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4, 2012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2)--------I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2)--------I




照片是青神县农村岷江的景色



我们高中班上原文革中自愿组成的”五∙七”战斗队的十一人组成了一个知青落户小组,组长就是当初”五∙七”战斗队队长马同学,男女组员十一人左右, 在我们要求下被统一分配到瑞丰公社五大队四小队落户,然而第二天差不多一清早我们落户小组一行十一人由马同学领队,他揣着公社出具的介绍信,带领着我们,沿着岷江边的一条小路前往四小队报道,当我们一行人爬上一道山坡之后,掉转头来往后看,才看到离岷江边上的位于瑞丰镇街上的瑞丰公社社部大院已经很远了.沿岷江直上,颇感山色宜人.但山不高,多被绿树覆盖.有的坡地被剔光,种以番薯,玉米.我们看到清澈的岷江对岸长势很茂盛的松树林.





再往前走,路变得越来越难行,变成了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式的小路.,有时真是到了寸步难移的程度.我们只好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在一道山梁上休息了好一会,我才感到自己的精神渐渐恢复了.大家坐在长满草的地上.随意地谈起了文革初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往事,自然是有一种触景生情的感觉.在我们没有走出过大城市的人自然又要想到对过去的城市生活的憧憬了.我们坐了一会儿,起身,我把衣服穿起,便急忙赶路,朝四小队走去.四小队在瑞丰公社社部(当时又称瑞丰公社革命委员会)东北方向,隔着了一座大山.有二三,十里远,从瑞丰公社社部沿山路走到四小队要花三四个小时,



走了一大半的路程,正当到达一座山坡顶上时,我们看见两位农民沿着崎岖的小路向我们走来,那便是生产队长与一位社员了,他们是来迎接我们的.他们快要走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走得非常快地迎了上去.他们见到我们,便问: ---------”你们是落户到我们四小队的成都来的知青?”这一问真是来得太及时了.我们答应道:”是的”.生产队长说:”啊,你们终于来了,我们全队社员盼望很久了.一个星期前我们就接到公社的通知,是告诉我们生产队要接纳十一位成都知青到我们生产队落户,并强调为了表达对他们的关怀,队上一定要派人前去迎接,而且还须得事先在生产队安排好知青居住的房屋,尽量为他们创造良好方便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生活刚到这里就有一种宾至如归愉快的感觉,因此我们生产队为此专门腾出了两间房子集中安排你们的住宿.”队长说,我们这是奉命前来迎接你们的.这到使我们大为感动了.我们以为我们将自行前来毛遂自荐主动找上门来与你们取得联系,没想到队长亲自出马前来迎接我们.我们实在是太感激了.





山区的农民诚然是离不开大山.一年四季都在田里辛勤劳作,在我们眼前展现着的他们的形象是一幅田畴中劳作的农民的形象.坚实的背膀,粗糙的双手,经风吹雨打过的平静的拗黑的脸庞上插着深深皱纹.在这时,太阳钻出了云层,洒下了一片和暖的阳光,明媚的,眼前的青翠的山峦真真是一片锦绣河山在这充斥有无穷的希望的葱翠的大山中,他们这俩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才真正是这个世界的主人.我们向周围四际远望,无论在那一方向,你都看到的是大山的影子!我们是可以想见得到的.以位于岷江冲积平原中心的青神县城为中心,以两.三百里路的距离为半径,而画出一个圆形来.四周是耸立着的山岳,从县城伸展开来,山岳渐渐高远下去了.



青神县的地形大约就是这个样子.在这片葱翠的山岳中拥抱着几十万人口的农民,祖祖辈辈均居住于此,年年都辛辛苦苦地在这大山的贫瘠土地上劳作,尚可勉勉强强生存下去.其勤劳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唔,同学们今天你们走进了我们的大山,你们都看见了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地方了.除了山坡上开垦出来的坡地和梯田种庄稼外, 其余就是一望的松树组成的蓊郁的树林所覆盖了..这就不像平坝那么好了.哎,在坝子上,一年四季栽种什么庄稼,就能收获到什么庄稼.他们的收入是年年富富有余的,生活比我们富裕多了但我们大山里的农民生活虽穷困得多又没有多少学识,但对人是纯朴而真挚的, 我们大山里空气新鲜,烧柴也方便,需要柴草了,可立刻上山去砍一大筐背回来就可以烧一段时间了.你们初到,慢慢住一段时间生活就习惯成自然了.”队长就这样振振有声地对我们说道.





但此时我的心情确确实实地很差,望着这片贫瘠的山区,想起此后将陷于这里的艰苦,枯燥乏味和局促的生活.更使我的心情变得越发糟糕了.自然我是不相信命运的,,但眼前所面对着的现实情况,怎么说都是令人感到悲观的.也是令人感到十分遗憾的,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就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世,甚至于一场不期而至的社会变化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时常在这样想,假使我不下乡,我当然决不会走在这蜿蜒崎岖不平的山区的小路上,在这条孤独的旅途上蹒跚前行,这不就是命运在作弄和安排我们吗?到农村去安家落户吧!这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既然这是自己选择要走的路,自己的路尤其是要自己去走,路总是能走出来的吧.





到生产队地界了,队长一再邀请我们去拜访他的家.他的家坐落在一片梯田之下竹林丛中,他的家是用黄土泥砖建筑的,可有五六米多高,房顶是稻草盖的.这就是当地农民传统的住房了.下乡的知青倒给了这些建筑起了一个很不成熟的名字------“临时茅房”.有一条碎石铺的小路通达他家门口,我们顺着这条路走过去,走到了那房屋的跟前,.队长要我们进屋去坐一坐.他推开家门.那实在是可怜的家哟!家中四处陡壁,屋顶没有天花板,,屋内除了一个从山上砍伐来的杂木树材做的米柜.一张四方形的饭桌和四把配套的长条板凳,还有两张大木床外,就不见有什么傢具了.内部也不甚整洁.老母亲卧病在床,/有一位大约八,九岁的男孩手上抱着一位正在喂乳和哄他安静入睡的十八个月大的瘦小婴儿,还有两位女孩,大的那位大约五六岁,小的那位三四岁,..





虽然天气很冷,屋内也没有升火.所有的孩子们都裹在破破烂烂衣服中,看得出是利用大人穿过的旧衣物替代来穿.他们的衣服都不甚御寒.而他们的鼻子冻得发红, 发痛.身体冷得缩成一团.此时男孩怀抱婴儿,而婴儿头部靠在他肩膀上,沿着墙角走来走去哄他安静入睡.我们很自然地问这些小孩:”你们穿得这么单薄,不觉得冷吗?”是感到有点冷,” 男孩静止地站着凝视着我们良久说道. 男孩又开始沿着墙角走来走去哄婴儿安静入睡.我们与小孩们互相望着,我们又看着那两位小女孩



“.白天你们父母亲外出上山干活,就是你一人独自呆在家中带你小弟弟?”我向男孩不经意地问道.是的,”男孩回答道,他仍然站在墙角良久地凝视着我们.家中除了你以外,还有小孩能帮父母亲干家务事吗?还有我的两个妹妹,她们年纪虽还小,但也能干一些家务事”她们现在在那里?””在屋子外边的院坝上照看家里养的鸡.”这男孩说道.他又开始沿着墙角徐徐地走来走去,随后把怀抱的婴儿放到靠近床架边的竹筐里.同时又注视着我们.我们互相望着.





此时,一个小女孩走从房子外的院坝匆匆忙忙地跑进屋来,最初一见到我们,简直不能张开嘴说话,站在那里直喘息,搓着她的手,孤零零地望着我们.”哦,这就是我的妹妹.”这男孩说道.孩子般的幼小体形,但脸部表情显得精明而成熟-----也是一张可爱的面庞-----穿了一件补巴的`男式衣服, 大得不合身地罩在身体上.,撩起衣角擦拭流下的鼻涕.我看见她的小手指因过多劳作和浸泡水中变得苍白而启皱纹.她仅仅还是一个小孩,在如此的生活环境下,就要担负如此繁重的劳动,做大量地洗涤劳动,装得像家里的大人一样老练动作飞快地干活.她伸出双臂去接正在她哥哥怀抱中呜呜哭起来的婴儿,从她充满着无限深情地紧紧抱在怀里的婴儿的头顶上方望着我们.





随后又进来两个女孩.我们就能看到他们五兄妹,当然包括那怀中抱着的婴儿的女孩.这五个孩子们靠近在一起,两个小女孩单独地靠近她们姐姐附近/怀中抱着的婴儿的那女孩,看起来还那么幼小.却显出一幅老成持重而镇定自若的样子,以致她们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摆在一起的充满孩子气的奇怪的人物造型.”你们几岁了?””叔叔,我已经满十岁了.” 姐姐回答到.我简直不能描述她回答我时用的那种温柔幼稚的语气,一半孩子式的幽默,但却都更多地充满温情和给人们一种满目凄婉的感觉.你们平时就自己呆在家里帮大人干家务事,不去上学吗?”是的,自从我奶奶生病后,我就没有去上学了,留在家里替母亲照顾弟弟..平时我还要上山去割猪草,用竹背筐背回来,切碎,倒在大铁锅里煮熟后.再舀到木桶里,双手握住木桶拖进猪圈,倒进猪槽喂养猪.当他把他充满完美自信的目光投向我时,我感到十分惊讶和震惊,发现他此刻好像迟疑了一下,并不像我期望地那样他的面容充满喜悦快乐表情.他眼含泪水,好像要哭了.但爱心始终荡漾在他幼稚的脸庞上.





我们随即拿上我们行李,随队长走出他的家门.天空显得有些阴沉,间隔地从天空飘落下一些寒冷的雨滴.是一个阴云满佈的天空的坏天气,好像一切的景物看上去显得阴沉而酷冷./我们离开队长的这个可怜的家,走下山坡时,队长家的茅草房上烟囱喷出的烟顺着寒风向我们吹过来,从未经历过的这样的严酷的生活环境使我的心情变得很糟.我此时怀着不切实际幻想我仿佛又回到成都,在繁华大街上漫步.我多么想在成都这一座我曾度过我青少年时代的城市重新认识以前我不曾认识过的生活.





我们首先还得跟随队长去找到分配给我们十一个知青住的房屋.我们也没有打听就跟着队长攀缘而上了一道山坡,我想这房屋可能就在这不远处了吧,一位同学说:”这房子不可能离得很远了.我们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一直朝前走,我们看见山坡顶上坐落着一间草房,孤零零地立在那里.队长指着说,那就是分配给我们的住房.我们走近了那间草房.队长打开了房门,进去一看房子被隔离成了两间房,右边那间是女生住的,左边那间是男生住的.我回忆起,房里面看起来是显得空荡荡的,除了角落摆了一排山上刚砍伐下的杂木搭建的通铺,紧邻有一张做工粗糙木桌立在旁边当饭桌用,就没有什么家具了.桌子上没有灰尘看起来陈色很新,显然是刚打造好安放进来的.在对面的墙角用山上的石头搭建一个炊事用的灶台,其上安放了一口大铁锅, 锅旁专为我们放有一土罐菜油和一纸包盐巴炒菜用的.灶台下摆放了一捆刚从山上砍伐下来的木柴.旁边还堆放了一些菜蔬和土豆,红薯等杂粮.一切都还是照当地人的习惯,离灶台八九尺远的距离安放了一口盛水用大瓦缸. 缸中盛满了水.这些专门为我们准备的.柴禾和食粮对我们而言似乎显得此地的老乡对我们的一片深厚的情义.





我看着这房间的简简单单的设施,心中还是涌起了一股感激之情.毕竟这山村是这样的贫穷落后,生活条件也是这样艰苦,而这里的这么纯朴善良的农民兄弟却尽力而为地充满了爱心来接待我们.这的确是很难能可贵的.我们大家坐在通铺上,听着队长对我们作一些交待.他委婉地向我们问道:住在这房子里还好吧?””为什么不好呢,我们笑着说:”我们来这里既不是来旅游的,也不是来这里临时住一下就走,而是来这里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就这样的住宿条件就很好了.每天清晨一起床,打开房门,就能看到阳光明媚的,满目的葱茏的青山.这里没有大城市的那种喧哗,一切都笼罩在寂静中,这种乡村的景色是很令人愉悦的.”他指着那口水缸对我们说:”你们出门顺着那条下坡路走不远,就会在那儿见到一口水井.大家都是用一根绳子栓在木桶的把手上.把木桶放到井里将水拉上来取水.他发现时间不早了,又说了一些关心我们的话,向我们告辞,出门下地去干农活去了.





女生们似乎对这里的所有一切都感到如此地有一种一时兴起的好奇,新鲜,敏感的,认真的感觉.而我却与她们的感觉恰好相反,对我而言,当你来到这个地方无论何时地,好像都看不见一丝一毫的希望.我想但愿好运气能保佑她们, 使她们的理想能成真.新鲜感过去了,仍旧还能保持这种感觉就不错了.今天是我们农村生活开始的第一天,天色开始渐渐的阴沉了下来, 此时,阵阵的山风吹拂着满山遍野的松树,拌随着松涛轰鸣,发出怪异的啸声在山谷中廽荡,大家此时感到肚子饿起来了,我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做饭.有的同学揭开锅盖洗涮锅,有的坐在灶门前将柴禾塞进炉灶点燃升火,有的同学在洗切菜, 忙碌了一天,才开始准备餐事,也不知道这一餐是午餐还是晚餐,就权当它是午餐吧.烧火煮饭这点本领到底还是女生比男生强,她们真是了不起呀,就利用现场仅有的食材,不一会儿就搞出来一桌饭菜.于是大家的食欲被引起来了,围拢来开始大吃,不一会儿就将一桌饭菜吃得精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