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纪游---乘高铁到上海去旅游--(11)
经历昨日一整天乘高铁旅行把我弄得都有些疲倦了,刚入住旅店后又忙着外出去找点东西充饥,一直到很晚才返回旅店就寝,我到上海的第二天早上,一觉酣睡到第二天早晨很晚才起床,嗳,像我这样一个平常能够早起的人,今天是怎么搅起的呢?竟睡起懒觉来了。
起床后,满脸倦容走到卫生间去方便,盥洗毕,穿着整齐之后,没精打采地走出房间去邀请同仁们一道出去吃早餐。我们在番禹路上朝上海交大方向走去,半途上便看见一家上海老字号的“老盛昌汤包店”。
到过上海的人,总会有这样的体验吧?“无论在那处的热闹街头,只要过往的人多的地方总有一家”老盛昌汤包店“。古色古香的门面,厅堂里摆满了餐桌,舒适的就餐环境,吸引着众多的食客进餐。
我们一进这家餐馆的大门右手边就是售餐票的柜台,在背后的墙壁上挂着上面书写有”老盛昌汤包店“所经营的一道道名小吃名字的木制的小招牌。
有生煎馒头,小笼包,三鲜大小馄饨,油豆腐线粉汤,开洋葱油拌面,条头糕、薄荷糕,海棠糕,擂沙圆,排骨年糕,豆浆,油条,豆沙包,云云不少于20多种小吃。
我们一走进店堂一看里面的食客倒的却不少。我指着这样的盛况给同仁们说:”你们看,怎么样?名不虚传?“——果然是名不虚传。”一位同仁这样说着。
但我们今天上午就要去游览城隍庙和豫园,我和大家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不在这里用早餐到城隍庙去吃早餐。嗳,看来真是这样的!上海人是很讲究吃早餐的。把顶好的一餐都留在早上享用了,象住在这番禹路附近的人们到老盛昌汤包店之类的餐饮店吃完早餐后,便要赶去上班或上学了。
时间不早了,我们从老盛昌汤包店走出来,站在街沿边上看了一会儿,看了街对面的店铺,又看了驶往上海交大方向去的满街的汽车和路边匆匆赶路的行人。这时候正是交通最繁忙,上班的高峰期。
但幸运的是我们站在那里没等多久很快就叫到了一辆出租车。我们一行人就上了车,司机便问明了我们的去处,知道了我们要去城隍庙和豫园。他便驾驶着出租车朝那方向开去。这位司机是一位年纪约五十多岁的上海人,但他还是一位很健谈的人。
一路上我们就开始倾谈了起来,他问起我们来:
-----“先生,你们是外地人罢?
----”是的,我们是四川人。“
---------“来上海多久了?”
------“才一两天。”
-------“去过哪些风景点游览过?”
-------“刚来,还没有去过嘞,我们打算去城隍庙和豫园,南京东路,外滩。”
-----“就只游览这些地方吗?”
-------“不,我们还打算乘游轮游黄浦江,乘观光巴士游览浦东新区。“
-------“啊,旅游完这些地方,你们这样一趟来上海旅游就差不多了。”
-----“是的,我们打算游览完这些风景区,就要回去了。”
司机和我们谈起话来,以后我接着问他了。
-----“你开出租车一向生意好麽?”
------“不好呀,吃苦得很呢。”
-----“像你们开一天车,也不怎样吃苦罢?”
------“哎呀,很累,生意有的时候倒好,但生意平平常常的时候多着呢。”
------“像你们这样开出租车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还好,大概一个月能够挣一万多块钱罢。”
我还想从他口中探听些上海市中区房价和房屋出租的情况,但他也说出一些信息来。我又问明了他象淮海路,延安西路,新华路及番禹路这附近地区的房价和每月房租价是多少,他告诉我们这附近地区的房价要根据不同房子的不同的情况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定价的。
大致一套房是每平方米售价从6,7万-----十几万不等。每套房的月租依据出租房面积大小,所在地区不同而月租就不一样,大致一套房的月租是从4000多元-----10,000元左右不等。
他还说有不少像他这一样出租车司机在上海市区每人差不多都拥有两三套房子,他的一位开出租车的朋友在番禹路就拥有一套二室二厅一卫的房子现价值500多万元。
令我最忘不了的一件事就是随着我在上海住的时间长一点之后才注意到我们下榻旅店所在的番禹路,与它毗邻的如淮海路,延安西路。新华路,武康路这一带相邻近街道上于解放前甚至一个多世纪之前所修建的一系列具有文化历史意义的近代建筑物依然保存完好,而由这些近代建筑物所形成的这一片老城区,它的古朴自然的风貌依旧得以保持了下来。
当我们乘坐的出租车到达城隍庙后,我从裤兜里掏出一只皮夹子来取出钱向司机付了车资,我们下了车。走到了上海城隍庙与豫园-----一座具有中国古镇风貌的大型的仿古建筑群的商业娱乐中心的前面时,见里面已经有很多游客了。
我们便朝里面走去。走到一家名为南翔馒头连锁店的小吃店前边来了。我招待同仁们在这家南翔馒头连锁店里吃了一些汤包和蟹黄包。蟹黄包每只售价20元。在吃蟹黄包的时候,我看见一位穿白色衬衫的男子和一位年青的女子站在我们旁边,那位女子的左手端着一只一次性的纸盘子,盘中放有一个刚出笼的蟹黄包,犹如一朵朵饱满圆润、黄白相间、含苞欲放的金菊。
晶莹的皮儿里包着满满的一腔蟹黄,佐以姜醋细细品味,蟹肉滑嫩,蟹油鲜美,别有一番美味流连于齿颊,绽放于舌尖。那两人每人手上都各拿一只塑料吸管同时插入蟹黄包内吸食里面的汤汁。而这两位年青人一面吸食着,一面很欢洽地发出笑声。这欢笑声感染着我了,我也不免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便也学着他们那样,将一根塑料管插入我的蟹黄包内开始吸食里面的汤汁起来。
在南翔馒头连锁店里坐了二十分钟的光景,我们就站起来朝店外走去,出店后向北走到了一处象是民间艺人摆的卖艺小摊面前,我和同行的诸人都把脚步停住了。我看上面挂着一道横匾,书写着“西洋镜”三字。-----哦,原来这是一个据说是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卖艺摊位。在一块大布景前留有六个小窗口,把头伸到窗口里可以看到西洋景色、人物在眼前不断变换。
独具特色的西洋镜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的目光。西洋镜里讲述着一个个神奇的故事,让没看到的人充满好奇,让看到的为之惊叹。里面会展示一些上海的故事,比如说描述“白蛇传”中的人物许仙,法海或者说是一些经典故事中的小人物,或是展示一些都市情感剧中的人物角色之间的暗涌,内在情绪的交流之类的故事。
十块钱一位,在表演的过程当中,老板都会比较积极地与剧情配合作即兴表演以增强演出的效果,所以围观的群众也是特别的多,好像一次性可以有六个人同时观看吧。------哦,我也深受着这样的有趣儿童游戏的吸引,花费十块钱,把头伸进一个小窗口里去,观看了一场魔幻般的神奇的传统艺术西洋镜表演。
我在“西洋镜“小摊处坐了十几分钟的光景,一位同仁又引我们去上海老城隍庙小吃广场。这位同仁喋喋不休地向我们介绍这小吃广场里面所卖的食物,并声称它们好吃得不能形容。这位同仁一面说,一面还做些手势来形容他的讲话。他似乎很有意识地要想将他说的话说得更绘声绘色一点,这样来增强他说话语言的感染力。当我们听到他讲的这番话后,好像自己的食欲已经大增了。
据他说,上海老城隍庙小吃位居全国四大小吃群之一(南京夫子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长沙火宫殿小吃),是上海小吃的重要组成部分。----想不到这位同仁竟是如此这般热心地向我们介绍起上海老城隍庙小吃来了,我们一走进这小吃广场,一看门面装饰和坐场也很讲究。我似乎已经找不出任何理由来拒绝尝试这些小吃了。
我心里着实有些急。到底首先该选哪一种小吃才好呢?但刚刚才吃了那么多小笼汤包和蟹黄包,肚皮已经吃得很饱了。要想再吃一点东西下肚去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望着这摆在橱窗中满室生辉的琳琅满目的美味小吃,竟搜寻了好一阵子之后,除了挑选了一点甜食来吃外,其他甚麽美味小吃差不多连碰都未敢碰一下,更别提说吃了。
此时大多数同行的人欲起身站起来准备离开上海老城隍庙小吃广场了,一位同仁便走过来站在我们前面引导着我们向位于不远处的“宁波汤团店”走去,这汤团店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这建筑本身修建得还是很讲究的。况且我们又受到我们这位同仁如此这般地隆重推荐,在盛情难却之下,只得进店去买了一碗宁波小汤圆来吃了。
餐毕走出“宁波汤团店”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下一步该到哪里去游览? 我说:“时间这麽早怕还没有到中午一点钟罢?早晨空泛着肚子走进这城隍庙来,便在这里面的小吃店吃了那么多东西!啊!这是一件令人感到多麽遗憾的一件事哟!我们是来享乐呢?还是想借此暴饮暴食的不良生活习俗来摧残自己的身体呢?”既然时间尚早,我们为何不如引导着大家沿南京东路方向走去散散步,这样大家便能容易消化刚吃下去的太多的食物了。
另外,我还想补充说一点当我们在上海呆了差不多有六七天的时间里,即使在遇到晴天的日子里,也很难见到蔚蓝色的天空中朵朵白云飘的情景,而天空中常常呈现出一种浅淡的灰蒙蒙的颜色。从来没有看见过像多伦多晴天那般,蓝天白云,碧空万里,艳阳高照,天蓝得如海水般的蓝色那样浓得惊人的景象。
我们一行人在南京东路上走着,当我抬头仰望着街道两旁耸立着的高大建筑物时,竟引起了我对文革初期到上海大串联时的一些记忆。那是在1966年12月中旬的一天的下午,我从苏州搭火车抵达了上海火车站,与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一样,受到设在车站广场上的串联学生接待站的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坐上他们替我们安排好的大卡车,从车站广场径直一路向南京东路驶去,人都是相当拥挤地站在大卡车上的,当我们乘坐的大卡车抵达南京东路街道居委会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外地学生在那里等候安排住处了。下车后我被安排住在位于南京东路大街上的一幢高楼三楼的一间屋子里。
与我同住一室的一共五人,两人是武汉来的高二的学生,另外两人是河北石家庄来的初三的学生,加上一个我成都来的高二的学生。因为当晚就准备要在这房内睡觉,便不得不下一楼到居委会的一间办公室领取了一床被盖拿上来。
这间房摆的是地铺,有五床铺位,中间留一过道。进门对面的墙壁上有一扇窗户,我的铺位靠进门的左边。我觉得这样房间的铺陈名符其实地再现了文革大串联时期遍布全国各大城市接待站安置学生住宿的真实的情景。
当晚在吃晚饭的时候,我们受邀请到居委会开办的一所食堂进餐。食堂工作人员还发给我们每人进餐卷,我就凭着一张餐卷领到了一份味道可口的清蒸黄花鱼,一份清炒小白菜和一碗大米饭。分量已经足够多了。食堂中间摆放着一只盛满了素汤的大木桶。里面放有几只木制的大汤勺,供大家把汤舀倒碗里喝。
而这次离别上海的时候,我很想故地重访当年文革大串联时期曾住过的南京东路上的那幢大厦三楼上的那间屋子,整整隔了五十二年,谁还能记得清楚当初曾住过的那幢大厦的地址在何处?但五十二年前的回忆却绵延了下来。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