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5, 2014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 37 )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 37 )
The picture is taken from the Internet
从太平镇走出来约略有一个钟头的光景便可抵达我们的生产队.我沿着太平镇到生产队的这条机耕道走了一会,这条道路的路面是相当宽畅.路边上多种植的是桉树,虽说尚未成林,但因地势平坦而树木高大,也觉得相当的葱茏.
此时之前的一些绵延了下来的回忆,开始在脑海里慢慢的展现出来.我不禁回想起今天中午与李同学在县城的一家餐馆用餐时交谈的一些话.大家谈得很能中肯的.我们一面吃,一面谈 .也谈到了好些事情,主要的还是关于知青生活这方面的事情.他对农村生活的真实体验是使我惊异的.
到目前为止,他在广汉农村仅仅住了两年,最初他插队落户在西昌盐源县的彝族聚居的山区,最后在我的帮助之下,迁移到了广汉农村.他不仅对于一九六九年初以来的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知道得很祥细,而且对于成都知青插队落户在西昌地区的生活也有相当的了解.尤其是在盐源县的山区的生活更十分地了解.
他坦言地说道:“我瞧不起盐源县的农民,”他一边饮酒,一边吃着酱卤鸭时漫不经心地说。“我觉得他们是十分的无知和非常肮脏的,而且我很讨厌呆在盐源县,这么一个可怜的小地方,在那儿我只能居住在一间破旧不堪的小茅草房里,我还不得不每天从山下的井里挑水上来煮饭,我全身长满了虱子,咬得我浑身发痒,也没有办法清洗掉。
我们每天还不得不步行走很远的山路到田地里去干活,我宁愿呆在城市做任何工作都行-----诸如在工厂干扫地,打扫厕所之类的活------都比呆在农村干农活强. 究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原由,或许是知青们已经对严酷现实生活已经有了深刻地体验反思后采取逃避现实的一种行动表现吧-----
一些下乡落户在地方太偏远的同学开始乞求他们父母帮助他们脱离农村,想办法招工回城。有些知青回家去探望家里的亲人,就在家里住了整整一年,不愿回农村以逃避干农活.两年以后这些城市的学生们开始感到很沮丧,厌倦了农村艰苦生活,以致于有的人没有经过领导人批准就与城里的人结婚了,想利用结婚之便强行留下来逃避下乡.
还有一些人,他们实际上并没有结婚就同居住在一起了,组成一个临时的家庭, 并不履行婚姻的义务.有些人甚至开始偷窃农民饲养的家禽,宰杀后烹饪充饥.此时情况竟变得如此糟糕,以致于一些知青被关进了监狱。“据称这些情况真正地令北京当局感到担心了,因为形势照这样发展下去很可能所进行的这项宏伟的社会实验就将以失败告终了。
据报道随后他们派出了三千干部组成的宣讲团奔赴延安,其中许多人是资深的长征老干部,他们向学生们讲述有关延安的过去的光荣革命传统的故事,鼓励同学们扎根革命老少边地区,与贫下中农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毛主席为我们指引的光辉道路---- “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他们还批评了延安一些农民群众对知青所抱有的自私自利的想法。
当时我与李同学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和考验、 但感觉到现在我们却已经变得一幅老成持重,身心成熟的成年人的样子了。当我看到他从窗外透射进来的一缕冬天明亮的阳光照耀下眯着眼睛看着菜单时,双眼露出一幅凝重的神色,盯着菜单,好似在搜寻着什么.
我回想起那时自己的心神不安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青们已不那么喜欢幻想了,他们的世界观改变了很多.我发现李同学对他和他的同学们被人们视为”迷惘的一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长达十年之久文化大革命的一部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掀起那场城市知青迁移到农村的运动,其结果是,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一--- 受教育机会失去了....这是一段令他们永远难以忘却的记忆.
我由公社回到生产队的住处已经是下午四点钟左右了, 天色变得阴沉起来,从村外面的田野上升起的一片薄雾预示着黄昏即将来临了.当李同学来拜访我时几乎完全天黑了.他大概顾虑到我临走时需要有人帮忙处理杂事的原故吧, 很及时地从他隔壁邻接的房间走过来帮助我.
他一跨进我的房门,我就对他说,我明天早晨要走了,你还有没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助你做的?我见他没有回应我,我心里感到有点歉然,就想说些话来安慰他,我对他说,我真心希望你今后的处境会慢慢地变得好起来.他仍是一言不发,陷入沉思,隔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才回应我的话说道,我没有什么需要你帮忙的,我很羡慕你,你太走运了,在农村才呆了两年就调回去了.
他又说:”我还要感谢你,是你帮忙把我从西昌的盐源县迁移到离成都这么近的广汉平原,你是顶够朋友的.”我摆一摆手说:”好的,这桩旧事就不要再提了.”然后他很客气地说:”为了祝贺你很幸运地这么快就调回成都,我决意要作东请你到高骈镇上餐馆去吃一餐饭.”
我也很客气地说:----“老李,你这样穷的时候,还拿钱来请客,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将来你调回成都的时候啦,我来请你吃饭,就在成都找一家高级的餐馆啦.老李,就请你约同你的亲朋好友一起来吧.”……此时他的心境无疑是寂寞,但也在徬徨,经济也十分诘棘,我实犹不忍他来请我吃饭.
我们回到了我的房屋里,我只随意地扫视了一下房间,空荡荡的土屋里面有一张木头制的床,一张桌子,两张长木櫈,一口木箱,除此之外就一无所有了,幽暗的房间内显得很空旷.呈现出一幅极为破败和荒芜的景象.在布满尘土的地面上散布着一些废纸.
我指着屋角用泥砖砌成的炉灶旁边堆放的稻草和一只与灶台仅有咫尺之隔的水缸,其旁边放置着一只瓦缸里面还装有大半缸米及放在灶台上的一只大瓦罐里盛满着的青油,我对李同学说这些东西对我都已经无关紧要了,你拿去吧,或许它们对你还有用处, ----
“好的.我全部收下,我已经没有剩下多少油盐柴米了.都被我消费掉吃光了,聊胜于无,这总比完全没有要好很多吧.”他怀着珍惜的意思说道.李同学说着这话时的表情和声调,不是激奋而是忧郁.
我安慰地说道,我清楚地知道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我感觉着目前任你面对现实给予你的压力是怎么样的巨大,我坚信无论你遭受什么样的重大挫折,它也不能压垮你的.我相信你今后的前途无论怎样总是有无限光明的.我真心希望能很快听到你的好消息传来.我说完这番话后,我看他那苍白的脸庞上荡漾着一丝笑容.在他的外表看来,好象很忧郁的李同学,他对我的这番好意,竟有点感动的样子.
他向我道谢,喃喃低声地说道:”感谢你, 感谢你.”他的说话声听起来有点带哽咽声音.平时很难见到他流露出这样的情感.他对我说:”如果我曾做过什么事不妥,需要你原谅的,请原谅我.”----“你的宽宏大度,真诚着实令我感动.”---- 我回应道:“让我们相互宽容吧.我信赖你,真切领悟到你的这番心意,我深信你调回城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我宽慰着说出的这番话竟仿佛像是一阵回声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响着.长久地不愿散去.我把屋内所有能用得上的东西都留下来给他了.随后我把那张床,桌子及两条长凳搬移到墙角放在一起.我随李同学一起从房间里出来,走到院子里,遇见了众多的乡亲们,他们都热情地向我表示祝贺,大家热烈地叙述起了旧情,我们相聚在一起回忆着往事.
他们说道:”记得你是一九六九年的旧历的大除夕之前来到我们生产队的,正遇着生产队在进行年终个人收入分配大会.经队长的推荐,也按比例给你分配了一些粮食和菜油.”他们是决意要分配给我的,起初我有点惶恐起来.想到这是社员们的劳动成果,我没有参与干农活,怎好一个人据为己有呢? 怎么能这样不劳而获的享受呢?
考虑到我将要开始新的生活,我又难于拒绝他们的这番盛情好意,最后我还是接受了.非常感谢给我的这些食物.时间很快便过去了,我向老乡们告别了,回到住房内.虽然在这间没窗户的茅草房里度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时光,但临别时回忆起老乡们的友情,我还是感到特别的温馨.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