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9, 2012

【译英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十四行诗” 致一位住在雷德兰的人士”】


【译英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十四行诗” 致一位住在雷德兰的人士”】

To One in Redlam

” 致一位住在雷德兰的人士”

十四行诗



With delicate, mad hands, behind his sordid bars,
Surely he hath his posies, which they tear and twine;
Those scentless wisp of straw that ,miserable line
His strait, caged universe whereat the dull world stares,

有两只灵巧疯狂的手晃动在他的肮脏的宇宙边缘栅栏背后,
肯定他手中拿着一束花,那双手要撕裂和盘绕栅栏的阻挡;
这些无气味的一缕稻草痛苦不堪地靠近
那个沉闷的世界凝视着他的被束缚的单纯的宇宙,







Pedant and pitiful, O, how his rapt gaze wars
With their stupidity! Know they what dreams divine
Lift his long, laughing reveries like enchanted wine ,
And make his melancholy germane to the stars?

尚未决定且可怜,啊,他多么痴迷地注视着人类充满愚蠢的战争!
他们知道什么是神圣的梦想
像举起一杯令人陶醉的美酒,他举起他的漫长,欢笑的梦想,
而与明星休戚相关的是他的莫名的伤感?





O lamentable brother ! if those pity thee,
Am I not fain of all thy lone eyes promise me;
Half a fool’s kingdom, far from men who sow and reap ,
All their days, vanity ? Better than mortal flowers,
Thy moon-kissed roses seem: better than love and sleep,
The star-crowned solitude of thine oblivious hours!

啊!可悲的兄弟!即使那些人可怜汝,
难道我不乐意欣赏所有你孤独的眼睛对我的承诺;
一个傻瓜王国一半的人,远离了播种和收获的男人,
他们所有的韶光,浮华虚荣?好过人世间的花卉,
你被月亮亲吻过的玫瑰花似乎:好过沉睡和爱情,
以及你遗忘时光中的受星星加冕的孤独!


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这首十四行诗诗韵式为abba,acca,ddefef,我尽量在韵式上加韵脚,但不如意,有的韵很勉强.以后再努力.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道森(1867—1900) 英国十九世纪末的颓废派诗人。1867年8月2日出生于肯特郡的贝尔蒙•希尔,

他只有一段感情经历,但,就是这最终的一段感情经历对他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他爱上了一位餐厅老板的女儿,支付了一大笔积蓄向她求爱的,而她对他的谈话和他沉默寡言都感到不耐烦------最后嫁给了一个餐厅的待者。

这对道森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 他变得越来越孤僻,甚至与他雷默俱乐部同事们的接触也变得越来越少。他沉没在沮丧和浪荡中;一点也不夸张地说他最后是因酗酒成性而死亡的。道森1900年默默无闻地死去,

Tuesday, February 28, 2012

【英语培训教师朱迪●汤普森试图使学习英语变得更容易】


英国印刷商威廉●卡克斯顿(1478-----)-----


【英语培训教师朱迪●汤普森试图使学习英语变得更容易】


英语是一个变化莫测和隐藏着各种危险的雷区




Kenneth Kidd Feature Writer
专栏作家肯尼思•基德


如果你恰好巧正在阅读这篇文章,很有可能你对这些英语感到相当轻松自如。在这种情况下,下面的单词给你造成的困难几乎等于零:grey, day, rain, eight, ate, great and café。



现在大声地把它们读出声来。同样,它几乎不会引起人们的什么关注。它们就是简单的单词而已,但都包含了一个发‘a.’(其实是”ei”双元音)的长元'音.



这里只有一个问题:这些单词的拼法并没有合乎逻辑地如它们所显示的应与本来该读的发音相一致.


就像老师们过去常常说的,如果你试着“把它们读出声音来,“你不经仔细思索就能想到很多不同发音。右边的设置是一种客厅游戏,它甚至可能是很滑稽的。但它也接触到了问题实质,是什么使英语这样一种困难的语言能被人们掌握,尤其是对那些英语不是其母语的人。


你如何使英语单词的拼写与它们本来该读的音那样相一致-------或者,就如我们经常在日常谈话中所说它们的那样发音更糟糕,不完整,缓慢吞吞的?


即使是土生土长的讲英语者尚有障碍需要克服,所以可以想象这也是那些初学英语者必须攀登的悬崖,特别是如果他们的母语是合乎逻辑的,拼写字母与发音相似的或两者兼而有之的语言。难怪他们会遇到问题了。


但是,考虑到我们如何刚刚想到了这个有争议的问题: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那些人对此提出了这些问题。对于在谢里登学院教授英语培训课程的朱迪•汤普森来说,她认为这就是近似于指责受害者。她认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语言本身。


因此,她以敢于探索的精神自费出版了名为”英文是愚蠢的,”教科书“


汤普森说:”你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语法,拼写,但仍然无法任意地轻松自如和有信心地讲英语。 “英语不是一种按字母拼音语言,“


为此,我们可以责怪15世纪有效地规范了书面英语的英国印刷商威廉●卡克斯顿(1478-----)----- ---之后所困扰我们的书面和口头语言之间的存在的歧异就得以保存下来。

15世纪有效地规范了书面英语的英国印刷商威廉●卡克斯顿(1478-----)-----



我们一直试图用仅有的26个拉丁字母来包涵根据汤普森计算的40个不同的语音- ----24辅音和16个元音。



那也对此不起什么作用,近几个世纪以来,英语已经乐意地吸收源自于盖尔语和斯堪的纳维亚语到法语和印地语的其他语言的所有文字和/或拼写方式。



之后你得到了所有的新创的单词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拼法,在这种新造词语的游戏中,没有人超过了名字叫莎士比亚的那个某剧作家。

莎士比亚(1564--1616)


其结果这就成了一个变化莫测和隐藏着各种危险的雷区,而除了那些号称规则的例外。你怎样确定教学方向,,更不必说教授所有的这些东西了?



她的教科书- -------自2009年发行以来,已售出约1000本,因而这意味着教科书遭到免费地大量复印------汤普森有效率地拼命工作,想引导我们今后如何按照她提示的方法说话。因此,至少现在,不要担心语法,我们也不要过分推敲单词拼写法。



汤普森的方法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一时的狂热的潮流,应该有所突破。记住读音方法?或“整体语言学习?“各种学习方法本身就足以证明了英语学习所具有的困难。



汤普森自己开始编写”英语是愚蠢的”这本书以总结教学失败的经验。她现在53岁,曾是四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她之前做按天付费的工作包括在卡利敦驯服马。当她接近40岁时,她意识到她再也不能留在那个行业干下去了。



凭借已经在手的英语学位,她正式地回到学校,并结束了英语培训课程的教学。她也承认,她最初的努力大部分是灾难性的。她的学生与他们刚来时相比似乎并没有因为接受她的培训课程后英语讲得更流利了。


\
她认为问题是太强调语法了。书面英语是如此复杂,如此地充满令人迷惑不解的好奇心,以致于一直试图使初学者坐下来享受一顿丰盛的宴会,这就有点好像向一个或者说得好听些才起步学算数的人教给他微积分。



转而代之的是,汤普森已经发明了英语口语的六个基本要素- -----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基础上实际使用这种语言 -------使它们成为她的教学课程的基础。对于汤普森而言,这正是学生们需要用来着手弄懂他们会在大街上遇到的所有的如“whaddayas“和”haftas“之类语言文字的工具.




但也许痛苦的是它们同时也在提醒人们,如此众多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实际上是如何与人交流的。



由于我们要用40种不同的语音说话,汤普森开始用她自己发明的包含了所有的这些语音的拼音字母------其中还包括有比如在Asia, beige and television这样的单词中zh的语音。



但是,英语也是一种以重读音为基础的语言。我们往往只强调的一个单词的一部分。想到单词袋鼠的发音(kan -GA - ROO)或单词医院的发音(HOS-pi-tal)。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我们总是一直留神听重读音,而这正是学生们需要开始做的。


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是说话含糊不清的。他们只能费劲把任何一个短语或句子中最重要的一个单词发得清清楚楚。虽说他们含糊不清地发音------ 但是他们通常以一种可以想见到的方式含糊不清发音,在一个学生要求汤普森解释像在““tur noff the light.”词语中的noff音节的读音后, 她才第一次听说这种被称之为“连读音“的发音。



然后还有我们使用的所有的习惯性的搭配用语,如果你只从字面上解析它们,那会是一组令人费解的熟悉的词语。比如:“dinner is on me,” “晚餐在我身上,(正确意思是:晚餐我请客“)或“I threw a party.””我扔了一个聚会“。(正确意思是:办一场聚会| 举行一次宴会“)


“说话很像在发短信,“汤普森说。 “以尽可能少的文字你能否说清楚自己想法?“


她认为一旦他们忘掉语法而且不必担心自己的发音,英语培训学生(ESL students)就从不必要的约束中解脱出来。 “他们就会去实践,同时他们自己将置身于这场游戏中。“



所有这些都可能激怒我们这些人,因为我们很讨厌在蔬菜水果店(the green grocer’s,)所有的乱用表示所有格形式的撇号(‘),或者如果人们不知道(convince)”使相信”与(persuade)”说服”这两个单词之间的的差异时,我们就会为此而感到叹息。词的拼写意味着是要传递意思,是不是?


而标准英语的美和它罕见的威严又怎么样,它完全展现出来了吗?


汤普森说:“如果你想要学会英语,并想用它来照顾你的家人,而你又刚刚从一些遭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到达这里,这就不会是一件愉快的事了,“。


“这是有关熟习这场游戏和如何表达你自己。这是有关如何呼叫911并招唤救护车到达你家。“


编译自:”ESL teacher Judy Thompson tries to make English easier”by Kenneth Kidd . TORONTO STAR

Friday, February 24, 2012

【光纤电缆松动归咎于爱因斯坦理论错误】



【光纤电缆松动归咎于爱因斯坦理论错误】


去年当一项实验结果似乎表明了爱因斯坦其中的一个基础理论是错误的时候,科学世界被颠覆了,但现在从事这项研究的实验室却声称实验结果可能会是因一根的电缆线松动而导致的。



去年当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所的物理学家报道说称为中微子的亚原子粒子可能比光速快了几个纳秒时, 他们似乎是违背了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




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表示没有什么能比光的速度传播更快,如果比光速更快,这样就会形成时光倒流。 杂志”科学圈内人士”(ScienceInsider)报道说该实验结果是因为将一颗GPS卫星接收器与一台电脑相连结的一根光纤电缆松动而导致的.


编译自 24 HOURS NEWS。”Loose cable to blame for wrong theory?”----REUTERS

Wednesday, February 22, 2012

【英译当代诗人食指 (郭路生)----“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诗】



【英译当代诗人食指 (郭路生)----“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诗】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This is Beijing at eight minutes past four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This is Beijing at eight minutes past four
A sea of waving hands is seething with excitement;
This is Beijing at eight minutes past four
A train whistle resounds a long majestic echo.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The tall buildings at Beijing railway station,
Start to shake violently and suddenly.
I’m surprised to look out the train window,
And do not know what’s happening to me now.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My heart gets a sudden burst of pain, it must be
My mother's buttons- sewing needle and thread that pierced my heart .
At this time, my heart is turning into a kite,
My mother’s hands are gripping the kite’s cord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As the cord is stretched too tightly, so that it is getting ripped ,
I have to stick my head out of the carriage window frame.
Until this time, up until this time,
I realize what has happened.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A wave of farewell,
Will sweep the station away;
Beijing has been moving slowly
From the ground under my feet.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I once again wave my arms at Beijing,
And want to grab her by the collar,
Then I’ll shout at her loudly:
Ah, Beijing ,my mother,I hope you will always remember me !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I finally caught something,
I can’t loosen my grip on hands whose ever hands they are,.
It is my Beijing,
Because this is my last Beijing.



1968年12月20日
December 20, 1968




食指这首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押韵的诗,应该是一首自由诗.按自由诗译,没有家韵脚.


作者简介(摘自网络)

但凡喜欢或读过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无一不知道诗人食指。
  提起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些著名的诗章。他才华横溢,影响深远,在中国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开新诗历史之先河,一个全新的文学流派“朦胧诗”(有人叫新潮诗),在中国文坛应运而生。有人说,食指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景仰地把诗人食指称为一代诗魂,因为他的诗歌曾经那么深地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Monday, February 20, 2012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2)--------D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2)--------D





照片:1968年底临近出发下乡之前母亲,妹妹与我在成都祠堂街人民公园的艺峰照相
馆留影纪念


在我们临下乡之前,我母亲就一直很着急,不断到处去向有关人士打听知青下乡落户的政策.她曾专程去一位朋友家咨询,想知道我们究竟下农村还是不下的好,她感到很疑惑,下去了将来真的调不回来怎么办?很想弄个清楚明白.但好像总是云雾层层似的,看不清楚.就这样好像总是在心里纠缠着,苦闷的感觉,时隐时现,感到很烦恼. 这次终竟要离开家,离开父母亲,将要到一个完全佰生,看不到亲人的地方开始独立生活了.母亲对此一直很担心,她对我说:” 你们当真要下乡安家落户了,才觉得心里很舍不得.只要一想到你们离家远行,独当一面地在乡下劳累奔波,为谋生而艰苦劳作,就很担忧地想到你们能行吗?------孩子们在母亲的眼中看来,好像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就如同一朵春天里含苞绽放的花蕾,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她又说道:”最近以来一直在为你们下乡的这件事情感到焦愁.这是关系你们的前途大事.不能拿你们的前途当儿戏.”她叹息地说道.



她认定此事是责任重大的.便决计还须多方咨询.或许谁也不能预定自己的未来走的路是对的或是错的.如果现在就下乡去了,说不定就选择对了.她还是很不放心,征询了很多人的意见,有人建议你家的两个小孩,不如下去一个留下一个,如果突发生什么意外事故,最低限度还留有余地.但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应按毛主席的指示办全部下农村去,否则将来就没有机会从农村上调回城市,安排进工厂工作,就会永远成待业青年,没有前途.我母亲很费了些时日来反复考虑这件事,如果不下乡,恐怕会对我们未来的前途不利.这事谁也不能预测到的. 我母亲最后赞成按毛主席的指示办决定我们俩兄妹全部下农村.她安慰我们下农村好好干,受到贫下中农的认可,将来他们会推荐你们招聘回城安排进工厂工作的.



我妹妹是成都宁夏街中学老三届的初中毕业生.她们学校下乡落户到大凉山的德昌县山区农村.不过母亲为我们的担忧我是始终受着感动的.鉴于德昌离成都的路途太遥远了,我母亲就决定我妹随我下青神农村.俩兄妹在一起,大家互相有个照顾,回家探望父母亲也方便.免得一个十几岁的姑娘长途劳顿冒风险.而且还要随时提心吊胆地怕她在旅途中发生意外.常常一想起这些怎么也不能使她放心.况且下德昌的知青回一趟家不消说是很不容易的. 那时成昆铁路尚未建成通车,她们回成都也怕是只能搭乘载货卡车回来.我到现在还记得她们当时的情形,成都知青由德昌回成都乘坐的载货大卡车沿途要翻越大小凉山,还要沿着大渡河畔走,途中是要经过西昌、喜徳、甘洛、峨边、峨眉、夹江、眉山、彭山、要经过峨边,汉源的海拔一千多米高的山区.抵达成都的时候已经是三,四天之后的光景了.




知青们在成都与德昌,攀枝花间往返穿行,最怕过泥巴山和拖乌山。雨季和冬季里,汽车必须挂好防滑链才敢上山.以前德昌, 西昌到成都全靠汽车运输,而且全是土路,路窄,弯多,速度慢,汽车过后尘土飞扬。从西昌到成都第一天住石棉,第二天住雅安或荣经,第三天才能到达成都。而且雨天公路经常塌方交通中断,出行困难。64年攀钢上马,大量的建筑物资和机器设备靠汽车运进来,中央从河南、安徽、北京等地调汽车队来运输货物,将西昌广场(现月城广场)作为停车场,每天有人指挥停车,广场内每天下午都停满了汽车,每个车队有数十辆车同行,前面一辆汽车挂上“后有车队”的牌子,最后一辆汽车上又挂有“车队过完”的牌子,那时的汽车真多。人们盼望早日修通成昆铁路解决运输难和出差难的问题.



总之当时成都到德昌落户的知青回一趟家是很不容易的,全靠搭乘进西昌的运输三线建设物资的载货大卡车往返,回成都还要开后门找司机搭车或在路上拦车,向司机说尽了好话,有时才答应让你搭车,之后才让你爬上没有遮盖的车厢,任凭风雨从头上灌下来.雨水在车厢里流淌.还不消说旅途遥远,车开上盘山公路更加难行,许多路段在抢修后,崎岖不平,一路颠簸,五脏六腑已经开始翻江倒海了。沿途尘土飞扬,更是让人避之不及。 再者沿途公路经常翻修,路况恶劣,路基一直在整修,泥石流的威胁依然存在,一些路段都是木栏围着的,汽车行驶时仅容一辆车通过.车辆行进速度极慢。途经甘洛... 缓慢地行驶。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总算到了峨边,下车时大家已是满身灰尘,疲惫不堪。就这样煎熬三,四天后才到达成都.人已经累得一塌糊涂了.总之行程十分艰难的.当时毛时代治安形势的安稳良好远非现在能比.要不然还有更大的苦难要让你受煎熬.




然而,出乎意外的是就在我们快要出发的一天下午,我母亲突然出城来我们学校找我来了.母亲走进我住的宿舍,带着忧郁的脸色,被忧愁和不快的情绪笼罩着,见面就心情很沉重地告诉我,你妹妹的学校宣布了她们学校是被分配到大凉山的德昌县的农村安家落户,那里是少数民族地区,是彝族最集中的山区了.处于十分落后,偏远的地区,距离成都有一千多公里远.大凉山,这个地方在文革前就已经名噪一时,是树立成都知青模范人物孙传琪、巫芳安的地方.但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感觉到它象征着荒凉和落后.同时又以交通不便而闻名于遐尔,当时成昆铁路尚未建成通车,仅靠一条羊肠小道式的公路要跨过无数崇山峻岭与成都相联系.两地相隔遥远,旅途费时.何况当时已颁布实施的有关知青下乡安置政策是允许跨校投靠亲属落户.我妹妹的学校一经宣布落户德昌县时,在她们的同学当中便引起了一个很大的激动.同学们纷纷跨校找关系.,寻找亲朋好友投靠,尽量想办法联系到离成都近的农村安家落户.这已经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潮流.




母亲很认真地对我说:”不过我替你们俩兄妹着想,大家在一起好互相照顾.我才赶到学校来与你商量.把你妹妹的落户关系迁到你们学校来随同你们学校一起去青神县农村落户.你一定要去找你们校工宣队和革委会反应我们这个要求.她又说:”我晓得这也并不是只有我们才有这样的要求,像我们这种情况的应该不在少数.,希望你们学校领导能全盘考虑我们的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问题.受了母亲的嘱咐,我就去校革委会找刘主任反应我的要求,不管解决这事有没有着落,我还是决心要去.校工宣队坐落在教学大楼的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与我们住的宿舍大楼遥相呼应,之间恐怕有一百米远的距离.




我走进工宣队的办公室,刘主任恰好也在里面,我见他一幅忧郁的面色,被忧愁和不快的情绪紧锁着,显见严肃得可怕.我不晓得他遇见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我心里感到忐忑不安的.刘主任一看见我进来了,他微笑望着我说:----“你是不是就是XXX?”我说:”你怎么会认得我呢?”他说:”那次我参加你们小组的讨论会,听你的发言后,就记得你的名字了.”我顿感到真是荣幸,好像得到了一种意外的嘉赏一样,把我所带来的一切紧张感受都抛流到大海去了一样.他便和颜悦色地问我有何事,我向他说明了我的来意,希望我妹妹的落户的关系能转到我们学校来,随我一起下乡,他听了之后,经过一番考虑后说:”你反映情况是具有普遍性的,已经有不少的同学和家长来向我们反映了这种情况.我们的宗旨是坚持按中央文件的精神办,但也要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解决同学们的实际困难.我个人的意见是同意你妹妹落户的关系转来随同我校一起下青神农村.之后我再向工宣队队长汇报此事征求他的同意就行了.”说完之后,他问我还有无其他问题要解决,我回话:无”.他便向前走一步来握住我右手告别--------握住他那苍劲而温暖的手---使我感到一道暖流涌遍了全身.




我回到宿舍把见刘主任的情况向母亲说明,她听后,心里感到很高兴.这样一来我们学校接受我妹妹随我校下乡的问题就解决了.随后我和母亲立刻一起赶到我妹妹学校去.从她的学校把她的行李搬到我们学校来,她的学校在西城区宁夏街.这是一所初级中学.校舍显得很古旧了.虽然学校处在城市的繁华区,倒一点也没有觉得有城市的喧哗.学校的前面有一座很大的监狱,高高的围墙上耸立着带电的铁丝网,里边显得阴森恐怖. 监狱大门的左边是一带围墙,一直地绵延着差不多有半条街的长度.学校位置在宁夏街的中间,朝前走便是西门上最热闹的八宝街和西大街,学校的左侧于一条小街相通,右边于一条巷子相通.校园内的操场还算宏大,




学校的操场完全被数十辆解放牌大卡车占满了的,这是军区派遣来的军用大卡车以供载送我妹学校学生去大凉山的德昌落户的.卡车正在进行临时出发前的检验,这是一项需要专心从事的工作,因这便是关系到乘车同学的生命安危的.军队司机的责任感,在我看来,似乎是很强的.他们一直在照料,精心维护汽车.而且每晚落宿前都派有专人守护,防范意外事故发生.结果是他们的军纪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印象.他们已在车厢两边挂上了标语,一边写着”欢送成都宁夏街中学同学赴德昌农村安家落户”,另一边写着”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锻炼成长!”汽车的装扮是很遭人注目,




校内气氛显得凄凄凉凉的.那时我们的心境也真是随着也不免有无限的凄凉,甚至是伤感了.但是我的凄凉,我的伤感,并不是对于我自己一人而言的,宁是对于我们大家不可预知的未来的一种失望悲伤而已.我们走进校园,和我妹妹见了面,与她一起我们找到全面主持学校工作的校革委会负责人,谈了我们的要求后,他很直截了当明白地告诉我们,同意我妹的关系转到我校随同我校下乡.顺便吩咐旁边的办事员替我妹办转校落户手续. 办事员真是出于一片热心,很热情地替我们办手续,开介绍信.他很热情地说:--------“好的,那我就快速地给你办手续.不过你随你哥哥的学校下乡后,不要辜负我们对你寄予的希望好好干出成绩来,为我们学校争光.”看得出他完全是出于一种谅解和同情心.




我们拿到了介绍信和手续,向校领导和办事员道谢,告辞后,走出办公室.一上午过去了差不多快要吃中饭的时候.我们发现情况像我们那样湊巧的还不少,差不多又有同学和家长走进办公室来找校革委会领导,估计是来办和我们一样的事.我们走向一辆停在校广场上的卡车旁,向看守的解放军战士展示了校方出具的介绍信和手续并说明了情况,得到他同意后,我们把我妹妹的行李从军用卡车上搬下来,搬出了学校,在大街上叫住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车夫一看我们三人还带有行李,连人带东西嫌太重,去东门外路程相隔太远,执意不肯拉客.结果我们加了一大笔车资,他才很勉勉强强的答应了.并说:”我只能忍耐着吃苦了.”叫我们把行李抬上了三轮车,随后我们也上车就坐,乘客的车座,窄窄的刚好可以容下三个人的身子,见三轮车夫很费力地载着行李和我母子三人朝我们学校的道路上艰难地行驶.




离开学校出发下乡那一天终究来临了.母亲是不愿意我们这样快便离家下乡落户的,但我也必须得随同学们一道走,另一方面是校工宣队也决定了我们的出发日期了.母亲大约是看见我忧郁寡欢,她也明白我要离别的难舍的心事.当我们出发那天清早,我和同学们一道从城里乘车去学校集中.我带着父亲帮我准备好的行李,母亲执意要与我们同行,她说我父亲因工作忙不能亲自来为我们送行,她想承担护送我们的责任.我们登上汽车时,母亲戴着一顶她编织的蓝色毛线帽携着我们的行李,也随我们一道乘车前往学校,为我们送行.汽车驶出九眼桥之后旷野的寒风很大.母亲左手拿着我的行李包,右手拉着我妹妹的手.汽车行驶颠簸起来,每每使我妹妹不能伫立,或微微后退几步.母亲便侧身而坐留出一点位置,希望可以让我妹妹也坐下.沿途大家都没有说话,气氛显得忧郁而又沉默.由家离学校大约有十几里路的光景,




汽车行驶到沙河堡时,停了下来,迎接携带着行李早已等候着上车的同学.为他们送行的亲人已不便上车了,只站立在汽车旁边向他们吩咐了一些话语,之后汽车继续前行了.他们的亲友还站在路边上向他们呼唤:-----”志坚,你要记住妈给你说的话.妈不能亲自来送你了,你又要一个人下乡落户跑到农村去住那么久!我担忧你啊.”车上的志坚听着哭了起来,我也禁不住眼泪要流下来了.我听见志坚在说,请他母亲莫担忧,他会照料好自己.汽车开后,见他母亲还站在那里没有动,一直等到汽车远远地转弯了,我们才看不见她了. 志坚在车上还哭了好一会.我也带着泪花劝他说:” 志坚啊!这真是应验了一句古语”儿行千里,母担忧.你当真要好好地照料自己哦.”-----确是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眼中看来,好像是永远长不大似的,只要母亲一想到孩子长大后去远方,就会为此而感到焦愁.不过志坚母亲的悲伤也是始终令我受感动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Friday, February 17, 2012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2)--------C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2)--------C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2)--------C



在召开了下乡思想动员大会之后,又经过年级的分班分组学习讨论会,我们虽然经过了这样一番急风暴雨式的思想教育的洗涤,但思想上的弯还是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当时大部分的同学还是诚实的,经过这一个把月速成的思想动员研讨会,同学们多少都受到了这种潮流的影响,大家都认定了只有下乡落户,今后自己才有前途.大都好像迷失了航向一样, 认定非下下乡去不可,否则将来会一事无成.据我所知道的,前程比较好的同学有两条路,一条是参军入伍,在部队入党提干,但这需要具备家庭和社会关系,这多半是军干和高干子弟的特权,一般人是没有甚么希望的.我记得当时一步到位不下乡就直接参军的同学是有的,他们大多数是各大军区,省军区,市警备区负责人的子弟或是省市一级革命委员会三结合领导干部的子弟.我记忆已经不能确定了,我所能记忆的是还包括有各地区军分区负责人的子弟及一部分县人武部负责人的子弟也的确是享受这种特权的.当时同学中的精英差不多都以参军当兵为荣,而终竟担负了这个荣誉的大都是这些特权阶层的精英子弟们.



另一条路是尽全力到处去找关系选择靠近成都附近的农村落户,后者至少可以回家方便些.靠近成都附近的大平原真是一片锦绣河山,太阳光和暖,明朗的,景色葱翠着的稻田就如像一弘清澈的太湖水一样,一直展开到远远的地平线而隐没下去了.膏腴的田畴终年丰收,富厚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至少可以说居住在当地的农民的生活富裕是引起了居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农民的景仰的.因为这是一种不可遏仰的无限憧憬,到这些地方去安家落户是有很大诱惑力的.然而山区农村女孩长相端丽的父母却坚决不允许她们出嫁当地人,她们心受着成都平原农村的牵引,没有一刻是宁静过的,为了自己女儿们的美好生活,千方百计都要把她们远嫁到成都附近的农村来.在当时这是山区农村一种很时尚的婚姻.至少今后丈母娘,丈老人也可以到成都附近农村安度晚年.



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学校,学生的年龄相隔不大,也就是一,两年上下.在我们入读高中的第一学期中我们班来了一个从外校转学来的同学名叫渙之,他和我同年不同月,要比我大三,四个月.他的身材较高,看来像一个成熟型男.他是道地的成都人.他的家就在南门城里边的文庙后街,在城里这是很有名的地点.这是因为在文庙前街附近有一所很出名的学校叫成都市第四中学(现名为”成都石室中学”)是文革前市属的四所重点中学之一.现 是一所国家级重点示范性高级中学,名人文学家,戏剧作家郭沫若,作家李劼人,何其芳,曹葆华,李一氓都曾在该校就读. 文庙前街朝前走不远就是著名的始建于公元223年的刘备惠陵,它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 ,这就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公园, 园中有青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与园林相通, 园内遍种有各种林木,游客可在园内林木森森的林荫路上闲庭漫步.



渙之的性情是很娴静的,他的面貌,言谈举止,都带着一种娴静的美.我初次见他是他刚转学来我班不久.那时的他是一位很娴静的肤色白皙的青少年从校图书馆下楼走来.他穿着蓝卡其布的中山装,内衬雪白的衬衫,是一种很青春活力的样子.留在我记忆中的他始终是他青春的形象.可能是一见倾心的缘故,不久班上便有一位女同学喜欢上了渙之.这不消说这种朦胧的恋情对处在正当求学的青少年时代是很分散精力的.那女同学是真心诚意地喜欢他. 渙之学习是很用功的,白天是不大肯与大家在一起闲耍的,浪费时间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他也决不肯做,.但因为有了这样的一见倾心,他们不久便同在一个自修小组里复习功课了.这就很容易给他们提供亲密的机会.我到还是记得在夜间上自修的时候,只要那女同学给他一个暗示的符号,他们便先后溜出了教室,趁着夜色在校园内的运动场上沿着跑道散游一个钟头才回来.



礼拜六, 礼拜天学校是休假的,同学们礼拜五下午的课程结束后,总是打扫完教室,寝室和校园的清洁卫生之后,都得以进城回家度周末.休假的时候,他们也总是时常在一道,去不同地方游玩,也乐此不疲,没有厌倦的感觉.到晚上要分手了, 那女同学回家, 渙之送她回到了祠堂街,她总又要回送渙之一程.他们陷入这样的热恋情景差不多快延续到了文革.他们确是相爱.在旁观者看见他们,也有不少人质疑他们这种恋爱关系的,因为当时校方规定在校就读的学生一律不准谈恋爱,对他们恋爱关系的这种揣测怎么也是难免的.那时候的同学们的恋爱观还是很朦胧的,大概都是一种青春性的欲望者.面貌稍微端丽的女孩,他们都会以一种奇异的眼光看她们,他们都好像把她们当成了异样人士一样.



后来文革爆发了.他们都受到相当大的文革的洗礼.对突如其来的运动,他们都有一种茫然失措的感觉.运动爆发了大部分教师失去了尊严.学校的校长罢免了,校园内一片声势浩大的运动狂潮,只剩下一些性格软弱,很温和而政治地位卑微的老师尚未受到冲击,好像他们的地位都被降了两,三等级,逆来顺受,苦心惨淡经营的活下去.这成了他们当时生活的最生动的写照.学校由造反派头头掌了权. 渙之是一位文章写作的好手.比起其他同学来写大字报搞大批判要算是略胜一筹了. 渙之与他的女友及一伙趣味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参与文革的战斗队. 渙之包揽主编战斗队的战报,它取名为”五•一六”战报.他们把这份报纸办作为批判党内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的应运而生的文革式的刊物.这份小报上发表的文章包含有各种针砭时事的政论性,随笔,转载等要闻.文章的起承转合的引例大都是毛主席和马恩列斯的语录或文章,这可以说是非常的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但渙之他们却对此感到津津有味的乐此不疲,抱着高昂的斗志,带着极明确的运动意识从事着这项极令人鼓舞的工作.



渙之他们办的报在校园内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应.不久他们又把报纸带进城里去散发了.恐怕是因为小报不甚出名,又是油墨印的,文章要阐述的理论程度太浅,不象清华”井岗山”和川大”八•二六”知名度高的战报那样理论阐述的程度艰深,完全感觉不出有阅读趣味的人是有的.因为在他们兴致勃勃向过路人推荐报刊时,偏偏有人根本不屑一顾.连看都不看他们的报纸一眼.像这样的情况是常常遇见的,千方百计编辑出来,再极用心地刻在蜡纸上,经油墨印刷出来的战报却散发不出去,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都感到挺滑稽的. 当三十年之后老同学们再相聚一起时,一谈起当时的情景, 渙之一形容着,满堂的人便哄堂大笑起来.那时的同学受到的教益之深,对做事的执着程度很难祥细地说出理由来.



分组讨论会还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就是这样好像有人感到喜怒,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清,点点滴滴,却又零零散散让人感觉到很无奈.感到如此这般的无保障对自己前程的安排是相当的不完备的同学是有的.这不免使人感到很消沉.这样不规则的变化,时隐时现,一直这样地缠绕了我们好久.我在梦中感觉到就好像这样无奈地熬过了好多年.



一月中旬了.在校工宣队的主持下,全校召开了一次隆重的上山下乡的誓师大会.我所能记忆的是大会的主持者仍然是校革命会的刘主任,一开始他也是发表了一通鼓动性的演说,同学们倒也没有引起什么更大的反应了.但随后他又向大家交代了一些政策,宣读了省革委会的有关知青下乡发放补助费的文件.大会气势陡然高涨.他一再鼓励动员大家都要下农村,并宣布了政策除老弱病残外,一律下乡一个不留,任何人不得借任何理由留在城里,下乡知青的城市户口全部要下到落户的公社.由当地的公社户籍部门专职管理. 当时驻校工宣队还宣布了一些政策,总政策是除了老弱病残,独生子女并不包括在内,其余的同学一律下去,具体政策不太记得清楚了,只记得政策包括有当时国家给每个下乡知青两百元钱的安家费,用于初下乡时购置生活必需品、农具等,这笔钱是由国家分发到公社,再从公社直接拨给落户的生产队的.知青本人并没有拿到这笔钱.其余最初下乡的开始几个月的每月有几块钱,用于补贴插队初期日常生活之用.临行前每人发了一张优待卷可购买一个用于吃饭喝水洗漱,上面印有”知青”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字样的大瓷缸,还可购买一顶蚊帐,一块塑料布和一条背带.看来当时的日常用品还是比较缺乏.



当时由市革命委员会按学校划分下乡落户的地区,我校被划分在乐山专区青神县农村落户. 下乡落户原则上最大满足于同学们的愿望采取大家自由组合的形式,基本都是按文革时期的基本观点,情趣爱好,志同道合的同学自发组成的战斗队的成员来组建的落户的小组.并宣布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的同学可单独地组合在一起落户.这已经明显地在鼓励渙之和他的女友结合在一起.我见刘主任说了这番话后, 渙之的表情真是再温和也没有了,满脸都堆着笑容,很幸福的样子.这真是从进校以来所未有遇到过的奇事,以一个校革委会领导能宣布这样的政策,而且对于同学间的恋爱关系如此地加以肯定.素来这是校方最忌讳同学间有这种关系的,然而现在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却有这样大反差的变化.得到校方的这一道护身符, 渙之和他的女友还有什么顾忌呢?但遗憾的是爱情进行曲却是在这样的非常艰难困苦的时期奏响是不是演奏的时间选择得是有点很不合时宜的.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只不过是一种校工宣队能照顾双方下乡落户在一起的权宜之计罢了.随后恋人关系的公开化就像燎原之势漫延开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2)--------C



【岁月如歌---广汉知青生活回忆】(2)--------C



在召开了下乡思想动员大会之后,又经过年级的分班分组学习讨论会,我们虽然经过了这样一番急风暴雨式的思想教育的洗涤,但思想上的弯还是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当时大部分的同学还是诚实的,经过这一个把月速成的思想动员研讨会,同学们多少都受到了这种潮流的影响,大家都认定了只有下乡落户,今后自己才有前途.大都好像迷失了航向一样, 认定非下下乡去不可,否则将来会一事无成.据我所知道的,前程比较好的同学有两条路,一条是参军入伍,在部队入党提干,但这需要具备家庭和社会关系,这多半是军干和高干子弟的特权,一般人是没有甚么希望的.我记得当时一步到位不下乡就直接参军的同学是有的,他们大多数是各大军区,省军区,市警备区负责人的子弟或是省市一级革命委员会三结合领导干部的子弟.我记忆已经不能确定了,我所能记忆的是还包括有各地区军分区负责人的子弟及一部分县人武部负责人的子弟也的确是享受这种特权的.当时同学中的精英差不多都以参军当兵为荣,而终竟担负了这个荣誉的大都是这些特权阶层的精英子弟们.



另一条路是尽全力到处去找关系选择靠近成都附近的农村落户,后者至少可以回家方便些.靠近成都附近的大平原真是一片锦绣河山,太阳光和暖,明朗的,景色葱翠着的稻田就如像一弘清澈的太湖水一样,一直展开到远远的地平线而隐没下去了.膏腴的田畴终年丰收,富厚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至少可以说居住在当地的农民的生活富裕是引起了居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农民的景仰的.因为这是一种不可遏仰的无限憧憬,到这些地方去安家落户是有很大诱惑力的.然而山区农村女孩长相端丽的父母却坚决不允许她们出嫁当地人,她们心受着成都平原农村的牵引,没有一刻是宁静过的,为了自己女儿们的美好生活,千方百计都要把她们远嫁到成都附近的农村来.在当时这是山区农村一种很时尚的婚姻.至少今后丈母娘,丈老人也可以到成都附近农村安度晚年.


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学校,学生的年龄相隔不大,也就是一,两年上下.在我们入读高中的第一学期中我们班来了一个从外校转学来的同学名叫渙之,他和我同年不同月,要比我大三,四个月.他的身材较高,看来像一个成熟型男.他是道地的成都人.他的家就在南门城里边的文庙后街,在城里这是很有名的地点.这是因为在文庙前街附近有一所很出名的学校叫成都市第四中学(现名为”成都石室中学”)是文革前市属的四所重点中学之一.现 是一所国家级重点示范性高级中学,名人文学家,戏剧作家郭沫若,作家李劼人,何其芳,曹葆华,李一氓都曾在该校就读. 文庙前街朝前走不远就是著名的始建于公元223年的刘备惠陵,它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 ,这就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公园, 园中有青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与园林相通, 园内遍种有各种林木,游客可在园内林木森森的林荫路上闲庭漫步.



渙之的性情是很娴静的,他的面貌,言谈举止,都带着一种娴静的美.我初次见他是他刚转学来我班不久.那时的他是一位很娴静的肤色白皙的青少年从校图书馆下楼走来.他穿着蓝卡其布的中山装,内衬雪白的衬衫,是一种很青春活力的样子.留在我记忆中的他始终是他青春的形象.可能是一见倾心的缘故,不久班上便有一位女同学喜欢上了渙之.这不消说这种朦胧的恋情对处在正当求学的青少年时代是很分散精力的.那女同学是真心诚意地喜欢他. 渙之学习是很用功的,白天是不大肯与大家在一起闲耍的,浪费时间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他也决不肯做,.但因为有了这样的一见倾心,他们不久便同在一个自修小组里复习功课了.这就很容易给他们提供亲密的机会.我到还是记得在夜间上自修的时候,只要那女同学给他一个暗示的符号,他们便先后溜出了教室,趁着夜色在校园内的运动场上沿着跑道散游一个钟头才回来.



礼拜六, 礼拜天学校是休假的,同学们礼拜五下午的课程结束后,总是打扫完教室,寝室和校园的清洁卫生之后,都得以进城回家度周末.休假的时候,他们也总是时常在一道,去不同地方游玩,也乐此不疲,没有厌倦的感觉.到晚上要分手了, 那女同学回家, 渙之送她回到了祠堂街,她总又要回送渙之一程.他们陷入这样的热恋情景差不多快延续到了文革.他们确是相爱.在旁观者看见他们,也有不少人质疑他们这种恋爱关系的,因为当时校方规定在校就读的学生一律不准谈恋爱,对他们恋爱关系的这种揣测怎么也是难免的.那时候的同学们的恋爱观还是很朦胧的,大概都是一种青春性的欲望者.面貌稍微端丽的女孩,他们都会以一种奇异的眼光看她们,他们都好像把她们当成了异样人士一样.



后来文革爆发了.他们都受到相当大的文革的洗礼.对突如其来的运动,他们都有一种茫然失措的感觉.运动爆发了大部分教师失去了尊严.学校的校长罢免了,校园内一片声势浩大的运动狂潮,只剩下一些性格软弱,很温和而政治地位卑微的老师尚未受到冲击,好像他们的地位都被降了两,三等级,逆来顺受,苦心惨淡经营的活下去.这成了他们当时生活的最生动的写照.学校由造反派头头掌了权. 渙之是一位文章写作的好手.比起其他同学来写大字报搞大批判要算是略胜一筹了. 渙之与他的女友及一伙趣味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参与文革的战斗队. 渙之包揽主编战斗队的战报,它取名为”五•一六”战报.他们把这份报纸办作为批判党内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的应运而生的文革式的刊物.这份小报上发表的文章包含有各种针砭时事的政论性,随笔,转载等要闻.文章的起承转合的引例大都是毛主席和马恩列斯的语录或文章,这可以说是非常的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但渙之他们却对此感到津津有味的乐此不疲,抱着高昂的斗志,带着极明确的运动意识从事着这项极令人鼓舞的工作.



渙之他们办的报在校园内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应.不久他们又把报纸带进城里去散发了.恐怕是因为小报不甚出名,又是油墨印的,文章要阐述的理论程度太浅,不象清华”井岗山”和川大”八•二六”知名度高的战报那样理论阐述的程度艰深,完全感觉不出有阅读趣味的人是有的.因为在他们兴致勃勃向过路人推荐报刊时,偏偏有人根本不屑一顾.连看都不看他们的报纸一眼.像这样的情况是常常遇见的,千方百计编辑出来,再极用心地刻在蜡纸上,经油墨印刷出来的战报却散发不出去,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都感到挺滑稽的. 当三十年之后老同学们再相聚一起时,一谈起当时的情景, 渙之一形容着,满堂的人便哄堂大笑起来.那时的同学受到的教益之深,对做事的执着程度很难祥细地说出理由来.



分组讨论会还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就是这样好像有人感到喜怒,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清,点点滴滴,却又零零散散让人感觉到很无奈.感到如此这般的无保障对自己前程的安排是相当的不完备的同学是有的.这不免使人感到很消沉.这样不规则的变化,时隐时现,一直这样地缠绕了我们好久.我在梦中感觉到就好像这样无奈地熬过了好多年.



一月中旬了.在校工宣队的主持下,全校召开了一次隆重的上山下乡的誓师大会.我所能记忆的是大会的主持者仍然是校革命会的刘主任,一开始他也是发表了一通鼓动性的演说,同学们倒也没有引起什么更大的反应了.但随后他又向大家交代了一些政策,宣读了省革委会的有关知青下乡发放补助费的文件.大会气势陡然高涨.他一再鼓励动员大家都要下农村,并宣布了政策除老弱病残外,一律下乡一个不留,任何人不得借任何理由留在城里,下乡知青的城市户口全部要下到落户的公社.由当地的公社户籍部门专职管理. 当时驻校工宣队还宣布了一些政策,总政策是除了老弱病残,独生子女并不包括在内,其余的同学一律下去,具体政策不太记得清楚了,只记得政策包括有当时国家给每个下乡知青两百元钱的安家费,用于初下乡时购置生活必需品、农具等,这笔钱是由国家分发到公社,再从公社直接拨给落户的生产队的.知青本人并没有拿到这笔钱.其余最初下乡的开始几个月的每月有几块钱,用于补贴插队初期日常生活之用.临行前每人发了一张优待卷可购买一个用于吃饭喝水洗漱,上面印有”知青”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字样的大瓷缸,还可购买一顶蚊帐,一块塑料布和一条背带.看来当时的日常用品还是比较缺乏.



当时由市革命委员会按学校划分下乡落户的地区,我校被划分在乐山专区青神县农村落户. 下乡落户原则上最大满足于同学们的愿望采取大家自由组合的形式,基本都是按文革时期的基本观点,情趣爱好,志同道合的同学自发组成的战斗队的成员来组建的落户的小组.并宣布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的同学可单独地组合在一起落户.这已经明显地在鼓励渙之和他的女友结合在一起.我见刘主任说了这番话后, 渙之的表情真是再温和也没有了,满脸都堆着笑容,很幸福的样子.这真是从进校以来所未有遇到过的奇事,以一个校革委会领导能宣布这样的政策,而且对于同学间的恋爱关系如此地加以肯定.素来这是校方最忌讳同学间有这种关系的,然而现在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却有这样大反差的变化.得到校方的这一道护身符, 渙之和他的女友还有什么顾忌呢?但遗憾的是爱情进行曲却是在这样的非常艰难困苦的时期奏响是不是演奏的时间选择得是有点很不合时宜的.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只不过是一种校工宣队能照顾双方下乡落户在一起的权宜之计罢了.随后恋人关系的公开化就像燎原之势漫延开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Saturday, February 11, 2012

【干细胞注射可以修复受损心脏---多伦多的科学家干细胞治心衰】

【干细胞注射可以修复受损心脏---多伦多的科学家干细胞治心衰】





照片是:在2012年1月19日星期四实施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过程中泰伦斯 – 姚博士将干细胞注入詹姆斯•卡尔罗斯的心脏中。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之后,多伦多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将干细胞直接注入患者的心脏希望修复由严重的心脏病发作导致的受损的心肌。



到目前为止,有两个病人---第一例在安大略省------已经接受了实验性治疗,而就在多伦多总医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



这一过程包括从病人的臀部提取骨髓,处理骨髓取出干细胞,然后将这神通广大的干细胞注射到病人的心脏-------所有这一切都在同一天在同一手术室完成......



多伦多总医院彼得•芒克心脏中心心脏外科,心脏干细胞治疗项目主任博士泰伦斯• 姚说:“我们正在努力开发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医治心脏衰竭的病人,”



每年约5万加拿大人被确诊患有心脏衰竭。许多人因心脏病发作逐步形成这种病症。


姚说:“心脏病越发作,他们的心脏会变得越来越大,就越有可能他们的心脏变得衰竭,”并解释说,一旦在心脏病发作过程中心脏肌肉遭受损害,这颗心脏可能将很难泵动血液。“


心脏逐渐变得衰弱......这些患者最终将死于心脏衰竭。“


姚和他的团队近15年来一直在研究如何使成人干细胞能改善心脏泵动的能力。得到加拿大卫生部的批准,该团队目前正在测试这种新颖的治疗方法对病人是否安全。

预期寿命


●诊断患有严重的心脏衰竭的男性患者,其平均寿命是18个月。


●而女性患者被告知她们还能再活三年左右......


●目前,尚没有修复受损的心脏肌肉的治疗方法。

编译自:” Stem cell injections may fix damaged hearts” TORSTAR NEWS SERVICE

Saturday, February 4, 2012

【为进一步阐明太陽系誕生之謎, 日科考队南极寻找陨石】


【为进一步阐明太陽系誕生之謎, 日科考队南极寻找陨石】



与冰原相连的海拔1000米----3000米左右的南极索隆达讷岩石山区.位于昭和基地以西500---700公里,南纬71---73度,东经22—28度.面积与日本四国的面积相当.甚至夏季气温都在零下20度左右,大风狂吹.冰裂缝遍及四处.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条件下,第51次南极地质地理科考队赴南极除了对地质与地形进行调查外,还要大量收集数千年---十万年间坠落在南极大陆的陨石. 科考队要开动 履带式雪地车或雪上汽车,还要在帐篷或组合式的小屋中度过一个半月到三个月.



陨石成为了解宇宙大概情况的一种手段及解开太陽系誕生之迷的关键.


在闪闪发光的冰面上孤零零地突现黑色石头.在索隆达讷这类的岩石山区,很容易收集到陨石.南极大陆积雪迟早都会变成冰,经过慢长的岁月, 冰块朝低的海面漂浮.陨石一坠落地面立刻被雪掩埋,在此之后,被封闭在冰雪中. 封存着陨石的冰流动,撞上山岩,经过长期的日晒风吹,升华,陨石的颜色就露出地面.



1912年澳大利亚科考队在南极首次发现陨石.之后,很早就建立了严格管理的陨石收集机制的日本一直不断地在探索研究陨石. 到2000年为止共收集到约1万6千个陨石. 美国科考队2007—2008年收集到陨石大概超过1000个,但还是让出了陨石收集数量世界第一的位置, 它今后目标是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对索隆达讷岩石山区的科考大体上已经度过了20年的时间.新的一年又早早地开始了南极科考,很快不管多少还是找到了几块陨石.国立极地研究所的小岛秀康教授想首次发现来自水星或金星的陨石的梦想被激发起来了.



对南极地形的调查给过去气候变动的探索提供了研究的线索. 国立极地研究所的三浦英樹助教声称:”南极冰床的变动可能已涉及到了全球气候变化.”根据冰河及海水找到侵蚀和沉积的证据,手握铁锤,收集数十公斤重的岩石块,体力竞赛的劳动在继续不停的进行.



地质科考队探索5亿年前的冈瓦纳古大陆残留的痕迹.东北大学环境科学研究科的土屋範芳教授所关注的不但是岩石,而且还想了解从它里面取出”古流体化石”.一点水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被封存下来的?据称一旦这个迷被解开,也许就明白了古大陆的构成了.


编译自:朝日新聞--”太陽系誕生の謎解明 へさらなる陨石探し----セ-ルロンダ-ネ山地”

Thursday, February 2, 2012



【专家们研制出蟹状的切除胃癌的机器人】




受新加坡著名的”冷冻蟹菜肴”( chill crab dish)的启发,研究人员已经首创了一个带有一把钳子和一个针钩,可以切除早期胃癌,而不留下任何疤痕的微型机器人。机器人被安置在内窥镜上,通过口腔进入病人的肠道。用钳子夹住癌变的组织,针钩可将癌组织切割下来,然后凝固止血。在一个连接到内窥镜上的微型摄像头的帮助下,外科医生能观看到胃肠道内的情况,而与此同时他们坐在一台监测器的屏幕前.远程控制的机器人手臂----路透社


编译自:” Experts build stomach cancer robot” —REUTERS

【译英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十四行诗”忧郁”】


【译英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十四行诗”忧郁”】



Spleen



忧郁

I was not sorrowful, I could not weep,
And all my memories were put to sleep.
I watched the river grow more white and strange,
All day till evening I watch it change.
All day till evening I watched the rain
Best wearily upon the window-pane.
I was not sorrowful, but only tired
Of everything that ever I desired.
Her lips,her eyes,all day became to me
The shadow of a shadow utterly.
All day mine hunger for her heart became
Oblivion,until the evening came.
And left me sorrowful ,inclined to weep,
With all my memories that could not sleep.


忧郁

十四行诗



我并不悲伤,我已无力哭泣,
而我所有的回忆被放进沉睡中。

我看到河流变得更苍白和更奇怪,
一整天直到傍晚,我一直在关注它的变化。
一整天直到傍晚,我一直在关注
极其疲惫不堪地拍打在窗扉上的雨水。
我并不悲伤,但只是厌倦了
我曾经渴望的一切.
她的嘴唇,她的眼睛一整天在我眼前晃动
完全变成了一片阴影的幻影。
一整天我渴望她的情感
被完全遗忘了,直到傍晚到来为止。
而带着我所有无法入睡的回忆,
给我留下了悲伤,我想哭泣。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道森(1867—1900) 英国十九世纪末的颓废派诗人。1867年8月2日出生于肯特郡的贝尔蒙•希尔,他的大伯父是阿尔弗雷德•多梅特,一度曾任新西兰总理。道森,实际上一生都是在病残中度过。断断续续地住在伦敦,巴黎,诺曼底,里维拉。他对自己很粗心大意,而且同时疾病使他变得越来越衰弱,隐居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住在肮脏的 作为”出租马车驾驭员”收容所的晚餐房子里将近两年。”

道森1900年默默无闻地死去,但至少他起到了一个诗人的作用,在不很重要的现代诗人中,他是最具才华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是其软弱性情遭受强大和无情的环境冲击而导致悲剧的一生。他的诗作,非常特殊,但从来不是华而不实的,所以能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