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5, 2016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 )

 (2016-06-15 10:41:34)下一个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  )

照片为西南师大校园风景之一

 一般地说来,我们刚进入学校读书的那时期起,-我记得大家就不怎么热衷于搞文革运动了. 尽管每天各类报刊
连篇累牍地发表由中央文革小组领导的写作班子撰写的文章大肆地宣扬评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改革不合理的旧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以及要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云云”,》………

文章发表后也没有引起我们多少关注,当时我们这些工农兵学员们却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了,反而不顾一切地在学校埋头读书学习了.象文革初期那样非常活跃地投身于运动, 到基层的工矿企业去发动群众搞运动的机会是绝少见到了,而努力地学习到有用的书本知识却更能唤起了大家的共鸣.

随着这实际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这就决定了我们心境也发生了变化,我们早已将过去做工时穿习惯了的用劳动布制成的工装换成了用蓝色哔矶布制成的干部装, 这不也就是证实我们心境已发生了极显明的变化的一个例证吗?这表明了我们大家已下了很大的决心,要静下心来努力学习了.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们学校的革委会对上级领导制定的” “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简称工农兵学员的’上管改大学’ 决策是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中心工作来抓的.这项决策所体现的意思是工农兵学员要肩负起上好,管理好和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好大学的重任.我这篇文章对此记述得很简略,确实算不上是什么难得一见的资料(我要告诉读者,我这篇回忆文章差不多是完全凭着回忆在写,连当时留存下来的参考资料也遗失了.难免会有不少遗漏之处.) 但是大体上还记得当时的一些情形.

那时候,学校革命委员会的主要领导成员和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都是经过三结合之后进入领导班子的老干部和造反派的头面人物及挑选出的工农兵学员的党员代表组成的。记得只是在军训时期我们全年级的同学生曾实行过军队式的编制----那是在我们入学不久下部队搞军训的那一段时间内是完全按照军队的体制来进行编制的.下设连队,连队下设排,排下设班,每天清晨同学们都要以班级或连队的形式出早操,每天上、下午的军训都要像军人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雄壮嘹亮的口号奔赴军训场地参加军训,而每当军训完毕后,也是按照去的时候一样,集成队列,高呼口号返回宿舍。

当军训任务完毕,从营地返回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后, 系党总支就开始着手在系上的各年级,各班级建立党组织.当时由于学员中的党员人数有限,系党总支在各年级中设立了党支部。各班级中只建立了党小组。我们----我和班上的其他同学是七三年十月中旬报道入学后正式开始学习生活的.上世纪70年代初的每个工农兵学员们进高校是肩负着“上管改
”的历史重任的。即: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这是一项由中央文件确定的工农兵学员上大学要完成的任务. “上、管、改”是 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的简称。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规定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确定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尔后中共中央将”工农兵学员上管改大学”这一形式确定成为一项政策,推广到全国各高校要求贯彻执行.

当时“我们系党总支书记王XX是宣传,落实我们系的工农兵学员上管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对展开这项工作还相当认真,他经常参加指导班级,年级讨论会、大批判会、亲临现场观摩教室墙壁上张贴出来的大小字报、黑板报、油印小报、观看专题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会等等.这些五花八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宣传活动刹时间把这所大学校园内保持了多时的沉寂打破了,从而唤发出了一片蓬勃的生机。

当时主要是由校革委会和各个系的党总支来负责这项”工农兵学员上管改”工作的,虽然在形式上搞得十分轰轰烈烈,但总感觉到有些流于形式,总得不到基层单位(各班级)的充分配合.没有发动多少群众来参与这项工作.

院系领导对于这项”工农兵学员上管改大学”工作是规定了以采取以下这些步骤来展开的:一,为了体现工农兵学员肩负的”上管改大学”的重任,决定在院系两级领导班子中增添工农兵学员的代表,如我们年级一班的女性党员学员李XX同学就结合进了系领导班子,成为系党总支的一名委员;

二,  具体措施还包括建立一支“三结合”的教师队伍,“达到教师会做工、种田,工人能教学、搞科研”;三,  课程设置方面则是:“文科要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四,  外语教材要‘七分政治三分文学’,适应国际阶级斗争需要;五,  理科教材要不断总结我国工农兵的发明创造,批判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六,  另外,建设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不断增加学校经费,五年后“实现全校粮食基本自给”。

七,  组织各系,各年级的同学深入研究学习中央制定的工农兵学员上管改大学的这项方针政策.--------但这些工作在我们留校期间所做到的是非常有限的.院系有关部门编印了《工农兵学员上管改大学宣传资料汇编》一册三十二开的厚本子,分发到各系,各年级各班级的同学组织学习.此外还印刷了若干份补充学习资料,好象大家都没有怎么认真阅读学习这些资料,事后大家都不负责任地,有的用来垫衬东西,有的任意扔掉.系总支书记曾经建议过多次,想以班为单位来组织大家讨论学习这些资料,以便今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都遭遇到了大家的冷遇.

八,  从各系,各年级,各班选派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随教师一道编写教材.-------记得当年(七三年)十一月份的一天,外语系从我们年级中选拔了六名优秀的学员参加外语教材的编写的研讨会。当选的学员代表中既没有女生,又没有农民,工人或解放军学员的代表。大家对此都感到相当的气愤。

次日上午,系党总支的王书记为此专门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对这六名学员如何被选来参加外语教材编写的会议一事向同学们作了说明,并为今后如何选拔教材编写的学员代表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他表示:“我们在本次召开的会议上暂不讨论究竟应该选派谁去参与教材编写,但只讨论我们是否贯彻执行了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正确路线,云云”。王书记的讲话并没有博得全场听众的多少喝彩,赞叹,有的同学实事求是地陈述了自己的不同观点,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提出了反对意见,不赞成派遣已选拔出的那六名同学去参加教材编写研讨会。

我们班的 学习成绩很好的张同学没有被选上参加教材的编写,他还一度为此感到很懊恼。王书记讲完话之后.他首先举起手要求发言,他抱怨说我们系上的一些的老师很痴迷于维护自己个人的形象。他说:“主持我们系的教材编写组的教师们声称如果系上不挑选最具才华的学生来编写教材,他们害怕学校恐将失去它曾享有盛名的学术声誉,”大家听了张同学发表的这番讲话之后都纷纷点点头表示赞许。有一位同学还说:“老师害怕选派学习成绩水平一般的学员来编写教材会给他们带来不利的影响。”

一位农民同学更发表了一番深深打动人的谈话,她说:”即使我被挑选上了,“我也不敢去。即便没有什么人来同我竞争,我也没有能力去应付这份工作”而另一个同学说,能参加这次教材编写会议让我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如果总是挑选那些最优秀的学生去参加教材编写的话,那么学习差的同学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就会不断扩大。一位同学还说:” “我们就像一支军队。绝不让一个战士掉队,“。

一位女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全班同学的学习水准必须一起提高。当每次从我们班上挑选同学去参加编写教材时,我此刻不禁要想起,“----他们当中有没有我们农民学员的代表?”最终,也还是最初选定的那六名学员去参加教材编写研讨会。可见即使是教育革命也有其局限性。

读者或许会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同学都想争着去参加教材编写研讨会,这点倒不妨在这儿略略加以说明,校文革委在我们入学之际实时地提出了”工农兵学员上管改大学”的口号,但可惜当初只能限于口号.并没有真正地去落到实处.后来才逐步付诸于实践的.我们有些同学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进入了教材编写小组.

他们之中的个别人太好大喜功,他们那种极于想表现自己的虚荣心在我们进校初期实在是表现得太强烈了,大家都被这事兴奋着,沉不住气.结果就使得其中的一些同学浮泛的叫嚣着为了实施”上管改大学”,必须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而他们也欲趁此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挤身于这教材编写小组.于是在动员,组织群众的基层之上,这种浮泛的叫嚣风气就更盛极一时了.因而也就有少数的个人英雄主义索性高蹈,他们不甘寂寞,极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能 于是就极想争着去参加教材编写研讨会------这就不足为奇了.这或许也就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情调的表现吧?

打印 ]
编辑 ]
删除 ]
阅读 (298) ┆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