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9, 2020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15)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15

照片为西南师院校园及北碚城区的照片   摄影:清衣江
这是一个星光闪烁的冬天的夜晚。月亮在像一座座镶着银边的高高的黑山似的云中间浮动着。月亮露出半边面孔,俯视着夜色笼罩着毗邻我们“开门办学“中学的这个小镇。

晚餐后我在路面上铺着青石板的小镇街道上缓步前行。我的鼻子所闻惯的是完全不同的气息:冬天滴水发霉的湿墙头的气息;饭馆里乡村风味的川菜散发出麻辣鲜的气息,蒜苗和芹菜的气息,抹在街边房屋墙上的湿泥灰的气息,鱼和内脏的气息;从小镇外田野上由微风吹过来的冬小麦的气息...... ... ...

我慢慢地一路走,一路心里想:“要是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晚饭后到这小镇上来散步,至少一个星期来一次,到这个小镇来,享受一下小镇安宁祥和的自由气氛,这有什麽不好呢?唉,多好的小镇啊,多好的小镇!”

我们今天要上的不是一堂课文内容涉及从阿里奥斯托到拜伦的喜剧史诗浪漫文学的乌托邦式的自我梦想的学术研讨课 。而是一堂叫初三年级新编英语教材的教学观摩课,课文题目是《纪念白求恩》。是啊,凡是讲到白求恩,那就不同凡响了,他可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不是别的甚麽人。

先前我们在编英语教材的时候对是否把白求恩在中国抗战时期的感人的轶事典故编进我们的教材曾有过一番讨论,我很荣幸地全程参加了这次讨论。我十分赞成郑同学的见解。我们的看法一样,因为在19391221日毛主席曾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悼念他的为抢救八路军伤病员而感染病毒不幸逝世。

文中对白求恩有很高的评价:“...... ... ...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这篇文章后来和毛主席的另外两篇同一时期的文章《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一起在文革期间成了所有中国大陆老伯姓人人都要背诵的老三篇。白求恩的名字也因此而被大众所知晓。”

有趣的是我们教材编辑小组的四人都读过英文的《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这才真叫人高兴啦。我们教材编辑组的四位同学今后毕业后将成为中学的英语教师,而在1975年底我们去川东梁平县毗邻一个小镇的一所农村中学搞开门办学的时候就曾读过并教授过这篇英文的《纪念白求恩》文章了。将来我们还得在我们任教的中学向同学们再教这篇英语文章。

漫天的阳光普照着校园,阳光透过窗户温暖地照在同学们的身上,这是初冬的阳光。在这南方的川东地区冬天是很短暂的,每年欢度过春节后不久,不知不觉间春天已经来了。

第二天早晨,我用过早餐后就朝初三一班的教室赶去,准备参加当天举办的新编教材的英语教学观摩课。请帖前几天就发送出去了。观摩课预订这一天上午八点半钟在初三一班教室举行。

这一天是晴天,到我走进初三一班教室门口的时候忽然听到一片嘈杂声。我拿着一本新编教材走到教室门口,那里已经站了不少人,有的站着朝里面观望,有的站在门口在与另外的人交谈。

郑同学拿着一本英语教科书出现了。他笑着问我:“你不怕人多吗?”我说:“不怕。”他笑笑说:“这麽多的人来参加观摩课。这教室能容纳得下吗?”

一个身材高高的人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本我们新编英语教材,在我们旁边站住了。郑同学很热心地给我介绍:这是区革委会教育委员欧同志。我读过他的《不平凡的日子》。他写作流畅的文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用标准的普通话跟我谈了几句话。周围的噪杂声一直不停,他安静地翻开我们的新编英语教材看着。

有几位老师在旁边商量改期或者改换大一些的教室。也有人主张如期举行不要改换地点了。可是噪杂声越来越大,更多的人涌来了。教室不是很宽敞,容不下很多人,他们退了出去。一位校革委会的领导人着急地踱来踱去,他也没有打定主意。

但是到快八点半钟的时候。一个同志走过来对那位校领导人说:“观摩课开始吧。人怕拥挤走了不少。不过还有这麽多人不愿走。”

郑同学告诉我:“这间教室可以容纳一百多人。”那位高个子的欧教育委员说:“留下来不走的都是你们新编教材英语教学观摩课的忠实听众啊。”

来听课的老师好像越来越多。拿这间教室来说,人的确太多了。我看见在这间教室门口的上方张挂着一长条红布横幅上面用黑色的仿宋体字书写着:“欢迎各位嘉宾光临初三一班的新编英语教材的教学观摩课

看见这间教室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仿佛回到我们外语系上课的教室。自然,两个教室的布置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而且两间教室的朴素和简单的风格也相差不远。

教室门口的走廊上也站满了人。每个人都想在一堂课的很短时间内了解采用新编教材进行英语教学后到底会产生怎样的教改效果。我没法在教室外面停留太久。

坐在教室里的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摊开着我们新编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是我熟悉的,还有摆在教材旁边的练习簿,文具盒和一些小东西:它们说明了一个同学的成长,也不禁使我想起我们编教材时所度过的那些不平凡的紧张而繁忙的日子。在教室里,戴老师正在紧张做课前的准备工作。

此时,我在教室门口遇见前来出席观摩课的教导主任周老师,我像欢迎熟朋友似地跟他握手。我第一次看见他身穿一套新衣服。他那亲切的笑容,潇洒的态度,有风趣的谈话和瘦削的身材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他把我拉到他的身边告诉我今天刘校长也来出席我们的英语观摩课。

我一看站在不远处一个微胖的中年人,他就是刘校长,和李主任同来的一个老师在交谈。我想起我们刚来该校“开门办学”的时候为我们举办欢迎大会上刘校长向我们致热情洋溢欢迎辞的情景,他发表的讲话听起来是多麽的亲切,真挚,语言显得多麽简洁而朴素。

初三一班的同学早已端端正正坐在教室里等待戴老师来上新编英语教材观摩课。这堂观摩课还是由戴老师主讲。这是一堂庄严隆重的英语教学观摩课。洒满了阳光的教室里坐满了人。

 
到了早晨八点半钟,戴老师手拿讲稿走上讲台,同学们和来听讲课的老师们马上静了下来。所有的眼睛都向着那张讲台。这堂庄严而生动的新编教材的英语观摩课就开始了。这篇英文的《纪念白求恩》课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讲解:主题介绍, 艺术特色,作品评价。作者简介。

戴老师站在讲台前讲:“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间教室里上我们班的英语教学观摩课,我怀着感激的心情向出席我们英语观摩课的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致意,感谢来我校‘开门办学’的西师外语系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要感谢你们英语教材编辑小组的同学们为我们初三年级的同学们编辑出了适用于他们英语学习的教材.

“同学们,我相信你们在英语学习上都是挺不错的,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学生,你们不能仅仅因为受条件的限制而少了那麽一点想象力,就给你们贴上学习‘笨’的标签,或者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喜欢钻牛角尖,就叫你们是问题学生。这称号对你们是不公平的。”

“依我看,我们学校没有条件学英语也要创造条件学英语,这就从坏事变成了好事。”戴老师语气很肯定地说,“自西师外语系老师和同学们来我校‘开门办学’后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就发生了改变。这是他们给我们学校带来的非常了不起的转变。”

“先前我们学校没有开设英语课,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教英语课的老师。而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在这里首次举办我校的新编教材的英语教学观摩课。这堂课便是引领我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堂启蒙示范课。“

戴老师是一个同学们很喜欢听他讲课的老师。他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能手,他把整个课堂的听众都引笑了,调动起大家听课的兴趣。坐在我前面的周主任,新近发表了《西师外语系老师和同学‘开门办学’纪事》文章,他都几次发出笑声。

主题介绍和作者简介占去讲课的不少时间,可是课文仍然讲解得很精彩,有抗战时期在晋察前线与白求恩大夫一道抢救八路军伤病员的医护人员写的回忆他的文章,有赞颂白求恩大夫的乐曲和歌曲,有白求恩大夫救治八路军伤病员时拍摄的照片,

有《纪念白求恩》课文的朗诵。朗诵和歌唱都是由杨同学一人担纲。杨同学是一个文艺爱好者,她在我们学校就是欢庆节日晚会演出的常客,还在文革初期就曾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歌舞演员了。白求恩大夫则是她所敬仰的救死扶伤的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的国际友人。自然她表演起来兴致就显得特别高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