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3, 2016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11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11 )

 (2016-07-23 22:06:51)下一个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11  )
作者在院图书馆前留影及校园风景照片
有一天,我前往院图书馆借书.当天晴,沿途我几经探询路人,才寻访到馆址. 院图书馆坐落在一处小山坡上,系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大跃进时代修的建筑,一座呈长方形的楼房,四层,周围林木环绕,花草繁茂,馆前一带空地,栽种一些树苗,在这片空地有树苗几十株,恐怕当今已长成林木森森的大树了.

馆内藏书极为丰富.全馆书籍闻有上百万册.图书馆的藏书共分八部:一哲学部,二辩证唯物主义论部,三历史唯物主义论部,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部,五自然科学部,六美术哲学部,七心理学部,八文学诗歌部.我一走进图书馆阅览大厅见一中年妇女穿着的外衣胸前佩带着一枚刻有毛主席头像的纪念章,原来她是本馆的图书管理员,身材中等,态度十分友好.我受到她热烈地欢迎.她随即向我介绍说她一直在这个图书馆外文书刊部工作已经十几年了,自五十年代初图书馆一建成就在这里工作了.

在文革初期由红卫兵掀起的破四旧运动中她与一批馆员注意保护本馆的藏书亦不遗余力, 红卫兵未到前重要的书籍,文献均已尽先疏散,转移,当破四旧的运动渐趋式微后,文革运动尚在激烈进行中复尽先将本馆一些破损的书籍修复.后来学校当局对于校图书馆的书籍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无微不至的.

我顺便向这位女性馆员讯问道不知馆内是否收藏有美国著名记者兼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创作有名的纪实性的小说《西行
漫记》, 她对埃德加·斯诺创作的《西行漫记》这部有名的小说也很感兴趣,她很恳切地回复我院图书馆只收藏有一本书名为《Red Star Over China》的英语书---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她随即从一排高大的书架上搜寻到了这本书,取下来給我.求我确认是否是这本书,我 一看就是它,我随即告诉她就是这本书了.

我感觉着当时院图书馆的管理员们有几个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倾向,便是他们是尊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注重历史事实,而并不因为这是一本当时的禁书,就拒绝我的借书要求. 后来出版发行的《西行漫记》就是根据《Red Star Over China》这本书译出的中译本.

在此,请允许我先把斯诺写作这本书的经过简单地陈述一遍,作家以一个职业记者的身份于1936年7月访问延安,他是第一个采访毛主席的西方记者, 历经四个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他在那里找到了友好的采访环境,受到了一些中共的最高领导人的很恳切的接待,在与他们晤谈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史实资料.返回国统区后,将访问时的 所见所闻和采访时收集到的宝贵资料经汇集,加工整理提炼后, 于1937年写就了这本有名的纪实性的小说——《Red Star Over China》(又名《红星照耀中国》) ,后改名为《西行漫记》 ...

这样的一位作家实在是令人敬佩.他的创作就这样由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所凝聚成的,他和普通的职业作家不同,他所写的内容比一般作家的更真实,而且更加生动有力. 《西行
漫记》有二十多种文字的翻译。斯诺访问陕北苏区时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初期(1931—1937),当是的西方人甚至于大部分生活在国统区的人民几乎对这片土地和这里所展开的革命一无所知,这意味着他的采访是具有开创性质的.

然而, 斯诺就像中国古代探险者的先驱—玄装一样,竭尽全力来发掘隐藏在这片土地上极有价值的革命新生事物.书中举凡关于领导人的生活和战争经历的资料均有丰富的陈述,历史文化遗产性的画片照片等极多.作家亦极善人物的描述,真实的描述亦优于不少专门从事新闻写作之人士.假使他能在陕北多留驻一些时日,不知道还要留下多少更真实,更伟大的业绩了.这位就跟其献身精神具件化一样的作家,就这样在足以令人感动之中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国革命连接在一起.他很恋慕中国,而且住在北京,上海等地长达14年之久(1928—1942),长期对中国革命问题进行探索和报道。

《Red Star Over China》这本使斯诺获得巨大声誉的有名书籍由美国纽约兰登书屋Random House出版于1938年11 月,全书长477页, 硬精装本,封面上没有印有毛泽东的肖像,在封面的背景设计中,也没有印上一些中国工农红军抵达陕北后拍摄的经典老照片.随后,在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这本以《西行漫记》之名出版的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类的小说,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迅速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真是一本绝好的书,办完了此书的借阅手续后, 我迅速地把它放进我的书包里.借到这本书之后,使我感觉得到了很大的收获.我把这本书带回宿舍之后,就开始仔细地阅读,锐意研究中国工农红军的初创时期的历史和红军领导人回忆自己长征途中亲身经历过的趣闻轶事.这本书使用的语言其独特风格是通俗易懂,没有其它名著的语言读起来那么艰深晦涩难懂,但描写的时代场面却很宏大.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善于把简练的语言与描绘广阔的时代画面融合而为一的作家.

在他亲自采访毛泽东及他身边的人和重大事件亲历者(如朱德,彭德怀,林彪及徐海东等人)之后,他在书中所描写的情景都是感染力极强,真实可信的.记得在我们上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外国文学研讨课上,李
老师就向我们着重推荐了《西行漫记》这本书,他在课堂上曾有不少次的引用和介绍这本书.他说, 《西行漫记》全书共474页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们坚韧不拔地进行着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而他们的领袖人物则信念坚定,朝气勃勃,乐观且充满活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红军为什么能得民心。因为他们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不抢劫、从不胡乱杀人,他们纪律严明、尊重百姓、助人为乐,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实行土地改革制度,给予农民土地。在全中国乌云一片的情况下,这里独存光明,难怪有那么多知识份子,有那么多热血青年,膺受着故土沦陷的惨痛,抛弃原有的地位与财富,义无所顾的奔赴苏区来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他们的爱国热情,比起那些受足了买办教育熏陶的中国人,实在是要高超得不知道多少倍.而在爱国行动的表现上,他们是脱离了一切羁绊的。这时的苏区确实是个理想之地,是全中国最平等、最廉洁、最纯朴的地方.

我接连用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将这本英文版的原著阅读完毕,看完这本书我感到很高兴.我喜欢阅读《西行漫记》这本书,我自认为在这书里面得到极大的人生力量.同时还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从这本书里我阅读到许多前所未闻的故事.我对那时中共领导人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均极感兴趣.自古以来在那官民等级森严的社会中这些高官的轶闻趣事必然会引起普通老百姓的好奇心,这一下我可算是领略到了.

我于一九八0年七月曾阅读过由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董乐山教授于1979年12月翻译的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是在建国后第一次在国内公开出版中文版本的《西行漫记》.以年龄和资望说来,董老是翻译这本《西行漫记》的较佳的人选.阅读完后,我才发现与我早先读过的原版英文书相比,在这书里面的有不少内容遭删节了. 书中有关领导人的一些敏感的内容被删去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