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17, 2016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16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6 )

 (2016-11-17 17:08:16)下一个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16 )

照片为西师校园风景照之一

 


每年的十月中旬之后重庆天气倒很凉快,有点象成都的初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大跃进时期修建的这栋外语系大楼显得很简陋,墙是青砖砌成,楼房有六层楼高,屋顶是一平顶,上面铺设着一层柏油防漏雨水.我在三楼的办公室办好了报到注册手续,就被老师告知要后天上午才能正式开学授课,当晚便落宿在分配给我的那间寝室里.那是一间临时性地被利用来当作学生宿舍用的房间(以前曾是一间上课的教室).

开学以后, 这栋大楼渐渐热闹起来了,来去的都是学生和老师, 学生人数也不是很多,仅限于文革中外语系首次招收的七三级英语专业三个班及俄语专业一个班的共计100多名学生.那时候整栋大楼没有热水供应,即使是处于严寒的冬季,我们也从这幢大楼里弄不到热水来洗手洗脚.
位于我们宿舍那层楼的盥洗室很简陋,洗漱用的洗涤槽是水泥砌成的, 槽的上方横陈着一根自来水管,上面安装有五,六个水龙头,水槽旁边建有一道台阶,可以站五,六个人的光景,但早晨人多的时候,就不免有同学要在此排队等候洗漱了.轮到我洗漱时,我站在台阶上拧开了水龙头,一股冰冷的自来水从水管里哗啦啦地流出来,我赶紧用一只搪瓷缸接满水,开始涮牙,待我漱涮完牙齿后,就用毛巾蘸湿抹了一下脸,便转身走出了盥洗室.

这水管里流淌出来的自来水是不能饮用的,这儿又引起了我一段新鲜的回忆,记得有一次, 我在校体育场锻炼得口渴,又累得我汗流浃背,我便动身返回宿舍.当时我觉得无论如何我都想喝一杯自来水了.我在心里起初还有点犹豫.想到了父母亲的叮嘱,他们曾一再地告诫我,到学校后不要喝自来水.以防传染上疾病.但最终克制不住自己的渴意,我在自来水管上接了一杯凉水来喝.过一会儿就感觉到肠胃不适,肚皮疼痛起来了,泄肚的意念很坚决,结果是我急忙朝厕所方向狂奔而去.一次入厕问题得不到解决,又多次入厕,饮下了这杯含有许多种细菌的不洁净的水搞得自己十分狼狈不堪,好象吞下了一枚苦果,自讨苦吃似的. 我因泄肚,晚餐未进食.这病症使我感到疲惫而虚弱,我只好上床躺下休息,自己当晚到教室去上夜自习的时间也被耽搁了.

要到设置在学生食堂旁边的锅炉房才能有开水可喝.那里离我们住的宿舍有一段距离,大约有几百米远.每天早晨我手提着一只暖水瓶沿着通往位于学生食堂旁边的锅炉房走去打开水,初到校时,因不识路,打水时,路上遇一同学,他说的家乡方言话却不大好懂.我问他那里能打开水,他也很茫然,我转而向过路的一位工人样的青年问,这一讯问却立即收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这位操当地口音青年工人告诉我:在位于学生食堂旁边的锅炉房就可以打开水.他叫我往前走,走不好远的那道下坡的石梯阶,沿那道石梯阶走下去倒左手再走几步路就是学生食堂了, 烧开水的锅炉房就建在它的旁边.

我照着他指示的路向前走,果然找到了锅炉房,有红色油漆的杂木做的门,悬着一块木牌,上面用黑顿顿的仿宋体字书写着”学生开水供应处,小心不要烫伤手”的十几个大字.在这行字的下面还标示着供水时间:”早7时-----晚8时”.我走了十几分钟光景,抵达了锅炉房的前面,停住了,此时.还不到供开水的时候,一位烧锅炉工人形象的人叫我们等候.他告诉我们到了早晨7点才开始供开水.

算好,我排在队列的前面,也没有什么人加塞儿,早晨也没有什么人携带比暖水瓶还大的容器来打开水,虽然麻烦了将近十几分钟的光景排队,算是顺利地打一暖水瓶开水了. 提着盛满开水的暖水瓶,我顺着原路折返回去自己的宿舍.

盥洗室进门左手边是卫生间, 该厕为蹲式,厕坑用
磁砖镶里。盥洗室里面的墙壁上贴有禁忌的标语:”用厕后,请用水冲洗”.每一便厕后面墙壁上方有一个陶瓷器做的水箱挂着,我知道是冲洗便器用的, 水箱旁边悬挂着一根拉索,用手将这根索向下拉,水箱内的活塞向内压,水便从水塞下的一个小孔里面流出了.我感觉着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这明亮宽敞的公用盥洗室经过了人们一周时间的频繁地使用之后,到周末显得有点空荡荡的,此时大部分同学都分散了,家在本地的同学,大多数人都返城回家去了,只剩着我们这些外地来的同学尚留在学校无家可归,我到是想利用这一清闲的时光去洗衣服,早餐后,我手里端着一搪瓷盆,盆内装有一周积存下来的脏衣物和一块肥皂,向盥洗室走去,我不得不用自来水把它们一件一件地洗干净.

而今只见几个同学在盥洗室里洗衣服.这是一个大好机会.我踏上了洗涤槽前面的那道台阶,占用了一个空位,放上盛有脏衣物的搪瓷盆,将盆中的衣服浸泡在水中, 随即便在脏衣物上抹上肥皂,开始悠闲地搓洗起来,似乎也不十分费力一会儿便把衣物洗干净了.之后放在搪瓷盆中端出去把它们晾晒在走廊上张结着的一根尼龙绳上.

一想到文革时代的人们洗衣物的情景, 那样的情景就常浮现在我脑海中----那时候大部分人都弓着背站在洗涤槽前,用双手使劲地搓洗盆中的脏衣物,一面手搓,一面哼着流行的小调,响出一种特殊的韵律,听起来真是别有一番风味.现在人们洗衣服相当讲究了,爱用洗衣机洗,表示着现代生活的色彩. 洗衣机种类应有尽有.有大型的,有小型的,全自动的,还有带烘干机的,比起文革时代的人们洗衣服的效率来,更是不知高了多少倍.还有人或干脆花费一点钱送到洗衣店去洗,根本不用给自己添麻烦了. 洗好后又有快递公司的人员骑着电瓶车亲自送到他家里, 这还可以
享受到上门服务的乐趣.

每周一次的冲浴,一到周末我们都要光顾设在校园内的公共浴室.花五分钱买一张的洗澡票即可入内洗澡, 学校公共浴室是一幢中式一层楼的建筑.室内筑有一道墙从中间分隔开来,划分为男女浴室两部分.浴室内对着的两边墙上各设置安装有一排漏蓬设备, 喷淋出调温后的热水可冲淋全身.大家都学会了一冲进澡堂后,就抢占最佳位置洗澡.

那时候还不时兴用洗发剂洗头,因为用肥皂洗头,把肥皂水弄到自己的眼睛里去了,刺激得很疼痛,用流水不停地冲洗眼睛才感到舒适一些.此时正有数十名赤身裸体的男子站在公用浴室的漏蓬下沐浴,呈现出的一派甚感奇怪的景象. 一定记得这是一周我们唯有的一次机会-----能用热水将自己冲洗干净.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的洗澡方式,我们周身抹上肥皂后,大家之间友情配合, 互相为对方擦洗背,直到我们身体擦得闪闪发亮,红得如同红苹果一般,方才罢休.那时候我整个周末的生活都要按照公用浴室的时间表来安排,由此而来, 我对冲浴充满了一种爱恨交加的情感. 为了这一天,能够淋浴,我任何时候都会对从漏蓬中流淌下来的那股温暖的热水默默地充满着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