一下子焉了下来,刚才还在叫嚣的气焰一下子就收捡起了 ... 看到这一幕不少人都发出一两声赞叹的唏嘘声,和那女子坐在一起的那个男人对着她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赞赏.被擒的窃贼知道此时自己的那套把戏再也玩不转了,他向这俩位正义之士不知道告了多少饶,他们丝毫不为他的乞求所动,从法理上他们难以忽视这类犯罪行为,就这样,这两位青天大老爷也不准许他逃脱正义的惩罚了. 我得承认,这是我最受感动的一幕,然而也是我最感惭愧的一幕.现在想起来,感到我自己实在是太无能了. 此时他分明什么也没有对我说,但他那一双目光如炬深邃的双眸只是将我轻轻一扫,就好像读懂了我的所思所想。分明这正属于是我的责任范围之内应管好的事,然而我都没有尽能力处置好,实在有点感到惭愧了. 而每一个明白人一看就知道郭师傅是一位对客运工作驾轻就熟的经验丰富的老手了。佩服之余,我更多地是向他询问请教,我充满兴趣的向他提出数不清的问题,等待着听到他睿智的答案,他就滔滔不绝的述说 和解释夜班值 乘过程中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点,每一次郭师傅都不厌其烦,耐心而全面、仔细地引导我掌握要点,并向我强调容易产生事故隐患的地方和应对的解决措施. 让我感到十分温馨的是他总是微笑着向我解说疑难问题,他的真诚的笑容让我倍感亲切和 温暖。在他的热心帮助下,我迅速领会了一个初上岗的列车员值乘时应掌握的要领。”他是怎样了不起的一个经验丰富的资深的列车员啊!“我情不自禁的很钦佩地自言自语地小声说道。 郭师傅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老资格的列车员了,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刚通车时,他才十几岁就从金堂县农村招收到才成立的从属成都铁路局的客运段来工作,从那时算起来差不多有二十年的工作经历了; 尽管他从成渝铁路通车营运开始,就在成渝列车上当上了列车员,这一干就是好几年的时间。川黔铁路于1956年4月开工,1965年7月13日全线通车后,他又被调遣到成都至贵阳的普快列车上当上了列车员,这一干又是五,六年的时间,差不多已经算是干了小半辈子铁路工作的人了,那时 他值乘的列车一周要纵横川黔线三次,并在抵达贵阳火车站后,稍作休整,补充食品 之后,当天晚上载上旅客,就要返回成都; 只有一次,当川黔铁路太白站至蒙渡站间发生泥石流水害毁坏了区间的一段铁路, 成铁局职工全力组织起来进行川黔铁路泥石流水害抢险,恢复运输时, 他值乘列车逼迫停留贵阳火车站两天,待铁路修复通车,再开往成都。 当时我最远的乘车旅程从来没有超越过成昆线上的渡口火车站时,郭师傅的行车旅程已经纵横驰骋川黔,宝成,陇海,京广铁路了.并且他的旅程好象从来没有停下来过,在1970年七月一日成昆铁路通车后,他又被调动到我们车班来指导和帮助我们新招来的列车员。 有一次我与他闲聊,“他还宽慰着对我说:“在行车途中没有什么问题能比关注旅客乘车和食宿安全的问题更重要的了”,当然,你知道的。当你涉及到从事一种服务性质的工作时,它就极大地局限了你。– ---但作为任何一个明智的乘务员,他都会极乐于助人,热爱自己的乘务工作,并且还要甘于平凡,保持阳光心态的. 退一万步讲,如果实在难以适应,就当时的情形而言,大抵上也不存在离开工作岗位,再换一个你觉得舒服的环境干活的可能性,否则,就踏踏实实地工作下去。抱怨在任何时候都是没用的,特别是在列车上干服务工作 .在任何时候都要快乐而积极地为旅客服务。 他又说道:” 我可以很坦率地说,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都是在列车上为旅客服务中度过的。当我与他们在一起时,你知道吗,没有什么事可令我感到烦扰的。感谢大家对我的工作的支持!我一直有幸能使自己身体保持得非常健康,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我第一次跑成昆铁路跨越过横断山脉后我就没有感觉到经过亚热带地区时,那里的气候会不适合于我。 但我总还记得吧,在1952年刚参加铁路工作,分配到客运段当列车员, 最初跑成渝线上的普慢列车时,值乘第一,二趟车时,感觉到身体有点不大适应,但之后就感觉不到身体有什么不适应之处了。” 成昆铁路刚通车时由成都开往渡口的火车只有两趟客车,一趟是下午四点发车的快车和晚上八点发车的一趟慢车,四点的那趟车是途经渡口到达昆明的快车.晚上八点始发的那趟车就是我们值乘的去渡口的238次普慢车了.我们值乘的这趟开往渡口的慢车从成都火车北站始发车的时间先是晚间九时,之后才改为八时正的. 旅客们乘坐我们的火车穿越成昆铁路八百多公里行程到渡口旅行就从这一准八时发车开始了。 整个火车得费时一天一夜的时间才到达渡口,车至渡口火车站时,已经是第二天晚间九时了. 一般普慢客车 车辆设置灵活,我们列车编组是17节车厢包含邮政行李车在内,由内燃机车牵引,常用铰接式车体.那时普慢客车的座位没有等级的差别,车票价格相差悬殊不大。除普通卧铺分上中下铺位外,普慢列车上没有软卧车式的包房,每一节硬卧车内设一盥洗间,墙角内置一洗脸盆,其兼有梳妆台的作用、可利用其上安置的一面大镜子整理衣帽,面容等,其右侧设有一间厕所。 我们值乘的列车一路要停靠若干个城市。第一大站是彭山、要停十几分钟,然后是眉山,夹江,峨眉、峨边、甘洛、喜德、西昌、德昌,米易等六,七十个大小车站. 晚间八时前一个小时,略七时倾一辆内燃机车先驶到东郊八里庄东站的车辆段车库里的我们列车停靠处,它是一辆穿梭般来回在火车北站和位于八里庄东站的车辆段车库之间牵引列车的机车.起初它缓缓地驶入了车库-----我们列车停靠的轨道,慢慢地接近了我们的列车,继经对端了我们列车首辆车的铰接式的挂钩, 对准猛然一撞,联结上了,牵引着我们列车,车行颇缓的驶出车库,驶行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到达了火车北站,停靠在车站第二月台旁边的轨道上等候迎接旅客上车. 现在正是晚间七时过一点,离发车还有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光景.冬季天黑得比较早,在朦胧的夜色之中发现有象黑黝黝的东西象钢铁巨龙一样地陈列着.这就是夜晚降临后停靠站台的我们蓄势待命发车的成渡普慢列车了. 车站上所见来往的旅客甚多,那时候火车北站候车室还设在第一月台的后面边的车站大楼里面,但在候车室的前边是由一空旷的广场相联系着的,在这空荡荡的广场上四周建着一些标语牌.和广场相隔有几十米远的地方建着一座通往市内的无轨电车站. 车站大楼的底层设有大小规模的两个候车室.左侧的那一间是贵宾候车室,里面装饰极堂皇,地面全用地毯铺设,并安放包装有皮革的沙发供旅客坐在上面休息,窗户是用白色的绣花绢纱装饰的, 座位设备均颇考究.沙发旁边的茶几上放置有玻璃茶杯泡的茉莉花茶款待来宾.室内大概可容纳几十个旅客. 毗连着的一间系普通旅客候车室,名” 成都火车北站候车大厅”,其规模之大可容纳数千人,中央为通道.每每看见候车旅客同坐在左右两侧的长条木椅子上,意气扬扬然地在那儿坐着等候乘火车.只是时不时见有绳子套在脖子上,身前兜着一只竹编簸箕状篮子的小贩进来兜售炒瓜子,炒花生之类的食品,弓着背往前面走,一面走,一面口中念念有词地叫卖,响出一种特殊的韵律声音,追随旅客兜揽竹簸箕状篮子中盛装的生意. 此时的成都火车北站已经成了连接滇,渝,鄂,黔,陕,甘的交通枢纽中心大型火车站了,车站人稠,火车为出行的人们提供便捷.成都是四川省经济,文化,政治荟萃的地方,街市已经充分现代化了.交通工具多用汽车,无轨电车和人力三轮车. 这时毗邻二号站台的一号站台上有一列驶行长达两千多公里由北京始发至成都的特快列车经过两天一夜运行到达终点站----成都火车北站了.慢慢停靠在一号站台上,准备待列车停稳后,打开车厢门让旅客下车. 我们列车在发车前,差不多已在车站上停留了一个小时的光景了,而此时我们正忙于准备迎接即将光临我们列车的乘车旅客. 夜晚寒风呼啸着.天上的繁星穿过了一片片乌云. 八时倾,稳稳地停在成都火车北站二号站台边的我们的列车拟准备要发车了. 我听到车站广播员开始广播了,从喇叭里正传出我们列车即将发车,本次列车现正停靠第二站台,列车车次号为238次列车,请旅客们抓紧时间赶快上车,不要错过乘车之类的通告信息时,我翻起了踏脚板,打开了车门、在车门的扶手把杆上悬挂上了车厢顺序号牌便利旅客识别登车、卡翻板、擦扶手把杆,完成了这一 系列的开车前需求完成的业务流程,站在车厢门口等待迎接旅客上车。 不一会儿,就有旅客手持车票陆陆续续地来到车厢前,我按照要求查验每一位旅客的车票信息,车票上展示的车次编号、日期、座位号,硬座车厢号……每一项都认真核 对,处处留意,一点儿不敢马虎,担心旅客由于乘错车而耽误他们的行程。 我们列车于晚间八时正发车,此时车站上的开车铃声响了,这预示着我们值乘的这趟的客运列车就要离开车站了.待全部的 旅客上车完毕后,我才登上车厢,用钥匙将车厢门锁死以策安全,我站在车门里边等待列车驶出车站,接着车站上的发车信号灯开始闪烁,列车缓慢地启动了,沿着站台向前移动,车站服务员笔直地站在月台上目送着我们列车驶去, 列车先经过一段缓慢地行驶后,再突然加速驶出车站,直到它在远方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消失在地平线上. 列车沿着铁轨驶出车站外,似乎是向着西南方向急驰而去.车轮有节奏的撞击在铁轨上,拼命似地向前飞奔,随同磨擦,铁轨上飞溅出火花,发出一种熟悉的沉闷而尖锐刺耳的声音! 这是我第一次有幸深入铁路运输第一线、在最平凡的客运岗位担任一名列车员,服务于客运生产一线。 照片为:川西平原三月油菜花盛开季节的风景系列照.

Sunday, August 24, 2014

【译英国诗人弗朗西斯•汤普森《落日颂》一诗】

Ode to the setting Sun 落日颂 (from”Ode to the setting Sun”) 摘选自”落日颂歌” Who lit the furnace of the mammoth’s heart? Who shagged him like Pilatus’ribbed flanks Who raised the columned ranks Of that old pre-diluvian forestry, Which like a continent torn oppressed the sea, 谁把那庞然大物心灵中的炉火点燃? ” 谁像两胁凸起肋骨的皮勒塔斯把他粗野推搡“ 谁抬起了那一行行, 未遭洪水淹没的古老的树林, 犹如抬起一块像撕开的压迫着海洋的陆地 When the ancient heavens did in rains depart, While the high-danced whirls Of the tossed scud made hiss thy drenched curls? 古老的天空已冒雨起程, 这时掠过的阵风扬起飞旋的风 吹得你湿透的卷发丝丝作响? Thou rear’dst the enormous brood; Who hast with life imbued The lion maned in tawny majesty, The tiger velvet-barred, The stealthy-stepping pard, And the lithe panther’s flexous symmetry? 你曾抚养过许多孩子们; 他们充满了圣灵重生的生命 这只黄褐色鬃毛的雄狮显得威严, 这只虎遭禁用天鹅绒来遮挡, 这只豹 隐秘地潜行, 这只轻盈的美洲狮身子柔韧匀称? How came the entombed tree a light-bearer, Though sunk in lightless lair? Friend of the forgers of earth, Mate of the earthquake and thunders volcanic, 怎么这棵埋葬的树变成了一个手持火炬的人, 却仍沉没在无光的洞穴中? 大 地铸造者的朋友, 是地震和火山发出雷声的伴友, Clasped in the arms of the forces Titanic Which rock like a cradle the girth Of the ether-hung world; 张开你那力量无比双臂抱紧 去摇动着一只像; 悬在苍天的王国般 巨大的摇篮 Swart son of the swarthy mine, When flame on the breath of his nostrils feeds How is his countenance half-divine, Like thee in thy sanguine weeds? 黑黝黝的我的肤色黝黑的儿子, 靠他鼻孔呼吸来吞食火焰 他的容貌怎么变得一半象神仙, 像你穿上的血红色的出殡服装? Thou gavest him his light Though sepultured in night Beneath the dead bones of a perished world; 你赐给了他光明 他却被埋葬在黑夜中 埋 在那死亡世界的一堆白骨下面; Over his prostrate form Though cold, and heat, and storm, The mountainous wrack of a creation hurled. 在他匍伏人影之上 却仍然气温冰冷,炎热,并拌随暴风, 消除这造成巨大船沉的海难原因. Who made the splendid rose Saturated with purple glows; Cupped to the marge with beauty; a perfume-press Whence the wind vintages Gushes of warmed fragrance richer far Than all the flavorous ooze of Cyprus’vats? 谁制成了这朵浸透着紫色光芒 奇异的玫瑰花; 满溢着美妙的芳香;释放出芳香(改为:酒杯斟满佳酿,散发出芳香) 受风吹过不知来自何处的陈酿 喷发出的温暖的芳香 却比塞浦路斯陶缸中盛满的淤泥更香浓? 作者介绍:Francis Thompson (1859-1907 ) ……laden with its lamped clusters bright ......充满着一片灯火闪烁光亮 The fiery-fruited vineyard of this night. 夜色笼罩结满火红果实的葡萄园。 And I broke through the door of sunset, 我冲进了夕阳之门, Ran before the hooves of sunrise. 奔跑在一轮喷薄欲出红日之前。 上面的诗是引用“大地赞歌”一颂诗中的最后几句诗,这首诗是仅次于汤普森取得最高成就的一首诗------ “天堂的猎犬”,考文垂•帕特摩尔宣称这首诗是“极少数”的一首伟大的在诗歌语言上值得夸耀的颂诗“,”和本世纪任何宗教诗相比,它已经引起更多的读者的关注。在某个神秘的派系中,人们信奉”追求上帝就是被上帝所追求,”的信念,这首颂诗随威严巴赫合唱团从容不迫的演唱而徐徐地展示开来,诗人采用赋格曲调把诗句创作成非世俗化的诗体系风格。用一种几乎神圣的过度放纵来庆祝认可神圣秩序的建立。汤普森的一切诗,犹如他的明亮辉煌的金链花,分裂成了“一只在野火中飞舞的蜜蜂。” 汤普森的诗以一种不寻常的程度被嵌入在他的人生观中;他看到相关的所有的事物都与一种不朽的力量联系在一起的。下面这两句诗是一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人物创作的: thou canst not stir a flower Without troubling of a star. 如果不困扰一个明星 你心里不能激起花 样的诗篇。

Saturday, August 16, 2014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 47 )

回忆到有一次一群彝族同胞的中学生曾在成都火车北站乘坐上了我们值乘的列车,伴随着我们一路上穿越整个大凉山地区前往西昌时的情况.列车在途中的一个车站停车时,他们还把他们的一个伙伴接上车来,那个伙伴是在彝族地区境内的第一站,甘洛火车站接上车来的。 他是一个高鼻梁,身材魁梧高大,显得非常阳光帅气,是一个看上去长得有点像北美洲印第安人模样的彝族小伙子,他的皮肤经风吹日晒后变成了古铜色.据他自己说言,象成昆铁路这样一条高难度的长途铁路,仅仅花费6年的时间就修建成功全线通车,这是怎样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喲! 在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后,当火车从他家乡大凉山通过的时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见火车,就象第一次看见了什么新奇事物一样,心里起了一种很大的惊异-----郑和下西洋发现了新大陆时引起的惊异怕也不过如此吧.和外界的社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样, 随着成昆铁路通车到他的家乡以后,他的精神和身体的外表也起了剧烈的变化. 自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后,以前曾因横断山脉的阻碍和外边的世界可以说是完全绝了缘的大凉山.在这样的时候,铁路通车带来的外界文明对于大凉山人的诱惑和冲击是怎样的猛烈喲! 这时节正当夏季,是他家乡的黄金季节,漫山遍野盛开着野花,天日是晴明的.当时他家乡的每家每户的彝胞都倾巢出动去车站欢迎火车通到他们家乡时的热火朝天的情景在现在是不能看见了.从来没有出过家门一步的女子,小孩和男人们为了能看上一眼通到他们家乡的火车,大家一起翻山越岭走到火车站,把车站已经挤到水泄不通的地步了. 当列车缓缓驶进站时, 人潮涌动,推搡的人群挤在站台上, 在炽热的亚热带阳光照耀下。他们沿着这条铁轨去追寻他们多年心中贮藏着的幸福的梦想。 彝族是一个曾受到过漫长的无数个世纪的游牧生活的影响的游牧民族,今天的彝族人民仍保留继承了许多游牧的生活方式,尽管当今彝族居住的大小凉山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已经有了迅速发展。 作为他们的传统生活的一部分------彝族人的“充满男子汉气概的三项运动”,他们仍还在练习着,并热情坚持不懈地从事这三项运动-----,即是赛马,射箭,摔跤的。所有这三项运动是从他们野蛮部落之间过去所进行氏族之间的流血斗争之后, 靠着“记忆”将这些文化遗产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们过去曾发生过的这一切。 ------过去大凉山的彝族同胞度过的游牧生活不仅是一种社会的原始生活形式,而且是社会进化较晚的一种表现形式。过去从事农业的人们和城市建设者们始终看不起牧民,把他们视之为“原始的社会的人”,这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牧民通过回归到城市里去生活或去农场当农民如此这般就已经得到社会慷慨的回报了。 远非如此,牧民当中存在着一种深厚传统观念,此传统观念使他们想把自己从农民的辛苦劳作的繁重农活之中和城市居民封闭的生活当中解脱出来成为自由之人。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受任何事物的约束,而且他们对此还拥有很好的历史论据来支持他们的这种观点。 家畜绵羊和山羊,牛和牦牛,马和骡(骡子是在马之前就被人类驯化了的,并成为驴的祖先),它们全部都是由已经知道了农业耕种的人们所驯化养殖的-- 而不是原始的猎人经过什么仔细思考后,才想对此类动物进行驯化的,然后他们才作出决定要养殖这些动物,而非对它们进行猎杀。 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和蒙古人---是游牧民族的祖先----他们的祖先为了从贫穷不堪几劳累过度的农耕生活中摆脱出来, 决定利用这些动物生存,转变过去的生活方式去过一种象牧民那样更可靠的生活。当然,这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只有某些人们才可以做出的这样一种选择。 也许10,000或8000年前,在新石器时代,从地中海到太平洋的那片远古的区域内,那里的气候比热带干燥,没有如西伯利亚中部和亚洲北部有那么多茂密的森林,人们依靠各种各样方式生存,如靠狩猎,捕鱼,挖树根,采集浆果和野生水果,剥下某些可食用的野草种子来裹腹,收割小麦,小米,大麦和燕麦等植物的原始品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如果一些散落的种子被遗留在有利于农植物生长的地点-----泉水周围,遗留在沿着蜿蜒流淌, 流速缓慢的小溪旁边—它们会生长起来,第二年会有更多的农植物生长出来;而那就是作为一个经济混合经营中的一项逐步崛起专业化的行业----农业------这就是它如何开始发展起来的。 也许农业首先是妇女的工作,她们与孩子一起住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地方,而男人们工作涵盖的范围更广泛,狩猎,当然,还包括要涉及到流血的战争。当农业开始变得有利可图,已经值得从妇女手中接管过来时,只有这时,男人才可能成为专业化的农民。 在这次与他们短暂的旅途相遇和交谈后,我思想上与他们一样也产生了因这条铁路通车所引起的大凉山发生翻天覆地巨大的变化的许多难解之迷---- ---从一个祖祖辈辈就生于斯死于斯的当地彝族人观点来看,他们声称成昆铁路建成通车本身就包含着许多不可想象的事情。 第一件“不可能的事”就是能在这样地质条件极其险恶的区域,提出了修建难度极大的成昆铁路的想法,不仅使这种想法得以实现了, 而且还能把这条铁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修建成功全线通车。 这第二件不可想象的事情是那些生活在这片曾经是处于原始农奴制社会的荒凉,贫瘠,偏僻边远地区的彝族同胞也能在自家门口乘上火车去外地旅行了。 他们这一辈子终于能走出大凉山,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了.而且在旧时代,这里从来没有任何人听到过在这片极偏僻的落后的奴隶制社会的农牧地区还会有火车通过.他们很多当地人到现在都还在惊异:不知道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这条铁路就建成通车了. 1970年7月一日这条铁路建成通车后,构成了西南地区的铁路网络的骨架,对开发大西南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加强各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发表的文章的上一章节(46)中,我根据个人的回忆,写出了一些对彝族同胞的负面看法,我个人觉得这些看法是不够全面和客观的.当作者 在表达某个具体观点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表述的观点是正确的,由于缺乏客观的角度或经验不够,自己往往看不到彝族同胞们的优秀品质的一面,表述的这些涉及到彝族同胞形象的观点常给予人们一种不成熟的印象. 以前我往往对这些方面有些忽略,觉得传播就要传播真实文化、展示好大凉山地区高雅的文化遗产 ... 殊不知,我这一描述反其道而行之,反倒是成为了一种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关于表达:在表达上,个人的观念是有局限性的——我觉得这点是我自己已经确认了的,受这种狭隘片面的观点的影响,导致了我对大凉山彝族文化遗产缺乏正确的认识. 这关系到彝族传统文化能否得到继承、发扬光大的问题。我提出上述的这些问题不是因为我有答案,而是希望借此可以激发自己有更深一层的思考和讨论。 确实当时我们的生活条件虽然受着时代的限制,但希望是非常葱笼的.上一章节的描述中所反映出的鄙视彝族同胞的一些想法完全不是我当时从成昆线上驰骋中回来后自己的真实心境的反映. 大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吧,那时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其生活水平实际上远高于在大凉山生活的彝族同胞,这就使他们赢得了一种虚荣的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为他们所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虚荣的自我满足的感觉,这就使他们 越有可能表现出来一种很负面幼稚的观念, 实际上歧视彝族同胞是一种陈旧观念,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们存在着的对彝族同胞的一种傲慢的偏见,这种隔阂常常会产生误解。 这使得人们在主观上会认为他们肮脏,懒惰,愚昧,野蛮。另一方面,如果你作为一个谦逊的人,通常就不仅不会瞧不起彝族同胞,而是应当佩服他们诚实,单纯,坦率,守信的美德,其中一些值得我们充分信赖的彝族同胞---他们还是那种不会为了金钱而出卖朋友的人; 而反观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到处渗透弥漫着官场的贪污腐败而其结果已经造成社会上最起码为人处事的道德规范遭到了破坏,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将目光放在金钱价值上面而不可自持。这就是金钱带给我们的一种具有风险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这种情况进行恰当客观的描述正适合于我们对当今时代一般人们心境的描述. 照片为:川西平原三月油菜花盛开季节的风景系列照.

Saturday, August 2, 2014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 46 )

我们车班每次出车时,列车长总要向我们反复强调说:”保证列车行车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保持列车在车库停放时所进行的维修保养是列车行驶安全的基础,如果在车辆段的车库内对列车车辆的安全运营管理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 列车安全无事故地输送旅客,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我深深地记住了秦车长说的这番话,并严格要求自己在值乘看车期间,忠于职守,绝不随便离开值勤岗位,去其它车厢串岗闲聊;做到列车一发车启动就即刻锁闭车门、防范旅客从敞开的车门上堕落车外,发生人身意外的伤亡事故,并劝走在车厢联接处逗留的旅客及清除放置在此处的行李杂物,杜绝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 并按照《乘务员工作职责手册》的规定,随时随地 巡视车厢,提高警惕、卡控重点、严格杜绝旅客在车上随便乱扔烟头而由此引发的火灾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物品上车,以保障列车在行驶过程中旅客的绝对安全. 我们每一个乘务人员的心中都应时刻胸怀“铁路安全无小事”的责任意识,这也是我们从事铁路工作的乘务员肩上担负着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也应该成为我们一生追求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信念!我们要时刻拥有一颗执着的心和一双警惕的慧眼,保障列车行驶途中旅客的绝对安全! 我被分配到1号硬座车厢担任列车员,和我共同承担值乘工作的另一位姓罗的列车员也是一位与我一样同时从广汉招聘回来的知青,年龄比我小一两岁、但他身体尤为健壮,我和他一起合作了近两年的时间,我们之间在工作中是毫无隔阂,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感到十分愉悦的事了. 罗同志在我们车班算是很魁梧的一个人了,他常以满腔热情接待旅客,一上车工作,他就感到兴奋.他总是忙这样,又忙那样,一面吩咐着旅客要注意安放好在行李架上的行李不要掉下来砸伤自己和别的旅客,一面又自己亲自动手替他们整理好放在行李架上的行李,总之他想用尽一切的方法来使旅客们舒适熨贴安全,使他们感到满足. 他本是一位家住广汉县城的普通的知青,交谈中我才得知,他也与我一样也是在广汉当了两年知青与我同时招到成都客运段来从事客运工作的.两年前他曾在广汉县医院的一位医生的指导下接受了一些基础的卫生医疗的培训,准备以后下农村能当上生产队的赤足医生,因为他有过这段受培训的经历,下乡后征求大队领导的同意,便被选拔为生产队的赤足医生了. 由于他曾学过并掌握了这一些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所以分配到车班当列车员后,列车长也理所当然地让他在列车上当起了赤足医生, 这就是在遇到旅客乘车途中突发疾病时.也还是需要请他临时做一些简单的紧急救护工作,如进行一些创伤急救、心肺复苏救护等工作.在他乘务室里放了一个急救箱内配置有卫生防疫包, 消毒药品和防护应急的药品等,他一一指示给我看了。 他一头浓密的黑发, 皮肤光滑黝黑的、常常发出愉快的笑声、不消说我还是看得出来他在农村当知青的时候也吃过不少的苦头.而如今他却很懂得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了.他干事总是显出一幅当家管事的样子, 干活时手脚麻利,身手灵活、打扫清洁卫生时,戴着大口罩手拿着一把大扫把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地清扫车厢地面…… 在成都至渡口八百公里的列车行驶的途中,虽说这旅行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其实还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他包括我都要随时用敏锐的目光去捕捉那些可疑的迹象,并时刻提醒、督促自己,让安全伴随着旅客与我们一同前行,确保旅客旅途一路平安、快乐地到达旅行终点。 为旅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旅行环境; 提高发现行车途中安全隐患的能力,我们每个乘务人员都要认真做好放火、防盗、防危禁品的工作,要认真检查车厢的安全设备设施,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就要立即查明,消除,并立即向列车长或乘警报告情况.特别是在夜间 值乘时要勤巡查车厢,而且夜班巡查中还要善于观察,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安全设备设施故障、事故苗头和隐患,注意可疑情况,要有敏锐的目光,注意观察发现可疑的人、事、物. 有一次罗同学当夜班巡查车厢的时候,他的目光与一可疑人的目光一碰,立即便发现那个人的目光不对劲:躲躲闪闪、慌慌张张,由此可见,罗同学的这种观察 ... 目光是何等敏锐,一下子就发现了可疑人目光与神色间的慌乱. 我不由得联想到自己之前在餐车里曾遇见过这位可疑人时,也曾对他产生过怀疑 ... 这种人就是一种不确定的需要防范的安全隐患,我怀疑他是一名涉嫌在列车上扒窃旅客财物的作案的嫌疑人.旅客们一提起我们值乘的这趟成渡普慢列车,就差不多知道每逢列车行驶过大凉山这一区域时,有时就会发生出这种遇到盗贼作案联想的事情. 原因是列车行驶过这一区域遇到的盗贼大多出自大凉山-------它是彝族少数民族地区的俗名.当然 计算起来象这样来自大凉山的彝民在火车上当”盗贼”的人毕竟是少数,若如和乘车的彝族同胞相比,其所占的比例还是较小的.然而就这样,我们在火车上防盗贼作案的时候也吃过不少辛酸的苦头. 有时列车夜行停在彝族地区山区的小站上,天上虽然微微在下雨,但在朦胧夜色中也透露出一点皎洁的月光,夜深了,大家都困倦极了,乘坐在硬座车上的旅客把挂在衣帽钩上装有钞票和证件等重要物品的背包取下来放在座位中间的茶几上,用手枕压着趴在上面睡觉以策安全. 车窗正打开着,已是深夜时分了, 旅客睡得特“死”的时候,忽然听见车窗外有异样的响声.那儿站着一个男性彝胞,突然间他双脚腾空跳起来,一把抓过那酣睡旅客手下压着的背包,拿在手上趁着夜色迅速地逃跑了. 那旅客即刻从睡梦中惊醒过来,震惊的发现压在手下的背包居然不翼而飞了,很诧异地站起来,四处寻找,但什么也没有找到.然而这是很容易解释的.很明显,是那旅客有一时性的思想上的疏忽大意,放松了自己应有的警觉,导致那窃贼顺利得手盗走了他的背包. 旅客当时是表现得异常地痛苦,他在绝望而伤心之际一定是对此深感自责,痛心之失悔之晚矣的.我们乘务员对此也感到十分惭愧内疚,痛感完全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回到成都后,在第二天的休班日于段上分车班学习时,按规定, 我们将对此次违规失责行为进行一次认真的、彻底的、深刻的检讨。之后将对有关的负有责任的列车员作出扣发工资的决定. 只因为到夜深人静时,我们值乘还要忙于他事,没有及时提醒旅客提高警觉,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如此的疏忽大意才使他们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而且又毫无希望能及时从窃贼犯罪人之处取回被盗财物归还他们.甚感悲哀至极. 回想起来这是一种我们思想上的懒惰的潜意识在作崇,竟演出了这么一番颇费周折的悲剧.我们每每遇到这样的盗窃案,事后大抵都是向车上的乘警报案,由他把此案情信息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和备案后,再由他们向沿线车站的铁路公安通报案情,并请求他们协助缉拿盗窃犯归案.之后到底可以产生多少实际的破案效果,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成昆铁路经过的这一地区本是极偏僻贫困落后地区,当然不能够要求当地彝族同胞有多么完美的人文道德的表现,但那儿也出现过一位十分杰出人物小叶丹,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抵达川西北后,决定通过300里大凉山彝族地区。对彝族地区情况较熟悉的刘伯承担任先遣队的司令员。 刘伯承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打下冕宁县,救出彝民囚犯,宣传民族政策,后又同沽鸡家支的头人小叶丹歃血盟誓。在小叶丹的护送下,红军在3天时间里通过彝族地区。这位小叶丹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历史的见证者. 我在这儿不妨略略的把他的身世叙述一下.-----小叶丹(果基约达,1894-1942) 男,彝族,四川省冕宁县(今彝海乡)人。解放前四川彝族沽基家的头人.他与刘伯承元帅歃血为盟之事,被传为一时佳话.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佳话, 是彝族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具体体现。 红军过后,彝族人民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疯狂报复和迫害。1942年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五),小叶丹遭 到被国民党军队收买的部族武装伏击身亡。后来人都为这位小叶丹惋惜,说:”假使他不中伏击身亡,不遇到那样的悲惨的横祸,他总还可以多活得一些年辰,见到自己很光耀的一天.但作这种毫无意义的假设和描述,这恐怕只是一个尚不能成立的伪命题吧. 当然那些花费不起车票钱乘车的彝族同胞都是赤贫之人.这样来自大凉山偏僻乡村的赤贫之人去那里都会花不起车票钱来买长途火车票乘车的,他们只是略略装门面,花费一点小钱买一站的短途车票蒙混上车过关,到站后也不下车, 继续逃票乘车到达更远的目的地下车, 直到列车员查票时他们才被发现.除只能按规定向他们补收票款外,也别无其它选择的余地了. 他们大抵上是无钱补票的,我们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列车到站后,不顾列车外面发生什么情况,即便是在严冬飘舞着大雪的深更半夜,或是停车在荒凉贫瘠,人烟稀少的险峻山岳地带的小站上,我们会在乘警的协助下把他们一律赶下车了事. 当时我们大概就是如此这般处理逃票彝胞的.至于别的车班对此情况是如何处理的,我就不甚知道了,至少在我们的列车上,对象这样逃票乘车,又无钱补票的彝族同胞,我们对他们大部分的人采取的就是如此这般的惩罚措施了. 但对他们当中的少数人我们还是可以通融例外处理的,优待怜悯他们继续免费乘车.粗略估计了一下当时象这样逃票乘车的彝族同胞其所占的比例恐怕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吧.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不消说是最早冲到了大凉山那样偏僻,贫瘠山区的一股现代化的浪潮.比如带动了大凉山铁路沿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使了那儿的小城镇,工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 彝族同胞开始大量使用火车运进来的工农业产品,和便利的轻工产品,其它沾着成昆铁路的通车”福”字运输进来的日常生活用品多得实在已不计其数了. 不过使我们真正明白地认识了由于成昆铁路的通车使大凉山发生的那样现代化变革的同时,也使我们意识见证到了它那令人生畏的贫穷和落后的现实的一面.比如生活在那经济文化落后,贫瘠荒凉的山区,使彝族同胞永远是穷到一钱不名,承受着做一辈子的苦工的命运. 他们大多数人都穿着肮脏破烂的衣服,好象衣服从来没有换洗过似的散发着恶臭,单是那穿着的用麻布制成的最为经典的传统服饰披毡—察尔瓦上爬满了一身虱子也就够可观了.又没有充分营养的饮食,上车来就和着那肩上披的察尔瓦睡在车门旁冰冷的铁板的地面上.任凭你怎么赶他们都赶不走. 有的还披着察尔瓦一蹲在车门旁就随地大小便,连位置都不挪动一下,发出阵阵恶臭, 任凭你怎样用水冲洗都洗不干净. 后来据我从车上观察到的情况看来, 乘车彝族同胞之中的少数贼人已经是从最初在列车上不敢十分公开行窃到十分大胆公开的行窃了,他们当中的有的盗贼上了车厢后就径直地走到坐着的旅客们旁边来站了一会,但只是一直关注着他们要寻求的行窃目标而已. 他们一直等待合适的时机下手行窃了,但一直在费心遮掩着他们的企图.他们是带有目标任务而来的.他们就站立在那旅客旁边,装出一幅若无其事一点也没有注意他的样子.他的那同伙也走近拢来,装作不注意似地又走过去了.他们时不时地在车厢闲逛着朝那个方向望去,果然不出所料地找寻到了最佳下手时机,差点就要把旅客随身携带的钱财偷到手了….. 就这样, 罗同学没有费多少周折就抓住了他.然而大家都知道抓到了这种所谓的” 赤贫的 盗贼”又有什么用处呢?随后他一而再三地向我们求情乞求我们释放他,我们没有理睬他, 最后我们还是把他交给了乘警,等待列车到达下一站后,再由乘警把他从列车上带下去转交给车站上值班的民警处理. 就这样,费了不少周折在车上抓住了窃贼,除了引起大家伙儿都围过来看热闹以外,此时谁也没有想到每个人还会对着那盗贼发出一阵阵会心的哄堂大笑声.那些财物幸免未有被盗的人所表露出的高兴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免去了自己的一场失财之灾. 照片为:川西平原三月油菜花盛开季节的风景的系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