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0, 2016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17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17 )

 (2016-12-10 23:01:06)下一个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17 )

照片为西师校园风景照之一
我起心想把发生在文革十年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是在2008年的春天.这不用说是当时的盛行的写个人回忆录的热潮促进了我,但事实上也是我在文革十年中度过的那段岁月,不声不响的在催促我把它记录下来,从而促使我写成了近100多万字的文革三部曲的个人回忆录:----- 《蹉跎岁月—文革大串联纪事》,《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我约略记得是把”文革三部曲”的第一部曲《蹉跎岁月—文革大串联纪事》写完之后,而当时恰逢2009年新年就要来临了.一直到2010年夏天,我才开始执笔写成58集,全稿合计约七,八十万字的第二部曲《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那时候我的写作是在断断续续之中进行的,我读过了些当代作家创作的知青文学,不消说是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想来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知青生活尝试写作出来的.

我起初的计划是想写成二十集,便是从1968年9月返校复课闹革命,到校文革总动员全校同学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于1969年初下乡当知青起,写到1971年初招工回城为止.本来我的那二十集已经是约略写好了的,经过一番思考便停笔了下来.同时我又感觉着第一集与其它十九集仅相隔两年多的时间,觉得时间上有点短;而且也没有写道有关招工到成铁路局分配到客运段当列车员的那段生活,纪事上也欠连续性;于是便索性把它写成了58集.后续写成了的十几集中涵盖我在成昆线上行驶的列车上当列车员的生活.

根据我所经历的过那段文革岁月写成的”文革三部曲(My Cultural Revolution Trilogy)”前两部已经是大抵上写好了的,经过一番修改便停笔了一段时间之后,直到现在才重新拿起了笔开始撰写文革三部曲的第三部曲《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早先写成的8集共约有十多万字的《蹉跎岁月—文革大串联纪事》是作为”文革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曲. 自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达“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拉开
帷幕,席卷全国以来,当年的八月十八日这天,这就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第一次接见百万红卫兵的日子.自8月18日接见以后,先后8次接见全国各地
来京串联的大规模的红卫兵队伍: 8月18日、8月31日、9月15 .. 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26日,一共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1300多万人次,每次都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影响可谓深远。

那年的十月初,我与在成都读高二时的同班同学张同学,文同学两位同学一道挤上了从成都火车北站发车驶向北京的学生串联专用列车. 抵达北京后,有幸于10月18日、11月3日两次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之后我们于几天内一起离开了北京,踏上了全国大串联的旅程.乘火车沿着京广铁路从北到南,游历武汉,杭州,再从杭州乘船沿苏杭大运河到苏州,之后再从苏州转乘火车抵达上海,在上海停留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从上海乘上拥挤不堪的学生串联的专用列车南下广州,抵达广州之后才发现那时的广州已经成为了南方的喧哗与骚动的文革运动之地了,它好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政治旋涡似的,把每一个人都卷入其中了.

1967年一月初的一天,我从广州乘上到重庆的串联列车,踏上了返回成都的旅程,列车深夜驶出广州火车站后,次日清早,透过车窗,见列车沿着一条清澈的江河前行.江面很宽,水也很深.疑心这条江是不是珠江水系的东江. 清早的太阳灿烂地照在江面上,浮现在江岸远方的浅山从车窗前快速掠过.列车沿京广铁路驶向衡阳,再沿湘黔,川黔铁路驶往重庆.

火车跑了大约三天两夜的光景停止住了,已经到了目的地重庆火车站.在晨雾的昏暗中下了车,借着车站上昏黄的灯光,见月台上聚集了不少人正朝车站外走去,我肩挂挎包, 也随众人一道朝车站外走去.当天我游历了九龙坡去拜访了我童年时代的好友,次日晚上九时,在九龙坡火车站我乘上了驶往成都的列车,在苍茫的暮色中列车沿成渝铁路向成都方向驶去,第二天清早六时列车抵达目的地---成都.就这样我的历时近三个月的文革大串联自然就要告一段落了.

因本人的写作能力有限,写作过程颇费思索,大费气力却很不容易写出文笔优美,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描述也未免过于平淡. 这
种局限性势必带来一般传记文学如记流水帐般的单调与乏味。,由此而来,文章便往往会流于形式,落于前人的窠臼.遂多生波折,招致意外的写作困难.但即便如此,我也不愿加些个人的想象进去,把客观的事件主观化起来,从而减少事实的真实性.我希望能写出一部较为真实而可信的回忆录.


外语系七三级英语专业三个班和俄语专业的一个班每逢周三下午同往一间大型的阶梯教室去上专门研究马恩列斯和毛泽东著作的政治课.那间教室是在外语系大楼的四楼上,这节大课由政治教研室的一位张姓老师教授.他年近四十,政治上可靠,对教学工作十分认真,上课之前他总是把先前上的一堂课教学的内容简略地陈述一遍,然后再详细地陈述本堂课要教授的中心问题.他一再向我们强调解释:--关于马列主义主要的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和教训;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潮等。这些就是我们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政治课程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课上完后这位上课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給他们一些时间,由老师提问.在当时推进教育制度改革的影响下,老师曾提出此类的问题,鼓励大家来讨论-----比如说, 老师向大家提出了“在当今的时代学习英语是否必要
”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他的解释.他还一再向我们解释说,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时间去思考该如何回答。

 一位男生说,“我是一个来自川东贫困地区的农民学员,毕业后,我要返回那里去为农民服务。难道我需要学习更多英语来改变我们家乡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吗?他还对此问题进一步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英语在他们工作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没有相当紧密的联系 .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英语的发音一直是大家最为犯难的事。没有英语的环境,也没有
一个专业的英语教学老师的话,那么你的英语发音就很难保证标准了。英国话和英语文字太精确,翻译成中国文字是一件相当吃力的事. 这样一来,很多人对翻译便失了动力,觉得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从此对英语学习也就知难而退了.

农民只关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没有精力来关心英语学习,他还强调说:”我们还应探讨造成英语教育在农村地区长期停滞不前的根源是什么. 难道说这一状况是由农村的贫穷落后造成的吗?”接着另一位同学很肯定地说:”英语对我们没有用。 我们的时间应更好地用在学习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上。” 他还建议应将英语这门课程列为一门自愿选修课程. 之后他还把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对学习英语的一些负面看法简单地陈述了一遍.他说得很简单,但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

在这间讲堂的听讲者将近一百多人,似乎对这些发言都还感觉兴趣.外语系党总支书记和各班级的政治辅导员也在听讲.讲完之后, 系总支书记告诉坐在他旁边的一位班级的政治辅导员,希望把这样的讨论会,在每班的讨论会上再作一次,希望日期和时间决定后通知他.那位班级的政治辅导员自然很乐意地答应了.
打印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