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今天的早晨又是一个晴明的早晨,只有我们学军的这支高炮部队驻防的周边地区才见有这麽多,这麽好看的松林和稻田,一片接着一片,覆盖着地面,给灿烂的阳光照耀得十分翠绿可爱。
昨天是我们在这支高炮部队军训的最后一天了。这样我们年级的全体同学来这支驻扎在北碚附近的高炮部队开展一个月的军训活动就到此结束了,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里返回学校去了。
今天高炮团的雷政委特意要为我们年级全体同学主持召开一场欢送会。欢送会将于今天下午两点在军营的礼堂里举行。我们三月初来部队军训时欢迎会也是在这礼堂里举行的。
到了下午两点钟的光景,担任我们这次军训活动领队的张老师带领着我们大家走进礼堂。礼堂中设有凳子,一米多高的舞台下间隔地横放着二十几排的长木椅子,上面已经坐了一些人。我们的同学刚刚在前几排找一些空位坐下,欢送会就开始了。
人们马上静了下来。所有眼睛都向着那个讲台。这是一场庄严而朴素的典礼的开始。讲话的人一共有四个。前两位是部队同志,一位是雷政委,一位是赫连长。后两位是我们的带队张老师和我们班的学生代表郑同学。
首先由高炮团雷政委发表欢送讲话,雷政委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说明同学们参加军训活动的重要性及对活跃部队文化生活的贡献。
他还引用了毛主席的指示:“派军队干部训练革命师生的方法很好。训练一下和不训大不一样,这样做,可以向解放军学政治,学军事,学四个第一,学三八作风,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加强组织纪律性。”
他并说明按照毛主席的这一指示开展学军活动是普通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还谈到了学生参加军训是文革时期高校教育革命中的一件大事。”
雷政委接着说:----“和同学们相处一起的愉快日子终于就要过去了。一个月的时光仿佛一瞬间似的就将远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其实这哪里只是一瞬间!这段时间里有多少时光是同学们和战士们一起流着汗水,共同切磋,冒着日晒雨淋,在训练场上一起努力刻苦训练整队集合,排队,练正步走,跑步,练刺杀,射击,等等的基本功以及反复演练高炮繁琐的操作过程的枯燥乏味的日子中度过来的啊。“
---“在这日子里同学们和我们战士们并没有少流过汗啊。同学们同我们的战士和干部一起生活了三十来天。大家互帮互学,我们部队同志在军事训练方面好好帮助同学们完成军训任务。“
-----“尽管同学们比我们有才华,却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和锻炼。但只要你们坚持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而又确实地做到了这一点。那嘛你们一定能够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新的贡献。“
----“我衷心感谢这次前来我们高炮部队参加军训的西师外语系的老师们和同学们,你们的到来也为我们部队军营的文化艺术生活增添了不少欢乐气氛。“
---“要是你们能够在我们部队多逗留一些时候,你们可以看见战士们在训练场上刻苦训练,在部队农场的田地里辛勤劳动,在工地上修建房屋,在公路上挖土修路,他们都怀着那麽高的生产热情在劳动,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那种带信心的笑容,他们那双动作快速好象永不休息似的操作高炮的手会引起你的惊喜和赞美。“
-----“你不必到处去找英雄,也不必去找先进的事实和带传说性的典型人物。他们就生活在我们战士们当中。“
----“可是我们也不能放过这为数众多的坚守在高炮训练岗位上,在训练场上刻苦训练的同学们。你们有着同样的平凡的面貌,同样乐观的表情。更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当你们就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我希望你们把这种精神带回学校去,使你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能够更加兴盛起来。“
最后雷政委说了一句总结性发言,他说:-----“我代表这支高炮部队的全体指战员向这次来他们部队开展学军活动的贵校外语系七三级全年级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愿和致以亲切的问候。并欢迎同学们今后再有机会重返他们高炮部队开展学军活动。“雷政委的讲话就完毕了。
随后赫连长和张老师也发表了讲话。
最后讲话的是学生代表郑同学。他是从我们班上挑选出来的,在我们学军的这一个月中是他给了同学们无限的温暖。他带着愉快的笑容,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了讲台。
他把一只手放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拿着讲稿,激动地望着台下的人群,声音高昂地说出他的感动和感谢的话。好些年过去了,至今我还记得他面带着笑容站在讲台上望着眼前无数充满朝气的战士们和同学们沉稳地发表讲话。
郑同学是一个很会讲话的人,我还记得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我们今天欢聚一堂,我站在这个朴素的讲台跟前,怀着感激的心情向我们的部队战士和首长致敬,感谢他们用辛勤劳动使我们的军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丰富起来。“
------“在我们军训中,战士们与同学们之间这样的毫无隔阂,实在是一桩太美好的事。虽然我们就将告别部队的战士们和首长们了,即使隔了若干年后,世界几经沧桑,我们都将老去,但你们那友善而真诚的面容在我脑海里却是越见清晰起来了--------。
听完郑同学的发言后,我不禁回忆起了我们刚来这支高炮部队学军时,是部队委派雷政委来负责接待和指导我们同学的这次军训活动的。在军营礼堂,就是由他来向我们致欢迎词的。
那时雷政委才五十岁出头,比我们年纪大了整整一代人的年纪,可是他知道的事情很多。他喜欢讲话,要是兴奋起来一口气讲两三个钟头不在话下,也许你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这次军训带队的张老师同他可以说是“一见如故的老朋友了“。张老师拿着我们院文革委员会的介绍信到这里来找他联系有关我们年级的同学来这支部队开展军训活动的有关事,他们头一次见面,谈不上几句话,就已经熟悉得象老朋友似的,他索性要张老师不必介意礼节就叫他”老雷“就行了。
他同雷在一起一点儿也不感到拘束,他们互相之间有什麽话就讲出来,如果讲错了,马上给对方纠正。
雷政委还向张老师进言,称他很喜欢读我们外语系俄语专业的李老师翻译的高尔基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译文也译得恰当,也正是高尔基和奥斯特洛夫斯基原著的风格,然而他的译本却是一部有创造性的好的文学翻译作品,阅读它对他是一种享受。读一本好的小说将会改变一个人今后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与时代的前进步伐一致的作品就是一部好作品云云。
欢送会的最后压轴戏便是杨同学以神采飞扬的表情朗诵了她自己创作的名为《告别》的诗歌。谁都看得出来杨同学朗诵这首诗歌的时候她是动了真感情。诗词写得朴素而生动,诗歌表露出来的感情又是那么地真挚。她诗歌朗诵的每一个字都进了人们的心。
她那麽愉快地,那麽热情地朗诵下去,好象她敞开了自己心扉在迎接亲人一样。班上的同学们都是一样,大家脸上带笑,时时点头,不转眼地望着杨同学,一直到她念完诗,向观众敬礼,走回她的座位坐下的时候,大家才热烈鼓掌。
“啊,她朗诵的这篇诗歌是一篇长篇诗歌创作!是一篇杰出的长篇诗歌创作!杨同学要在这短短的一两天之内弄出这样一篇大作委实不容易。诗歌的名字也取得好,叫做“告别”。
我想至少一个真正的诗人的神经系统是很健全的。智慧的。有些自翎为诗人的庸人,简直更说不上用人类的诗人“荷马”,“斯宾塞“的度量衡来计算他们了。
因此我们在此并不妄想来评论甚麽诗人,但希望人们不要把他们误解或至少对他们的所谓写的诗有更多地了解。诗就只有这麽几行,但不知道他的诗是分成十四行八行二十行三十行诗。
听说近来一行一字-----甚至于有行没字的诗是很流行的,幸运的是我倒是见到不少这样的诗不像诗,散文不像散文的诗。诗用翻来复去的词藻堆砌,虽然有些词语已有滥用的倾向了,但是这类“诗人”仍然是泰然处之,我行我素仍然很起劲地用着,好玩哟。
这类廉价的诗歌竟然满屏飞舞,照我们普通人的智慧说来,实在有点不大了解,感到有些不伦不类了,够呛。大部分的诗歌只是发牢骚,他们说:---“特贵们”是有特权的“,只要高兴咀咒,就让他们咀咒吧。
前好几天,我们这里下了几场雪,我在我的书房一扇窗下,伸出头来,行了一次空气浴。隔着窗子我听见隔邻一位“诗人”在朗诵他的诗:----“蚂蚁呀,我要咀咒你。你唯一的本领,就是晓得打洞破坏辛苦老百姓们的地皮。“诗就只有这麽几句,怪哉!
我隐约地看见那位诗人秃顶,脑满肥肠,身材短硕,倾向于肥胖。但我这绝没有贬低某些所谓”诗人“形象的意思。
我还以为这诗是谁帮杨同学写的,周同学却向我介绍这是她自己创作的。接着她表情很严肃地对我说:----“我们明天就要离开部队返回学校了。我还真有点念念不舍这里的首长们和战士们。”
我立刻接一句:---“我们大家早就知道明天就要返校了。难道你还想延期返校不成?”
她说道:-----“不,我绝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我猜想你们此时的心情一定和我是一样的,是不是?”
我望着她那孩子似的迷茫的神情,点了点头,算是我的回答,却再问她:---“这下你该满意了吧?“
她笑了,爽快地答道:----”我当然该满意了。我们在这里才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我完全没有想到我们在思想上竟会有如此大的收获!“
我心里想,你没有想到的事情还多着呢!我却觉得她那双明亮而又大的眼睛。她笑得那麽甜。她的笑声里充满了感情。我很感动,可是我并不曾忘记这一个月来在军营里与战士们一起度过的这难忘而又紧张,繁忙的军训生活。
在部队军训的每天每天我都感觉到有一种力量在推动我,有一种感情在激励我,有一种爱在我心中燃烧。
我常常感到很遗憾自己不是一个诗人,不能用诗篇把战士们的感人事迹传颂到四面八方。但是想到跟战士们在一起度过的日子,我就充满了感激,为了表达我在军训当中受到的教育,和他得到的锻炼后的一些感想。我决心用我的笔把我们自己经历写下来与大家共勉分享。
当陈同学听到杨同学创作的诗歌普遍地受到战士们和同学们的称赞,从而他也特别地为杨同学感到高兴,不过陈同学心里暗想我两年前最初和她相见的时候,她的眉宇间不是闪烁着一种诗人般的纯洁的光辉吗?啊,那种光辉!那种纯洁而妩媚的光辉!刚才不是又在她的眉宇间闪烁了吗?
啊!------永远靓丽的女性!-----‘诗人纯洁的光辉‘---“他心里一直在不住地念着这些词语。一直到欢送会进入到尾声,临到最后一个议题时,他才隐隐地把他的思绪转换过来,投向现实的生活中。
赫连长,张班长,陈同学和我都坐在第二排。当欢送会结束以后,陈同学和郑同学走到赫连长和张班长面前去告别。杨同学站在他们的旁边,周同学站在讲台下方。
赫连长正转过身来,看见了杨同学,她容光焕发的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他向杨同学点头,向她伸出手来。握了她的手,他说他在这次军训活动中认识她的,大家对她的印象都是挺好的。
杨同学听了他的话后,她感谢地点了一下头,沉默了一会儿,她又说:----“今天我很高兴。同学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大家欢聚一堂,共祝我们的这次开展的学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以前就一直想参军来部队过军营生活,但没法实现,现在我终于实现自己夙愿---当了一回兵。“
献给五十一年前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成千上万的知青们
Dedicated to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the educated youth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Up to the Mountains and Down to the Countryside “Movement 51 years ago
【英译当代诗人食指 (郭路生)----“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