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7, 2017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38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38  )

照片为西师校园与大邑安仁古镇风景照片
笠日,当我在课堂上开始教改编过的教材时,心里感觉到踏实而舒畅得多了,同学们往日向着教材发泄的那种愤懑的情绪不见了,同时我看见同学们眼中露出了几许欢愉的神情,我们也好象由此而得到几分满足的回报似的。今天课堂上我要讲述的这篇课文是介绍白求恩大夫最感人的一则援华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前线如何救治八路军伤病员的。

我的讲台上还放有记述他访华旅行杂记的文章,及外国友人介绍他生平事迹的英语资料。另外还有些宣传他的英勇事迹的报导材料之类,以便于供同学们上课时参考。我向同学们讲述到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讲述到他为了救治八路军战士因感染导致败血症,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的过程.从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描述上来说。白求恩大夫表现出的这一献身的精神怕就是我们称赞道为共產主義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罢?

这时候太阳已经照进窗来。我停了我的讲述,站在讲台上来回地度步,冬日淡淡的阳光洒满了教室,教室里的微尘在阳光的照射下静静地在空中漂浮。此时我上课的兴头突然被一同学的发言打断,只听一个同学问道:----“他既然在加拿大拥有的优越的生活条件,过着优裕的生活,为什麽他还要辞去工作,舍弃一切不远万里选择来贫穷落后战乱频仍的中国呢?-----。

我突然一下被他提出的这一问题怔住了。我的脑筋一时紧张起来了。我把手中挟着的粉笔放在讲台上,低下头来思索了一会儿,该怎么样来回答这个问题呢?是否还是按照惯常的说法,我们可以看一看他的生,从他作为一个加拿大共产党员参与国际人道主义的救死护伤援华活动起头的年月来开始讲述白求恩大夫为何要来中国的原因呢?还是用小说描写的手法来先讲述人物背景来讲述呢?还是采用平铺直叙,或追述相结合叙事方式来讲呢?还是用一元或多元描写的方法来讲解解释他为何要来中国参与人道主义救援活动的原因呢?还是从他终年49岁的短暂生命历程中,就从他来华起头那一年开始讲呢?

------这是一件颇费脑筋的事。好象想讲的东西很多,但一开口讲起来,这样也想不起那样也想不起,结果是甚麽也讲不出来。这难道是因为他在中国度过的岁月太短暂的缘故?而导致我无言可喻。这或许就是我们这类知识浅薄的文人们的一种常有的通病罢,每遇到一难题久久思索后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问题的答案就从脑海中冒出来了。此时我处于紧张状态的心境便渐渐转变成恬静的状态了。能玩味到这种心境上来,怕靠的是自己的运气吧。

对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的这位同学我首先对他特别表示了我的一番敬意,之后我便针对他的问题道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当我聆听了这位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后,这不由得让我一下想起毛主席著名的〝老三篇〞《纪念白求恩》文章中的“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段毛主席曾对白求恩大夫给予了一种很高的评价的语录。因为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还说过“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想今后无论社会怎样变化,毛主席给我们留下的这些人生的哲言已经在我的思想上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些激励人们向上的人生哲言将影响着我今后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可以想像得到那时白求恩大夫在前线临时搭建的手术室里夜以继日地抢救八路军的伤病员时,恐怕有时候他竟连坐下来吃饭的时间也是缺乏的。我们想到这些上来,觉得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崇高精神有益于人民利益的人,可以说,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为什麽身为外籍人士的白求恩在中国危难之际,不顾路途 遥远,抛弃了优越的生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依然来华救死扶伤,为我们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正是上述的这些事实说明了白求恩大夫为什麽要来华的原因。”如果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这篇富有启发性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后,这位同学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当那位同学觉察到我对他提出的问题解释妙极了的时候,不由得有些衷心钦佩我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了,他极想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多学一点东西。提出问题的这位同学全副精神都贯注到听我的讲解上去了。他正自目不旁瞬地正在思索着我讲话内容。然后他继而想了想,遂笑着很诚恳的表白道:“来我们这里开门办学的老师们与其他的同学们一样是最宽容的,他们到这儿来为我们上课,我们也觉得不管他们教的是甚麽我们都感到是有趣味,很有教育性的。我对老师针对我提出的那个问题所给予的解答,我是感到很满意的。“

自从我们来此开门办学以来,同学们没有表现出有什麽不求上进似的作为,也没有表现出什麽故作无师自通什麽都懂的样子。他们就是一群淳朴好学的农家子弟。他们是一群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学校在他们心中的印象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有趣味。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精神奋发向上的世界,他们的世界是灿烂的阳光,是五彩斑斓的绚丽色彩。

提问题的那个同学姓董,名字叫作云,是一个年龄差不多有十五岁,样子很为精干的少年,他正把课文摊开在桌子上认真的阅读。他身上穿的那件染成青色的土布罩衫,并不比坐在他身边那位同学身上穿的毛蓝色土布衣衫新。脚上穿一双破胶鞋。惯常将两只大袖高挽在手肘上,也不比旁边那位同学的手臂细,倒比他结实。董同学是那样一个爱寻根问底,课堂上喜发言的同学,但他待同学们却很好。课堂上他爱提出一些问题来希望老师解答。经常通过主动提问获得不少有用的知识。我亲自指导过他修改他的作业。他很尊敬我,把我看待得像他的一位师长一样。

我很想培养他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拿眼把董作云一瞟,示意叫他发言。他刚说了一句:“白求恩大夫来华是为了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便有同学打断他的话道:“我们不必在这些字眼上去费时间,还是研究一下白求恩大夫来华后在晋察冀边区抗日前线是怎样具体开展救治八路军伤病员工作的,请大家说这样的发言到底好吗不好?“好吗不好呢?”

董作云莫名其妙地问:“你的意思是-----?”那位同学笑道:“我只是想从另一方面来阐述白求恩大夫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把他的感人事迹,再当作励志故事来阅读而已。我最感兴趣的是你能接着我的话说下去!“”是,是。不过,-----恐怕会把你话的意思说变了。还是你自己接着说的好。“董同学接口说道。”不!不会的,你接着说吧。你的谈话主体思想甚明了,意思变不了的。“----随即那位同学反应很快地说道。

”那吗,不尽之处。请你补充一下。“董同学略一思索,遂继续说道:”你的意思是,以四万万人口的中国,抗击一个尚不足一万万人口的日本,战胜它是有把握的,要取得最后的胜利,非有一大批人才不为过;尤其在战场上能有更多象白求恩大夫一样救死扶伤的医生,他们不但象白求恩大夫那样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象他那样有经验阅历,有气魄,有眼光,有不怕牺牲,勇于献身医疗事业的决心。如其不然,面临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想你要表达的意思,大概是如此罢?“董同学发言后反问那位同学。 ”

“名符其实,大概如此,你的发言很好,我现在也没有什麽需要补充的了。“他若无其事地对董同学如此这般说道。同学们正坐在阳光普照的教室里,听完董同学的发言,顿时由鸦雀无声转变成一片喧嚣的高谈阔论嘈杂声,好象先前笼罩在教室里那样沉闷气氛突然被这闹声打破了似的。旋即恢复了往日课堂上不时出现的那种吵吵闹闹的气氛。董同学一如往常,发完言后,不声不响地坐了下来,靠着课椅背,用手翻动着课本,如平常那般认真地阅读着课文。

此时同学们突然把目光转向了董同学,大部分同学都带着一种异样的眼光注视着他。一位长相俏丽的女同学,罕见地从桌子那头,笑容可掬地同他打招呼,董同学坦荡地报以一笑。之后由此竟还引出了不少闲话出来。有天午休时,董同学正在教室里吃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午饭,一位和他关系要好的同学吞吞吐吐地说:”董哥,那什麽,你听到我讲的这番话后,可别生气啊,有人在背后说了你许多难听的怪话,说你同我们班上的那位班花好上了。“

”是吗?“董同学对此流言蜚语象没有当成一回事一样默默地笑了笑说道:”知道啦,还不是有人在吃醋。我不会把这些闲言碎语往心里去,你是知道的我与那位女生之间仅仅只存在着友谊关系而已,我和她之间绝不存在有什麽暧昧的关系。这一学期到结束不过仅仅只得一两个月的光景,还有甚麽闲心去想那些不可能的事呢?我觉得难得遇到来此开门办学的老师直接给我们上课,趁此机会,咱们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吧。“

------十二点钟了,十二点钟了。中午下课的铃声响了。就是在这天中午,董同学,由几个同学陪伴着仍留在教室里,抓紧时间抄写我给他们布置的参考资料。自从我们来此开门办学后,同学们一天到晚,忙于学习,应该忙得席不暇暖,食不知味才是的程度了。但这样的情形在过去是不曾见到过的。大多数同学已无须乎象过去那样,不舍昼夜地奔波于田野之间,忙于挣工分,养家糊口。他们现在的表现这已经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论了。

我們昵称我們的开门办学实验就好比是在实验一所农业大学     我们坚持走《五·七指示》指引的办学方向,仿照上海“七·二一”工人大学到辽宁朝阳农学院,从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到大寨学校所实行的半工半读或者半农半读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教育制度,并通过各种试验,将这种教育制度逐步建立和巩固起来。”


最初,每天上午我们在课堂上为同学们上课半天,然后每天下午我们同社员们一道在田间地头干农活半天。此时见同学们捧着满意的教材坐在安静的教室内认真的学习着把我们心中的激越不安的情绪渐渐地缓和下来,这给予我们以多少回想的余暇了,我想到我们初来咋到时所经历过的艰难处境,我们也想到我们近来所取得的一些教改成绩。“啊,我们想起来这似乎只是自己的责任心的意识在渐渐增强了。

岁月如梭,至今,我们已混过一半的开门办学的大好光阴了。 我们到此开门办学以来,究竟成就了些什麽呢?向贫下中农学习如何干农活是不用说了。虽然凭着一时的冲动做过些教材编写工作,但那是远远不够的,自己的技能还不能够凭此来足以自持!自己写的文章有那篇能够足以自慰呢?啊,说起来自己是感到惭愧的!这种自怨自艾的自卑心情本来是我几年来的深刻经验之谈。自在这里开门办学以来,在课堂上与同学们接触得越多,我感觉着自己的不足越甚。。我感觉自己的生活经历太单纯了。自己的语言表现能力太薄弱了。

这就像毛主席著名的语录所说的那样:“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除此之外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如果你想获得知识,你必须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如果你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必须自己吃梨,如果你想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必须参加革命。一切真正的知识都来源于直接经验。”这就是毛教导我们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他的这些教导对我们下乡开展的开门办学活动是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的。
打印 ]
编辑 ]
删除 ]
阅读 (61) ┆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