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0, 2019

2010年5月8日星期六

回国故乡游散记(1)---四川崇州古镇街子行

回国故乡游散记(1)---四川崇州古镇街子行

回国省亲度春节,过完春节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了,川西坝子绵延了快半个多月的阴沉的天气,今天算是稍稍晴朗一些了.我数次返乡回家过年都曾想往去崇州街子古镇一游,这一晴朗天气的诱惑,虽然人的惰性有些使人懒得前往的意思,结果是我强烈的欲望把它们压下去了.灿烂的阳光显示出初春的活力,似乎在对人说:去吧去观赏那古镇周围纯是一片壮观的油菜花海的景色.我本来就喜欢川西坝子乡间的春天,尤其是喜欢那一望无边无际的金黄色的油菜花海.观赏油菜花海在这时使我的身心解除尽重重的思想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春天的壮丽的景色.

街子古镇位于成都的西边,离成都有一百多公里远.【街子建镇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五代后蜀设永康县,这里是县治所在地,那该是它的最繁荣时期了。街子人唐代的“一瓢诗人”唐求,其诗名虽然不像同朝代的大小李杜那么响当当,但《全唐诗》和《唐才子传》里都能找到他的踪迹,也算是为小镇增加了不少的文化分量。宋代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也是街子人,如今镇上尚有二人的故居遗址。

街子的得名源于元末明初的兵伐扰攘,至万历四十二年,这里已是百业凋敝,昔日繁华的古镇只剩下味江边上的河街子一条街了,从那时起,这里便被叫做“街子场”。现在的街子让游客驻足流连的依然是这条长约100米的老街,从明末清初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古老民居和居住在这里的淳朴温厚的街子人。--摘自网络】

一大早我便乘车到了成都金沙汽车站.车站很大,站内广场停放很多中巴客车,一般是车等旅客上车,车内的乘客并不多.我便搭乘经成灌高速公路去崇州街子古镇的一辆中巴客车.登车后等了仅不足一刻钟的光景,客车缓缓地驶出金沙车站,沿成温立交桥驶去.车行约一个钟头的光景便驶离了成灌高速公路,驶上了一道简易公路.这是一条铺了柏油的公路,车窗外呈现的尽是一派田园风光,田野上散布着村落,农舍的建筑均相当现代化,有的被竹丛所围甚为稠密.

公路两侧为高大的梧桐树所拥护,葱笼于两侧.遗憾的是公路的右侧有污浊的溪流一道,水颇缓流,是发黑的臭水,水上飘浮着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的垃圾.显得污浊不堪.溪流一直伴随公路而行,几乎及古镇.这实在不免有点大煞风景.这固然是一种愚昧落后的生活风味,然而中国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对优美环境的享受就在着经济高度发展时期似乎与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相比也相差的很远.

客车经过无数的乡镇,乡镇之间补以川西平原三月盛开的金黄色的油菜花海,田野中白地甚少,但只觉油菜花海一望空阔,气势磅礴.整个的遍布金黄色的油菜花田野便成了一幅嵌在画框的画面.这是大自然为我们设计出来的精心杰作.车行约有近两个钟头的光景便到了街子镇.这是一不大不小的古镇,镇上也有好几百户人家,好像都在经营旅游的生意.镇子背靠青城后山.山上多是茂密的树林,相当清幽,古镇因地僻而觉得相当幽静.街子建镇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现在的街子让游客驻足流连的依然是这条长约100米的老街,从明末清初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古老民居和居住在这里的淳朴温厚的街子人。依然沿袭了低瓦檐、木门板、青石路的典型川西古镇构成,但比起那些宽阔马路一直修到家门口的古镇来说,街子如丽江四方街般沿街两旁流淌而下的清澈河水,显出了街子亘古未变的纯朴和古雅。

我们乘坐的客车停在街子镇的汽车站,车站离镇子约有一公里远..车站是一座新建的客站,结构相当宽敞.乘客的候车厅寂静空荡荡的,厅内设有小卖部,出售饮料食品,旅游纪念品,站内停车场停有待发成都,都江堰市,崇州县城的班车.站外的公路正在翻修,路面却显得很凌乱,土堆触目皆是,挖土机穿梭式的来往,忙于路边挖沟填埋管道.站外有不少的电动的三轮车.载客往返于街子镇与车站之间.车夫坐在车上揽客.车夫多是街子镇附近农村的农民.花一千多元钱买一辆车载游客挣钱.车夫逢客就喊叫兜客,我谈妥了车资,坐上了一辆车.车沿着崎岖不平的路朝着街子镇驶去,只见路两边全是金黄色盛开的油菜花,风景优美.


车站候车厅空寂乘客少

车夫逢客就喊叫兜客

古镇外盛开的油菜花

古镇外盛开的油菜花之二

古镇外盛开的油菜花之三

叶儿粑与冻糕

叶儿粑

冻糕

古镇腊肉炒蒜苗

冻糕

冻糕
走不好远就望见那座小镇广场镇入口处的清代字库塔,该塔精巧而且远高于川西一带的同类建筑。另外当然是唐求故居(唐求纪念馆).车到了小镇广场停下,下车付了车夫6元人民币的车钱.便往镇里走去.镇街建筑相当讲究,爱用青灰色, 路面全是青石板铺究,表示着街子镇的地方色彩. 街子镇的街道是基本成十字型的老街,沿街两旁有新修的小水溪,流淌着清澈的溪水.一切的情形严然如象在在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街头巷尾每见小食店,风味餐馆,地方的手工艺品作坊,和附近川西坝子小镇的风俗颇相类似.

古镇素以小吃三绝而著称,腊肉炒的回锅肉和腊排,叶儿粑.用酒米和饭米做皮,甜的用糖和芝麻做馅,咸的用肉和芽菜做馅,咬一口流油,香而不腻.用米粉,猪油,白糖和黄糖做的凉糕也是一绝.当地人很喜好吃的莲子豆腐也是一绝. 一进镇就见有餐馆和小食店,有的是旅馆兼营餐馆.一家餐馆门前陈列着好些餐桌,人们在树荫下围坐餐桌用餐.还有当街烧孰出售的肉食,小食店的冒着热气盛有叶儿粑和凉糕的蒸笼并拢来,放在店门前的桌上示客,颇动人食兴.时间才过中午1点钟,镇上的游客已相当杂沓,大抵都是一些来自成都的游客带着他们的眷属穿街过巷.我发现这儿的游人是更加多了.餐馆里坐满了的是人.有些露天茶馆或餐馆,生意显得非常繁荣.我转了一会,又从原道折回字库塔广场.顷刻就有一辆停在广场的三轮车车夫向我兜叫.我坐上了他的车,一路颠簸着向镇外车站驶去.我心里有点谦然,也没有尽情地在古镇玩耍,像大多数游客索性在古镇住上一夜,而就这样急急忙忙地返回成都了.

字库塔广场


街景之一

米花糖

作食品

特色食品

2010年2月1日星期一

【暗杀纳粹党卫军头目莱因哈德.海德里希】( 1 )

【暗杀纳粹党卫军头目莱因哈德.海德里希】( 1 )

I.德国的占领

Sunday, February 17, 2019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72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72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清晨时分,天空映衬下,一座葱翠的山脉呈现眼前,霞光透过云缝从漫山遍野的松树林树梢上照射下来。这时我们班的几个同学刚刚在运动场上锻炼完了,他们在最外边的一圈跑道上慢走放松一下。 从那里眺望山谷。霞光沐浴下的山谷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春天田野里栽种的庄稼有的才刚开始抽穗,有的才吐出嫩绿的新芽。

地里种植有油菜经济作物和春小麦。太阳升上春意盎然的天空已有一会儿。天空已无黑黢黢的颜色残留,只有玫瑰红,绝大部分是春日天空那种澄澈悦目的蔚蓝色,夹杂着一些重抹的玫红色。


 早晨八点钟,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准时走进教室去上李老师教授的专业课。李老师是川西北人,他是民国抗战时期武汉大学文科硕士毕业的。他的性格和教授我们专业课的另一位老师张老师刚好成一个对照。他很温厚,很活跃,很朴素,而且不矮,我们叫他是李教授。他教我们的英国文学和语言课。他却是我校著名教授吴宓先生的得意门生。


 我真是愉快,昨天才上了李老师的英美文学课之后,今天又接着上他的英国湖畔派诗人,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威廉·华兹华斯的抒情诗歌赏析课。


 这时李老师手拿着讲义,走进教室见到同学们都到齐了,很高兴地登上讲台,开口就说:---“今天我主要是向同学们介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华兹华斯的诗歌。“ 他这一说便引起了我们大家的极大兴趣。李老师讲到,是华氏和同为湖畔派诗人之一的柯尔律治共同开创了英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代,在诗歌文学艺术上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英国湖畔派诗人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


 李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华氏的这两首较为浅白的抒情诗歌的代表作《 我好似一朵独自漫游的流云 》和《水仙花》。


 并讲了这两首诗歌之所以是华氏创作的经典诗歌就在于它是华氏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溢出来的诗歌,这两首诗为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定下了基调。华氏的这两首诗歌是他写作的两首最佳妙的浪漫主义诗歌,这两首诗不仅可以在英国,而且可以在世界的文学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他是讴歌大自然的杰出诗人,他以饱蘸感情的诗笔咏赞英格兰北部的威斯特摩兰郡的以风光迤逦著称的湖区,咏赞自然界的湖光景声色对人类心灵的影响。他绝大部分岁月都是在湖区的天光云影之下,山容水态之间平平静静地度过的。


 这堂课李老师是把《 我好似一朵独自漫游的流云 》(请参见附在本文后面我的拙译)《水仙花》这两首诗拿来作教材讲授的。讲的是有关诗的抑扬格,抑抑扬格,扬抑格,诗的每行音步数,诗的韵式,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云云。


 李老师还告诉我们要评价一个诗人所取得的成就是否高,依据的标准就是要看他是否创作有长篇诗歌,华氏是继莎士比亚,弥尔顿和斯宾塞以后英国最重要创作长篇诗歌的诗人。这一崇高的评价是有依据的。


 至于论及到诗歌的翻译,他认为译诗是一种创作,诗歌的翻译是很困难的,译古代的诗歌尤其困难。


 华氏诗歌的诗词太复杂,词语顺序无定形,主词,宾词,名词,代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时态,也都了无定性,特别是他的长篇诗歌(比如,Hart-Leap Well鹿跳泉,Lucy Gray露西·格瑞,The Pet-Lam‘宝贝羊羔‘云云,)犹如天书一般,翻译起来是很困难的。


 正如文豪郭沫若先生所言:-----“有人说:翻译是创作。这话含有部分的真理。既是译文而不是注疏,那你就须得使你的译文也成为艺术品。不仅求其”信“,不仅求其”达“,还要求其”雅“,这就是说,原作是诗,你的译文也应该是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允许译者有部分自由。有时候他不能逐字逐句地硬译。他可以统摄原意,另铸新词。” 


华氏的诗歌可以说是非常艰深的,他大部分诗歌尤其是长篇诗歌是很难翻译的,但是李老师讲来却是津津有味。


 不过少数同学知识程度太浅,全然不感觉趣味的这种情况也怕是有的。在李老师那样有趣味的讲课里,有人想睡觉的情况是绝少发生的,在我记忆中,很难遇着有同学上课时睡觉这种情况发生。即便是遇见这种情况李老师的幽默感便要得到充分地发挥了。


 我记得有一次上课时,偶然发生过一次,有一位同学因头天晚上熬夜阅读小说致使其睡眠不足而造成第二天上课因太困倦,他竟不知不觉地趴在课桌上睡着了的情形,而此时只见李老师不慌不忙,缓步走到那正酣睡的同学身旁,那李老师的滑稽性便要充分发挥出来了。


 ------“Do me a favor! Wake up,Wake up!拜托哎! 醒醒吧,醒醒吧!“李老师正视着那打瞌睡的同学,微笑着说道。


 那同学不消说是把头埋在双臂里趴在课桌上睡着了。李老师这一用英语说着,满堂的人便要哄笑起来了。这众人的笑声倒是把那睡不醒的人唤醒了。 我觉得很奇怪,李老师对他怎麼连一点怒气都没有了呢?因为李老师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他对同学们常常是很通融的!当时我想,他一定认为这同学课堂上睡觉是小事一桩,这实在是一件根本不值得他大惊小怪的一件事。


 李老师很温和地对那同学说:-----“你知道我正在讲什麽吗?”


 他说:---“我知道,我在听着你讲嘞。” 


李老师说:-----“XXX同学,你在睡梦中怎麼能听到我在讲课呢?”


那同学说:---“我的却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中听着你讲课嘞” 


李老师接着说:---“那末,你把我刚才讲课的内容复述一下吧!”


 那同学张口结舌,过了好一会儿也没有复述出来,旋即引起全班同学一阵哄堂大笑。只听见一位同学说:---“让我来告诉你吧,李老师刚才在给我们讲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


 那可怜的同学表现得很尴尬一声不响地坐在他的座位上望着教室前面的黑板发呆。他觉得有些惭愧,感到很难为情似的竭力忍住自己过分的自卑感,他也许懊悔自己昨晚不该沉迷于看小说书而睡得太晚造成了今天在课堂上打瞌睡的这件烦人事;现在他显得自责般地正襟危坐一言不发坐在他的座位上。


 李老师看了这位同学一眼后,便对大家说道:-----“诸位同学,我并不介意这位同学在课堂上睡觉,只要他个人认为他偶尔睡觉一次不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我们就应当宽容,而不得歧视他。李老师以善解人意的口吻这样说道。


 接着他又说:-----“同学们,为了活跃一下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让同学们对这首诗歌的含义有更深刻的进一步了解,现在请杨XX同学,让她来给同学们朗诵一下华兹华斯的《 我好似一朵独自漫游的流云 》这首诗吧!“


 接着杨同学便很高兴地站了起来,捧着课本。她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她的俊俏面庞上轻轻浮现出(几乎看不出)兴奋和喜悦的表情。她大声地朗诵起这首诗来:


 〈我好似一朵独自漫游的流云〉

 高高地漂浮在山谷和山岭间,

 此时我突然看见一丛丛,

 一大片金黄色的水仙 ;

 盛开在树林下,盛开在湖畔,


 在微风中轻轻飘荡舞翩跹 .


----------------

(以上译文是这首诗我的拙译的一部分)


 但是,杨同学朗读的情形却完全不同了。她朗诵时完全没有那种矫揉造作的姿态,而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体会诗作的精神与意义的样子。


 她满怀激情而真诚地朗诵出这诗篇的每一个字,在朗诵完时不但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还引来了大家的一片赞叹之声,由于她完全传达出了原诗的韵味,这就表明李老师特意点名要她来朗诵这首诗歌也有充分的理由了。


 她朗诵的这首诗是一首完整的,有头有尾的诗,诗歌咏的是一个诗人以孤独的心态漫游英格兰湖区自然风光时流露出的情感。诗人咏的这种情感已经达到最高阶段,达到了浪漫主义的阶段。诗人华兹华斯大概是想把一个纯洁而高尚的人的孤独情感的所有真谛都添到一个游侠的光辉的形象里去吧。


 杨同学朗诵完以后,连忙将课本放在课桌上,一句话也不说,就坐下了,双手肘部放在桌上,用手托住脸。好像在沉思着什麽似的。她觉得刚才在诗歌朗诵上自己仍有不足的地方,她那天真的,对于人世间的事物尚未熟悉的灵敏感觉,过分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


 她觉得刚刚才发生了一件什麽不寻常的事情似的,眼前的一切东西都好像忽然发生了变化,由于她成功地朗诵了华兹华斯的这首诗,她感到自己就是一个最开心的人了。


 ----“这首诗她朗诵得太好了!我要是有一台录音机就好了,我就会把她的朗诵全部录下来,课后放出来反复听,模仿她的诗歌朗诵的语调练习。向她学习如何朗诵诗歌。”杨同学刚刚朗诵完毕,陈同学就情不自禁地带着真正陶醉的心情喊道。


 ---”你真是会说话,你以后上早自习课时自己多朗诵诗歌,不久之后你也就会与杨同学朗诵得一样好了。“郑同学低声说。好像有意奉承他似的。 


----“郑同学,我听你的,你的建言对我而言,这,这,这倒是一条万全之策。”当陈同学听到郑同学说的话后好像有些过于勉强地说出了上述这样一番话。


 但他还是露出一副满意的样子。这位陈同学四平八稳地坐在他的座位上,捻着未刮干净的胡须,露出一副很庄严的神色,眼睛盯着前排杨同学坐的那个座位,非常清楚,其实他很喜欢朗诵这首诗歌的杨同学。


 译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 我好似一朵独自漫游的流云 》一诗

Thursday, February 7, 2019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71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71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清晨太阳正庄严地从东边地平线上升起,悬在北碚城附近的缙云山的上空。这时候不过早晨五点过钟的光景,在东边,地平线的一端,一片橘红色的灿烂的早霞,清楚地勾勒出缙云山和华蓥山脉另外一些高峰的轮廓,那些高峰连绵不断,从北起大巴山南麓達州市境內的萬源市南部,南延至重慶永川黃瓜山。


 我们刚结束了位于我们学校附近的一支高炮部队的学军活动后 才返回学校不久 。


 虽然在学军活动期间形式上我们的学生生活好像是终结了,但我感觉着我们一辈子都还是学生。深入基层,紧密联系广大的工农兵群众,参加阶级斗争,参加生产劳动,使自己革命化,劳动化,让自己永葆革命的青春。这是我们要永远践行的一条群众路线和须保持的一个根本的行动方向。


 在经过一个月军训锻炼后,我才领悟到这个社会大课堂里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到我们生命的终结和与世界告别的那一天,我们真正的学生生活是不会终结的,也不应该终结的。


 学军一个月,其影响甚至波及到同学们的方方面面,自然学习上也受到一些影响,即便是受到了这样一些困难的波折,而一直到我们返校,重新恢复课堂教学后,我们在学习上所受到的因停课一个月所产生的影响才有所改观。


 虽然我们遭到了这样一些所预料到波折,但从四月初开始我们还是依旧恢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了。


 四月初的一天早晨,我起床后,穿上衣服,坐在我床面前的一张椅子上,我把头靠在椅背上,我的眼光射在正对面的书架上,在那里立着一排书,里面有文革前出版的中国当代诗人郭沫若的诗集《凤凰涅槃》(《女神》)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卞之琳的《断章》臧克家《老马》(《烙印》) 冯 至《十四行》 冰 心《繁星》 伊 沙《车过黄河》根 子《白洋淀》曹葆华《无题三章•一石击破了水中天地》云云。


 郭沫若《凤凰涅槃》封面上印着一对彩色的凤凰,我好像看到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飞来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我默默地望着这些诗集,我内心也发出了微笑。我的心非常暖和。我对这些诗人们的回忆又鲜活了起来。仿佛这些诗人的面影始终没有离开我脑子。我到处都看到他们,想到他们。


 自 我们三月尾上的最后一天从高炮部队返校后,才正式告别了军训生活,离开军营才几天,想不到我的心还在那个地方。回忆起前几天部队的指战员们在军营大门口送别我们的情景,我有一种就像这些情景才发生在眼前的感觉。


 我从宿舍的窗口远眺绿树围绕着的运动场,就想起我们在军营操场上训练时的情形。这一个月军训期间我们到过好些训练场地,见过好些新奇事物,握过不少战士温暖的手,我的心一直受着战士们友情的牵引,一刻也没有宁静过。


 我过了多少兴奋欢乐的日子。可是我从军营带来的温暖和热情至今还在我的身上和心上发光发热。而如今好不容易返校上课了,在此时刻我应当收回我那跑野马似的思想,让自己收心,彻底告别过去,好好安排自己的时间准备上课了。


 自四月初开始我们年级的同学们才正式恢复了上专业课。


今天早晨八点钟在外语系大楼四楼我们班的教室里由李老师给我们讲授英美文学课。 他在课堂上以连续两个课时的时间作了近两个钟头的关于英国文学名著阅读课文的讲解。李老师是一位很有一番在语言学上有根底的教授,他在我们班的近三年半多的教学中是没有用词典的。


 做一个高校的英语专业的教师给学生上课没有用英语词典,这在同学们看来或许算是稀奇的,但在对于象李老师这样在高校教育中有丰富教学经验,在英美文学上很有造诣,博文强记,知识渊博,词汇量大的人,他至少是不会令人感到惊异的。


 大学时代的李老师已经是嗜好英语小说的。在当时凡是英美著名作家写的小说而能够到手的书,无论原著或译著,他似乎是没有不读的。他的记忆力很强,新读过的原著小说他能颇详细地重述出来,这就是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地方。


 我们外语系英语专业的课程,有一大半乃至以上是设置了英美文学、文化以及 英语语言学等等课程,外语系的学生除了要学习第一外国语外,还要求学习第二外国语。


 但象我们同学那时因受实际情况的限制,系上没有条件安排我们选修第二外语,我自己倒是利用成都老乡周同学的关系,趁此机会自己去他们数学系选修了第二外语日语。


 毕业后,意想不到的是,我竟还能以此语言用作为一块敲门砖,敲开了中科院成都分院的求职大门,在中科院成都分院某一研究所谋得一份科技日语翻译的工作。这简直算是一桩好运了。说实话,当然这主要还是需依靠关系才能够招进去的,但这学过日语的因素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我们一个礼拜的上英语专业课的时间在二三十个钟点以上。加之李老师教英语的方法是很特别的,他是特别注重精读。教外国语的教师大概都是大学科班文学硕士,大多是语学专家,又于与学生们所学的学科有涉历。


 李老师总爱选一些英美文学上的名著来做课文。上课时的情形与有些老师也不同,先是由李老师讲书,他将英语精读课教学设计策略一项一项向同学们展开。


 仿写,仿写分为句型仿写和结构仿写,思辨能力的培养,阅读过程,是读者思维不断与作者思维发生碰撞的过程。然后李老师采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是让同学们来讲书。


 他不像有的老师只是指名某某学生站起来把原书读一节,接着用汉语来翻译。译错了时,或者让别的同学改正,或者由老师自己来改正。接着又指名第二人读下去,译下去。


 采用这种指名的方法,甚至有的老师是挨着座次指名同学读课文。那倒还是可以偷懒,不轮到自己名下是可以不必准备。


 但李老师授课绝不是任意,没有准备的,他要求同学们无论是上课时或自修时都需要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畏 辛苦,不惧劳累地刻苦学习,这也是他一直执着,严格地要求同学们须做到的事情。


 有一次李老师从系上拿了几章英文的油印录回来,是从文革时期出版的英文《中国建设》月刊中选出来的几篇文章,当他拿来向同学们讲解时,分外感受着文章清新而朴实的写作风格。


 能够想象得到文章作者那麼兴奋地去工厂,下农村采访后,才写出了这样一篇又一篇激动人心的散文和特写,描绘出社会主义祖国的光辉面貌和欢乐气氛,表现出人民公社社员对丰收和胜利的喜悦之情。


 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今天的广大读者是工农兵群众,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读者也向作者伸出手来,欢迎他们到广大工农兵群众中去,希望他们深入实际生活中去采访,写出歌颂这个伟大的时代,歌颂伟大的人民,歌颂伟大的领袖的好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