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6, 2020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25)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25

 

照片为西南师院校园及北碚城区的照片   摄影:清衣江

 

 



毗邻我们‘开门办学’的这所农村中学的这个小镇的街上下了两天雨,一放晴,大地都变了样。绿树青树象刚被水洗过一样,呈现出青翠欲滴的娇嫩的新绿,蓝天显得高了,太阳更加灿烂,大地充满蓬勃的生机。

 

住在小镇附近农村的社员们经过这两天的下雨,突然得到这麽两天农闲休息时间,初晴之后的初冬时节,小镇以它秀丽的风光迎接它附近农村的社员。

 

而今天可是一个少有的好天:天空蓝湛湛的没有一丝浮云,初冬的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初冬的风挟着轻微的寒意,吹在脸上身上分外舒适。通往小镇的马路顺着田野忽而左转,忽而右转,越过一道未结霜的潺潺小溪,又跨过一座架在小溪上的石桥。

 

点缀在田野上的野花绽放着,冬菊花盛开着,路边,田边,小河边的野草都悄悄地发出嫩芽。

 

 

今天这堂新编教材观摩课是戴老师向同学们讲授英国现代校园文学的概要介绍的第二堂课了, 我不由得连想到英国校园小说家洛奇的校园三部曲的第一部曲《换位》小说来了。

 

书中有一段是他叙述一个名叫亨利·米勒Henry Miller作家到了巴黎。他在巴黎研究过法国文学史,近代批评文学,雨果的诗歌等。还尝试过搞一些文学创作。

 

那时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经济萧条造成文学艺术发展的不景气,很多大学,学术机关早关门,他身边带的钱不多,后来连经济都变得拮据了,生活过得十分困难,为了在贫困中打发时间平时常去一些破烂肮脏的低级巴黎咖啡馆,坐不显眼的角落里喝着一杯啤酒,膝盖上放着笔记本,手指上还带着一股臭味,写些短篇文章来换些钱为生。

 

为了度过生活难关,他找过同事,亲戚,并四处发信求援。不幸都遭到他们拒绝,因为这时他们自己的经济也不宽裕,手上的钱也不多,生活也难以为继,甚至过得颇为糟糕,实在无力再救济他。当他写信来问他们能不能给他寄点钱去。他们自然婉拒了他的请求。

 

但亲戚朋友都赞成他走,不要再呆在巴黎了。这时他感到自己与这些亲朋好友及远亲之间的关系十分浅薄,平俗,不融洽,虚伪。甚至连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也得不到这些亲朋好友的一点资助。心里对他们 的绝望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喜欢将传统小说的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分解开来仔细地研究,他把捕鲸普遍的比喻成为一种通感的修辞手法,然后再将它偷偷塞进一本针对世界上最大多数清教徒阅读的书中的那一段早就广为人知的有关介绍鲸鱼外皮的一章节中,最终他还删去了这一章。

 

与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将文章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分解开来研究不同,有的作家声称小说注意在描写,他们感觉着它和绘画的性质相近。

 

它的成分是叙述和对话。作家采用叙述文来作为自己的语言,应该尽量采用客观的话来对话。每个作家写作的语言依自己的气质而不同,有的喜用诗的,有的喜用散文的。这两者都不应过分。过分诗了,布局便不易展开,描写也难于落实。过分的散文了,布局便流于散漫,描写也不一定能够扼要。

 

那天下午,亨利·米勒(Henry Miller)坐在凯布尔大道上的皮埃尔(Pierre咖啡馆里,随着普洛蒂努斯生命之河从他旁边流淌过去,他生平第一次了解美国文学,了解了其放荡不羁的文风,不拘形式的写作方式,了解了沃尔特·惠特曼的诗歌里的除了字典之外还从未见过将单词从头到尾相互排列在一起的这种情况,

 

美国的近代文学是资本主义的文学,是渊源于欧洲的,这是不用说的。人们来美国留学,不管是有无明白的意识,在事实上是在追求着欧式的资本主义文化。

最近数年来,美国文学的诗坛上有侧重写实主义倾向,产生了一批现实的写实主义的诗人。应着这个倾向的革命,那就是文学的浪漫主义运动。在这一场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比如,今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诗人格丽克,马克辛·切尔诺夫,罗伯特·科丁,阿曼特·劳特等诗人。

 

他们如果离开了现实生活,成为空洞的夸张---不从现实出发,则必然没有多大的希望。读者对他们的希望是,当代的诗人们应该抓住现实的题材,唯有透视过现实,为了鼓励及颂扬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我们的诗人和作家却不妨有浪漫或夸大的表现也会得到读者们认可的。

 



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美国文学是现实的写实主义的成功的文学,已可为我们文学发展的借鉴,今日美国的新浪漫主义文学是脱离不了现实,如果文章或诗歌只成为空泛的文字的排列,没有意义,再华丽堆砌又有何用。

 

 

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汤姆·历险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出版以后,美国国内文坛更喧嚣着要求马克·吐温写这部长篇小说的续集的呼声便日益高涨起来了。自然汤姆·历险是业已取得成功的小说,但,无疑,已经引起读者的对于马克·吐温这部长篇小说的兴味。

 

之后马克·吐温为了满足广大读者要他写长篇小说汤姆·历险续集的要求,他决定要为这部小说写续集。没过多久,马克·吐温写出《汤姆·历险》的续集《哈克贝利·费恩》(Huckleberry Finn)。接着他的《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已经脱稿,他的另一部小说《苦行记》也已经在作最后的整理。

 

这下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马克·吐温Mark Twain)要再接着写了一部哈克贝利·费恩(Huckleberry Finn)的续集的小说的原因了。唯有人认《汤姆·历险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这部小说情节紧凑,严格的说,篇幅并不十分长;

 

小说中的主角自始至终都表现出活生生的人物特色。作者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本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汤姆·索Tom Sawyer)在续集中将哈克卖为奴隶,为什么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先写了一部伟大的战争小说,之后才经历了这场战争,以及格特鲁德·斯坦对当年她所说的这句话是什麽意思给予了解释:"一个人所记住的任何东西都是重复的,但作为一个人存在,倾听和听到的则从来都不是重复的";--

 

我们的初三年级新编教材教学观摩课活动是从上周一开始的,课程至今已快接近尾声了,再接着上两堂课,这为时一周的新编教材观摩课就算结束了。

 

观摩课的第一天戴老师主讲的第一堂课是以毛主席的老三篇著作《纪念白求恩》作为教材的。这本新编教材所编写的东西大多是以毛主席的著作,诗歌,英国作家洛奇的校园小说,美国近现代文学资料等来编辑的,

 

但是在之前我们未到这所农村中学搞开门办学的时候,那时候因为这中学还未见有新教材的诞生,因之时不时有以临时拼凑的教材来试作课本教学用的。那些临时的试用教材大都是些不成熟的教材,油印公开发行自然是无从说起了,至于新编教材的原稿书也没有一本遗留。现在仅不过在我记忆里尚有二三十篇教材的样子可以记得起。

 

如果现在由我来选择若干篇,特别是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几部小说为对象的几篇教材可以把它们的大概意思讲出来,而同时附以若干的说明,这些还是可以办得到的。尽管戴老师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今天这堂课讲授英国校园小说家洛奇的校园三部曲的第一部曲《换位》小说中所涉及到若干历史人物如:亨利·米勒,赫尔曼·梅尔维尔,格特鲁德·斯坦,马克·吐温等时,同学们对这一些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来龙去脉不一定弄得清楚,但他们还是理解了戴老师在课堂上向他们讲授的有关的近现代的欧美文学知识和专业学术问题,

 

但对于举办正规的学术研讨会而言,有些学术问题就常常会显得太深奥了,并且最后同学们也明白了戴老师在临下课时告诉他们马克·吐温写小说《汤姆·历险》续集的真正原因是什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