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9, 2019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92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92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的照片

不知甚麽缘故,郑同学一心只想到上个周末星期六的晚上辅导刘同学的情形,特别是想如何采用一种较好的辅导方法就能帮助她快速提高她的英语学习水平。

他那睡意朦胧的脑子里根本拒绝了平凡的思想,弥漫着一片云雾,只保留着英语里的一些怪诞的词汇,仿佛那类词汇只类似于一些符号:好像会自动在脑筋里生出来 ,不必费甚麽思索地便在脑海里显现出来了,不一会儿那些符号便又会自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再者他四周的一切东西也没有一样能使他生出这些符号。

睡梦见右边是一带黛蓝色的山峦,好像遮挡着甚麽神秘不可测的东西似的;左边地平线上整个天空布满了一片紫霞,谁也闹不清楚究竟是因为有甚麽地方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呢,还是月亮就要升上来。

如同在白天一样,远处的景物还是看得清的,可是那一片柔和的紫色,给黄昏的阴影遮住,不见了;整个校园也藏在暗影里,就跟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的景色一样。

在六月尾上的黄昏和夜晚,校园外农田里的鹌鹑和秧鸡已经不再叫唤,夜莺也不在树木丛生的校园里唱歌,花卉香气也没有了,不过校园还是美丽,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太阳刚刚下山,暮色刚刚笼罩大地,喧嚣了一天的白昼的烦闷就给忘记,校园从它那辽阔的胸脯里轻松地吐出一口气,一切全都沉静下来了。

郑同学为了满足刘同学的学习愿望,便和刘同学接近起来,不久他便真正对她有了一定的好感,而且他们俩常常在一起,不了解此情况的同学不知不觉之间便用他们世俗的目光来观察他们,用他们的想法来思考他们的关系。

认为郑同学正真喜欢上刘同学了,他们正在谈恋爱,或许已经成为一对恋人了。其实这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

校园生活给同学们留下的记忆一般说是很单薄的,甚至在文革时代也是这样。可是一个女同学经常在男生宿舍出现,这件事却在同学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女同学就是刘同学。她是每周三,六晚上八点半来刘同学宿舍辅导功课,那时大部分同学都到教室温习功课去了。而只有郑刘俩同学留在宿舍里,自然引起大多数同学对他们的猜测。

有一次其他系的一些男女同学赶来看他们,大多数都对她外表表示尚满意。他们看见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穿戴朴素大方适合她的年龄。大家喜欢她简略的风度,她说话也不显得亢长,只是袖子稍短了一些。

这学期刚开学不久,刘同学的父亲从她家乡乐至县农村赶到北碚西师来看望她,这次郑同学和我们几个同学特地在学生食堂多炒了几样晕菜设便宴款待他,把我们班上几位与她相好的同学都请来作陪。

在那里我看见了她的父亲。他坐在首席两手很拘谨地放在桌子下,用他那粗糙的手指把一张纸一会儿卷成圆筒,一会儿又展开来。他似乎心情还好,几次想说话,可是没有说下去。

我们都劝她父亲自由自在吃菜喝啤酒。他似乎对莲花白炒肉片比听我们的谈话感兴趣得多。她父亲显得有些拘束。他觉得自己孤陋寡闻,在我们这几位同学面前显得畏畏缩缩,难得打破一下沉默。

刘同学很不自然地坐在席上。席面上的晕菜同样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同学们时时刻刻都期待她的父亲说出几句知心话;最后从他嘴里说出几句知心话,甚至是够流畅的:

--“我找不出适当的话来说明我此刻的兴奋情绪,来表达我的感情了。从今天开始当我生活在同学们中间,我就忘记了自己曾经历过的艰难困苦,我觉得我渐渐变得坚强,充满勇气。

前天晚上我还睡在家乡山村里的一间”泥土茅草屋子“里面,第二天早晨两个钟头手扶拖拉机的颠簸到公社。并没有叫我感到疲劳。随后又是几个钟头简易大卡车的颠簸到乐至县城长途汽车站买车票乘上客车到北碚。-----。”

听完他的这番质朴的表白语言后,大家都随声附和,哈哈大笑,并惊奇地赞叹他;他父亲更是脸露喜色。我朝刘同学瞧了一眼。她满脸绯红,显得很激动,眼睛里饱含着泪水。

同学们都从桌子旁边站起来,祝贺她父亲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希望刘同学能够在紧张的学习当中,能利用这难得的宝贵机会,抽出时间来陪伴她父亲游览一下校园和北碚城区。

“你怎么啦,刘同学?”我问刘同学,“难道你父亲稍微随便的谈话就使你这麽激动吗?”“哦,我的父亲,”刘同学回答说,

我便接着说:“我太为你父亲感到骄傲了!我们这些所谓的小知识分子在这位平凡的农民大叔面前该显得多么渺小啊!他习惯于了解他们农民当中的生活----这些人都有光辉的见解,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充满灵感的思想,--。”

不单是我一个人注意到刘同学的激动,就在那个时候,另一双敏活的眼睛也在注视着她;那是郑同学的一双黑眼睛。

我不知道她有什麽想法,但便宴一结束,她就走到我们同学们的面前,代表她父亲向我们表示感谢。

过了十几天,他父亲给她写了如下一封信:--“你好!我的女娃,我已平安地从西师返回了家乡,感谢你和你的同学们的热情接待,如果你能代表我向你们同学转达我的谢意,那麼我就太感谢你了!请你尽可能地努力学习,不要牵挂我们,并请向你的老师们转达我的敬意。”

在那时同学们的思想普遍都比较保守,对男女同学之间的接近变得十分敏感。其实刘同学只关心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除了找郑同学帮助她辅导功课外,她别的甚麽事都不管不问,更别说与郑同学谈情说爱了。

 
她周围都是一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老是听着他们那些荒谬的议论和毫无根据的流言蜚语,她感到非常沮丧,心灰意冷,但她仍然坚定信心,不惧绯闻,懒得理会那些传言,努力学习。

刘同学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农村实行的土改运动之中的有功之臣。一九五三年是新中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二个年头。谁都可以想象到刘同学的父亲怀着怎样激动的心情去迎接新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到来。

刘同学家乡的农民步调一致地向着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美丽远景前进,谁听见过这么雄壮的脚步声?我们都知道一九五三年掀起的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运动会给她家乡农民带来些什麽样的巨大变化,他们仿佛看见了一九五三年的更加明媚的阳光和更美好的生活。

她家乡的每个农民都在心里打算;从个人单干成立了集体互助组的农民怎样用自己的力量通过走集体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给一九五三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增添光彩。

几千年来,许多耕种土地的农民受到压迫,并梦想拥有他们自己土地,以此来艰难地谋生,过着微薄的生活。 在旧中国少数人拥有绝大部分土地,所以他们获得了对大多数人的统治权力,这种情况是真实的。

 在远早于基督教时代的夏商周的先知时代,若要战争从此从世界上消失的观念是:“让每个人都感觉到战争的恐惧和可怕,而达到远离战争的目的。” 1952年,我们看到这个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梦想在中国实现了。

通过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发动的土地改革运动,据称大多数的中国农民都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这样 我们才直接了解到了这个农民的梦想是如何实现的。

刘同学上大学前是在她父亲任职书记的那个公社管辖之下的一个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那时她无论在那里出现。都有许多崇拜她的社员围绕着她转,对她大献殷情,百般地讨好她,但她觉得好无聊。

这种无聊的感觉使她显得高处不甚寒一般地感到孤独。这种孤独跟她那圆盘式的脸庞和乌黑的眉毛极其相称。人们常常对她说一些阿谀奉承的话,引得这张端庄而朴素的脸儿浮泛出很勉强的笑容,自然她谈不上是有多么高兴!

有一次她指着照片对郑同学说:“只要我在校园度过的这些难忘的时光能够给这张小脸上添上一点笑容,我就感到十分满意了。”

这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一九七三年因受公社的推荐上大学离开农村,离开亲人到西师来,那时她还没有找未婚夫,在同学们中间过集体生活。

她出生于1951年,她小时候未讨过饭,未替地主放过牛,也未当过用人。1949年底,解放军二,三野战部队解放了她的家乡---川中丘陵地区,她家的老一辈亲人获得自由,经过土改运动分到了田地,还分到宅基地修建了一家人住的房屋。

1950年代初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热潮中迎来了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到来,她家乡的农民纷纷成立了集体合作社,随后于1958年又成立了人民公社。

到了1973年秋天,临到她要离别家乡,上大学的时候,她看到自己带领社员亲手插秧的稻子在田里长得多茂盛,她吃着用自己收割的稻米煮出来的香喷喷的白饭。她多么热爱她这种生活,可是她还是离开了这一切来到文革后首次恢复招生的西师,因为她认为她应当这样做,去学校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她自己说,就因为热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她愿意学成归来后帮助家乡的人民普及初级教育。

刘同学在郑同学辅导下不加选择地读了许多好书。院图书馆外文部内部书刊阅览室的一把钥匙就在她手里。这是郑同学通过我拉关系,找到院图书馆外文部那位资深的女图书管理员,请求她让刘同学能进该图书室阅读这些外文禁书。

她答应我们的请求允许刘同学阅读这些禁书,并把一把开门钥匙给了刘同学让她能够自由进出方便随意去阅读这些书。图书室里大多是十八,十九世纪欧美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英国文学作品,从托马斯·哈代到狄更斯小说的简写本她都渐渐熟悉了。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简·》的简写本她也阅读过。

图书室除了刘同学从来不碰的一些政治,哲学书籍外,还有大量俄国著名作家的著作。她告诉郑同学,她喜欢阅读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因此大概她读过一些俄罗斯文学的作品,包括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一些诗。

我在这里要说几句题外话。荣誉归于人民大众,自从人家责备我们这些可怜人,因受到文革运动的影响,学业遭到耽误了,说我们不读书,不看报,(似乎)不会用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已经好几年了。

(注意,某些人一再重复这样的责备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上学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都读过一些著名作家的书。)看来,我们有责任在将来为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把一些著名作家的小说译成中文。不用说,这些文学作品的翻译会有助于使我们的读者熟悉那些原著的作家。

 


译英国诗人托马斯·哈代《合二为一》一诗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青春的记忆》一诗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致一位风中跳舞的女孩》一诗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我的诗集去哪儿了?》一诗
中国诗歌英译的几点思考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走过柳园》一诗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怀旧》一诗
谈谈男性的情欲与女性裸体的赤裸裸的真实性
来自离地球遥远的小行星的大碰撞导致恐龙的灭绝
一段新奇的编造出的中国芭蕾舞明星的传奇故事
访谈说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担任电台DJ的节目制作人

中森明夫自传小说《蓝色秋天》并专访这位偶像评论家兼半路出家的 “宅男” 作家
日本作家林真理子小说《我想长生不老》创下小说连载篇数最多的 世界新纪录
 清朝的最後一個格格-----1
清朝的最後一個格格-----2)(全文完)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0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79)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1)
谷歌博客: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