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7, 2019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9)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9)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的照片

一九七五年六月末尾的一个夏天的夜晚,西师外语系英语专业七三级三班女生宿舍的窗户敞开着,窗外是芳馨而宁静的夏天的黑夜,纱幔徐徐向前飘拂,这是从流经北碚的嘉陵江边刮过来的微风吹动的结果。

从大楼前草木茂盛的绿化地带里,散发出沾满露水的杂草香味,还闻得到淡淡的丁香味和五八年大跃进时期这幢大楼修建竣工时栽种下的桉树树干上长出的绿叶的气息。

走廊里,照明的电灯还象平常那样,散发着暗淡的光亮,冒着一团模糊的深黄色灯光,位于走廊那面墙上的那扇宿舍狭窄的窗户里,只能勉强地透过几缕水一般的浑浊而昏暗的灯光照进室内。房门依旧没有插销,刘同学不声不响地把它推开,走了出来。

微弱的灯光从走廊顶上安装的电灯上照射下来。刘同学伫立在走廊中央,紧张而忧虑地倾听着室友们平稳而酣畅的呼吸声。她的嘴唇是这样灼热而干燥,以至不自觉地伸出舌头来,不停地舔着。双膝也开始颤动起来。

她呆在这处相当僻静的地方,极力苦思冥想了那麼一会儿:眼下,迫切需要知道自己应该做的到底是什麽才能在学习上跟上班里的大多数同学呢?

她在内心深处又一次意识到自己该做的事情是,她现在必须努力用功,虚心向老师和成绩好的同学请教尽快在学习上赶上班里的大多数同学。可是,又不由自主地延挨着这个愿望,羞于承认它。

月亮已经升得老高,约摸半夜一,二点钟了。偶尔听到从校园外的公路上驶过的汽车沉闷而枯燥的鸣笛声,校园上空飘浮着的隐隐约约的鸟禽的喧哗声---,所有这一切声息,奇妙而柔和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午夜时分那种沉静而静谧的气氛。

但此时室友陈同学突然醒来了。眼睛睁开了,眯缝了一会儿,又睁了开来。只见她痛痛快快地舒展了一下身子,露出温柔而妩媚的微笑,用初醒的目光环顾着房间,但是,当她看见房门半开着,便疑惑想到一定有谁走出去了。

她穿上衣服从床头站起身来,走到室外,见到刘同学独自一人站在那里,便小心翼翼走到她的身旁站住对她说:

--“我一醒来,就发现房门半开着,又见你床上的被子掀开了里面没有人,料想你已走出去了,怕你有什麽事想不开,特地起床走出来寻你。“

”刘同学,可真有什麽事儿使你心烦意乱?”陈同学温情地问道。

“谢谢你这样关心我,陈同学!”刘同学说。

“不必要这样,用不着这样客气。你有什麽心事说出来,看我能否帮到你。”陈同学说道。

“还不是那件事儿,我的学习落后于班里的大多数同学了,这事让我感到很没有自尊心,也使我感到很伤心。我想无论这种事情发生在谁的身上都不会使她有什麽好日子过,“

”但我要说,这都是怪我脆弱,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也可以说,是怪我学习一时使不上劲,跟不上班里的大多数同学”刘同学用女人柔声细语地唠叨着,那声音由于伫立在走廊上,受夏夜炎热气候的影响,显得有点嘶哑。

“不,刘同学,不要这样给自己背思想包袱,刘同学,真的,不要这样-----啊,咱们可一起想办法来帮助你解决已困扰你多时的这个学习问题。不要自寻烦恼来折磨自己。我们可设法为你找到班上一些学习好的同学来辅导你。“

-----“放开心吧,刘同学,看在你父母的份上,向毛主席发誓!我们一定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高兴起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帮助你攻克你学习难关吧。”陈同学用愉快和欢欣的语调大声说道。

刘同学听到陈同学讲的这些安慰她的话后,她大概已经安心多了,醒悟过来终于把自己隐密的思绪理出了一个头绪。

陈同学见她仍站在那里沉思,还不回宿舍睡觉。“现时间已经是下半夜了,我去劝劝她回宿舍睡觉吧”陈同学脑海里突然闪过这麽一个念头。

“喂,刘同学,你感觉怎麽样?心情愉快了一些吧?现在时间很晚了,已经是半夜时分了,回去睡一会儿吧!”陈同学柔媚地说道。

最后,刘同学象夜游的流浪汉似的,满脸倦容,张着嘴巴,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与陈同学一道走回宿舍,她走到了她的床前,脱掉衣服,倒下床便睡着了。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两年前入学报到时的情景,记得那是充满好奇,朦胧而踏上了求知旅途的一年。它以一系列并不起眼的平凡小事开始,却以在西师度过整整三年半学习时光而告终:

入学报到那天,来自全川各地各行各业的同学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外语系教学大楼三楼上的一间会议室报到,尽管这是西师外语系文革时期首次招生,而且他们都是被冠上“工农兵学员”的雅号的人 ,但却有一个同学对接待老师带笑说,“就是大家想这一天的到来想得不得了,”。

我初次见到刘同学就是在入学报到的那一天,她是一个二十一二岁的姑娘。她身上穿了件蓝色布的干部服。她的红脸蛋一直带着亲切的微笑。

“同学,你幸苦了!”接待老师对刘同学说。

“我哪里幸苦?你们才幸苦啊!”刘同学说。

“我们一点儿也不幸苦。你作为一名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社员们把你们家乡建设得那麼好!你们才是真正的幸苦了!”接待老师笑着说。

刘同学是川中丘陵地区乐至县的一个处于边缘位置的山区里的一个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个子中等,虽长年在田间劳动,皮肤仍显白晰,乳峰高耸,脸蛋儿也还算得上标致。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铁路还没有修到她的家乡时,从她们生产队到公社,要走一个多钟头的路。从公社到乐至县城,要沿机耕道坐三四个钟头的拖拉机。再从乐至县城到内江火车站,还要坐四五个钟头的汽车。在这麽短的距离以内,与当今的高铁时代相比,我却看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时代的老百姓出行交通的巨大的变迁。

我把刘同学的行李接过来,高高兴兴地带领着她往她的宿舍走去了。报到后同学们都分别被安置在这幢大楼三,四楼层上十几间房间里住宿。

至今,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为数不多,尚存人世的,朝气蓬勃的同学,那温文尔雅,声音宏亮,教书诲人不倦的老师们,无不激动不已地感到梦幻,难忘。

那时,入学教育,课堂学习,开门办学,学工、学农、学军、政治报告、政治讨论、大批判会、排练演出、庆祝活动、野营拉练、挖防空洞、挖坑栽树、挖河清泥、清理仓库、迎接外宾、看内部电影等,象春天播下的种子,繁衍生长着。

经过两年以来的艰苦学习后,刘同学隐隐感到紧张和忧虑。她承认,这是她整个大学生活中最恬静,最平和和最舒心的一个时期。对这位来自农村基层干部的刘同学来说,因长年在田间地头从事农业生产,也只有初中肆业的学历,学习基础较差,入学后学习起来颇感吃力。

无论如何对她而言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虽然成绩不佳,学习上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但是既然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已经走上了新的道路去迎接一场挑战,就必须拿出全力跟着大家前行。

前途是光明的,知识的世界里繁花似锦,谁不想全身轻快地奔赴前程?在这个攻坚克难,追求知识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迈进的时候,刘同学又甘心一个人寂寞地落在后面?

这位拙笨,甚至智商也算不上高的刘同学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她善于在不懂就问的勤奋学习之中,把握住学习机会,为自己创造出一种严肃,认真,安详和好学的气氛。

郑同学的同学们很快把他的宿舍当成了他们帮助辅导刘同学学习的宁静而温暖的地点,不能不说是全亏郑同学。他们也像当时多数工农兵学员一样,不得不跟对自己存在有紧迫感的学习环境进行顽强的斗争。

可是在这里,他们都感到很随便,就像在家里一样。在经受了艰苦奋斗和粗茶淡饭的当知青的日子以后,他们的心灵可以在这里得到休憩。

刘同学怀着忆旧的心情激动地回忆起,在那些周末于郑同学宿舍度过的接受辅导的夜晚,当同学们纵谈,争论,驰自己幻想时,她手拿热水瓶为坐在桌子旁边的同学们的茶杯里掺开水,那殷勤的态度是多麽友善,那谦和的沉默又蕴含着几多关切啊!

郑同学几位同学起初辅导刘同学功课的事进行得很吃力。所有这些智力开拓的方法都实施过了,个别的同学也发表过意见,承认每个同学学习理智的形成和教育心灵的启发得从具体个人的动机出发,而在实际上他们填鸭式地向刘同学灌输的却只是他们主观以为必要和必需的东西,反而变成了刘同学的学习上的障碍。

辅导刘同学比较成功的是郑同学。他向刘同学示范性地朗诵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水仙花》的尝试,却成功了。长诗的优美,对他来说,当然表现于他那铿锵有力的语音音调上。朗读,对于他们双方说来都是一种享受。作品得挑选,依据得仍然是刘同学的兴趣;郑同学从不违背她的意愿。

 

Wednesday, November 20, 2019

多语种创作的作家多和田葉子讲述文学理论:--「语言的差异和创作的原动力」



多语种创作的作家多和田子讲述文学理论:--「语言的差异和创作的原动力
2019.11.14 12:00ライフ产经新闻


前へ1/1次へ

Description: 母国語や創作手法をめぐり、イタリアの作家、ヘレナ・ヤネチェクさん(右)と対談する多和田葉子さん=3日、東京都千代田区
母国語や創作手法をめぐり、イタリアの作家、ヘレナ・ヤネチェクさん
多和田葉子围绕着母语和创作技巧与意大利作家Helena Yanechek,对谈
Twitter反応Facebook文字サイズ印刷
母国語や創作手法をめぐり、イタリアの作家、ヘレナ・ヤネチェクさん(右)と対談する多和田葉子さん=3日、東京都千代田区

多和田葉子Yoko Tawada)与意大利作家海伦娜·亚内塞克(Helena Yanechek(右)围绕着母语和创作手法进行交谈==113日,東京都千代田区

我突然从单语种(只说一种语言)的岛国跳入多语种世界。我想利用这种冲击作为能量来创作多语言文学。”居住在德国柏林的多和田葉子59岁),暂时返回日本参加了113日在东京举行的谈话会,并谈到了这种多语种创作的来源。

第三届欧洲文学节打算促进欧洲各国的作家及翻译家与日本的同行进行交流。 我与意大利作家海伦娜·亚内塞克(Helena Yanecek)进行了主题为“母语的多样性和创作手法”的交谈。

多和田女士早稻田大学毕业后于1982年前往德国,并继续用日语和德语进行创作。 去年,小说《灯笼使者》的英文翻译获得了全美国家图书奖(翻译文学奖)。

今年,欧洲博彩公司(博彩商店)还举办了预测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候选人的赌博活动。对于1964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用意大利语写作的亚涅切克(Yanechek)也被冠上能用母语以外的语言写作的“跨境作家”(多语言创作作家)的这一共有雅号。

父母来自波兰,在多种语言环境中长大的的亚涅切克回忆说:“我父母亲说波兰语。我从小就熟悉意大利语,在学校说德语。”

 另一方面,多和田女士最初接触到的是在大学学习的第二外语德语。 回忆起她当初移居德国的时候她首先就勤奋地写诗,她说:“如果您不住在日本,小说创作基础的叙事节奏将会消失----- 曾经有一段时间由于周围缺乏与自己分享节奏的人而使自己用杂乱无章的语言写诗。

能经常使用多种语言写作的作家彼此之间的对话动摇了纠缠“母语”声音的刻板印象。

 “日语是具有多种语言混合在一起的多层结构的语言。 有来自不同时代的语言,翻译的欧洲语言和用片假名写的英语单词混合在一起,在同一句子中排列。没有混杂在一起的词。 多和田女士说了这话之后又说:“一方面,德语和日语在语法和语言历史方面有很大不同。我们正在发挥创造了差异本身的语言的力量。”

发表揭示潜藏于现代社会的问题的作品的两个人。 在对话结束时,将许多现代历史融入其作品的亚内塞克(Yanecek)与创作了描写有关最近将来的小说《灯笼使者》的多和田女士,她们两人之间的写作手法的差异成为热门话题。

对于亚涅切克来说,“围绕着周围实际发生的事情用自己的印象来创作一个故事,这很自然。“ 多和田女士说:“如果你仔细观察现在,你就会了解大自然和未来。我不期望这会是100年后的世界。我想写作作为现在延续的(未来)。

编译自:言葉の違い、創作の原動力に」 越境作家・多和田葉子が語る文学論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怀旧》一诗
谈谈男性的情欲与女性裸体的赤裸裸的真实性
来自离地球遥远的小行星的大碰撞导致恐龙的灭绝
一段新奇的编造出的中国芭蕾舞明星的传奇故事
中森明夫自传小说《蓝色秋天》并专访这位偶像评论家兼半路出家的 “宅男” 作家
日本作家林真理子小说《我想长生不老》创下小说连载篇数最多的 世界新纪录
 清朝的最後一個格格-----1
清朝的最後一個格格-----2)(全文完)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0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79)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1)
谷歌博客: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1)












Sunday, November 17, 2019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巨大的书法作品在香港登场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巨大的书法作品在香港登场
20191113 9:00 発信地:中国中国 中国・台湾 ]
Description: 中新社

 1/2 
‹ ›
莫言的巨大的书法作品出现在香港湾仔街道上((c)CNS/張煒摄于2019114日)。


1113 CNS】最近,一幅巨大的两幅书法作品出现在车水马龙的香港湾仔告士打道一幢建筑物的外墙上。 一幅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另一幅是莫言先生的朋友,舒同文化艺术协会会长王振先生的作品。
 

作品宽约40米,右边的一幅是莫言写的李白的诗歌“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的书法作品 (訳:魯郡の東、石門にて杜二甫を送る)」 左边的一幅是王振先生写的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春日重生》的书法作品。

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好的两位诗人”,这两首诗被认为是在唐代时《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因相互思念而交换的诗歌。
在这条整日拥挤的街道上展出的作品起到了莫言先生在香港书法展的序幕的作用。 cCNS / JCM / AFPBB新闻

 
このニュー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8)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的照片


那天清晨,那时,正值仲夏季节,万木葱茏,西师校园内一派绿意,然而,在仿佛是从远处飘来的树叶和杂草的芬芳中,却令人微微感觉出一股温柔,迷人而又忧郁的气息,在预示着炎热夏天的临近。

大学生诧异地观看眼前的树木,它们是那样清新,那样纯洁,那样恬静,真像是大自然为了使人们赏心悦目,昨晚才悄悄栽植在这校园里似的。

树木本身也仿佛带上惊异的神情:它们在环顾四周,---池塘里的水,沟渠里的水,横跨小溪流的木桥下的水,蓝蓝的,静静的,像是还在沉睡;它们在仰望高处,---晴空万里,一碧如洗;天空刚刚苏醒过来,那玫瑰色的朝霞,是它迎着鲜红的朝阳,在朦胧中露出慵懒而幸福的微笑。

同学们心情舒畅,胸怀激荡,这是由于这令人愉快的美丽的早晨,这是由于生活的欢乐,这是由于在一间宿舍里度过了一个沉睡之夜后,肺叶里又充满着清新而甜美的空气。

但此时最使罗老师激动的,是她这次调动工作所全部包含的生活美好和幸福的意义。“是的,她的调工作使她成为了外语系的一位知名人物,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风云人物!即使现在,她也决不后悔她所做的调动工作的事情。”

罗老师坐在面朝敞开的窗前的那张办公桌正对着的椅子上正专心致志地准备上课的教案。她不像有的人那样做事时一心多用,但她毕竟还是沉醉在调动工作的喜悦之中不免心不在焉地用钢笔在纸上描绘一朵玫瑰花。她一笔一笔地描绘着,一张纸上毫无差错地重现一朵玫瑰花的花样,尽管她的心思并不用在画画上,她的心早就飞到了远方。

突然,系办公室的徐干事悄悄走进来,把一封信放在她的办公桌上,没等她明白过来,小徐已经不见了。就在这当儿,一位同学来叫她到系办公室陈主任那儿去。她小心翼翼地把信放进抽屉里,急忙到系办公室去。

陈主任不是一个人在那里。教英语语法课的文老师在他办公室里来拜访他。见到罗老师走进来,陈主任站起来,微笑着向她点了一下头,这在他来说是很正常的。

“到这儿来,小罗,”陈主任说,“告诉你一个消息,希望能使你高兴。调你去川大外语系当教师的调令来了。”

罗老师一听这话也没有显露出来什麽特别惊喜的表情,她的脸色顿时变得绯红。她默不作声。

陈主任 走到她跟前,拍一拍她的肩膀,然后握住她的手,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她:她是不是对她的调令来了感到很高兴。罗老师仍默不作声。

“高兴,当然高兴,”陈主任说,“你知道,文老师,小罗,这样的姑娘家不是那种喜形于色轻易表露自己感情的姑娘,好吧,小罗,你回去吧,我们系办公室打算今天就要为你举办一场欢送会,我祝你工作愉快,生活美满幸福。”

小罗站着没动,陈主任向她挥一挥手说,“回去吧,回去吧,回去吧,我希望你忠于职守地站好你在西师外语系的最后一班岗。”

罗老师听到叫她离去,她高兴地跑回自己的办公室,关上房门,想象着自己很快就要离开这里的情景,不禁又有些悲伤起来。她顿时觉得这里的同学们和老师们是那么亲切而可爱-------这纸调令就像一道催命符那样迫使她感到自己很不自由了

---“不行,不行,”她失望地一再对自己说,“还不如暂时不调走,还不如就呆在这西师外语系,还不如就继续教我现在开讲的英美比较文学课。”

这时她猛然想起那封信,预感到这是陈主任写给她的,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信果然是他写的,只是短短的几个字:“你是否能在欢送会上发表一下你的告别感言以便对关心和帮助过你的同学们和同事们以表示你最诚挚的谢意。陈XX ,一九七五年六月X日留言。“

罗老师从办公桌中间的抽屉中抽出一沓A4纸开始构思一封告别的感谢信,边构思边暗自发愁,不知道该怎样写这封信才好。

没过多久,门口又传来敲门声 ,杨同学轻手轻脚走了进来。“嗨,罗老师,早上好。系办公室的陈主任让我来邀请你去参加为你举行的欢送会。现在有时间去吗?”

罗老师把刚刚摊开来写的信收起来,把它放进拉出来的办公桌的抽屉里,再将抽屉推进去回原位,便说道:“我才刚刚把告别信写了一个开头,你就来邀请我去参加欢送会,那只好等会儿再继续写吧!”

“怎么,这麽快就要我去出席欢送会了?时间也搞得太仓促了一些,太谢谢你们了。”
 
“你可别多心,这可不意味着是谁想急着要撵你走,这点你放心,罗老师。相反,真不知下学期你不在时我们该如何应付。很多学生报名选了你的英美比较文学课。”杨同学说道。

“早在今年五月份时我可是说过的,”罗老师说,“万一下学期我要调走,我就不能开我的英美比较文学课了。“

“对,对,你说得没错。”杨同学说道。

“我其实也不是很想马上调走。但院革委会人事处前天已经接到对方单位为我下达的调令,让我尽快办手续。 ... 既然有这麽好工作机会出现,当然我就不能错过了。”罗老师说。“小杨,你先去告诉陈主任吧,说我全知道了,我随后马上就来参加欢送会。”罗老师用忧郁的声音轻轻地对杨同学说。“想想我们很快就要分别了,这真使我感到很难过。”

“我们今后还有机会见面的,罗老师,你别把事情想得太悲观了。今后你调到川大外语系教书了,我要是想来找你很容易,我的家离川大不远。”杨同学回答,

“行,行,”罗老师很高兴地对杨同学说,“听到你讲的这些充满友情的话,你想象不到我是多么地高兴。而且为着你给我带口信回去向同学们问好,我更应该感谢你。”

时间过得很快。“我该走了,”杨同学说。

罗老师好象从梦中清醒过来。她亲切地拉起杨同学的手,握了一下,杨同学就走了,从走廊里还久久地传来她穿的那双女式皮鞋发出踢趿踢趿的脚步声。

而此时罗老师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了,她把将在欢送会上要说的告别的感言思量了不下十次,每一次的腹稿都十分不同。为着这告别感言之前也曾反复“演练,” 过很多遍了。

她对自己非常生气,有时又默默地在心里想:“唉!用不着这般地苦思冥想,也用不着打腹稿了,事到临头,自会有更好的话从脑海里冒出来-------

可是,隔不了一会儿,她脑子里又开始了想象中的告别感言:“这学期的末尾是我留在西师这个美丽校园里最后的一段完整的日子。同学们,老师们当我离开你们以后,我会常常想到你们,想到你们脸上的笑容,想到你们的响亮的声音。------。“她自己又一次在脑子里重复了她将即席发表的告别感言。

眼前呈现出的是临时借用来替罗老师举办欢送会的外语系会议室,“啊,太好了----又朴素,又节俭,又亲切,” 陈主任在那张大会议桌旁张罗着,很认真地把茶壶,茶杯重新摆放了一番。

“我很想让与会的同学们,老师们痛痛快快喝一顿茶了,----我的意思是当大家沉浸在这种欢送会的欢乐气氛里的时候大家拉拉家常话,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畅叙友情,这是最有意义的一件快乐事了,而举办这样一场欢送会还是会给我们带来一番不一般的情趣的。”陈主任在心中暗自私语道。

这时,罗老师走进来了,陈主任一看见她来了就忙向她打招呼:“请坐,小罗,请坐,到第一排来,坐在贵宾席上,并拿出你做主人翁的气派来。你早晨大概还没有喝过茶吧,如果想喝,就喝一点---这茶一下子就能使精神振奋起来。”

“陈主任,谢谢你的友情接待,啊!这茶闻起来好香,我就是喜欢喝这浓郁的热茶。啊!还有什麽东西比老领导亲手为我斟上的这杯热茶更香甜可口呢?”罗老师说道。

在下午两点钟欢送会正式开始之前,同学们和老师们都纷纷来到,绝大部分的参会者是我们年级的同学和老师,还有一些是其他年级来的老师和同学们。会议室里坐满了人,门外的走廊上也站着一些人。

两点钟,欢送会正式开始了,主持人陈主任站起来介绍欢送会的主角:罗老师,她随即庄重地站了起来。大家都注视着罗老师;男同学们看到她长得那麼俊秀,都暗暗赞叹,女同学们则不断打量着她的大方而朴素的服饰。

陈主任向大家介绍了罗老师的个人情况,并赞美她多年来在西师教书育人方面所作出的成就。并声称即使她调到新单位后仍能做出良好的成绩,也会报答我们对她的关怀和鼓舞----云云。

陈主任介绍结束了。该轮到罗老师致她的告别感言了,她站起来并不东张西望,显得不紧张。她带着温柔的神色谦恭地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按照陈主任的吩咐,将心中反复酝酿过多时的告别感言一股脑地倾泻了出来:

“同学们,老师们,你们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花费宝贵的时间来聚会欢送我。我就要离开自己教书,生活十多年的西师外语系,调到川大外语系去教书了。我心里面此时实在是有点念念不舍了。我更深切地感觉到这个系里的老师和同学们牵引我的心。

我真想抓住那滴滴答答像河水一样流淌过去的时间。我真愿意跟那许多与自己朝夕相处友爱的同学们和尊敬的同仁们再重温一下过去一同度过的那些峥嵘岁月,再听他们唠叨家常话,再和他们相处在一起。

我心里想即使我调动工作很快就要离开这里了,但我要永远保留着教师生活的记忆,那些往昔兴奋的平凡日子的记忆。下周礼拜一火车载着我沿着成渝铁路向成都驶去的时候,我坐在靠车窗旁的卧铺边缘上任由夏夜凉爽风的吹拂,不由得想起同学们和同仁们临别时赠给我的那些温暖的话语。他们的诚挚的面貌会给我照亮前进的道路。

离开这个从事教学多年,度过许多不平凡日子的地方,尚未向一些朋友,同学们和老师们告别,我无法使自己的心安宁。我不能默默无闻地离开那些给过我不少帮助的朋友们。我即使不能回到他们的身边,我今后也应该写信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我更要把这感激带到我的生活中去,带到我的工作中去,可知朋友们是否知道像我那样一个渺小的人物也能够用自己绵薄之力来报答他们的关怀和鼓励------云云。” 堆积在她心上的这些告别的话就说完了。

罗老师致告别感言结束了。陈主任首先走上前去握了握她的手,向她表示祝贺,并不断地称赞她的告别感言说得好。说得很感动人,接着大家都跟着走上去,然后大家向她表示敬意。祝愿她调到新单位后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美满。并希望她常常回母校来看望曾与她朝夕相处过的同学们和老师们。她承诺一定会常常回来看望大家。---------。随后专为罗老师举办的这场欢送会就结束了。
 
 
译英国诗人托马斯·哈代《合二为一》一诗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青春的记忆》一诗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我的诗集去哪儿了?》一诗
中国诗歌英译的几点思考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走过柳园》一诗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怀旧》一诗

来自离地球遥远的小行星的大碰撞导致恐龙的灭绝
一段新奇的编造出的中国芭蕾舞明星的传奇故事
中森明夫自传小说《蓝色秋天》并专访这位偶像评论家兼半路出家的 “宅男” 作家
日本作家林真理子小说《我想长生不老》创下小说连载篇数最多的 世界新纪录
 清朝的最後一個格格-----1
清朝的最後一個格格-----2)(全文完)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0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79)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1)
谷歌博客: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