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7, 2019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71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71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清晨太阳正庄严地从东边地平线上升起,悬在北碚城附近的缙云山的上空。这时候不过早晨五点过钟的光景,在东边,地平线的一端,一片橘红色的灿烂的早霞,清楚地勾勒出缙云山和华蓥山脉另外一些高峰的轮廓,那些高峰连绵不断,从北起大巴山南麓達州市境內的萬源市南部,南延至重慶永川黃瓜山。


 我们刚结束了位于我们学校附近的一支高炮部队的学军活动后 才返回学校不久 。


 虽然在学军活动期间形式上我们的学生生活好像是终结了,但我感觉着我们一辈子都还是学生。深入基层,紧密联系广大的工农兵群众,参加阶级斗争,参加生产劳动,使自己革命化,劳动化,让自己永葆革命的青春。这是我们要永远践行的一条群众路线和须保持的一个根本的行动方向。


 在经过一个月军训锻炼后,我才领悟到这个社会大课堂里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到我们生命的终结和与世界告别的那一天,我们真正的学生生活是不会终结的,也不应该终结的。


 学军一个月,其影响甚至波及到同学们的方方面面,自然学习上也受到一些影响,即便是受到了这样一些困难的波折,而一直到我们返校,重新恢复课堂教学后,我们在学习上所受到的因停课一个月所产生的影响才有所改观。


 虽然我们遭到了这样一些所预料到波折,但从四月初开始我们还是依旧恢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了。


 四月初的一天早晨,我起床后,穿上衣服,坐在我床面前的一张椅子上,我把头靠在椅背上,我的眼光射在正对面的书架上,在那里立着一排书,里面有文革前出版的中国当代诗人郭沫若的诗集《凤凰涅槃》(《女神》)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卞之琳的《断章》臧克家《老马》(《烙印》) 冯 至《十四行》 冰 心《繁星》 伊 沙《车过黄河》根 子《白洋淀》曹葆华《无题三章•一石击破了水中天地》云云。


 郭沫若《凤凰涅槃》封面上印着一对彩色的凤凰,我好像看到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飞来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我默默地望着这些诗集,我内心也发出了微笑。我的心非常暖和。我对这些诗人们的回忆又鲜活了起来。仿佛这些诗人的面影始终没有离开我脑子。我到处都看到他们,想到他们。


 自 我们三月尾上的最后一天从高炮部队返校后,才正式告别了军训生活,离开军营才几天,想不到我的心还在那个地方。回忆起前几天部队的指战员们在军营大门口送别我们的情景,我有一种就像这些情景才发生在眼前的感觉。


 我从宿舍的窗口远眺绿树围绕着的运动场,就想起我们在军营操场上训练时的情形。这一个月军训期间我们到过好些训练场地,见过好些新奇事物,握过不少战士温暖的手,我的心一直受着战士们友情的牵引,一刻也没有宁静过。


 我过了多少兴奋欢乐的日子。可是我从军营带来的温暖和热情至今还在我的身上和心上发光发热。而如今好不容易返校上课了,在此时刻我应当收回我那跑野马似的思想,让自己收心,彻底告别过去,好好安排自己的时间准备上课了。


 自四月初开始我们年级的同学们才正式恢复了上专业课。


今天早晨八点钟在外语系大楼四楼我们班的教室里由李老师给我们讲授英美文学课。 他在课堂上以连续两个课时的时间作了近两个钟头的关于英国文学名著阅读课文的讲解。李老师是一位很有一番在语言学上有根底的教授,他在我们班的近三年半多的教学中是没有用词典的。


 做一个高校的英语专业的教师给学生上课没有用英语词典,这在同学们看来或许算是稀奇的,但在对于象李老师这样在高校教育中有丰富教学经验,在英美文学上很有造诣,博文强记,知识渊博,词汇量大的人,他至少是不会令人感到惊异的。


 大学时代的李老师已经是嗜好英语小说的。在当时凡是英美著名作家写的小说而能够到手的书,无论原著或译著,他似乎是没有不读的。他的记忆力很强,新读过的原著小说他能颇详细地重述出来,这就是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地方。


 我们外语系英语专业的课程,有一大半乃至以上是设置了英美文学、文化以及 英语语言学等等课程,外语系的学生除了要学习第一外国语外,还要求学习第二外国语。


 但象我们同学那时因受实际情况的限制,系上没有条件安排我们选修第二外语,我自己倒是利用成都老乡周同学的关系,趁此机会自己去他们数学系选修了第二外语日语。


 毕业后,意想不到的是,我竟还能以此语言用作为一块敲门砖,敲开了中科院成都分院的求职大门,在中科院成都分院某一研究所谋得一份科技日语翻译的工作。这简直算是一桩好运了。说实话,当然这主要还是需依靠关系才能够招进去的,但这学过日语的因素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我们一个礼拜的上英语专业课的时间在二三十个钟点以上。加之李老师教英语的方法是很特别的,他是特别注重精读。教外国语的教师大概都是大学科班文学硕士,大多是语学专家,又于与学生们所学的学科有涉历。


 李老师总爱选一些英美文学上的名著来做课文。上课时的情形与有些老师也不同,先是由李老师讲书,他将英语精读课教学设计策略一项一项向同学们展开。


 仿写,仿写分为句型仿写和结构仿写,思辨能力的培养,阅读过程,是读者思维不断与作者思维发生碰撞的过程。然后李老师采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是让同学们来讲书。


 他不像有的老师只是指名某某学生站起来把原书读一节,接着用汉语来翻译。译错了时,或者让别的同学改正,或者由老师自己来改正。接着又指名第二人读下去,译下去。


 采用这种指名的方法,甚至有的老师是挨着座次指名同学读课文。那倒还是可以偷懒,不轮到自己名下是可以不必准备。


 但李老师授课绝不是任意,没有准备的,他要求同学们无论是上课时或自修时都需要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畏 辛苦,不惧劳累地刻苦学习,这也是他一直执着,严格地要求同学们须做到的事情。


 有一次李老师从系上拿了几章英文的油印录回来,是从文革时期出版的英文《中国建设》月刊中选出来的几篇文章,当他拿来向同学们讲解时,分外感受着文章清新而朴实的写作风格。


 能够想象得到文章作者那麼兴奋地去工厂,下农村采访后,才写出了这样一篇又一篇激动人心的散文和特写,描绘出社会主义祖国的光辉面貌和欢乐气氛,表现出人民公社社员对丰收和胜利的喜悦之情。


 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今天的广大读者是工农兵群众,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读者也向作者伸出手来,欢迎他们到广大工农兵群众中去,希望他们深入实际生活中去采访,写出歌颂这个伟大的时代,歌颂伟大的人民,歌颂伟大的领袖的好文章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