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5, 2015

聊一聊已经消失了的成都老字号饭店

我到过国内不少地方,没有几个地方像成都那样,山水毓秀,女性钟灵,气候温和,风土人情纯朴. 成都还是一座拥有众多古迹名胜而著称的古都.公元221年起刘备定都成都,建立起蜀国, 国号称“汉”. 而当今的成都比较起它邻近的城市来,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是秀丽,开朗的.这恐怕是因为这座城市座落在辽阔而富饶的川西平原上,市内街道又显得整齐新颖,和周围环境的搭配也比较适宜的原故吧. 我写的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特别想记述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成都老字号饭店,以及失传了的正宗道地的川菜美味.老成都人只要一提起成都过去的老字号饭馆,差不多没有人不联想起青石桥荣盛饭铺,提督街的长春饭铺,福兴街的竹林小餐,骡马寺的荣乐园,以及北新街的精记,祠堂街的努力餐,总府街的愉园等等饭店. 这些饭馆大多创建于十九世纪的清朝末年.以历史悠久,所烹饪的道地川菜味道美而著称.那时位于青石桥荣盛饭铺的左侧有一个知名的菜市场,那里面有许多贩子在那儿摆摊售卖各种鲜活的鱼,黄鳝,泥鳅,青蛙,新鲜的各种应时节的蔬菜,猪肉,牛羊肉,山货,土特产云云.... 当年如果顾客想要品尝地道的红烧豆瓣鲫鱼的风味,就去逛逛青石桥菜市场里的啪啪鲜活的鱼摊档吧.在那里, 顾客可以买到各式各样鲜活的鱼,如鲫鱼,鲢鱼,鲤鱼,草鱼,甲鱼,黄辣丁鱼等等.和在菜市场买其他的东西一样, 顾客还可以和摊贩讨价还价,以较便宜的价格买到服合自己心意的鱼.菜市场内总是人声鼎沸,拥挤不堪,不过把所买鱼经厨师烹饪后享受其美味,也算得上是一大幸事. 一旦挑选好了这餐要吃的鲜鱼,他就可以拿去附近的青石桥荣盛饭铺加工,那里的厨师会非常乐意按照你的要求为你烹制这道鲜鱼菜肴.与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这道佳肴实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喜欢赏鲜食客都常常来访这里,因为在青石桥荣盛饭铺几乎每一种道地风味的川菜都能在这里找到.这里有麻婆豆腐, 夫妻肺片, 螞蟻上樹,东坡墨鱼,清蒸江团,圆笼糯香骨,干煸鳝鱼,樟茶鸭,水煮牛肉,盐煎肉,鸡公煲等. 位于骡马寺的百年老店荣乐园也是以烹制道地的传统川菜而闻名于世. 荣乐园的前身名叫“正兴园”,这家老字号饭店由满族人关正兴于清咸丰末年(1861年)开设。“正兴园”和当时成都的一般包席饭店一样,做一些“参肚席”之类的筵席应市。不同的是,关正兴是满族人,他随官员入川,见过一些大场面,能做“满汉全席”,这在当时的成都,是首屈一指的。 这家最初开设在湖广馆街的荣乐园也是卖道地正宗传统川菜的饭店.那时常常有食客来访这家饭店买些夫妻肺片来下酒. 荣乐园做的夫妻肺片是最有名的,要成功地做一道正宗的夫妻肺片,这可不是一件简单活. 经厨师推荐的川菜菜谱----正宗夫妻肺片的做法详细介绍:主料;牛肉,牛杂(肚,心,舌,头皮),辅料:红油,油酥花生,白卤水,复制酱油,芝麻,花 椒面,盐,味精,白酒. 八角8只,花椒5克,桂皮10克包纱布袋,。做法:牛肉牛杂加卤水,盐,白酒75克煮料至熟而不烂.晾凉,片成4厘米长,2.6厘米宽的薄片.加红油,卤 水,复制酱油,盐,味精,芝麻花椒面,芹菜段伴匀.”这正宗夫妻肺片的做法的这段文字介绍据说是根据川菜大师陈松如的方子而来. 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厨师操作的夫妻肺片传统做法:------把牛筋肉放在开水里沸煮片刻煮熟后,捞取出来切成宽又薄的肉片拌以红油,卤 水,酱油,盐,味精,芝麻花椒面,芹菜段,就这样伴匀后,却成了最可口的佳肴. 那时候在成都城里各处开设的饭馆差不多都在做这种夫妻肺片生意.大大小小的饭店中都有这款菜肴售卖.雪白的牛肉片,鲜红的辣油海椒,浓郁的酱油,…….但只有荣乐园做的夫妻肺片的味道才最佳. 一个世纪前位于提督街的百年老字号的长春饭铺的地位是处在成都城内的正中,斜对面便是最热闹的春熙路,左边的侧门与喇嘛庙街相通,右边的侧门与府街相通,但因饭店规模不很宏大,饭店的前面也有一片很宽敞的敞地,便于车夫们把载食客们来此用餐的轿子,黄包车停在那里. 饭店正面是完全面对大街的,平时开正门以供食客们出入,所以虽然饭店位于城中心,但一点也感觉不得城市的喧哗.这家饭店也是一家早已消失了的百年老字号饭店了. 虽然当时在这饭店吃一餐的消费并不便宜,但平常还是座无虚席的,如果来晚了,还一席难求呢. 在饭店大厅里满满摆放了三十几张桌子.桌子用桦木制成,桌面宽,乌木做的筷子,汤匙大小合适,配上陶瓷小汤碗,充分体现了四川席面的用餐特色.供应的菜肴都是具有特色菜肴,除了正宗道地宫保鸡丁之外,也还有淮山烧鲍鱼,糊辣蓮白卷, 东坡墨鱼,清蒸江团,圆笼糯香骨,干煸鳝鱼,樟茶鸭等等菜肴供应. 从这些正宗道地的菜肴中确实能吃出特别的味道来,而它们也同样体现了川菜辣中帶麻、麻中帶香,鲜,嫩的所謂复合味型的特色,也体现了辣為川菜魂,麻為川菜靈的特色. 这家饭店每天来客的确不少,饭店里每天基本上都坐满了人,这家饭店绝对是一家名不虚传的好饭店.我小时候顶喜欢吃的一些正宗道地的川菜,自出国离开四川以后,很难再吃到这些正宗道地的川菜了,于年前回国,在成都的高档饭店也很难吃到这些过去曾由百年老字号饭店烹制的正宗道地的川菜了.

Saturday, July 18, 2015

童年记事-----从家偷钱买小人书

在我十岁前后,我们国家正是处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时期-----不消说那个时候也正是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伴随着那时期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运动正在迅速地兴起,三年困难时期的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也开始实施, 无疑实行的这项方针发挥了它的巨大威力,而迅速克服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 ,并且对我国国民经济开始于60年代初的全面好转也产生了一定的效力. 我的童年是在重庆那样一个西南地区经济,工业最发达的城市里度过的.在那启蒙知识需要全面提高的时代,我妹妹和我所接受教育都没有受遏,这可以说多少是一件幸运之事.在一生中,特别是在童年时代,影响我最深的当然要算是我的母亲.父亲也算得上是一个开明的父亲,但是我们那时所处的时代终究是新时代了. 单是对于”启蒙教育”四个字的解释,轻重之间便有天壤之别的悬殊.除父母和小学老师之外,小人书”即“连环画” 对我童年时期成长的影响算是最深的,它精美的绘画及有趣的历史文化和科技知识引起了我们对大千世界的浓厚兴趣, 小人书伴随并整整影响了我们这代人的成长. 我在这儿还需费一些文字来叙述一下与小人书--连环画有关的发生在我童年时代的一桩轶事.我童年时代性格既内向也很活泼的.我喜欢阅览小人书,并喜欢收集它们,我曾象大人一样用透明的玻璃纸覆盖在小人书上描摹上面的人物画像. 我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和一本《西游记》的小人书,这两本小人书是我小时候当成教科书一样常常翻阅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是素描画.在那本小人书里有一幅画描绘了衣衫偻烂保尔•柯察金意外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火车站上与他前情人冬丽娅和与她在一起的丈夫相遇时的情景,这和我后来在《钢铁是怎样炼成》小说原著上读过与他的旧情人冬丽娅在一个火车站上不期而遇的那段令人难忘的描述是相印证的,由此而来使我对该情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还有《西游记》中的一幅芭蕉公主美人图,描绘的是在一簇芭蕉之中画着的芭蕉公主的一尊半身像,这位芭蕉公主美人掩蔽着下半边身体而婷婷玉立在那一簇的芭蕉丛中. 小人书是采用白描画法印刷的,当然没有着色,但那美人画得之美却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衬托出的动人心弦的美人姿色.”给人有一种呼之欲出跃然于纸上的感觉.这真真是一幅富于传奇色调的古代美女图画了.这幅美人图不消说是我们可以想得到一幅最佳美人图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小人书文化传播的浪潮不消说是早已冲到我们居住的城市.什么《青春之歌》, 《水浒》, 《三国演义》, 《红楼梦》,《鲁迅》等小人书差不多源源不断的出版发行到我们城市的新华书店销售,这些小人书就成了我们课外读物了. 在这些小人书里面, 有一套4册的小人书是根据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那部同名力作《静静的顿河》改编的,毫无疑义这套丛书对于我尤有莫大的影响.这套小人书好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编辑的大名我已经忘却了. 《静静的顿河》是中国经典连环画小人书,由名家绘编。非常具有收藏价值,该连环画以品相好,年代久,极有价值而著称,彩色绘画的《静静的顿河》连环画更为珍贵。被众多连环画爱好者收藏,这套小人书是四十八开的书型, 封面是采用书中主要人物的彩色画像来装饰而成的. 其文字异常浅显易懂.书中的绘画好象是彩色水粉画, 由连环画家黄云松绘,画作线条优美、流畅,编文文字简洁明了,故事情节的改编引人入胜。我用透明纸临摹着那套小人书画了许多人物下来,贴在我睡的墙壁上,我还在有些临摹画上用彩色蜡笔涂以各种颜色以供自己日后观赏. 书中的记事最使我感着趣味的是男主人公葛利高里和女主人公阿克西妮娅、娜达莉娅身上体现出来他们的痛苦与悲哀,欢乐与幸福均来自他们真实的人性。 回忆起来那时读小学放学后我经常去那沿街摆设的书摊去花一,两分钱租小人书来看。小贩们就在街边架上一个木制的书架,上面整齐有序地排放着许许多多的五颜六色的 “小人书”,他们大多集中到学校附近或在街头巷尾路口处摆摊,摊贩有时就坐在架设在街边的书摊旁的一张小木凳上,一边敲着一面小鼓一边吆嗬着招揽读者前来看书…….欢迎小朋友前来看租金相因的小人书啰---此类吆嗬声不绝于耳。 记得那时花一分钱看一般的小人书 ... 要看书页厚些的小人书常常要付两分钱,如一套《三国演义》, 《水浒》之类丛书那就不岂止花费一,二分钱了,起码要花5——8分钱,摊贩才让你看书. 那时可以说除开这些沿街摆书摊出租的种类丰富多彩小人书之外,还有全国各地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各种各样的小人书,如历史人物,童话故事,科教,科普读物,科学技术,戏剧,革命传统教育,英雄模范人物传记,地理,地质等等,这些小人书包揽了 从古代到现在,从中国到外国,总括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所发生的所有事件, 相交互輝映出無數的真實的故事,不因遙遠的时空距離而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 ….同样这些小人书还为古今中外所有的知識與历史留存下来的記憶的全貌。宇宙大化的一切小人书差不多全都涉及到了. 当时小人书组织出版发行的情形我不大清楚,但从表面上看还是呈现出了一派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社会舆论导向,在思想引导上还是显得相当开明放宽的.真的,那时各种类型的小人书大量地在市场上发行销售.收藏小人书在当时是很流行的,有多少人都是以个人能拥有多少本小人图书而感到自豪----这也是我们当时的唯一能炫耀自己富裕的手段. 在学校里上课是没有时间看小人书的,笼统而言要放学之后才能看到小人书,如果不是老师让我们下课休息或是放学回家,是没有看小人书的机会的.所以我们都盼望着每日放学回家后能自由自在的坐在由书摊的摊贩安放在街道边的小板凳上看小人书了. 在我十岁前后的童年时代,和外界的社会起了剧烈的变化一样,我的性格也起了剧烈的变化.为了满足于自己的好奇心,渴望着能拥有全套共计五十多本的《三国演义》的小人书,于是有一天我曾趁父母不在家时,借此机会,我从家里的衣柜中偷走了十元人民币揣在衣服口袋中.当时我很害怕听见房间门口有开锁的异样的响声.怕突然间父母回来.我很诧异地一直用耳朵紧贴在房门上倾听,但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这下才使我感到稍微放心一些了. 多年之后回忆起自己曾独自一人怀揣着从家里偷来的十元钱从九龙坡步行到杨家坪,去寻找一家新华书店买小人书一事到现在都还在感到惊骇:我都不知道我那时候我为什么会有那样胆大妄为的举动. 不客气地说一句话,当时十元钱一张的纸币,好象还是很大金额的一笔钱啊.记得那件偷钱买小人书的事好象就碰巧发生在我十岁生日之前罢了? 记得就在我从家偷钱打算去买小人书的那天,气候是暮春天气,天日是很晴明的.但因偷钱之后我心情沮丧,压抑.我一直心有余悸,惴惴不安地一再自言自语地说: “我会不会被父母发现我偷了家里的钱嘞?” 尔后我揣着那偷来的十块钱悄悄地从家里走出来,便锁着了房门,下楼一直走到一楼的楼梯口来了,看见我们的一位邻居正背着手站在那儿了望.她穿着一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葱绿布衫子.脖子上围着一条乳縻色的围巾,微风不断地在吹动着她的一头秀发.我立在楼梯口踌躇了一下,我也没有惊动她,便一直顺着楼外的一道石梯坎走下去,沿着那条通向黄桷坪马路走去了. 接着 我就一直顺着那条路往前走去, 前方有一条公路横穿过黄桷坪通向杨家坪,不一会儿我就抵达黄桷坪,之后我再转向那条公路朝杨家坪走去,黄桷坪和杨家坪之间差不多相距有4公里远的路程.我步行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杨家坪, 之后我就在大街上开始去寻找新华书店,无心之间却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看到一间大型的新华书店. 我便径直地朝那家书店走去,售货员们看见我手持一张十元大钞走进来,自然也惊愕了一下.他们每个人的眼睛里面,都饱含着在怀疑状态中所独有的那种冷漠感情.起初谁也没有发出声音.随后才有人问我,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你一人到这儿来干吗的?你到底想买什么样的图书?你手中拿着的十元钱是你从那儿得来的?你在哪儿住?父母在何处工作?..... 他们这样问着我,但我也不肯回答问题.我开始感到恐怖起来了.他们每个人眼中饱含着的冷焰,似乎随时都可以爆发.我有点感到不寒而粟了.其中一位售货员对我又问了一番,我也只是吞吞吐吐的回答了一些.但最后他总算弄明白了我想买全套的《三国演义》及若干本《水浒传》小人书. 随后那位书店售货员也很有礼貌的接待了我.他走进了书店的店堂后面贮藏室专门替我找小人书,隔了好一会儿才从里面给我找了全套的《三国演义》连环画来,共计有五十多本,每本图书的价格怕也在一角多钱左右吧.共计花费了六,七元钱买下了这套《三国演义》小人书, 尔后我再用余款三元多钱买下了二十多本《水浒传》小人书. 这使得售货员们也感到惊骇着我一个小孩竟然能花费这么大一笔钱来买下这么多的小人书.那位接待了我的售货员说平时很少能见到如我这般年龄大的小男孩能花费这样一大笔钱来买下这么多小人书.他把小人书分成五份,再用结实的牛皮纸替我打包.帮我放在我带来的背包里面并嘱咐我不要把小人书弄丢了,以策安全,他说你最好在杨家坪搭乘公共汽车回黄桷坪,你得赶紧回家去,免得你父母担心.我向他道了谢之后,背上沉甸甸的背包,走出书店,便径直朝公共汽车站走去搭乘汽车回家.

Saturday, July 11, 2015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 28 )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 28 ) 我为了尽量避免引起人们的注意,走进屋内后,就径直朝屋角落走去,选了一张靠墙角的板凳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些社员们陆陆续续开始走了进来,很快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社员就塞满了这一大屋子,会场可能容纳二百多人的光景,长条木凳已经沿墙壁四周安放好了.到会的人还算踊跃,除了老弱病残之外,该来的人全都来了. 叶子烟味伴随着一阵阵嘈杂的喧闹声从会场内传来, 接着队长从坐着的板凳上站起来扫视了一下会场说道:”,请大家保持安静,现在我们就开会了, 每逢冬季的农历新年来临之际,总是能见到大家在这里齐聚一堂参加一年一度的年终评工分大会,我最高兴地的是还能看到大家在经过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辛勤劳作一年之后,还能按自己挣得的工分除分配到一笔现金之外,还能将分配到的粮油肉等副食品拿回家去,做成年夜饭犒劳全家人过一个快乐的农历新年. 在此我首先要给大家拜个早年,并祝大家新春快乐. 他又继续着说:---------”今年我们仍将按照往年评工分惯例-----根据我们公社制定的规则来评工分,凡年满18岁以上的社员出工一天挣10个工分,而凡年龄未满18岁的社员出工一天挣8到9个工分。每到年终的时候,将按照每个社员的平常工分的全年累积数来计算出每个社员应得的报酬--其报酬包括发放实物和现金。” 今年我们实施的评议工分的方法仍是先由本人自报工分之后,再经过群众的民主评议审核通过,-----每个社员的个人实际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当然有些人也是自负心很强的.每次评工分的会上常常会出现一些社员不求实际地把自己工分评得过高的情况.于此我再次重申请大家不要过分地担心这个问题. 过去我们乡下人每每有讲《善书》的先生来为我们讲些忠孝节义的为人之道之类的知识.这些善书大抵都是教导我们如何修身养性,培养出自己诚实的品德. 我依然相信广大群众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总是客观公正的.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如实地来申报自己的工分,如果有人想要虚报或高报自己的工分,在广大群众的实事求是地评议之下,将是很难通得过的. 今年队长所召集全队社员开年终工分评定会议的宗旨是要尽力引导全队社员,即按照每个社员劳动力的强弱和技术高低评定每工作日应得的工分,再根据劳动中的实际表现进行评议,确定加分、减分或按原定标准记分。 回想起了当年的队长,他还是一位很有领导水平的干部,他能很巧妙地把群众议论的一切话题都引导集中到这个评工分的问题上去谈.此刻社员们一般的注意力似乎也集中到关乎自己究竟能评多少工分的问题上去了,而把当今的农业学大寨及抓革命,促生产等重要的政治问题似乎也闲却搁置在一边了. 然而有时候开会还是要靠着主持会议人努力地尽量营造出一种气氛,来热忱邀集社员们会上发言,谈话的内容也还是要围绕着如何能充分调动群众将评工分的问题展开来谈,而且最终还并不能完全由一两个人对谁的一个工作日该值多少工分的问题作出最后决定. 在这种年终评工分清谈的场合上,如果发言人谈话时既不着边际, 也常冒出一些随心所欲词不达意的谈话,且还不乏转弯抹角不着边际地提一些无关的问题时。 ...会议主持人索性就不要鼓励他再继续谈下去了,我自己似乎也认同这种既省事而又有效率的开会方法. 但我认为如果还是仍然继续采取以前那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为群众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无的放矢的那样开会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不知道那样的开会方式该算不算是由于生产队第一把手因思想保守才导致了那样失败的开会方式累禁不止地出现,而其结果就使得整个会议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无所作为的责任缺失的状态---呈现出一种无效益的状态. 那时候当别人在竞相争取发言时,就是我自己也仅仅是坐在一边旁听而已,是的,一大半开会时间内我也是坐在旁边观看并倾听着别人的发言.因为我在生产队处理人际关系时, 从来不搞任何宗派主义,与大家维持的只是一般同志关系.这样一来我就成为了一名不具任何特色的所谓无党无派的中间人士,统称为第三方面势力了. 实际上我仅算是来此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名知青而已,在此象我这样只具备知青背景,尚没有任何政治的影响力可利用来撑持自己的一名年轻人. 之前我还曾经后悔过,不该在开会时随意性地针对个别人发言,而从此后自己这番讲话便得罪了一些人了. 还有在今晚年终评工分开会的场合,我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该算成是那一方面人士,即便是属于无党,无派之人士,但也算不上是生产队的什么所谓的” 社会贤达之士”了,而仅是一个”庙堂菩萨摆设之傀儡”而已 ------仅被用来支撑一下门面而已了. 此时,面对这种情况,我自己似乎也觉得有点难处,因为我向来是喜欢说话的,而且是一个最会说调和讨好之类话的人,因为怕得罪人,而今却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了. 在会上每位社员为自己竭力争取更多工分的发言表述都体现了他们不愧是身经百战捍卫自己利益的高手,说话很掌握分寸,既不轻易得罪人,也不失掉自己立场.虽然总的说来这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但也不至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 老王却不愧其名为一位”很实在的人”在他发言的时候接连的说了好几次”他的一个工分就应该值十分”,而且更强调说实际上他的一个工分值已经超过十分了.他还声称这还只是计算到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终止时的工分值.而且还频繁地一二再三地提出这样的时间表来打岔, 这自不免让大家感受着他的一种咄咄逼人的恫胁. 队长说我们这次开会仍就按照我们以往制定的规矩办,还是依照座次的先后顺序发言吧.他强调说这样做不消说能保证我们的工分评定会议可有序进行,这样还可以防范会议杂乱无章进行的错误再次发生. 现在就依着座位的先后顺序首先就从坐在我右手边的第一个社员开始发言吧,队长转过身来对坐在他右手边第一个位子上的老王说道,就请你第一个掂量着报自己的工分,再由众人来评议,谈谈你的想法吧. 老王站起来语调不急不缓地发表意见说, 即使大家认为我每一个工分值低于10分,我也没有什么意见.他的这番发言真可算道尽了此时会议哄托出来的那种热烈的氛围气了.于是众人不约而同大声喊道:”你这个人说话太谦虚了,你是队上的一个全壮劳动力,全年除了遇下雨天全体社员歇工之外,你全勤,没有缺一天的工,你为何要采用这样一番开场白式的谦虚发言来迷惑大家嘞. 你的这番发言真是一服会引起大家产生误解的迷魂剂.你自己个人合理的欲望并不甚奢.即便你要求自己的每一个工分评十分,也并不意味着是一种过分的索取.只要你是本着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申报自己的工分的,便可以如愿以偿地得到你应当得到的那份工分值.------众人齐声说道. 此时队长插话说:”大家认为老王一个工分值评10 分有没有问题?”众人齐声回应道:”没问题!”于是大家一致建议应该给老王每个工分评10 分.”此时只见老王嘴巴上叼着一支烟杆,双臂交叉地放于胸前,脸上流露出一幅喜出望外的表情,这是怎样得意的一件事情哟! 他等大家把话说完之后才接着说:”’啊!老乡们呀我可是要感谢你们给了我这么大的支持………我今后除了将尽我最大的努力踏踏实的干好农活来报答你们对我的帮助和鼓励之外,我还要为了把我们生产队建设成为一个大寨式的农业现代化的新农村而奋斗到底.”老王很乐意地说出这番发自内心的感谢话语. 最后他还说道:”我的最大愿望是今后要把我们孩子都健健康康的养大成人.” 现在我才发现促使自己今后想好好干活的一个重大的原因便是想开会时实现这种象老王般得到群众拥护的情景能出现在自己眼前,这样的诱惑力也成为我的为何要想干好农活的动力之一.象老王的发言,声音既低沉,嘶嘎,又带着满腔浓厚的乡土口音,我差不多很难听懂他说的每一句话. 在当今农村人们以铲除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男女不平等的陋习为策论,这是在新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这也是当今社会必然会发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这个变化不消说便直接地影响到提高农业生产力效率上来了. 从前封建社会里的男女不平等极大地窒息了整个社会的生命力,制约了社会发展的步伐,现在是要尽力消除这些逆世界进步潮流而动的负面落后东西了.从前是盘据在农民的思想上的尊崇三纲五常,男女授受不親之类的那套不平等的封建的腐朽没落的东西,现在是我们不能不注重学些科学知识来帮助我们清除这些陈腐的东西了. 不消说现在农民们已是从旧社会的封建统治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改革的浪潮也是早已冲到了我们下乡落户这样一处偏僻的乡村.譬如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使其它沾着”改革”的新生事物在我们农村实在是多得已不计其数了. 不过使我们真正明白地认识了那种社会变革,就是我们这些下乡知青也意识到了的,是无过于带有农业机械化性质的手扶拖拉机也驶进了我们的村庄,开始下田耕耘了. 尔后轮到一位女社员自评工分了,当年实施的评工分原则是坚持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 ,不搞性别歧视等.这一原则是从搞农业合作化运动起就开始在实行,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成立人民公社的时候也仍然在坚持不懈地实行着的. 当解放初期农村进行土改使得农民分到土地之后,农民们就开始着手发展单干自耕农经济.尔后新中国农村又从农业合作化运动,再过渡到大规模的人民公社运动,那时候,农民对集体经济贡献的力量仍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消说那时候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回忆当年难忘的往事最使我感着有趣味的是好象那时的社员们都普遍喜欢高报自己的工分数.这位发言的女社员也是自报工分数为10 分.然而她的自报工分数却引发了众多人的非议.放置在屋子中间那张木桌上点燃着的那盏菜籽油灯的昏暗灯光照亮不到的阴暗角落里坐着一位男性社员,只见他踌躇彷徨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话: -----------“XXX,我可以向你请教个问题吗?. -------“没关系,你问吧,”那个女社员回答到. --------“因为一开始,我就觉得你自报工分数太高.,你干活能力与你自报工分数是不相当的,从你完成的各种农活质量来看,显然尚难达到你自报工分数所要求的标准.比如说,夏粮收割后的顚谷子,挑担子,用锄头耕地,插秧,薅秧,收割油菜籽,小麦,稻谷,打油菜籽,小麦, 稻谷等各类农活的完成质量均还不尽如人意. 那位女社员接着就很不服气地说道:----------”你说我的一个工作日其实不值10分,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不值的理由,我看你也是说得很模糊不清楚的, 依我看来,你对我的评工分的说法,其实也只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不过男女平等,同工同酬这句话我们到是说得很响亮的,刚解放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在说男女平等,同工同酬了,说这句话就如同我们那时说:-----”打倒封建主义解放广大妇女,”这是我们当年时常挂在嘴巴上说的一句极时髦的口号.我们喊的这句口号是从记忆中抹不去的. 我还能记起解放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我们村互助合作组办公室门口贴的门联上写着的就是’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八个大字.之后他们俩人争论的话头无心之间又转到男女平等,同工同酬话题上来了.她又问那位男社员你是真正拥护男女平等,同工同酬这项政策还是反对它的. 他说:---------”我自然是拥护这项政策的.”她十分高兴地不免提高了自己的一段声音来说:”好的,你很通情达理.实施这项政策就是一种文明的表示,歧视妇女就是一种野蛮的表示. -----------“这简直是一派强词夺理之话!”突然一声怒吼从一位男社员的座位上爆发了出来.----------“你这项政策才规定得文明啦,你把你的老实干活的男同胞都骂成是歧视妇女的蛮子去了!”这真是晴天里的一声霹雳.此刻那位妇女是出乎意料的,我也是出乎意料的.我看见那位三十几岁身材丰满的妇女因伤心哭泣着.

Saturday, July 4, 2015

闲聊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语的新词汇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的多元化时期使得新词汇不断涌现出来,其中的大部分已被作为英语汉语源外来语词汇被祥细收录了下来..现在只要人们一提起”蚁族”,差不多没有人不会联想到一群大学毕业不久的学生,从外地来到大城市漂泊,节俭度日,勤劳地工作,所从事的往往是薪酬较低的职业.因而,这部分人就被人们称之为”蚁族”------英语称之为 “yi zu”, or ant tribe. 而”啃老族”也大多出自这一族群人之中,这些人士处于半失业或失业状态,其年龄大多在24--35之间,既没有经济来源,也无法自力更生地生活,还赖在家里.靠父母养活自己. 而这部分人就被人们称之为”啃老族”------ 英语称之为 the ”ken lao zu “ ,or the bite-the- old tribe. 而很多群落是由在社会上费了不少的周折去寻找爱情的人士所组成,她们就是那些想寻找工作和收入均最稳定老公的年轻女性,在她们心目中的意中人得是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依旧被视为捧铁饭碗的人),而这些女性就被人们称之为”嫁碗族” ------ 英语称之为”jia wan zu” ,or the marry-the bowl tribe. 还有一个规模相当大的由年轻女性所组成的被称为”闪婚族”的族群,她们则是嫁得快,而有时离得更快. 而这部分人群就被人们称之为” 闪婚族”----- 英语称之为”The shan hun zu “ – or Lightning-marriage tribe. “隐婚族”在以前的职场上是少见的,现在倒慢慢地多见起来, 隐婚族就指那些年轻女性,她们隐瞒自己已婚的状况,她们害怕休产假導致工作和晋升的机会丧失. 而这部分人就被人们称之为” 隐婚族”----- 英语称之为”yin hun zu”, the hidden-marriage tribe. 多半去大城市漂泊谋生的外地学生只能负担得起微型公寓的弹丸之地的房租,而这些人就被人们称之为”蜗居族”--------- 英语称之为”wo ju zu ” or the snail-house tribe. 平常我们也把”蚁族”称为”奔奔族”,因为他们整天奔波忙碌于工作和生活. 英语称之为”ben ben zu ” or the rush rush tribe. 特别是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城市居民整日奔忙于谋生就会产生忧郁愤怒的情绪,从而导致”捏捏族”应运而生----这些人为了排解着自己的沮丧情绪,走进超市后,站在货架旁边手捏方便面包装袋泄愤. 而这部分人就被人们称之为” 捏捏族”------- 英语称之为”the nie nie zu” or the crush crush tribe. 也许是中国经济经过高速发展的三十多年之后,为刺激内需计,最需要的群落当属”月光族”.这是因为汉字” 月光”二字听起来像”月薪全花光”之意.这些年轻人的父母亲省吃俭用,他们却大手大脚乱花钱.不过现如今,这已经成为促进内需的消费了.因而人们通常就把这些乱花钱的年轻人称之为”月光族”--------- 英语称之为 the"yue guang zu” or moonlight tribe. 如果仔细地分析起来许多群落成员也算是奴隶,他们之中成为"房奴"的人特别多(为房屋按揭所拖累).这些人被人们称之为"房奴”――― 英语称之为 the”fang nu” or mortgage slaves. 还有”婚奴”,从字面的释义来看他们人身也不自由.是属于受婚姻束缚之奴隶.而人们通常就把这些人称之为"婚奴”―――― 英语称之为"hun nu” or marriage slaves. 当然,我们还知道所有中国父母都是其独生子女的奴隶,而人们通常就把这些父母称之为”孩奴”―――― 英语称之为"hai nu” or slaves to the only child. 注:所有采用的英语翻译均来自杂志《The Econom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