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6, 2021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3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38)

 (2021-04-26 07:16:59)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Years ---- The Reminiscences of My Workers-Peasants-Soldiers -Students’ Life from Autumn1973 to Spring 1977 (138)

 

照片为西南师院校园及北碚城区的照片   摄影:清衣江

英国校园校园小说作家洛奇的创作无意仿效任何作家的作品,他的《校园三部曲》,每部都可以独立,但各部都互相联系。他要一如既往地写下去,将来不知道还要写多少。

 

是的,据我所读的洛奇的这校园三部曲看来,便分明是有联系的作品。整个背景是他任教的大学校园及以他在世界各地迁徙从事学术交流活动发生的事情作为背景的,时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以来。

 

洛奇似乎是可以称为一位资深的现实主义写实的作家。他把校园生活的现实紧握着,丝毫也不肯放松,尽管也在描写校园生活黑暗面,尽管也在刻画人的性行为,但他秉持他一贯的正义感和进步观,他的作品的伦理道德的比重似乎是在其艺术水平比重之上。

 

他对于大学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的虚伪,愚昧,因袭,诈伪,丑恶,淫秽好色,用他那犀利的文笔,活鲜鲜地解剖了出来。对于未来校园小说的展望每每要求我们回顾过往校园生活的轨迹。这个现象我觉得是应该欢迎的,我想唯有如此,我们的校园文学的创作才会蓬蓬勃勃地得到发展而繁荣起来。

 

圣杯传说-----寻找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使用的杯子-是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神话的核心内容。 当时,洛奇之所以想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刚刚看过好莱坞电影《亚瑟王:斗兽争霸》,约翰·布尔曼对这种素材的处理略显过分但又是非常令人愉悦的电影处理方式,并使他们想起了一种美妙的扣人心弦的叙事手法。

 

现代学者在世界各地奔波,在各种异国情调的环境中相遇并互相争夺名声和爱情,而有骑士风度的骑士们则以更高的风格做着同样的事情,互相帮助, 或因受打破常规和魅力的影响而受阻。我看到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的一种比拟性,滑稽性,讽刺性的关系。

 

现代骑士所追求的圣杯可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一个文学评论委员会主席的职位,他的薪水高而且职责微不足道。采用挑战传统学术和相互挑战的各种方法论(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精神分析学等)来研究当代文学的这种动荡不定状态会产生的竞争和冲突。

洛奇还想到了T.S.艾略特的伟大诗歌《荒原》,以及它对圣杯传奇的用法---这是民俗学家杰西·韦斯顿(Jessie Weston)所解释的,他认为这是一个一位拥有一个干枯,贫瘠王国的费希尔国王的一个古老的异教徒神话的背井离乡和升华的版本。我看到她与困扰现代作家和文学知识分子的各种缺乏创作想象力之间的联系。

 

在故事的某处可能会出现一位名叫亚瑟·金菲舍尔(Arthur Kingfisher)年长的,非常杰出的,不幸的有影响的教授,

 

校园三部曲之一的小说《小世界》充满了文学的回顾性陈述和典故: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中,几乎很难见到一个故事情节的人物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相似性的人物。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在大学学过这类课程的读者,不应该被吓倒,因为有关该课程的基本信息已经整合到了本书中。

 

例如,西比尔·梅登小姐(Sybil Maiden)正在现场解释《圣杯传奇》。 希思罗机场的办理登记手续的女服务员谢丽尔·萨默比(Cheryl Summerbee)渴望她解释米尔斯和布恩类型的“浪漫恋情”与传统类型的“浪漫恋情”之间的区别:(她自己已经不受前者的这类“浪漫恋情”的影响了。):“真正的浪漫恋情充满了巧合与惊喜, 惊讶,并且有很多角色迷失了,或被人迷住了,或者彼此徘徊在寻找对方,寻找圣杯之类的东西上面。 当然,他们也经常彼此相爱。

 

明确引用传统浪漫主义的模式,使他能够创作出各种不可能的曲折叙事和巧合的故事情节,这些曲折叙事和巧合的情节用在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中是不合时宜的(见第二个墓志铭,摘自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但这对于将他小说中的众多的人物及其在世界各地迁徙从事学术交流的经历包含在统一的叙事中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这部小说也是植根于当代现实生活当中的。

 

比如,小说中的一处真实的场景就是取景于希思罗机场的圣乔治教堂的地下礼拜堂,它的屋顶像波音747客机的上部客舱一样低矮弯曲,后面有一个布告栏,上面用图钉钉着绝望教徒的的祈祷辞和申诉文。这些对洛奇的创作而言,简直就是上天赐予他的一件珍贵礼物! 他游览了书中描述的几乎所有地方,在某些情况下,他在那里的经历与他书中描写的角色经历相似。

 

像他小说《小世界》中的男主角珀斯·麦加里格勒(Persse McGarrigle)一样,当他们乘船去因尼斯弗里湖心岛(Isle of Innisfree)的途中,他们的船遭受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袭击时,他差一点和船上的一群爱尔兰文学专业学生一起沉没了。 如同他的一位日本同行一样,他也去东京的一家酒吧避雨,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卡拉ok这个单词或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玩意儿(西方很少有人在1982年唱卡拉ok)。经过了很多混乱的解释和饮了几杯啤酒后,他发现自己向一位日本商人欣赏的观众演唱“嗨 朱迪 ”这首歌。 后来,他独自一人躺在旅馆床上,回忆着大声地笑了起来,心想:“这些情景必须写入我的小说中。”

 

----To be continued---

 

 

 

 

打印 ]
编辑 ]
删除 ]
阅读 (3) ┆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不支持HTML代码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37)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37)

 (2021-04-26 07:04:07)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Years ---- The Reminiscences of My Workers-Peasants-Soldiers -Students’ Life from Autumn1973 to Spring 1977 (137)

 

照片为西南师院校园及北碚城区的照片   摄影:清衣江

乘卡车从梁平县返回我们学校的路上,正午时分,正经过一座小镇。那天正逢大集,集市上十分热闹。进了市集,越加热闹了。走过去是菜摊,肉案。肉贩子挑担子吆喝着:老乡们,趁早快来买呀!这些全都是鲜货!“

 

哎呀!我此时也想来刷一下自己的存在感。来谈谈咱们的乡村风味佳肴。春天来了去“球溪河小镇上的乡村风味的饭馆里品尝猪头胖鲢鱼,去那小镇附近乡场上的小饭馆里品尝猪肉!那绝对是一大乐事... ..”众所周知川中丘陵地区各县以高产优质猪而遐迩闻名于世。养猪专业大户大多出自于这一地区。

 

特别是靠近球溪河小镇附近的乡场上的猪肉膘肥柔嫩,是烹饪各种川菜的最佳食材,深受商家的青睐。小镇最热闹的的地方是集市中心那片小广场。那里的地摊,柴挑,菜担比别处更多,还有走街串巷的剃头挑子,卖糖人儿泥人儿的,卖字画代写书信的,担筐提篮卖柿饼木瓜的,还有不少张着布蓬卖吃食的坐摊:卖蒸糕,煎饼,芝麻酥饼,夹猪肉锅盔,煎猪肉片,水煮丸子,豆腐汤... ..吆喝叫卖声在集市上空喧嚣,喷香的诱人食欲的气味在整个广场里弥漫。

 

野味铺子前挂着野鸡,野鸭,野兔,野鹿;小贩在摊子前大声吆喝着:“真正的野味!图个新鲜,大家快来买啊!... ..”

 

-----我们在梁平县开展的开门办学活动结束之后回到了西师,是一九七六年元旦节那天。回来后我们仍然住在先前我们住的外语系教学大楼四楼靠南的那间用教室替代宿舍的房子里。

 

那是一间临窗可俯瞰校园运动广场的房间。我们住的房间里有三尊双层的木板床和每尊床前置有一张小方桌。但在我们去梁平开门办学‘’期间的一个月里没有人住,并且是自从我们走后就不曾有人进去清扫过这房间了。

 

我一打开房间门就只是见到屋里面都布满了灰尘,而这样一种呈现在我面前的肮脏的景况就已经使我们迫不及待地要对房间进行清扫了。我走进去,拿起放在屋角的一把扫把就开始扫地,之后我从四楼上的厕所里打来好几次水,用拖把拖地板,再用抹布仔细擦门窗,桌子,书架及那尊自己要睡的双层木板床。

 

之后我开始整理床铺,解开了军训时学会的军人式捆绑好的被盖,铺上床单,在床头放上枕头和被盖,书架上摆满书籍,把搪瓷脸盆放在木架上,再将洗脸和擦脚毛巾挂在张结在墙上的一根绳子上... ...搞完清洁后,朝床上,书桌,书架,门窗,地面上一眼扫视过去,无论是从哪方面看过去,到处都显得很清洁,给人一种很赏心悦目的感觉。

 

返校后我当时感受着十二分的愉快,并且系教务处已经安排我们班同学下周一将正式开始上课。早在1974年一月发起的那场批林批孔远动到1975年底好像快接近尾声了,那时同学们参加运动的积极性都不甚高了。而且当时也快进入文革后期了,院,系领导对此运动似乎已经不太热心地积极提倡推行之了。

 

那运动的概念倒不是很模糊的,就是把批林批孔与路线斗争相结合起来展开讨论批判,我自己对此概念倒有些模糊。但这场运动还没有把我班同学和我搞到筋疲力尽的程度,在批林批孔运动期间,系领导便索性让我们班的同学在每周三,四下午由我们班政治辅导员张老师主持召开批判性的讨论会。每次会议时间. 不少于2 小时。那时召开的批判讨论会,我现在回忆起来,要算是自己的情绪最消沉的时候。当每次批判讨论会刚一开始,我就起了一个决心:我要首先争取发言,以表明自己积极参加运动的态度和决心。我的发言结束之后再认真地聆听下一位同学的发言,也好给张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记得这期间有一次我们召开连续会议是从一九七四年五月中旬的一个礼拜三的下午两时开始,我们班就要在系会议室接连两天每天召开一场规模甚大的学习批判讨论会。要邀请院系领导同志参加。我自己在那时是一名挂名的班干部,张老师定要叫我主持这两场批判讨论会,而且还要我发表即席演讲

 

不要说即席演讲,就是演讲,我对此是一点自信也没有的人,不仅没有自信,而且还着实有点害怕。因为站在广庭大众面前要即席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如果不是品行学识都俱佳的学者,便是万万不敢在这种场合发表什麽演讲的。

 

自己和知识令人俯仰的学者之间自然有很大一段距离,但要成为一个学识贫乏的庸者,又羞于接受这种带侮辱性的称号。因此,我对于主持批判讨论会是答应了,而对于发表即席演讲则始终不敢应命。到了那天批判讨论会召开的时候,在会议室里见到了来参加会议的院系领导干部。

 

一切开会的手续和会议程序都已经决定了,而且还四处张贴了海报。在当天礼拜三,假外语系的会议室开批判演讲会,由我班的郑同学演讲《借批林批孔。重评‘水浒’的重大意义》,另一位从批林批孔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姓聂的同学演讲《下乡学农,搞‘开门办学’的心得体会》。

 

第二天,礼拜四,派人到系上各年级去请人担任当天会议的演讲的人大体上也都排定了,但这两位演讲人还没有确定下来,一位是《讲儒法斗争与批林批孔运动》的演讲人,一位是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戏评的演讲人。张老师怪我派人去得太迟,说我是有意不重视此事,定要叫我再找人来担任这两个讲题的演讲人。

 

我没有办法,只好选择我班的杨同学去担任这前一个讲题《讲儒法斗争与批林... ... 》的演讲人,而后一个讲题《革命现代芭蕾舞剧... ...》的演讲人则是由我班的陈同学担任。中午在学生食堂用了午餐,大家的主要心思自然便集中到这讲演会场上来。

 

演讲会是在午后二时开讲。一切布置都已经停当了。会场不算小,全场怕可以容纳两三百人以上。但出乎意外的是来听讲的人异常的多。会议开始后,半个钟点过了,又涌来了不少人,来的人看见会场里坐不下,又陆续退出去了。就那样会议已经开了两个钟点了,依然还有人来,弄得主持人的我感到异常惊讶。

 

大家注视到我的时候,眼光里带着一种捉摸不定游移的表情。这使我也感到很高兴。

 

------“这就是因为你们班组织工作搞得不错才使会议开得好,我要赞扬你们。”一位外语系七四级一班的范姓同学,坐在会场第一排中间的一个位子上,这样对我说。他也是他们班的一位班干部,而且是负着实际组织政治学习责任的。

 

------‘“这怎么能归功于是我们班的功劳呢?“我很认真地说,”我本来以为与会者来得不会多,哪晓得竟来了这麽多的人,我相信是因为院系领导干部的号召力,才吸引了这多的人来开会。“

 

-----“你们的组织能力也是起到了作用的。“范同学坚决地说。

 

旁边有一位在他们年级任教职的老师也这样帮着他。据他说讲题好或许会引起同学们较大的兴趣。假使能挑选一位成绩优秀的同学去演讲一点关于英美文学上的东西,一定可以更加”叫座“。

 

如果万一有人要我去书评一些英美文学的名著,那简直是等于要我的命,对于讲演已经没有信心,对于文学上的演讲尤其没有信心的。我自己虽然喜欢文学,也是成就不大的文学爱好者。我自己虽然在做做诗,也是尽写一些‘打酱油’一般的诗,写写小说之类的东西,也是一些不像样的东西。

 

然而对于所谓“文学”实在是个外行。我并不曾把写文章当成写小说来研究,拿什麽东西来对人演讲呢?听讲者既然众多,讲演的内容就决不能马虎了。问题毕竟集中到挑选演讲人身上来了。

 

--------“无论怎样外语系七三级  X班郑同学这次非出马演讲有关文学的课题不可!”一位听众大声地叫喊到。

 

-------“讲演,一点也不困难,一上台便会有话说出来的。”------“只要有人肯讲文学,一定有人来听讲的。目的是在号召听众,只要有人来听讲,你就讲得不好,还是可以找得到人来补讲的。”众人都在七嘴八舌地说道。

 

大家都把这次演讲会 的成功归功于我们班同学,我受到这麽多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便放下了决心,答应去做一次邀请郑同学来演讲的工作。于是演讲会延长到第二天(周五)下午,加上郑同学,演讲《文学艺术之社会使命》,重新在校园内四处张贴海报登出礼拜五将在外语系大楼会议室召开由七三级X班主办的文学演讲会的消息,更由校革委会发布通知告示各系在第二天下午放半天假。

 

事情便这样决定下去了。范同学本是北碚人,北碚是他童年时就接受教育的地方。他看见我顺应同学们的要求答应了请郑同学出来演讲,当天下午演讲会结束后便和另外一位姓于的学友,把我引到北碚嘉陵江边一带去游览。由北碚城区折至嘉陵江边。登那儿一座临江的濒危的古塔。

晚上走到嘉陵江边的港口,观光了那儿的有名的“夜景“。在街上的一家饭馆他请我吃了一餐晚饭。范同学特别叫了一款北碚所独有的菜,叫着“红烧鲫鱼”。那是用嘉陵江里的鲫鱼做的,吃起来还算可口。很迟了才送我回到学校。

 

第二天下午演讲会的时刻终竟挨近了,我一直把郑同学引到会场去。这次又是出乎意外!昨天听讲的人已经不算少了,今天却川流不息地涌来,在未到时刻之前,那容纳两三百人的会议室里,都被人坐满了。我把郑同学引上主讲人的座位上,同学们和老师们都是喜气洋洋的,有的连连在叫着“太好了!太好了! 欢迎!欢迎!”

 

很沉着的范同学,他也向我夸赞着同学们的先见之明,说我把昨天的成功经验彻底地发扬光大了。

 

然而此时把郑同学弄得来有点惊慌失措。怎么办呢?越想越着急,越着急腹稿越见理不出一个头绪。演讲的名单上,又把郑同学写在第一名。第一个演讲的便是他,这怎麽办呢?演讲时间终竟来到了,只好请演讲《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戏评的杨同学临时去发表一番即席演讲多捱一点时间。

 

在演讲台下坐着的郑同学,大家嚷着要他出场去,他也推谢了,想调整一下自己的思绪。听众的拍掌声响起来了,杨同学的演讲已经开了头。朝演讲台上望过去,只见杨同学在讲坛上妙语连珠地讲得头头是道。满场的听众都肃静无声,听得十分专一。

 

这一情景越见使郑同学安定了下来,杨同学是毫无经验的演讲新手,都竟然在讲坛上表现得如此出色,而自己那能够屈尊俯就作为承继杨的下手?他突然自信心爆棚,自己想要说的话,绝不仅仅是一些由搜肠刮肚而得来的支离破碎的语言,而是能够和杨同学那严整的理论系统的语言相媲美的!要把“文学”由我的演讲来使它发扬光大!失悔大可不必,要把补讲的这桩事情承应下来。

 

这一态度之慷概转变,真真是有点慷“文学”之概的转变。糟糕!怎麽办呢?... ...下一个演讲人就该轮到我了。

 

杨同学讲了有三十分钟的光景,我走过去催郑同学做好准备上讲台发表演讲。

 

------“想说的话似乎还没有整理好,一定要失败的,怎麽办?”郑同学低声说。

 

-----“不要紧,你尽量保持镇静,就当无人在你面前一般。”我见郑同学着急,便尽力鼓舞他。

 

我并且说:----“你讲的时候,我要杂在听众里面去,讲得好时,我便替你鼓掌”。

 

如今推诿是无济于事了,只好保持沉着的心态,心头只是砰砰地跳过不停。杨同学哟!你的演讲再讲长一些,再讲长一些,不要便立刻轮到我名下来。随着跳着的心在那儿搏动,唯一的希望是还不要轮到我演讲。就这样,郑同学头脑里正在反复紧张地考虑这问题。

 

杨同学演讲了四十五分钟的光景,在热烈的掌声中终竟结束了。郑同学也就应声而起,站在了三四百人以上的听众面前,左右还有和像陪审官一样的旁听的院系领导干部们。

 

关于新兴文学的理论,在当时完全没有接触过,对此也没有什麽概念。郑同学所说的究竟是些什麽现在已经不记得了,但总不外是从马克思的《艺术经济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原始》,列宁的《由社会批判学上所见到的艺术》之类的书上所生吞活剥地记下来的一些理论和实例,再加上一些不甚明了的精神分析派的见解。

 

他一方面是想证明文艺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又舍不得艺术家的自我表现,演讲内容的单调乏味,听众在开始的十分钟光景,都还能够忍耐,但渐渐地便动摇了起来。郑同学向所有人硬灌的内容是那种莫名其妙的东西,他心里在感着内疚,说话声音怎么也高昂不起来。听众也就越见着急,不感兴趣的人开始退场,没有到三十分钟的光景,全场的人退去了一半。

 

人一稀疏了,杂在听众里面坐在最前第一排的我,不用说我的手是最初替他鼓了掌的,但是,是在他讲了四十五分钟的光景,把那单调乏味式的演讲硬灌终于停止了的时候他看见我为他颓伤着的神情,几乎流出了眼泪,一种孑然孤影的印象也就印到了他的眼里。

 

打印 ]
编辑 ]
删除 ]
阅读 (4) ┆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发表评论

译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诗人格丽克的《The Chicago Train (芝加哥列车)》一诗

 

译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诗人格丽克的《The Chicago Train (芝加哥列车)》一诗

 (2021-04-26 06:48:15)

 

The Chicago Train

   

   Across from me the whole ride

   Hardly stirred: just Mister with his barren

   Skull across the arm-rest while the kid

   Got his head between his mama's legs and slept. The poison

   That replaces air took over.

   And they sat---as though paralysis preceding death

   Had nailed them there. The track bent south.

   I saw her pulsing crotch ... the lice rooted in that baby's  hair. 

 

 芝加哥列车    by  格丽克    

       

        在我对面,整个行驶中的旅客

    几乎没有摇晃:   只有一位陌生的先生把他的秃头放在扶手上

   而那个孩子

   把 头放在他妈妈的双腿当中睡着了。

   代替空气的毒药控制了一切。

   他们坐着------仿佛死亡前的瘫痪

   他们已经被钉在那里。这条轨道向南弯曲。

   我看见她跳动着的胯部... ... 虱子扎根在那个婴儿头发里。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1943- ),美国诗人,生于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诗集和一本诗随笔集,遍获各种诗歌奖项,包括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

格丽克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后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爱、死亡、生命、毁灭。自《阿勒山》开始,她的每部诗集都是精巧的织体,可作为一首长诗或一部组诗。从《阿勒山》和《野鸢尾》开始,格丽克成了“必读的诗人”。

原诗为散文诗分为八节。没有韵式,是典型的自由诗。以方便读者阅读,我的译文也随原诗译为八行。原诗抑扬格,原诗韵式为abac   deed。

 

 

 

 

   

 

 

打印 ]
编辑 ]
删除 ]
阅读 (5) ┆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不支持HTML代码

Monday, April 12, 2021

沉渣泛起(1)

 

沉渣泛起(1)

 (2021-04-04 10:05:42)

沉渣泛起(1

 

世界上一些科普作家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发表了不少的家喻户晓的环境科普作品,它们唤起广大公众开始重视环境污染问题。

 

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造成对近代环境污染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也在逐步加深。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由于人类广泛使用化学药物,农药杀虫剂,抗生素等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污染物所发挥的力量已经增长到产生公害的程度,但它已导致一些显著的变化。

 

在对环境的所有污染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了污染,甚至致命物质的这种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逆转,是难以恢复的,它不仅进入了生命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进入了生物组织内,这一罪恶的环链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改变的。

 

像因受到环境污染使猪的基因发生突变成为了直立行走猪一样,这种特别种类的猪看来也将濒临绝灭,它就是猪纲科目动物的象征-----直立行走猪。在过去十年中,直立行走猪的数量惊人地减少了。事实表明,在直立行走猪的生活环境,包括人文生活环境中有一些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具有正能量的因素所起的作用实际上正在摧毁这种令人类感到厌恶的直立行走猪的繁殖能力。

 

到底是什麽因素,现在科学家尚在调查当中,但是有一些证据表明它已经不适应生存的环境,正逐渐遭大自然淘汰掉了。

 

科学家研究发现产生直立行走猪的另一个因素可能是由染色体引起的。在这个领域内许多卓越的研究人员都带着疑虑的眼光看待危害染色体,干扰细胞分裂或引起基因突变产生直立行走猪的所有因素。在这些科学家的眼光中,任何基因突变都是一种潜在的变成直立行走猪的原因。

 

总而言之在写作方面,作者的人品和文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点我是从作者润涛阎的写作上受到启发的,看见了文学城网站一些写作较佳作者中这样的一种典型,虽然润涛阎的很多观点我都不敢苟同,但他的人品和文品是高度统一的,他的作品绝不是那类垃圾人品的人所能写得出来的。他描写他周遭的人物都是很生动的,因此大家都喜欢阅读他的作品。我便写下了一些对他的肤浅的印象。算是对他的一点纪念。

 

大概不少润涛阎的读者,所得的启发必当更多于我,而且由读他的作品所生的欣慰或与我有同感,如能照见那类垃圾人品的丑恶的姿态罢?那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的。凡是作品一经此类垃圾人品之徒写作之后,效果就已经大打折扣,这是不出人们所预料的。倘使要我硬读更加上一层对它人品厌恶的感觉,我绝对一概不阅读这类垃圾人品之作品。那么很自然,至今未曾浏览过它的博客,更遑论读它的什麽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了。也许可以供那些好食之饕餮阅读而不失其一点苦心写作之心的也算是一桩好事。

 

或者留心文学城网站的人们,浏览论坛写作者当中,有这样一种印象,读了它的作品之后,并不如它自吹自擂,孤芳自赏,妄称是所谓的一流文字那样的好,而它还未忘恶劣的积习而常用粗鲁语言如它的常惯于给人加侮辱性的绰号,连一点廉耻心都没有,当众直呼其名,指名道姓,大打上门,把别人硬拖上审判席上任它随意戏侃,连女人都不能幸免,这流氓的行径简直令人咂舌。

 

它最爱随时随地不忘吹嘘自己而贬损别人,和故意作怪而乱喜用堆砌的形容词文字,都使它的文字因玩游戏而大打折扣。

 

严格说来,它写的影评,书评,戏剧评论都远不如论坛上的某人,写的古代诗人评话也远不及论坛上的某人,更不要说写小说,在原创坛随便推荐出一大把女写手水平都远在它之上,无论是文字漂亮,流畅,故事情节安排合理,曲折,惊险都是它远不及的。

 

一个人起码要有点自知之明,他需要明白的一条真理是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什麽事都面面俱佳,自有不及别人的地方。一味争强好胜,喜欢到处挑衅闹事,拼命显摆自己,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破窗砸门,冲进房去大打,经常出言不逊,脏话连篇。这些举止是相当愚蠢而怪异,有失人格的。但上面这些的描述却也正是它真实反映的一组写照。

 

新进我在外文出版社出版心理学的一本书的封面上,看见印着一幅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画像,这是从他的著作《梦的解析》的书面上取来的,所以我想,倘要比较地明白研究一个人的人品和性格,还是用我的老话,“多看心理学大师书”,来打破这疑惑人的包围圈子。这事,于诸君是不甚费力的。

 

关于它的人品和怪异的性格的了解,即使了解深度不够,然而这也不妨事,多看几本弗洛伊德大师的书,一定可以得到较为切实可靠的结论。多看些别国心理学大师如荣格的理论和作品之后,再来估量它的人品和性格,便可以清楚得多了。

 

按照弗洛伊德大师心理学理论的解释,对照它的垃圾人品和性格的特征,基本上可以断定它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上诊断的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这样明确的诊断于大家更有益了,毕竟它是一个患者,就不要跟它多计较了。

 

然而从这一极端走到另一极端去,自然不能说是好事,但最好还是应该维持网络的清新的环境,不要任由它把网络搞得太乌烟瘴气了。你说呢,小拂拂,走咱们去顺兴号饭铺吃改基因的猪肉,其味道鲜,意下如何?人品和性格都已经异化了的它,对于极小的一点建言,它也无不加以阻扰,表面上看来好像恐怕它会惯于提上一大浆糊桶,对着墙壁猛刷上一篇长篇累牍大字报供你耐心读。这很好应该习惯而学习之

 

打印 ]
编辑 ]
删除 ]
阅读 (26) ┆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不支持HTML代码
注意: 请不要在评论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类似侮辱性的言辞。

断想四章

 

断想四章

 (2021-04-01 18:42:42)

断想四章      

     一

东汉吕后在地下还在发愁

究竟该挑选谁去当戚夫人式的人彘,

大臣们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挑选过去:

挑选过来最终才挑选出它去当戚夫人式的人彘,

挑选它去当人彘这是最恰当不过的事了!

             二

它都属于这个豪纲目科大家庭中的一员,

冠名权的问题也不用发愁,

因为它早就有此名号,

这冠名授予很容易就解决了。

          三

东汉吕后在地下得知后击掌赞叹:

这件事你们就做对了。选它是最理想的,

人彘这雅号的授予除此之外实在是非它莫属,

“我吕后是差得多锕”,我形秽自惭。

我吕后只是个争权夺利贪婪的皇后,

我哪能有这样的手腕!“

“它是被岁月眷顾的最佳人彘,

数千年光阴为它替代戚夫人当人彘增添了无穷光彩。

 

         四

 

只有宁静与从容。

     俳徊土黄色的传统民居、

纵横交错的小巷、

古朴灵秀的土陶器皿、

专注于手中活计的手工艺人,

才是让我们的脚步慢下来的理由。”

这就是修齐治平消除人彘罪恶之策略!

 

 

打印 ]
编辑 ]
删除 ]
阅读 (6) ┆ 评论 (0)
评论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36)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36)

 (2021-04-12 08:27:2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36)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Years ---- The Reminiscences of My Workers-Peasants-Soldiers -Students’ Life from Autumn1973 to Spring 1977 (136)

 

照片为西南师院校园及北碚城区的照片   摄影:清衣江

 

英国校园小说家大卫洛奇喜欢写英美两国校园文学题材的小说,由于校园小说受时代的局限,他的校园小说多取材于现代,而用想象装上现实生活的素材。

 

假使从英国校园生活样式被他的小说保存得多的一点说起来,也许洛奇写的校园小说作品更能表现出现实主义写实小说的味道也未可不知,但是,像仅只有如洛奇在英国校园环境里才能创作出来英国校园小说一样,想在远离校园生活的环境里再写出校园生活的小说,无论是怎样一种想象力丰富的作家,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业吧。

 

校园小说的创作,固然,不仅限于生活环境,可是,因着校园生活的限制,不做点与校园小说家相当的专研,是不能使校园生活主题复活而收到效果的。

 

在将校园小说写作当作课题之前,积蓄关于校园生活的体验,是第一条件,如果想积蓄体验,跨进校园去,至少对校园生活有一年或二年的修养,这怕是一个最切实的简易方法吧。

 

从1970年开始,由于大卫洛奇的孩子需要在英国接受教育使得他们在国外生活很长时间变得不可行,但他继续周游世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先是去欧洲,然后是到更远的地方去。一次难忘的活动可能是他代表英国文化协会对大学的巡回演讲,或更经常是在他感兴趣的文学研究的某些方面召开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

 

这似乎是一种了解世界的好方法,一个人支付一些费用,受到殷勤的接待,作为报答举办一些讲座或发表一篇论文。在1978年的最后几天,洛奇应邀在美国现代语言协会的年度大会的所有的主要会议上发言。这次活动的巨大规模和狂乱的节奏让他大为吃惊。

 

一万名学者挤在曼哈顿中部的两家摩天大楼旅馆里三天。聆听和参与从“古老英语谜语”到“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的教与学”等主题的讨论,从上午的8.30到晚上的10.15,同时进行了30场会议。

 

而那只是会议活动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这里是一个建立人际关系,与老朋友和敌视你的人会面的地方,以前您仅从他们的出版物中了解的人们,正在寻找工作的年轻学者以及留有空缺填补的年老学者都可以在那里见到。很明显,其他更亲密的会见也正在安排中。

 

他的一位英国朋友在与他谈话后就有一位迷人的女人靠近他。她邀请他和她共度一夜。当他礼貌地为自己找借口拒绝时,她宽慰他:“人们只会来这个乱哄哄的聚会场所脱衣躺下,”

 

她的话当然是错的,但并非完全错。 共同的专业兴趣和色情机会的结合,使这次会议成为学者们摆脱国内束缚形成新的,有趣的性关系的场所,从而形成一个充满虚构可能性的环境。(当他出差时,他的妻子信任他,但是常出差的同事有时会抱怨说,他们的配偶看完小说《小世界》后怀疑他们。)

 

直到第二年六月,他才想到写一部关于国际学术会议参与者的小说的念头(荷兰人称他们为会议与会者),当时他参加了在苏黎世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詹姆斯·乔伊斯研讨会,乔伊斯本人在苏黎世生活了几年,并于此写了他的小说《尤利西斯》的一部分。

入住苏黎世的酒店后不久,他就走去参加了詹姆斯·乔伊斯研讨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他很快意识到,所有朝同一方向走来的人都是同行的学者,当他们更紧密地聚集在一起,斜视彼此的翻领徽章时,他认识了许多有名望的人(如果不是个人的话)。

 

在佩利坎大街上的一个典型而地道的都柏林酒吧被拆除,并在此处精心地重建了詹姆斯·乔伊斯酒吧,后来他们在这酒吧里又认识了洛奇,随着起草吉尼斯(Guinness)世界记录申请书----这被夸奖为是伟大作家的一种荣誉,他受到了更多的问候和介绍。

 

从苏黎世,他直接飞往以色列,参加了另一场关于“小说的诗学和叙事理论”的研讨会,在该会议上重复了相同的经验----规模较小,因为规模较小,选择的学者参与聚会较多---在 这种环境,在享乐主义旅游与竞争性智力两不相容的辩论中,却提供了更鲜明的对比。

 

其他几位与会者也参加了苏黎世专题研讨会。在20世纪60年代,马歇尔·麦克卢汉指出,现代通信的速度和便利性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他突然意识到,他们还创建了一个全球校园,现在看来他属于这个校园。

 

 

 

 

两年后,又召开了几次会议。 洛奇准备写一本有关这种现象的小说,拟定于1979年动笔。他很早就决定,这些角色将包括菲利普·斯瓦洛和莫里斯·扎普,以及他们的妻子,而他在小说《换位》的结局给他们留下的命运是不确定的。

 

在充满魅力的学术旅行世界中,将会有一个年轻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他们是新手,还有许多其他国籍的潜水者的人物角色。 但是,什么能提供与早期交换方案相媲美的小说的结构原则呢?

 

 

 

在开始撰写新的小说作品之前,他会为该写作计划奉献上一本笔记本,在其中他写下自己的想法,人物素描、草稿提纲,可能的情况,笑话和备忘录,并浏览他的小说《小世界》笔记本 ,他发现这句话很早就说过:“主要问题是找到某种小说情节机制,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大量不同学术类型学者召集到一起,并使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组合频繁地相遇,并具有持续的叙事兴趣。”

 

这是一个他一段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笔记本的30页后面有一些绝望的哭声:'什么可以提供一个故事的基础?就在这下面,"一些神话能像《尤利西斯》那样起作用吗?(他在想乔伊斯如何采用荷马的《奥德赛》的故事作为模板来塑造几个现代都柏林人生活中一天的细节渲染的描写。下面是:'例如,圣杯传奇----涉及许多不同的人物角色和漫长的旅程。”

---To be continued-----

 

我的200多集的《文革三部曲》:----《文革大串联回忆》,《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将在谷歌或者亚马逊电子书架上发表。

 

 

打印 ]
编辑 ]
删除 ]
阅读 (3) ┆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不支持HTML代码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35)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35)

 (2021-04-12 08:14:22)

 

照片为西南师院校园及北碚城区的照片   摄影:清衣江

 

卡车载我们途中经过这座小镇时便停了下来,司机顺便向我们推荐一家饭铺让我们走进去吃中饭。在这座小镇上,赶集做买卖的农民总是机敏过人,立刻就把这个当天不是赶集的街道变成了大集。

 

集市的广场外,聚会了各种各样的集市小摊,推车挑担的,摆地摊的,挂在木架子上叫卖的,比赶庙会还热闹。沿着集市广场向南,街道两边分列着卖吃喝的小饭馆,此地称之为小吃一条街,以区别于正街上的大饭馆----那是一些正宗乡村风味的饭馆。

 

小吃一条街又分为白案和红案,左边一列集中着白案,专卖不沾血肉的主食蒸菜包子,馒头,糯米发糕,凉粉之类;

 

右边一列则是红案,供应的猪肉大多是公社的农业科技推广站培育的Y系列的良种猪,其肉质鲜嫩,膘肥肉多,集市上的饭馆和小食摊贩大多喜欢用此猪肉做肉盒子,猪杂肉汤,猪肉片粉丝汤,蒸肉包,水煎包,还有几处卖炒菜的,用此猪肉做红烧肉,熬锅肉,粉蒸肉,粉蒸排骨,粉蒸大肠云云。很受大众欢迎。

 

不管这个临时集市上的叫卖声怎么响,敲锅击案声怎么脆亮,小吃一条街上的红白案散发出怎样浓郁的香味,下午四五点钟一到散集的时候,人们还都是纷纷朝镇外走去返家了。

 

入冬以来,这一白天算是有点寒意;饭馆的窗子外吹着北风,枯黄的树叶,吹得哗啦哗啦地响。等同学们吃完了饭,张老师和卡车司机走了过来,催大家赶快抓紧时间到外面集合准备上车离去。

 

我们走到饭馆外面,看见门口停着好几部解放牌卡车。这些卡车一看便可以知其为是“跑长途运输”的卡车,满载着货物的卡车就停在那儿。有时司机在车上也顺便挟载着些凭票购买的紧俏货物,商品。听说是司机打算利用它们来调换其他的一些紧俏货物或者是为了开后门拉关系用的。

 

走到饭馆外面,风吹到脸上使人感到舒适,我把衣服穿好了,我随着众人向右手街边上停着我们的卡车走去。车是一辆半新旧的解放牌卡车,是涂着绿油漆的。这种卡车,当时在国内无论工厂,学校,公社,农场,研究院所,矿山,局厅级等等机关厂矿,像这样的每个企事业单位大抵都拥有这种卡车,甚至比较大的单位还拥有好几辆这种卡车,这一方面以夸耀它的运输能力得到较高利用,同时并唤起民众的拥有国产品牌卡车的自豪感。

 

不一会儿这辆卡车载上我们全班的同学开走了。车子一开出小镇,就行驶上了一条路面上铺着碎石子的公路,并颠簸得很厉害。它走了一阵,前面的路况也不是很好,车子颠簸的程度,比乘坐手扶拖拉机还要厉害。我自己就好像乘上了一艘在波涛汹涌的海上缓慢吃力地航行着船一样。行驶时如大海波涛颠簸起伏,夹杂着呼啸的海风,如在掀起狂风巨浪的海洋上漂流,,又如太空飞碟,变化无穷,时快时慢,特别让乘客们心里感到很难受。

 

车上拥挤倒还谈不上,远不如当年学校送我们去农村插队落户当知青乘坐的军用卡车时的那般拥挤。我上车得早,在一角落里幸好寻得了一空位子,但可喜的是竟没有一位不速之客来与我争抢这位子。我拿了几张旧报纸铺在那空位的地上当坐垫,我坐下把一双大腿伸直放开,我好像楚霸王项羽陷入垓下的重围后又突围,无端中又生出一丝快意来。我现在算是稳定下来了,谁要想撼动我的这块空位子,即使他有拔山之力,也只好陡唤奈何了。

 

突然卡车一声鸣笛,劈空而嘶叫。接着一阵喇叭声在山谷间回荡,我知道是车子驶上山区公路了。极目眺望整个山峦都是绿黄色的,看得出来是一条蜿蜒盘旋上山的公路,司机对坐在他旁边位子上的张老师说了一句:---“这山区公路坡度高我要驾驶汽车盘旋上山去,坡度是陡了一些,但还是得爬上去吧!”

 

司机换了档,加大马力冲了上去、我还是第一次乘车行驶在这样陡峻的山区公路上,不知道这汽车上下坡坡度的高低如何,这一级一级的向上爬的山区公路每一级中间的距离相当大,车开了一段路,司机就感觉到紧握方向盘的手有些吃力。

 

“司机同志,慢点开,不要紧张。”这位带领我们出来开门办学的张老师接连对他说,司机紧紧握住方向盘,眼睛死死盯着前方,拉着变速杆。

 

此时,他坐在挡风玻璃后面,满头大汗,喘了几口气,张老师在旁边带笑说:“司机同志,你年纪大,从小就在乡下住惯了,能吃苦,开车也稳当。”

 

司机谢谢她说:“今天多亏你鼓励。你辛苦了。”

 

司机为自己已感到抱歉,他才四十几岁,在她的眼里就显得“年纪大”,难道给她一种‘为老不尊 ,倚老卖老了’的感觉了吗?开车都需要人关心照料了。

 

张老师笑笑说:“我不辛苦。关心你是刘主任交给我的任务嘛。好... ... ... .你专心开车,我就不打扰你了。”她坐在座位上闭目养神,休息了。

 

车行半个多小时的光景,又驶进一段山区公路上来了。落入松林中。远处的群山一片青碧,蓝天上有几只老鹰,作种种险峻的曲线变换,盘旋飞翔。有的突然向下疾飞,掠树梢而飞,飞不多远,又突然盘旋到空中消去。

 

同学们从车上听到一阵寒风吹过群山上的松树发出阵阵松涛的怒吼声,阵阵寒风吹动着松树,吹响这风铃声如天籁。有呼啸的松涛声。 ... 松涛声如海啸、如美妙的音乐,它的气势,震撼我们的心灵,并为之倾倒。那是在我们车行驶在刮着大风山区时,风声和山上的松涛声,群山上连绵不断长满的松树发出的松涛声,一阵一阵地卷来,把寂静的山岭搅得喧嚣起来。但在一阵与一阵之间却因为时间对照的关系,有一个差不多和死一样沉寂的间隔时间。在那间隔期中便连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的松涛声都可以清晰听见。

 

松涛声阵阵呼啸随风扑向我们耳边。. 此松涛声在寒冷的天空中作了一次轮回,又犹然曳着余音渐渐消失。同学们的说话声,睡在车厢地板上女同学的呼吸声,都听见了。

 

我们车子行驶了五六个钟头的光景了,从蜿蜒曲折的山区公路上朝山下行驶过来,又向西驶入一条平坦的公路。天空是高朗的,一望是浓蓝色的晴明。车行驶了六个多小时后就快驶进重庆北碚的地界了,公路两边的风光的确是迷人的。

 

时节是初冬,又是风雨之后晴朗的一天,看见了蜿蜒流淌的嘉陵江中的淡黄色的水,江面上航行着象海鸥一样张着白帆的机动木船,一望无际的群山漾着青翠的松树,真像是一副鲜活的法国画家油画笔下的风景画。到了傍晚的时分北碚城区竟快要到了!从车上望过去,果然隐隐约约的见到前面有座城市的轮廓冒出来,自然是北碚了。

 

车驶入北碚城区,感觉到城市街道的清静是无言可喻的了。朝城区一望,都是商店和街道,市中心有一座拥有几百个座位的电影院-----这电影院的几百个座位的数目是实打实算的,这只有少算没有多算的,这并不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

 

因为我们在校读书时,从大二开始每学期,系上经常组织我们前去这家影院观看从国外进口的原版的英语教学观摩片,听地道的英语发音来提高我们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观看进口的原版的英语教学科教片,据我看来,恐怕是很值得考虑的一种语言学习形式,解说和对话都用地道的英语表现,实在是太自然。

 

我们来这家电影院看电影一般是在每周三下午两点钟,在校学生食堂里吃了中饭后,我们感受着极大兴趣走一公里路便抵达这家电影院观看电影,外国科普电影的浪漫情调要到电影上演才能领略到。

 

我观看过的印象较深的一部英语科教片是名叫《南太平洋海底火山的喷发》的上下集的科教片,单就下集而言,可称为文字优雅,漂亮,解说词铿锵而有力。有些部分听起来尚很吃力。假如用中文译出时,会成为很有趣味的一篇文章。

 

那场《南太平洋海底火山的喷发》的科教片,所描写的是海底火山喷发的奇观。开首是海底火山喷发,滚烫的熔岩浆冒出海洋表面的壮观场面,是现实的情景。接着是描述另一座海底火山更猛烈喷发熔岩浆时的情景,以下便是蒙太奇的幻境了。我们是在大二第一学期开学不久由老师带领去北碚电影院观看英语原版教学科教片的,电影散场后我们又顺着原路返回到如公园一般风景美丽的校园。

 

在那学期之前正是我的烦闷达到绝顶的时候。我想开学以后转往物理系,便是想转学科,进理科学习。这个计划没有可能实现,首先是遭到了自己父母的反对。他们认为我研究英语语言和文学已经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了,没有必要为此再浪费时间转去理科学习了。

他们也在谈起我学文学,说我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是在有科学上的基础知识。他们这些话把我想转学科的想法打消了。我也知道转学科到物理系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但我的烦闷并没有因而打消,我在放寒假的一二月间竟至彷徨到了连家门都不愿出一步了。

 

一天到晚踞在床上用被盖和枕头垫着背靠着床头只是读文学和哲学一类的书。我读了契诃夫的小说选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劼人的《大波》四集,《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天魔舞》,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曲波的《林海雪原》,杨沫的《青春之歌》,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麽办》,赵树理的《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梁斌的《红旗谱》,巴金的《家》,《春》,《秋》,鲁迅全集1—12卷,狄更斯的《荒凉山庄》上下集,《大卫·科波菲尔》上下集,哈代的《还乡》,《德伯家的苔丝》,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上下集,《罪与罚》,

 

普希金诗集,普希金小说集,西班牙作家加尔多斯的《三月十九日与五月二日》,伊巴涅斯的《五月花》,法国作家儒勒·瓦莱斯的《起义者》,司汤达的红与黑,《巴马修道院》,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矛盾的《蚀》,《子夜》,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苏格兰诗人彭斯的诗选,;还有好些郭沫若的戏剧,曹禺的戏剧,易卜生的戏剧。

 

越和这些书接近,便越见喜欢文学,放弃学理科的想法也固定了下来。当在这样烦闷而苦恼的时候,我高中的一位同学也和我一样在烦闷而苦恼。他也是一名在成都工学院读机械专业的工农兵学员而平时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练习写作诗歌,单是这一点已经就可以知道他的思想之矛盾了。

 

他在成都工学院读书时,没有和他同班同学们一道住在学校的学生宿舍里而是住在位于市中心的家里。那是在一处靠近城中心西玉龙街附近的一条僻静的小街上,在一九七七年的一月毕了业,遵循哪来哪去的分配原则,他就直接回到原工作的工厂上班去了。

 

常来这座影院观看原版的科教影片久而久之后对此电影院的情况就比较熟悉了。当时这座电影院建筑物算是这个城市的一处典型的坐标性的建筑物了。

 

北碚多雨,有时会遇着一番微雨。雨中的北碚城区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北碚一下过雨后,街上的道路就如水洗过一般,路面上无尘土,给人一种干净明亮的印象。

 

我们一个月前在梁平一所农村中学搞“开门办学”昨天才结束,今天早晨九时半乘卡车离开那里返回学校,我们乘坐的解放牌卡车在路上费了七八个小时,到下午六时左右便抵达北碚城区,把在旅途上带来的疲劳一扫而光了。于是卡车穿城而过又匆匆忙忙地向西南师院的校园方向开去。

 

 就这样,我们也算是去过梁平农村中学搞过“开门办学了。我返回学校后也写了些有关这方面的回忆文章,但有时又感觉到恐怕开门办学的实际体验可能连边际都没有摸到。而对此又有些感到遗憾。

 

我们乘的卡车到北碚城区时,已是傍晚时分了。而我们学校就紧挨着北碚城区,见天上有赤色的晚霞,有大而明朗的太白星出在西边,由地平线上冒出霞光在那红色晚景中映成紫色。

 

我那时候在思念着我们离别了一个月的学校,同时又在挂念着远在梁平县的那所搞过‘开门办学’试验的农村中学的老师们和同学们。车是由东向西行驶,我的心思是在东西的方向上穿梭。

 

离别了一个月,又终于回到我们熟悉的这美丽的西师校园。下乡‘开门办学’一个月来一直所思念着学校,所焦想着的老师,同学们,这学校毕竟是可以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的处所。我靠在车子护栏上呈着一种恍惚的状态,很想跳下车,跑进西师校园里去。但这个幻觉不一刻便要象满盛着葡萄酒的玻璃杯碰在庆祝胜利归来的宴会上同学的酒杯上得以实现了。

 

我的200多集的《文革三部曲》:----《文革大串联回忆》,《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将在谷歌或者亚马逊电子书架上发表。

 

 

 

打印 ]
编辑 ]
删除 ]
阅读 (4) ┆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不支持HTML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