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26)
照片为西南师院校园及北碚城区的照片 摄影:清衣江
一九七五十二月底的一天当我们新编教材观摩课的授课快接近尾声的一天早晨,我站在校园的图书资料室的一扇窗户前,俯瞰着北面玻璃窗外的景象。一道树林把校园与小镇隔成了两个世界。
树林的那边是位于小镇街口两幢老式青砖瓦房。屋外的落叶树和长青树,都悠然自得地显着入画的奇姿。平坦的小镇的街道沿着两边修饰过的浅黑的老旧的青砖街屋笔直地向前延伸,就好像一幅构图很简洁的油画一样敷设在小镇的街上。
青的砖,绿的窗棂,白的栏杆,淡灰的瓦----------哎,毕竟是小镇的人晓得享受一些与大自然亲近的生活,那灰瓦的房顶上伸出来的竹叶翠绿的颜色哟!竹林的这边是一片草地,杂草丛生,有几朵野花长在那儿。花瓣的颜色已经泛黄了。草地上有几个孩子正在那里玩耍。我的注意力集中到这几个正在玩耍的孩子上来了。
然而,今天早上,用过早餐后,戴老师为了熟悉今天要讲授的自编教材观摩课的内容,他正在阅读英国作家洛奇的校园小说上课资料,他的脑子里充满了上课时教学上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他现在正在不断思考着这些问题,想着该如何上课时向同学们解答这些问题。
他身上穿着一件泛白的青哔叽的中山装,数处面料都已现出磨损得很薄很薄快破的样子了,用蓝棉线从塑胶扣子眼中穿过将扣子缝在衣服上,纽扣上面显一个“十字”架的形状。这显然文革时期服装的样式了。
他一个人兀兀地坐教研室他的办公桌前,脚上穿一双解放牌塑胶鞋------这也是文革时期流行的鞋子样式的。他用一只手拿着教材,另一只手不住地翻书,翻书的间歇大概有几十秒的光景。他读了一会儿了。头脑渐渐开阔起来------这是读书进入状态的征候了。
他随手把英国校园小说家洛奇的作品取来翻读。洛奇的作品他真喜欢,他在这儿寻出一种很谦和,很恬淡的气氛。洛奇写的是大学校园师生沸腾多姿多彩的平凡生活。
戴老师动身走去教室上课的时候已经快八点钟了。他对一人悠闲地携带着教材走到教室去上课感到满意。刚好
今早来上他的观摩课的一个学生已经比他还早就到了教室外,并站在那里等待他了。
那学生站在那儿等久了感到有点累了便颓然靠在教室门旁边的墙壁上,再顺着墙壁移动坐在墙根下,打着哈欠,用指甲挠痒了自己。
而这时戴老师向着靠教室门旁边的墙壁处坐着同学走来,他的脚步是多麽轻快约!他顾不及多看他一眼,更不用说与他寒暄了,他快步走过来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来开教室门锁,然后他再顺手把门推开,坐在门边上的那个学生便近距离地出现在他眼前,与他的眼睛恰好相对。两人的距离不过六七尺的光景,中间无任何东西相隔。
突然间一种小说中描写的情景出现在戴的脑海里来了。-----假使那同学刚好是他的一个亲属的小孩,如遇到这种情况,不消说心中的这感觉便会是五味杂陈的了,要他对这种情景视而不见,要他保持一种平和心态,这将是很难做得到的事。
如果更假使这里坐着是一个陌生人,恐怕也很难让他心情平静下来的。----他们两人对视了片刻,心识久了,不知不觉之间便生出师生间的友情来了。
------“你在这里呆了很久了吗?”
---“戴老师,你好,呆了一会儿,时间不算长。”
戴老师向这位同学打招呼,并请他进教室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准备上课。这教室的门上刻有年级班级名字(初三年级三班)的一块金属铭牌上贴了一张写有戴老师名字的纸条。
他走进教室里的时候,教室后面那道门也打开了,教导处的张干事抱着一大堆供戴老师上观摩课用的教学参考资料边友好地向戴打招呼边从那扇门走进来了。她很清脆婉转地说着,真好象夜莺儿在花丛中里清啭的一样,把戴老师说得来心花怒放似地高兴起来了。
他看见她穿着很朴素的服装,同时他看见教室里显得十分整洁,并且显得很简单的陈设,使得他怎麽也不得不把负责杂务事的张干事赞叹一番。
---“张老师,多谢你了,你负责组织工人来把上课教室打扫得这麽清洁。请你把资料留下来吧。”
戴老师一边说,
----“好的。”张干事一边将手捧的资料放在讲桌台上。她仓猝之间与戴老师告别便走了出去。
今天是晴朗阳光明媚的天气,教室到处都寂立在早晨新鲜的空气中,穿过教室窗户照射进来的光线映在同学们脸上就好像要给他们增添一些欢乐的上课的气氛似的。
上观摩课的这间教室最前面有一个宽敞的讲台,讲台面对的是安放着一排排整齐的课桌,站在讲台上一眼望过去只见这整个课堂真成为令同学们能安心上课学习之绝佳的地方了。
----------我们新编教材最低限度应该将它们分发到这初三年级的每位同学的手上‘,买了五百张稿纸来油印这批教材,郑同学当时心里想着,“在这学校’开门办学‘搞教改一个月,定能把这五百张稿纸用完,这就算是很好的成绩了。我们这回定要好好地编写教材,我们计划着要编写一系列有关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小说的书评的文章。”
早晨八点半过后初三年级三班新编教材观摩课开了课了。我们的早饭是在学校食堂里用的,每天照例是早饭后,就匆匆赶往教室去上课。这儿便是初三班的正在上观摩课的课堂了。同学们都整整齐齐地坐在课堂上正在专注听着戴老师讲课,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埋首阅读课外书籍。
戴老师正兴致勃勃,心情十分舒畅地 为大家讲授一堂高效率,高质量的文学艺术课。
他一开课就解释说,阅读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小说《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就是享受一场文学艺术的盛宴,早期的基督徒通过她的小说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相爱。
而我们今天讲授的这部分新编教材,对研究简·奥斯汀,甚至对研究英国近,现代文学艺术,思想文化史都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当今,人们已开始把简·奥斯汀从狭小的文学,小说,艺术史的角落,放到英国思想文学艺术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辽阔背景上来进行研究,由单篇作品的微观研究,甚至庸俗社会学的研究,进入到宏观的全人全部小说的全方位研究时候的今天,更感到现有的资料不足了。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新编教材,对于研究简·奥斯汀所处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艺术便是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简·奥斯汀的文学活动期是从她的少年时代15岁时开始,那时她就写了讲述两百余年君主政体的《英国历史》的书,声称自己是“无知的历史学家,一知半解,且不乏偏见”。简讲述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时,她的评论耐人寻味的。
乔治三世时代英国乡村的生活环境对她而言则是完全不同了,那是她通常所熟悉的生活环境,而她在那儿能找到一种令她感到心悦神往的感觉。设想一下,比如,如果与那些置身于偏僻和未开化的荒山野岭中的探险者们时常感受到的那种极为不适应和危险的感觉相比简·奥斯汀不知比他们好了多少倍。而简·奥斯汀当时的生活环境对我们而言则是如此离奇,而感到温馨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