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5, 2021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63)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63)

 (2021-12-05 18:35:33)

一只泪流满面的母猪(163)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Years ---- The Reminiscences of My Workers-Peasants-Soldiers -Students’ Life from Autumn 1973 to Spring 1977 (163)

 

照片为西南师院校园及北碚城区的照片   摄影:清衣江      

此文为原创。

 

 

大约是快过年的关系罢?在北碚歇马场古镇的城隍庙里演了几场贺年的乡村戏,‘观赏完戏剧之后,我肚里感到有些饥饿了。我又在杂乱而热闹的街上走着去找饭铺。时候怕是下午四点钟了罢?我自从中午一点钟从学校里走出来,一直脚步不停地走到现在,走过很长的一段路了,脚都走痛了。天上突然飘来一片星星如雨状的猴子云,唉,不好,暴雨将至。

 

从城隍庙门口一直走过去,已经走在古镇的这条大街上了。在这条街的街口上又看见了好几家饭铺,但都和最先在城隍庙门口看见的那家饭铺是同样一个档次的饭铺。在这条街上再也走不出甚麽名堂出来了,心里反有些焦急起来。我走过去,向中间的那家饭铺走去,脚已走痛了,肚饿得难熬,风又冷,天已暗了下来。哎,还有什麽选择的余地呢?终究免不了有几分忸怩地走进这家饭铺。

 

一个堂倌嘻嘻哈哈地迎上来,把我引到店堂中间的一张餐桌旁边坐下来,接着极殷勤地用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翻开了菜谱,操着当地口音向我报菜名。他一面说着,一面用眼角的余光瞟着我----------我却不晓得他这是甚麽意思,是含有怕我付不起饭钱的意思吗?----------“有... ... ... ...“堂倌接接连连高声唱着菜名。我随即点了,一碗白米饭,一小碟泡菜。他合上了菜谱,揣在白色围腰的口袋里,他的动作很利索,转身向厨房走去,请厨师拾掇我点的炒菜。

 

我下车后从青羊宫车站顺路朝西走,经过了青羊宫寺庙,走到前面一个十字路口向右转径直朝位于罗家碾附近的送仙桥走去,再向前走过了成都水电校,最后终竟走到了我此行的目的地------省电力科研院。

 

今天一大早我就到家了。我想昨天这个时候,我还在学校宿舍里忙着收拾行李,准备下午四点钟从学校出发去菜园坝火车站搭乘当晚9点钟驶往成都火车北站的快车嘞。而此时,我已迈进了省电力科研院的大门,就要到家了。

 

我往通向家属大院的路上走去,半路上,突然遇见迎面走来的同住在一幢宿舍楼的姓李的邻居,一位身形高大的男青年,他一看见我便叫道:“XX,你从那里回来?”

 

“这何消问得!我们学校放寒假了,昨晚我从重庆菜园坝火车站上车,乘了一夜的火车,今晨拂晓才到达火车北站,我回家来过春节。”我开玩笑似地回答。

 

“哈哈!恭贺你成功上大学了,X X,你真的是好运气啊!人与人比不得,你瞧我现在仍在农村还没有招工回城,哎!倒霉啊!”他情不自禁地叹一口气说道。

 

可是,我似乎只是同情地点了点头。不知该怎么回答他,我总觉得他好像在述说着自己一桩难以忘怀的事情。而逢这种时候,我总是紧握着他的手,尽量说些安慰他的话。... ... ... ...很快他的情绪也恢复平静了。但他好像回想起了什麽事似地,不时谈起他插队的农村里的漂亮女人。

 

不过,他还这样唠叨地说着:“你不必替我担心,我们的上调回城的好日子终究也会来的,只要在农村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就行了。”

 

我一直也是这麽替他作想的。大概是因为先前我与他同样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才鼓励他振作起来,不要丧失信心,坚信光明就在眼前,并尽量说一些安慰他的话才使他相信只要仍然呆在农村拼命干活终究会盼到招工回城的一天。

 

到后来我们都沉默无语了。于是,耳朵里只听到我们两个人走在水泥路上步调一致的脚步声。

 

快要到家了,我说:“咱们只分别了一年,李同学,想不到如今你变得有些悲观了,你去农村当知青之前,在学校的时候,你是一个很有理想的,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热烈的憧憬未来,不顾一切地追求美好的理想的青年;“

 

“谁也料不到经过五六年的知青生活的锻炼,你还保留了这样一种信心!我真个万万想不到长期艰苦的农村生活竟没有磨灭你的理想。反而让你变得更加自信了。而且,李同学,你也并不是特别地显得心态很脆弱,这委实是令人感到十分宽慰的事。“

 

“另外,我觉得你可能听到社会上的消极的话太多了,有些地方,流行着发牢骚的话语,不满意的话语,苦闷的话语。就拿我们每次同学聚会而论,你看我们同学这一伙,虽然大家表面上看起来是谈笑风生,有说有笑,畅所欲言似的,像是极高兴,但是你假使走过去和他们聊一聊,谈谈心,你就知道了。他们其实也有自己不少烦恼,不开心的事情。“

 

“我常常想,没有染上这时代苦闷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麻木不仁,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守着自己一分半亩自留地庸庸碌碌过日子的人,另一种是具有超时代理想,大智大勇者。同学,你可能属于后者,有理想,有抱负,能在逆境中看见希望的人。我相信未来你的好运终将会降临到你的身上的,这样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的。“

”我的好运终究是会来的,这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李同学坦然地说,把香烟头抛在地上,然而已经转换了谈话的方向:”X X,虽然过去几年的艰苦的知青生活,给了我许多幻灭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可是我并不为此后悔,我反而感谢这过去几年的知青生活给与我的磨练。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有了积极奋斗向上的勇气。“

 

“XX ,你刚才不是还说我在学校的时候是一个有抱负,执着地追求自己所憧憬的美好事物的同学吗?是的,我们每人都有一个自己美好追求的憧憬,作为奋斗的目标;但是我只希望我的憧憬不是一个幻灭的梦想,而是一个实实在在能够实现的理想。”

 

“所以我不恨过去几年的知青生活,这是令人感到很欣慰的,同时这也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可歌可泣的几年。但我之前对此并不感到悲哀-----是的,我只是在目前而今掩目下有些感到悲观,但并没有放弃追求美好憧憬的希望。我深信我怀着这希望绝不会破灭。”他的话音停顿了下来。

 

听了他的这样一番慷概激昂的话,我只是赞许地点头表示同意,他虽然对他目前的生活状况有些悲观失望,但他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人生的意义,但也决不甘心地就这样寂寞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他的血管里尚流淌着青春的热血,至今仍在农村艰苦奋斗不已,他还要追求自己美好的未来,绝不轻言放弃。

 

唉,只是短短的几年,只是短短的这几年,然而料想不到的是我的邻居李同学都已经变了样。可是他却已经不是往昔的他了。人生的变化是多么大啊!在我所唤起的对他往昔的回忆中,对他却还有温馨的旧日的友情,但如今却凭空添加了一些心酸的感伤了。

 

我叹了一口气,转脸看着他,很安详地说:“唉,现在是职业的选择是卑之无甚高论,你应暂时摒弃一切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的幻想。你最好只选定了一个在众人看来是无须费力追求的,不是大家都趋之若鹜的对象作为你生活的憧憬,而劝你父母亲趁早退休,让你两兄弟顶替他们回省电力科研院上班,这就是达到脱离农村回城这个目的的最佳途径。”

 

李同学好像听明白了似的点着头,表示赞许。随后他特意地瞧了我一眼,好像谈起能顶替父母亲的工作从农村返回城的这个话题就令他显得很兴奋似的,这是因为我刚才提出的建议打动了他的原故。

 

他立刻说话的口气也自信得多了,高兴得使他土色的面孔也变成了红色,他接着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盒锦竹牌纸烟来从中抽出一支烟含在口中点燃,又接连吐了好几个烟圈,好容易他的心情才又安定下来了。

 

文革初期停课闹革命时期,在我们学校时,大多数同学热心于国家大事,李同学却始终抱有“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搞运动上,不要把事情看得太理想化”的态度,他认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好高骛远自不量力地去做,这样很容易把事情搞糟,还不如把姿态放低一些,脚踏实地去做。这样做事成功的把握性反而更高。

 

动不动就把理想放得极高,却又未必能够始终坚持不懈地将理想追求下去。

 

要做事,就非把它做到成功为止。他就是如此这样一个极务实的人。而他又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那就是他全力以赴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达目标绝不善罢甘休。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则必须做成功。

 

而如今李同学思念着的就是时时刻刻徘徊在他心头的一位女性。这是前年三月间的事了,两年前,在他插队落户的川西的蒲江县的一个小镇上的一次赶集天,他遇见了这位女性。那一天,从这个小镇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农村来的很多知青都云集到这镇上来赶集了,真是美女如云;

 

然而有一位穿蓝色的外套,身形修长,阿娜多姿穿着一件外套面料高档的,皮肤白皙,脸蛋十分耐看的美女,走进李同学的视线,并且永远盘踞在他心头。但他对她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总觉得与她很面熟。好像曾在那儿见过她。但却又始终记不起他到底在哪里见过她。那时李同学简直不知道她姓甚名谁。

 

但从此之后李同学对这位女同学有了一种强烈的恋爱意识,一方面促使他想更多地了解她,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他的内心的更进一步的自悲,生怕那女士看不上他。他感觉着寂寞,感觉着他的生活就和沙漠一样枯燥乏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他每天都要赶在晨曦之前起床出早工,收工之后忙完早饭,再和社员们一起出上午工,直到中午才收工回来做午饭吃,餐毕仅稍事休息片刻后,又要随社员们一道下地干活。傍晚当天色黯淡下来之后,在暮色中收工。到家后就要马不停蹄地烧火做晚饭。

 

白天辛苦劳作一天之后,好不容易熬到吃过晚饭后才能休息了,这时他忘掉了一整天的劳累,这也算一种享受吧。有一天晚上似乎是在李同学收工回家后,自己做晚饭,匆匆地吃过过晚饭后,他到本生产队的一位姓赵的是他中学同学的知青家去串门,正好这位赵同学刚吃过晚饭,正在听半导体收音机播放的川戏节目过瘾,打发时光。

 

他们就在他的房间里坐了下来闲聊,李同学问及赵同学是否认识那天他们在小镇上赶集的时候遇见的那位令他难忘记的穿蓝色外套,身材高眺,漂亮的女孩,不巧的是赵同学认识这个女孩,而且赵还告诉他这女孩的姓名是陈XX。更不巧的是那女孩竟和他们是同一个中学的同学,他与她曾有一面之交。

 

最不巧的是赵同学非常热衷于爱管这类闲事,赵说:“陈同学本是成都人,她在我们中学和咱们同过两年的学,我们和她都是1964年秋天分别从本市的小学和初中毕业同时考进我们学校的初中和高中学习,不过她是初六七级的学生,而我们是高六七级的学生罢了,并且我们同是六七级同学联谊会的成员。

 

不过因为文革的原因我们的学习刚好学满两年便没有继续学下去了,之后便是在学校里停课闹革命搞运动,五六年来我和她就没有什麽联系也不知道她的近况如何了。”

 

后来赵同学竟把他们两个介绍互相认识了。于是平静的李同学的心开始波澜壮阔起来了;突然降临的这场爱情来考验李同学的能力,考验他有没有魄力来赢得这位陈女士的芳心,最终是否能够赢得这场爱情。

 

他们的友谊逐渐加深了,同时他们面临的困难问题也暴露出来了。陈女士的母亲-----一个护女心切的女士,思考着能成为她女婿的人该是一个在各方面都是非常杰出的男士才行。而陈女士被父母亲视为掌上明珠。虽然家境尚可,但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陈女士过得非常幸福。

 

她有的是远大志向和孝心。所以在他们恋爱之后不久,李同学就看出来了他们之间存在着的差距,男方是一个自承怯弱,为了她宁愿抛弃了自己高远志向,甘愿做一个平庸的等闲之辈的人。为此陈女士曾经表示过,一个男人的事业是最有意义的是对于社会的贡献,李同学便决定要在开拓自己美好的事业上下一番功夫来转变自己目前的困难处境,顺便也想做出一番成绩来让陈女士看一看,以改变她对自己的不利看法;

 

他接受了我的建议劝说他父母早点退休好让他俩兄弟来顶替,他为此用心做他父母亲的思想工作还不到三个月,当初以为做这事不会遇到多大的困难,这至多亦不过是等待一段时间就能办成功的事情,而至今为止对办成此事都还没有看见取得什麽实质性的进展。

 

现在能够顶替他父母亲从农村回到省电力科研院工作成为他达到憧憬的唯一的途径。如今他已下定决心非得成为省电力科研院的一名员工不可了。他自认为他这动机是纯洁而美好的, -----不为名利,而只为爱情;这更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了,他确信他有把握实现这一理想。

 

就在李同学幻想着他就要很快实现他的美好的恋爱的憧憬的时候,自然,他就怀着十分愉快心情,走在布满泥巴的乡间的小路上,幻想着即将奔赴他新的工作岗位而大展宏图。残阳余辉拖长了他的身影,在路边的桦树林中晃动。天边悬挂着的一轮明月也已在大地上洒下了一层青幽的月光。

 

 

 

 

打印 ]
编辑 ]
删除 ]
阅读 (3) ┆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不支持HTML代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