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3, 2018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声称要从一颗小行星上抓取一小块碎片,这听起来好象很难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声称:要从一颗小行星上抓取一小块碎片,这听起来好象很难。


 在过去的两年里,依靠恒星光光压推力奥西里斯-雷克斯(OSIRIS- Rex)探测器已经穿越太阳系。像古代水手和阿波罗宇航员一样,它需要利用星座来导航穿越黑暗未知的太空空间。


当周一(2018年12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这一探测器最终抵达了它的目标,一颗与纽约帝国大厦一般大小称之为“贝努”(Bennu)的小行星时,所有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这将是人类首次以如此近的距离对一颗如此小的天体进行绕飞。贝努的直径只有约510米,围绕引力如此小的天体飞行,对飞行器的轨道控制将是巨大的挑战,因此这一阶段没有科学任务。


 奥西里斯-雷克斯(OSIRIS- Rex)探测器已经飞抵小行星贝努上空约20公里处,开始与贝努“伴飞”。 – 这距离相当于从白宫到正在操纵这个探测器的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之间的距离,很快,这颗小行星的图像就已经出现在戈达德中心太空飞行控制屏幕上了。


 经过两年的寻觅,美国宇航局发射的这一探测器已经抵达了这颗古老的小行星贝努,它是自数十亿年以来的第一位来访者。


 美国航天局小行星探测器奥西里斯-REx3日抵达小行星“贝努”,开始探测这颗可能威胁地球安全的近地天体,并有望为研究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提供新证据。


 “贝努”还有助研究太阳系的演化。太阳系中有超过50万颗小行星,“贝努”成为研究目标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形成于约45亿年前,此后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其表面碳含量丰富,可能存在氨基酸等有机分子,这与地球早期生命形成时的环境相似,因此相关研究有助探索地球生命起源。


 人类首次听到来自火星上的风声:


 编译自:NASAto grab a piece of an asteroid, which is even harder than it sounds.

Saturday, December 22, 201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6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6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http://nancangriverhotmail.blogspot.com/2010/05/1.html

 来这支高炮部队学军的一个多月里,正好赶上每年一遇的三月初春季节,在春暖花开的这些军训日子里,只要遇到天气好的时候,张班长就会告诉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将安排同学们搞一些户外高炮和高射机枪等等重武器的操作训练,虽然动作繁琐单调,但却也是足可以把部队上那种严格训练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我们军训中得到了很充分很彻底地贯彻执行了。


 最近这几天张班长又对我们提起只要遇上天气好的日子,就会把我们带到高炮训练场地去学习如何掌握高炮的射击技术,上周六的晚上组织我们在军营操场坝上观看了一场露天电影《地道战》以后,第二天是星期天我们全班同学照例休息了一天。 


从这周一上午起部队才开始正式安排我们进行高炮防空射击训练。春天已经人不知鬼不觉地就来到了这里,当清晨曙光初现,太阳就射出了它第一缕阳光,这春阳就把实在还早的时光弄得仿佛已经比平常更早了。


 尽管春夜的睡眠是很难一觉睡醒的,但早晨起床也用不着什麽东西来提醒我们,我们住宿在军营里面,我们总是参照着战士们的作息时间,他们早晨什麽时候起床,我们也就跟着他们什麽时候起床,同学们说遵循战士们作息时间的这种做法就目前对我们而言是很适用的。


 周一清晨,当军号声刚一响起,我们随着战士们起床,收拾盥洗完毕之后,走出营房,我们就在门口集合排好队伍,往操场走去出早操了。


 我们刚一走出营房,就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那时候的自然环境保护得很好,军营四周,空旷的群山都飘渺净明,远处的薄雾,都象晴朗的春天往往有的那样,显得是一层淡淡发光的乳白色,把远处的景物,笼罩在一片浅淡白色里。


 这天又是一个晴朗平静的一天,用过早餐之后,靠近上午九点钟左右的光景;赫连长指派张班长来把我们带到放有二十几门高射炮的地方。


 那是一块面积较大的空坝子。可专用来放置高射炮,训练场上,只见二十几门高炮的一根根的高射炮炮管威武地伸向天空,直指苍穹。


 进行为期三天的高炮射击集中训练就要开始了。赫连长是山东人,文革前入伍。现任这支高炮部队某连连长,他对高炮很熟悉。这次部队便特别指派他来指导我们进行高炮训练。


 对每门高射炮赫连长都打算指派两名同学上去操作。因为一门高炮需要两人合作才能完成操作:一人目标搜捕,另一人装填炮弹。


 我和周同学一起分配操作一门高炮。周同学可高兴了,一下就站在高炮上,用他带来的一块布,动手擦高炮座位前方安置的目标搜索的操作手柄,他一旦高兴的时候,就会这样作的。


 ----“哎呀!你也太勤快了嘛。”我对他说道;


 那时赫连长正站在我们这门高炮旁边,看着站在高炮基座 上的周同学正在搽拭目标搜捕的那摇动手柄,便笑着说道:-----“待会儿,我跟同学们讲解高炮操作流程和如何保养时,我倒很想这位同学来帮助我示范我所讲解的内容。”


 周同学听赫连长这一说便微笑着说道:——--“没问题的,我很愿意来协助你向同学们示范你所教的内容。”


 赫连长一听,大为高兴,两只眼睛睜得园起来了。----“哎呀,你真是一位肯努力学习,很聪明的年轻人。!“他带着满意的表情称赞地说道。


 随后赫连长指着他身旁的那二十几门高炮说道:----“现在我想分派两位同学来操作一门高炮,” 


说完他就朝最中间的那一门高炮走去,准备用它来示范教同学们如何操作高炮。看他脸上的神情就可以知道,他叫同学们按部就班地上位练习操作高炮,他只是想尽量能够早点让同学们熟悉掌握高炮的射击技术。


 此时赫连长认真地扮演着一个教员的角色,站在位于中间的那门高炮上,它与我们的那门高炮之间还隔着好几门高炮,赫连长首先向我们讲起他们这支高炮部队的光荣军史:这支部队诞生于血雨腥风的抗日战场,经受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1954年归建陆军,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


 随后他便向同学们讲解他们这支高炮部队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所采用过的击落美帝飞机的防空战术战法、那时在战场上整天看得见美国飞机飞来飞去。有时候一架或者两架,甚或是十几架喷气式飞机在天空闪过,留下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长串的烟痕。然后敌机向下俯冲投炸弹。


 --------“我们看得最多的是美军的为炮兵指定目标的侦察机。它整天在天上转来转去,给炮兵寻找目标。它常常给远远的志愿军阵地引来一阵炮弹。我们看得见那里冒烟,所以我们炮兵总是在寻找机会击落这些敌人的侦察机。” 


他十分强调过去采用的老战法已经不适用当时朝鲜战争形势下的要求了,为了不浪费时间,贻误战机。因此他们的志愿军炮兵提出了“自主射击法”的新方法。


 他认为,在“自主射击法”中采取分级指挥方式,各连把射击决定权和指挥权下放到班排,也就是各火力单元,而连长主要负责分配防空区域及火力批次,各班组搜索并通报目标,在发现并瞄准敌机后第一时间自行射击,其他班组配合形成火力拦截网。这样一来,战果显著了,击落不少敌机。我们这支曾参加朝鲜战争的部队,在战场上表现是很突出的。


 他笑着说:------” 当时我们高炮部队的战士们还琢磨出一条道理:真要让高炮在实战中真正发挥威力,砰呀訇的咆哮着,响声确是震耳,但这不意味着代表你防空力量强大,而真正强大如报纸所载在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上的我志愿军的高炮动辄构成一片火网,把敌人飞机打得落花流水样的那麽威武,才算是你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那时在朝鲜战场上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当来袭的敌机突然临空时,我军的高炮阵地一阵大响,地面似乎都震动得很厉害;近距离射击,高射炮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那是相当惊人。只见一架架的敌机屁股冒着黑烟,摇摇晃晃地急剧下坠,撞击地面爆炸起火燃烧。


 -------”但能取得这样辉煌战果也是志愿军高射炮手们流血流汗艰苦训练出来的结果,他们每位战士都定有自己的立功计划。“


 他感到兴奋地又继续说:-------“而且与过去朝鲜战争比起来,如今我们的高炮技术的发展还真是今非昔比,是进步神速了。”


 -------“采用,你说的这样的战术有什麽好处吗?在将来的实战中它真有用吗?,赫连长?“一位同学不禁持怀疑的态度问道。


 -------”有用,“赫连长多少有一点兴奋的样子说。-----”如果我们能够善于把过去的战术运用中所暴露出来的缺点纠正了,那别的部队的战友就都有所警戒而保持高度警惕,不至于再犯他们曾犯过的那样错误从而避免将来再造成重大损失了。“


 据赫连长看来,既然我们的防空战术战法已经确定了,就该进行高炮实际操作等课目为主的基础训练了。


 他还说:-------------”同学们,今天一整天的时间,都会花在高炮实际操作训练方面的内容上,因为大多数同学都想把他们的心思全神贯注集中到这上面来,好学会如何实际操作高炮来打击空中目标。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他的说话里隐含着这一层意思,好象对于自己所实施的教授方法还是有些信得过似的,但仍好象疑惑如遇到同学们对于他的一些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有些方面与同学们的观点和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时候,应不应该再向他们做进一步的解释。


 此时同学们都在积极进行瞄准、搜捕、指示目标、压弹射击等等动作的练习,每个步骤精准到位每当赫连长向我们仔细讲解操作高炮的每一动作时,而同学们总是聚拢到一块听他的解说。


 每当他讲解完之后,总是让我们每个人按照他所讲述的内容再亲自操作高炮,他的讲述生动而又恳切;还一面比着手势,一面眨着他那富有表情的眼睛,很耐心地向我们讲述。于是我们这些对于高炮射击训练还多少抱点为难情绪的外行,不但有了信心能够掌握这门高炮技术,而且想到这些就心怀感恩般地衷心地笑了。


 逝水流年,岁月荏苒,一想起在过去的抗战八年中,就因为我们武器装备落后,缺少飞机,高炮,我们的城市长期惨遭日寇飞机狂轰滥炸。不要说在重庆北碚的这片地区,就连成都市区于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八日首次遭到日寇敌机轰炸,之后成都这周遭三十多平方公里内,曾经常遭受日寇敌机空袭轰炸。 


当敌机的发动机轰轰隆隆越响越近之际,到敌机临空时,整个大地好象全死僵了,一片寂静。躲空袭警报的人们也需要这样的寂静,仿佛有了绝对的静,才经得住炸弹的杀伤。


 由于当时我们城市的防空力量薄弱,只有很少的飞机和高炮,人们那时要想听一声高射炮响也不容易。而且,那打在空中,变成朵朵云花的炮弹数目并不多,而且好象还到不了敌机的高度。那时我们的防空抵抗力量不但没有真正地逐渐壮大起来,还是那样的弱小。


 因为有了赫连长对我们讲的这番我们防空力量今昔对比的变化,所以我的脑子里,就有极端不同的观念同时并存,有的由旧日而来,有的由今日而起,当我把我国近代历史的前后变化一眼看过去的时候,我的视野里并没有折衷的中间地方,我只看到从前我国的国力衰弱不堪时候,所给国民带来的耻辱感。


 由此引起我不少回忆,我母亲是成都人,民国十九年她出生于成都市的小福建营巷,日寇轰炸机轰炸成都时,她似乎还只是一名七八岁的小女孩,虽然年幼,但已经成为躲警报大军中的一员了。


 她还记得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八日那天当日本飞机空袭来临时有四十八架涂有红膏药颜色的轰炸机由东朝西飞来轰炸成都市区,成都上空被九十六具发动机在湛蓝长空中发出骇人轰鸣的巨响声所扰动着。


 当飞机还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盘旋着寻找目标时,而此时我家的几个亲戚因来不及逃出城外躲避警报,还滞留城里西玉龙街附近的小巷里。


 他们恰也像一群待宰的小鸡似的,绝望地盯着天上盘旋着的日本轰炸机,心脏吓得缩紧了,神经是那样的紧张,每一双眼睛都死死盯着天上的轰炸机,眼中射出冷森森的惊恐的光芒,从小巷角落里射出去,连眼眨一下的工分都不敢有,目光紧随着那日本轰炸机的踪影而移动。最后飞机掉头向东方飞去,渐渐的消失在地平线上,他们那颇为惶恐的紧张情绪终于才松弛下来,终于出了一口气。


 他们相互瞅着,象是明白了什麽意思似的,一人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难道此刻是大家该笑的时候到了吗?还是因为大伙儿因大难不死该值得庆幸而感到特别高兴地才笑起来了呢?


 我外公,外婆却早于我们亲戚带着我母亲,大姨妈,舅舅们,这一大家人从市区的小福建巷营的家中逃到北门外欢心庵乡下躲警报去了。敌机在市区内胡乱地投了很多炸弹,一阵乱轰炸之后,就飞走了。全城几十万人跑了半天警报,待警报解除后,他们才又返回城里来了。


 随后我母亲及她的家人也从北门外的乡下返回到城里的小福建巷营的家中,她说他们在家里还没有住上几天,敌机又来空袭了,结果他们一家人很快又一次逃到城外躲避警报去了。

ancangriverhotmail.blogspot.com/2008/06/blog-post_13.html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18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诗人致爱人》〉一诗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诗人致爱人》〉一诗


 ;

A Poet To His Beloved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Bring you with reverent hands
 The books of my numberless dreams;
 White woman that passion has worn
 As the tide wears the dove-gray sands,

  诗人致爱人

 我用虔诚的双手为你献上
这些有我无数梦想的诗篇,
 激情消逝耗尽的白衣女郎
像海潮冲涮的深灰色沙滩,

And with heart more old than the horn
 That is brimmed from the pale fire of time:
 White woman with numberless dreams
 I bring you my passionate rhyme.


 心灵比犊角更显苍老悲凉
 盛满了岁月苍白的火焰:
 心怀无数梦想的白衣女郎
我给你带来充满激情诗篇。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19及20世纪爱尔兰最受欢迎的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出生于都柏林。曽于192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叶芝注重诗歌的形式,对诗歌语言精雕细琢,主张写诗要有梦境的朦胧,含蓄和超俗。其作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颇具音乐美,代表作有《茵尼斯弗利岛》,《心愿之乡》等。


 原诗为扬抑格除了第一行诗是三个半音步,第六行诗是四个半音步,其他均是4音步诗,原诗为八行,各行音步数为3·5/4/4/4/4/4·5/4/4,原诗的韵式为ABCA   CDBD.

http://nancangriverhotmail.blogspot.com/2008/06/blog-post_13.html

Sunday, December 9, 201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5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5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original-height="1200" /> 
每周的礼拜六和礼拜天也是部队的假日,但按部队的规定每逢周末的这两天假日战士们均须得回到部队的营房里住宿,当然我们军训的学生也得随乡入俗照章办事,同战士一样得回到军营里住宿了。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般每逢周六晚上,只要是天气晴朗的夜晚,部队后勤部门就会组织我们班同学与战士们一道去观看在军营内操场坝上放映的露天电影,如遇到下雨天就安排在军营的礼堂里放映电影。


 这不消说在每周六晚上观尝露天电影也是很容易给我们一个锻炼组织性,纪律性的好机会的。到了看电影的那晚,大家都遵守纪律听从班长命令,晚餐后准时在住宿的营房前面集合,排列成整齐队伍向电影放映场地走去。


 记得有一次是在三月下旬一个礼拜六的夜晚连队组织我们军训学员和全连战士及干部们到操场上去看坝坝电影,那天非常暖和,天气也很晴明。


 下午五时许我们在军营食堂吃过晚饭后,挨到傍晚时分张班长来了要求我们在自己住宿营房门口集合好队伍去操场坝看露天电影,我们站着排好了队伍由他领队向军营操场走去。


 不过现在让我回想一下,仍然还是记得起当时操场坝作为电影临时放映场地的情形。放映电影的一张硕大电影银幕却是挂在操场的另一头,在两根竖起来的高大的竹竿之间用绳子将一张很大的白色幕布四角撑开,上下两角分别系在竹竿上,这张幕布就被用来作为放映电影的银幕了。


 若遇下雨天要在这里放映电影实在是成问题的。好在下雨天电影可改在军营的大礼堂放映。而且今天因天晴无雨,因此地面干燥,在操场上放映露天电影是不成问题的,而不免来者众多,场地仍是显得十分拥挤。


 在场地的中央已经有一台电影放映机放置在那里了,一位电影放映员正在忙碌调试着电影放映机,之后便在这放映机上装了一盘电影胶片拷贝并试着从镜头里投射出光线到银幕上来试映。露天的剧场空气很流通,时而有小鸟在银幕前飞来飞去扑向放映机镜头前放射出的光线。


 大有风趣的是部队电影放映场地的秩序维持得很好,不象地方单位放映电影时,坐在的场地后边的观众都拥到了银幕的两边来站着看,虽然是热心,却不免扰乱场地秩序了。


 银幕后方的空地上放置了一排排的小板凳。我们全班的二十几位同学与全连的干部战士就坐在这些板凳上,怀着兴奋的心情,用期待的眼光望着银幕。我们等候着电影开映。


 此时离电影放映大约还有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张班长忽然站起来,走到陈同学身边,轻轻拍他的肩头,我又听到了他笑着说道:----“小陈,现在离电影放映尚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不如利用这点空闲时间让同学们一起来唱几首毛主席语录歌?“


 ----”活跃一下现场的拥军,爱民的和谐气氛。但是你认为由谁来领唱和打拍子合适呢?”


 陈同学答道:-----“我建议由杨同学来领唱和打拍子。她唱歌跳舞样样好,同学们哪个不夸奖她多才多艺,”


 -----“你看过她跳舞吗?”张班长顺口问了一句。


----“她以前是她们学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队员,开晚会,下乡镇,到川西北各地工矿企业巡回宣传演出总少不了她,跳蒙古舞,西藏舞,说山东快书,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等陕北民歌,样样好!“


 -----”她们学校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还时常下连队,有时候还要到工程兵的工地现场去表演给战士们看。女同学一到工程兵部队,除了演出之外,总要帮忙战士们洗衣服,补衣服,折洗铺盖。“


 -----“她们的积极性可高了,你还真没有办法不让她们做这些事,哪怕你把衣服藏好,她们也会找出来帮你洗了。”陈同学眉飞色舞地说着,他好像过去曾同她一起到过川西北的工矿企业,解放军部队去演出过似的。


 张班长感到惊奇,便问陈同学:----“还看不出来她是一个浑身都散发着文艺细胞的青年。“


---”张班长,你不晓得?这个杨同学不喜欢人们称她为文艺青年,却喜欢笼统地称呼她的名字就行了。郑同学为这称呼曾委婉地向她提过几次建议,可是她坚决不接受这建议,郑同学也拿她没有办法。“陈同学面带笑容地说道。


 随后张班长走过去找到杨同学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想邀请她来领唱及指挥同学们现场合唱毛主席语录歌。她感谢张班长的好意,便对他老老实实地解释她有不大喜欢出风头的习惯。她为此竟还是谢绝了张班长盛情邀请她担任领唱的好意。


 他们就这样谈起来,她先不肯接受张班长的邀请,并一再谢绝。她还笑着说:---”张班长,我不是不愿意担任领唱和指挥。我一见到这里操场上坐满的都是这支部队的解放军同志。就有点胆怯,怕自己不能胜任此重任而当场出丑!“ 


张班长便诚诚恳恳地做她的思想工作,他说:---“你是一名班干部嘛,又是一名文艺积极分子,你应当带头起表率作用才对!自己有音乐才华,能歌善舞,又能指挥大家合唱,难道还不愿意站出来起带头作用领着大家唱歌吗?”


 他的话讲得好,也没有多讲出什麽大道理来,不知不觉地竟把她说服了,最后她愉快地接受张班长的邀请,表示愿意领唱并担任合唱指挥。


 她点点头笑答道:----“好罢,让我来试试吧!” 随即她站起来,按照张班长的意思向在场的我们班的同学们说:---“同学们!张班长建议我们利用现在电影开映前的这一点空闲时间,想要我带领同学们唱几首毛主席语录歌,鼓动一下现场的拥军爱民的和谐气氛,同学们愿意吗?”


 ---“愿意!”同学们兴奋得高声回应道。


 现场没法跳舞,同学们只有唱歌。我门全班二十多个同学坐在小板凳上,大家的声息随着杨同学的指挥整齐地唱出《大海航行靠舵手》,当这首歌唱完后,坐在我们四周的连队战士老是要求:---“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随后我们又加唱了一首《世界是你们的》。我们的人虽不多,节目可不少。时而,男同学小合唱,唱快板,时而,又是女生小合唱,节目个个精彩。


 不过战士们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歌一会儿就唱完了。战士们老是要求,再来一个。最后只有杨同学为大家演唱了一首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听她唱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想起了当年陕北的刘志丹及他的战友们迎来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的情景,每句歌词都好象落在我们心坎上一样。唱得我们心里真暖和。


 而此时夜色渐渐深起来,和煦的春风也刮过来了,连串无数的春风一阵一阵从南边一个跟一个吹来,把我们正在进行着的大合唱的声音分化成了三种。低音,中音和高音都能在里面听出来。


 我们全班同学满怀深情唱出的歌声掠过操场,飘向远方。这歌声听起来好象就变成了一种共鸣的和声了,它从人们耳边拂过,听起来非常清晰,听惯了这歌声的人,对于它发出的美妙的旋律,都能亲切觉出。


 然而这歌声给战士们的印象却是强烈的,他们还说我们唱得他们心里真暖和。离电影开映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在我们唱完了最后一首歌时,张班长宣布我们班同学的合唱结束了。


 自我们进场入座算起差不多等候了半个多小时电影终于开映了。这时只见一道猛烈的亮光突然从我们后面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里向我们前方的银幕上投射过去。坐在银幕下方的观众都照得很分明了。随着悦耳的音乐响起,八一电影制片厂 的‘闪闪发光的天安门’ 标志性的镜头出现在银幕上。


 -----“那是放映的什麽电影?“一位坐在我旁边的同学问道。


 ----“应该是一部打仗的电影吧!”我漫不经心地回答道。


 ---”啊,你说对了!是一部打仗的电影。“他见银幕上映出了“地道战”三个字。 


----“这该是一部上映过多少次的老电影了罢!“我接着说道。


我初次看《地道战》这部电影是在一九六六年元旦过后的一个礼拜六的晚上在川师大校园的广场上观看了这部电影。当时我是川师大附中高二年级的学生,那时学校早就停课了,同学们都在搞运动。


 之后《地道战》这部电影我在成都也看了很多回,其实对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都相当熟悉了,但是这次在部队学军时,再观看这部电影,感觉到意义就不同了,就更能亲切觉出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是很感人的。


 《地道战》这部电影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真实的战斗情节。


 这部电影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任旭东执导,由朱龙广主演,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截至2012年,已创造出共30亿人次观看的记录。


 朱龙广在电影“地道战”中饰演的高传宝的光辉形象不亚于著名演员张勇手饰演的赵平原。年轻的高传宝在地道战中以战功显赫而著称。


 他是一位游击队的领袖,魁雄有谋善用兵,出奇设伏,算无遗策。其领导的地道战打得日寇魂飞胆散。他不仅会用兵,而且还会动员群众参战,地道战结合巷战。


 巷战不支又转为地道战杀伤敌人。无始终不渝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终于全歼来犯之敌,最后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


 之后我还又曾获得过数次机会观看了‘地道战’这部电影,过了若干年,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和歌曲都渐渐地模糊了,只有朱龙广和张勇手等演员在银幕上展现出的英雄形象还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


 十点半钟的光景,电影放映完了。观众多,座场宽,离场时,秩序井然,没有发出喧哗的嘈杂声。连队的战士们和我们班同学们依然自觉地排成整齐的队伍,每人拿着自己坐的小板凳,步行回到营房休息睡觉去了。明天我们班的同学们还将继续进行军训的操练。

Saturday, December 1, 201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4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4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军营大门外的一条布满军用大卡车深深车辙印迹的马路经过一座石桥。马路两旁夹杂着桉树和桦树,已经长出来的树叶现出春天葱绿的颜色。道路两旁展开田野,农舍的黄褐色的稻草屋顶出现了。


 白昼完全放晴,云开雾散,太阳高高地升到竹林上空,不论是受雨淋湿的庄稼和水塘,还是路边长的野草和田边水沟流淌着的水,都迎着阳光明晃晃地发亮。


 沿着这条马路朝前走一里路远,有一条几百米长的小街,街上除了开有茶馆,杂货铺外,还开了一家饭馆。


 为了承若自己先前对张班长及几位同学许下的请客的诺言,想感谢他们对这次射击比赛自己取得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的支持,射击比赛完之后的第二天下午我趁有空闲时间便前往那家饭馆去买些卤牛肉,卤豆腐干和油炸花生米回来犒劳他们。


 那家饭馆还有酒卖,另外,我还打算在那儿再买些白斩鸡带回来下“酒。”这家位于乡场上的饭馆卖的白斩鸡的味道是出名的好吃,在这方圆附近一带是闻名的。那是很简单的一种做法,把鸡在白水里囫煮,煮熟后切成肉片伴以红油辣椒,酱油。


 但那店家用来拌鸡片的佐料确是精心制作过的,味道独特。而且只有用他们自制的佐料拌出来的鸡片才是最可口的佳肴。


 我也买了一只白斩鸡。老板把鲜嫩的鸡肉切成大片用一张油纸包好,再将伴鸡片的调料汁放在一个土碗里,让我分开带回去,他说吃的时候再将调料拌在鸡片中,这样鸡片的味道吃起来要鲜美得多。


 我很感谢这家饭馆的老板他使我们把他的饭馆经营的鸡片美味领略了,但结局似乎还真是名副其实的味道好。 


而此时正是温暖的初春三月天气。这条小街上的房屋,青瓦房顶经过一夜春雨的洗礼,空气也变得很新鲜了。这时候没有风,不过即使起了风,也只会刮来一股清新的空气,饱含着田野散发出的那种独特气味。


 今天不是赶场天,街道上行人稀少。就连这稀少的行人也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不冷不热的天气,连日阴晴不定,有时夜里总有一阵小雨。所以就在正午之后不久,我走在这条公路上仍然感到相当的清爽,有汽车驶过,也看不见尘土飞扬。


 我就这样清清爽爽,洒洒脱脱走了一里路,之前我站在这条小街上,老远就看见掩映在树木森森之处的我们军训部队的营房,营区里有很大一片房屋,绝大多数是平房。


 我匆匆赶路,极力想把饭馆老板替我打包好的卤菜和佐料带回我们住宿的营房去,当然部队的条例规定是不容许将外面的食物带进营房食用的,但这次颇为开恩的是竟破例地允许我可将食物带入营房了。


 不一会儿我就走到军营大门口,见一位执勤的哨兵手扶着一杆立在他脚边的半自动步枪,端端正正地站立着守卫哨岗,静悄悄地连口令声都听不见,我一经过他面前,他就向我致礼,并示意让我进去。这真是出乎我预料之外的事,想不到他竟对我这样的友好。


 我们住宿的那栋营房算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室内颇宏敞,听说是营区内最好的营房。有明朗的电灯,有舒适的寝具,有慷概热情的主人,真是令人有如归之感。


 响午过后不久,当我携带卤菜回来的时候,想象着张班长,陈同学,郑同学及周同学,这几位同学都应该在营房里,这时张班长可能正在为我们这次简单的聚餐准备了几个杯子打算以茶代酒来庆贺我荣获这次班级射击比赛的第一名。


 这以茶代酒也是我们怕违反部队绝对禁止在军营内私自饮酒的严格规定所采取的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措施了。


 当我接近营房时,从一扇窗户望进去,见一个青年战士,身材不高,生得干练,身上穿一件崭新的草绿色军服,脚上穿一双军用胶鞋。他迈着又轻又快的步子走过来,提着两个刚盛满开水的热水瓶,瓶里装着滚烫的开水,胳肢窝里夹着一卷报纸。


 当我走进屋来的时候,我仔细一看此人原来就是张班长。他也看见了我便说道:----“哦,原来我们班的X同学回来了,”他说着,把热水瓶放在那些茶杯的中间,把报纸交给郑同学,让他放在旁边的一把椅子上。


 张班长很高兴地大笑起来对我说: -----“啊,妙极了,你替我们买到这麽多再好吃也没有的卤菜回来了。我们要不要现在就吃?要不,你先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我把买回来的这些卤菜放在桌子上,一样一样地打开让他们看。同学们都欢腾起来,都在叨念这些卤菜的名字:-----“卤牛肉!···········!”


 陈同学一瞧就不由得赞叹起来了:-----“这白斩鸡片和卤牛肉可真是太好吃了。我向来就喜欢吃这两样菜,每逢节假日都得买点这些卤菜来尝尝。哈,哈,哈。好,可惜我们不能喝酒,” 


他嚷道,指着一只茶杯:----“我们只得饮茶代替喝酒了。”


 那时候因条件所限大家都不大讲究吃,只要每顿有一样俏荤菜就行了。此时房间里的气氛活跃起来了。茶叶分别放在玻璃杯里倒进滚烫的开水,顷刻间茶水的颜色发黑。


 于是大家就都凑到桌子四周坐好,那些卤菜---卤牛肉,卤豆腐干,油炸花生米,白切鸡片,伴鸡片佐料都摆出来了。 每人面前摆上一杯茶。


 我举着筷子劝菜说:----“大家不用客气,请吃!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表示十分感谢各位帮助我在这次射击比赛中取得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我刚从靠近军营的一家乡场饭馆买来的卤菜,虽然厨师不出名,但卤菜的味道还是好的。“ 


大家却很赞同我的意见,都说这些卤菜好吃,并说:----”这家饭馆的厨师很会做卤菜,特别是那调味料很提味!“


 大家纷纷喝茶,吃卤菜,谈天。郑同学坐在首席,不时张罗着,给大家倒茶。其余的人都把茶杯递过来方便他朝他们杯子里倒开水。


 陈同学越吃越高兴,不停地夸奖菜好吃。今天却是大家都吃得很高兴,一张条桌上,围坐着六个人。人虽不算是太多,大家还是吃得很起劲的。


 陈同学端着茶杯喝茶,旋喝,旋向张班长说道:---“X同学请客,让我们各位很开心地吃到味道这麽好吃的卤菜,这实在是同学们之间友情可感的一例实证,我们不求名,不寄情予发财,只求与同学们之间的同心之交。“


 然后,他开始兴致勃勃侃侃而谈:-------”同学们,我们都经历了从七三年秋入学到如今算起来才一年半的学校生活,在学校里所过的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以及这一个月来在部队学军同战士们一起所度过的这段生活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同这些战士们待在一起长途拉练,每天的操练是很锻炼人的。“ 


-----“尽管这里的生活极其辛苦,单调,可是我仍然觉得好得很。每天操练步行十几里路,吃得好的伙食,操练几天以后休息半天来开会,总结经验,这使得同学们的身体强壮起来。“ 


----“再者,我们和战士们的交往,给我们揭开了我们以前一点也不了解的军营战士生活的各种乐趣。目前和战士们一起生活,这照有些人的说法‘这样的生活是相当乏味,枯燥单调,艰苦的。’


 ----“我不但从来没有这样想过,甚至是连想也不愿意这样想的。是啊,当初动员我们参加军训的时候,我很不想来,”


 陈同学又说道:---“其实我倒应该永生永世感谢我们这次参加的军训活动才是。现在我长了不少见识,象这样的见识,我们在学校是一辈子也得不到的。”


 张班长点头叹道:------“有你这样一番真心实意的表态,还怕今后做不成一番事业的?” 


我见陈同学只顾说话,忘了吃菜喝茶,我劝他吃菜并说道:-----“卤菜虽不怕冷了!但也要赶快吃才好吧!” 


-----“啊!哈哈!好的,遵从主人建议,我得吃菜了。”陈同学边说边用筷子夹了一片白斩鸡送进嘴里。


 此时,当郑同学又开始给每一位同学的茶杯掺开水时,周同学说:-----“人太少了,吃得不起劲,应该把杨同学请来凑数。杨同学样靓,德高量雅,人又有趣,同任何人都说得拢。“


 可惜这会儿杨同学也同张同学,李同学一道去做其他的事情去了。这也是常会遇见的事。


 ----”下次若再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把杨同学请来!“周同学边说边把自己的茶杯伸过去,让郑同学给他掺开水。


 最终摆在桌上的摊开在四大张油纸上的卤菜,---卤牛肉,卤豆腐干,白斩鸡片,油炸花生米一扫而光,吃得一干二净。


 餐叙完毕后,我照例讲了一番抱歉话:----“今天招待大家不胜敬意啦!你们是说得多,吃喝都少。好不好今后若再有机会我再好好地招待大家一次。” 


下了席,张班长很勤勉地将桌面留下的残物打扫干净,郑同学将将几个茶杯清洗了。随后大家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Monday, November 19, 201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3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3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下一个军训课目该轮到是训练实弹射击打靶了。就在我们几天前长途拉练从农场返回高炮部队军营途中经过了这支部队营房背后的那座小山,山脚下的一片空地便成为了这支部队的打靶场。靶场四周围是一片田野和树林,通往靶场的路边杂草丛生。


 打靶场北翼的尽头处竖立一排靶子 ,用来练习瞄靶或用来实弹打靶用的。离靶子后面200米处用一只只沙袋垒起一道几十厘米高的刚好可以托枪的防护埂,我们就卧倒在这道埂后面的一片空地上,左手托着放在沙袋上的半自动步枪,右手食指扣着它的扳机瞄准靶标。


 当卧地持枪瞄准靶标时,内心是感到很费力气的。食指顶上扳机,总不免要用两手把枪紧紧地握住着,以防晃动瞄准不了靶标。有一次我就因为卧地上练习持枪瞄准得过久,竟很怪异地感觉着一种不可言喻的快感。


 快感过后,异常的感觉着疲倦,便想合上眼睡上一觉了。就这样到后来一旦我一躺下瞄准靶子时间稍长一点竟会很怪异地感觉着一种不可言喻的快感。但是平时训练强度过大,未免感到太吃力,况且自身体上也不足以支持这种生理上快感的频繁出现,再者怕以后自己便要时常来贪享这种快感致使自己当众出洋相,闹出丑闻来。于是乎后来自己努力克制着把这种快感压下去了。


 我便在以后练习卧地持枪瞄准时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再贪享这种快乐了。我把这种快感当成了自己的一大忌讳和羞耻感,作为一种随时需加以提防的东西。


 但是私下一细想毕竟只是内心的自咎及道德的责备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什麽裨益呢?已经盈满了的水挡在闸门内的总得要让它泄出来才能得到恢复平静的时候。这种性生理上的成熟实在是无可如何也不能硬性遏制它的,能够的时候最好是疏导它,使之少接受刺激性的东西。


 当然在文革时代这是一个很难启齿的问题,当时我极力回避着在同学们面前谈及这方面的事,一是怕人说闲话,二是怕别人把这事于政治方面挂钩就会引起大麻烦了。


 后来又有一次我因卧地上练习持枪瞄准得过久,那种很怪异地快感又一次出现了,我马上站起来踌躇了一下,不敢惊动其他同学,便又找个借口暂时去干一下别的事去了。无形中想让这种感觉慢慢地消失掉。


 留在我记忆中的对这个因练习射击产生快感的回忆我始终觉得这不是我的性觉醒最初的征兆,而我性觉醒最初的征兆是发生在文革爆发后的初期的一天。时候是暮春,初夏的天气,天日是很晴朗的。那时文革已经爆发,学校已停课,在搞运动了。


 那天响午的时分,用过午饭后,我一人走到学校的校园门口来,看见我们年级的一位校花背着我手拿着一摞文革的宣传资料站在校门外面。她在那儿了望。她身高有一米七,穿着一件雪白的衬衫。她是一位十分年轻的姑娘,留着一头不长不短的秀发,现出精力充沛的红润的脸色;


 她面貌很俊俏。在蓝天白云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微风不断地吹拂着她的一头秀发。我睁大眼睛瞧着这个漂亮的姑娘。我在这时突然起了一个怪异的念头,我很想去抚摸那位姑娘的垂坠在她雪白脖子上的秀发。但奇怪的是我这个念头也不敢走去实现。我站立在校园门口踌躇了好一会儿,我假装着没有注意她似的,便又转回校园里去了。


 这个留存在我脑海里的回忆我始终觉得是我性觉醒的最初征兆。一-----其实在文革中后期,和当时的社会起了剧烈的变化一样,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理发育也起了剧烈的变化。那最初的征候怕是当男女之间发生性关系时,如果未公开也算不上是什麽大问题了罢。


 但在那时这也表示着一个社会的变革。其实年轻人的性觉醒早已经是暗流汹涌了,只是甚少对此有公开报道而已。在当时很流行的是有多少造反派组织头头与他们的女性同僚或下属相好,这种倾向好像一直延续到文革结束,甚至到现在都还支配着。


 这本来是同学们之间个人的感情问题,只要不是违法的,外人也就无权置缘了,但在这儿也表示着一种文革社会也在起变化,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对外逐渐开放,一般人的性生活包括夫妻间的性生活已不能象过去那样幽闭了,随着生存竞争的压力也逐渐变大了。所以一切的生活包括性生活只要所谓不是违法乱纪的,便被管控放松,趋于简易化,敏捷化了。


 这次的射击训练在我们一个多月的军训当中是一个令人充满希望和有成就感的军训课目。不为常人所知的是,同学们都经历过了长时间卧地持枪瞄准目标的艰苦训练,他们不仅需要克服只有五发子弹的限制,还需要克服部队靶场艰苦的训练环境的考验。


 虽然同学们的经历不同,然而,却都仿佛经过自然界选择,试验的优良种子一样,一经撒向土地里,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得到正常的发芽,生长,但开花和结出丰硕的果实来就不一样。


 曾经有好多次,在我们长时间枯燥训练不得要领的时候,我们都能够得到的那气质豪迈果敢,脸上浮现着无牵无挂的笑容的张班长的帮助,当他谈到他以往在部队射击训练时的心得体会时,他都会坦荡地传授给我们。 他声称 简单把卧地半自动步枪射击练习分为几个部分:1.卧姿2.握把3.瞄准4.板机控制5.呼吸6.跟进。他还酣畅地笑了起来说:----“你只要在射击训练中掌握了这六项要领,在以后的射击比赛中就会取得好成绩。他个人认为,板机控制是最考验一个射手水平的。扣动扳机的时候,发力要均匀。是缓缓的扣,在射出去的一瞬间要自己有点意外的感觉才好。发力均匀而向后。”


 而且从他的眼势和说话口气看来,你完全感觉不到他在夸耀自己的曾取得的成就,正如体育界一个射击健将会毫不经意清描淡写地说他自己是世界冠军一样。语气平和并不为人注意,态度也是谦虚谨慎的。


 七五年三月下旬的一天,我们的一场射击比赛正式举行了(我们射击比赛就安排在参加军训两周之后的一天。),地点就设在部队的射击场上。


 这天早晨我们全班同学排成队伍在张班长带领下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军营大门口走出去,沿着军营围墙外的一条小路绕到它后面的属于部队的那个打靶场去进行射击比赛。两地相距约有两里路远。但都归这支高炮部队管辖。


 虽然是一个大晴天,风也刮得很猛,以至我们有时不得不担心这次射击比赛是否能够所取得好成绩了。当我们到达射击训练场的时候,射击比赛的准备工作已经早开始了。我们正碰上的是张班长他们班上的两位战士正在为比赛竖立靶标,他们正在按部就班,安安静静地在为我们工作着。


 我们是看得出他们精神集中的,紧闭着双唇,带有一副少有的严肃相。他们见到我们也很兴奋,当张班长看到他手下的两位战士正在忙碌地作赛前的准备工作时没有打扰他们,等他们忙完后,才向他们提出几个重要问题,并要他们立即着手去解决。


 现场射击比赛将按照班分组进行,每组6至8人,每人5发子弹,射击点距离靶位200米同学们在安全区内等候,比赛的同学由教练员有序带入待射击区;每个射击点都有部队派出的校靶员巡视,张班长向同学们讲授射击程序,强调安全事项。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的答复后,就吩咐把排在队伍前排的六位同学先叫出来参赛。然后再轮流到每位同学依次序出来参赛。


 打头的一个是陈同学,由于军训中没有时间理发的缘故,他的头发长得很长和满脸雀斑,他穿着一件对他身材来说显得太肥太长的无领章的军便服。他提着枪一走到射击位置,就卧倒在安置有垫子的地上用枪对准目标,把他的两只手使劲贴紧枪,同时翘起他的食指扣着扳机瞄准前方的靶子。


 第二个被点名参赛的同学是杨同学,她一走过来,队列里所有男人的眼睛就一齐转到她那边去很久都没有离开她的漂亮的脸蛋。她的亮晶晶的大眼睛,她的军绿色外衣里隆起的一双丰满的乳房 ,就连已经卧在地上瞄准的陈同学在她走过他面前的时候,他也仰卧着身子回过头来目不转睛地瞧着她,直到她走过去,找到她射击位置卧在地下铺的垫子上为止。


 后来她已经安顿好卧下了,众人才好像省悟过来这不大对劲似的,赶紧扭过脸去,打起精神,直着眼睛瞧着前方竖立起的靶子。


 随后陆陆续续又有4位参赛同学,其中还包括我被点名卧倒在射击的位置上准备射击。张班长等着我们六位参赛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上安顿好了之后。而此时部队校靶员刚好站在他的位置上准备行使他的职责了,张班长就转过脸去对他说话。射击比赛例行的手续开始了:清点参赛的人数,强调比赛安全问题云云。


 为了确保整个实训射击的顺利进行,部队的有关部门对各环节严密部署:与我们系派来的临时负责人张老师等积极协调,落实靶场、枪弹等问题;


 张班长组织我们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4天的射击预习培训,让同学们掌握射击的基本技巧;临射击比射那天,召开军训实弹射击动员大会,落实各相关工作。


 同学们早就期待这一天,热情非常高涨。“我们都想赶快去打,但是又有些害怕,毕竟是第一次碰到真枪实弹。同学们都是第一次参与实弹射击,大家都严格遵守教官张班长命令听从他的指挥,整个实弹射击训练任务进行得井然有序。比赛之前这四个基本射击动作---”卧倒、装子弹、瞄准、射击,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均在张班长指导下已经进行了反复练习,基本上大家都练习得有些滚瓜烂熟了。


 张班长自然要尽量要求我们在这次比赛中能够射击出好成绩来。在驻渝高炮某部队接受军训的我们这22名西师外语系英语专业73级三班的学员被分成四批参与这次射击比赛。


 第一批参赛的六位同学,随张班长“卧姿装子弹”射击的一声令下,打出了自己军训生涯的“第一枪”。“4号靶位上靶5发,共50环!”随着报靶员从手提扩音喇叭传来的声音,整个靶场瞬间沸腾了起来。军训学员六连战士XXX按照前期所学动作要领,规定时间,发发命中。当我一听到这位优胜者竟是我时!我狂欢起来了!我一手举着我用81—1式半自动步枪,一只手在空中挥舞着欢呼!


 我回想起来,想不到我用81—1式半自动步枪200米的打靶成绩公然赢得了全班第一名,这更增加了自己的信心。感觉到此前自己所有一切艰苦训练不消说都是值得的。


我那时觉得自己真是荣幸,得着了这样一个意外的报偿真是太值得了。 此时射击声突然停止了。远处转来了校靶员的拍掌声和欢笑声。但这些声音好像马上撞在平静的水面上散开了,又由空中吹拂着的微风送到靶场的另一端,不一会儿全靶场的人都知道我获得用81—1式半自动步枪200米的打靶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不消说我是感到很高兴的,张班长和同学们都赶来向我道谢和祝贺。但他们好像事先串通好了似的,要求我到附近的小镇的饭馆里给他们买些卤牛肉。豆腐干或者油炸花生米回来下酒。以庆贺我取得的成功。我也满口高兴地答应了。

Thursday, November 15, 2018

Sunday, November 11, 2018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库尔湖上的野天鹅»一诗

译爱尔兰诗人叶芝«库尔湖上的野天鹅»一诗





The Wild Swans at Coole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The trees are in their autumn beauty,
The woodland paths are dry,
Under the October twilight the water
 Mirrors a still sky;
Upon the brimming water among the stones
 Are nine-and-fifty swans.

库尔湖上的野天鹅

 秋天树林景色优美,
 林中小道十分干爽,
 十月暮霭里,湖水
 倒映出一片宁静的天空;
 在漫溢过乱石堆间的湖面上,
有 五十九只靓丽天鹅

 The nineteenth autumn has come upon me
 Since I first made my count;
 I saw, before I had well finished,
 All suddenly mount
And scatter wheeling in great broken rings
Upon their clamorous wings.

 从我开始计数以来
如今已是十九个秋转瞬即过;
我还来不及数完,就看见,
 突然间她们全都飞向空中散开
 围成一个破碎的大圆圈盘旋
大声拍打翅膀。

 I have looked upon those brilliant creatures,
 And now my heart is sore.
All's changed since I, hearing at twilight,
The first time on this shore,
The bell-beat of their wings above my head,
 Trod with a lighter tread.

 我望着这些优美的生灵,
突然我的心感觉一阵酸痛。
 一切都变了,自从我在湖边暮色中
第一次听到,
 头顶上如银铃般拍翅声,
我脚步轻快地而行。

 Unwearied still, lover by lover,
 They paddle in the cold
Companionable streams or climb the air;
 Their hearts have not grown old;
Passion or conquest, wander where they will,
 Attend upon them still.

 情侣双双相伴,不知疲倦,
 寒冷水中双蹼划行
齐翱翔或展翅飞向天空;
她们的心尚未老去;
无论去那里漂泊,她们,
 仍然有着追求或者激情。

 But now they drift on the still water,
Mysterious, beautiful;
 Among what rushes will they build,
 By what lake's edge or pool
Delight men's eyes when I awake some day
To find they have flown away?

 此时她们漂浮在平静水面上,
 神秘而美丽绝伦;
她们将在何处的芦苇丛中筑巢,
 那一个湖边或在那一处池塘边
 使人们眼前一亮,赏心悦目
可有一天我醒来一瞧
而发现她们已经飞走了?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19及20世纪爱尔兰最受欢迎的诗人。曽于192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叶芝有长期在爱尔兰和英国学习和生活经历,其诗作善长描写大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意象鲜明,具有象征性和哲理性,他的诗还具有神秘主义倾向。这一诗共五节。按照6/6/6/6/6形式排列。

Thursday, November 8, 201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2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2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取自网络)


 我实在没有想到。也是我最忘记不了的是在“我们参加军训的部队向每位同学都发了一支货真价实的81—1式半自动步枪”,而发枪的这件事竟然成为了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我仍还记得在我们军训生活中最充实且愉悦的经历之一,便是拥有一支货真价实的81—1式半自动步枪。我使用这支枪进行过实弹射击并在射击比赛中曾取得过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且还用这支枪对着靶子练习过拼刺刀。


 张班长带领我们这一群背着81—1式半自动步枪的人从军械库往操场快步走来。只看同学们那雄赳赳的摸样,便晓得他们这就要上阵去练习拼刺刀及瞄准打靶去了。


 我们这群人走到操场跟前,都掉头望着张班长盼望着他指导我们下一步的军训,这时候他领着我们走到操场左边排好队。他站在旁边微微地笑着说道:


 ----”同学们以六人为一组听我口令端起你们的上了刺刀的枪向前冲,朝前面60米远的距离设置的稻草人靶子戳进去。“ 


其实大家早就在等他发出口令了,同学们以六人为一组的队形已经散得很开。连顶年轻的丁同学都把上了刺刀的半自动步枪朝胸前靠,以半人高的靶标为目标,只听张班长一声令下,便端着上了刺刀的枪就立即向前飞奔向目标,冲到它跟前,向它刺去。


 这时没有一个人迟疑,也没有一个人出声,尽管大家先前没有一个人练过刺杀,看着那寒光闪闪的刺刀刀刃,没有人变脸变色,更没有一个人想到害怕。


 陈同学这时什麽都不考虑了,他的脑子仿佛凝固成了石头一般。他凭本能地把全身力量都聚集在刀刃上,要选择稻草人靶标那貌似人一样结实的胸膛部位,以便他的刺刀不偏不倚的扎进去。


 同时,他把全身力量聚集在一双手上了,----这倒毋宁说是聚集在十根手指头上,他几乎把那支枪的用木头做的枪柄都捏出水来了。而此时,他还把全身力量聚集在双腿上,-----具体地讲而是聚集在两只又长又阔的脚板上,他每一脚伸出去,都踏得稳稳当当,由于腿长,大跨步向前冲刺靶标时还显得十分轻松。


 在操场上树立起的每一个靶标离我们有六十米远的距离,当发起冲刺时,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疾速地向前奔跑冲向 60米开外竖立的稻草人靶子,朝它的胸膛部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戳进去。


 这时张班长发出一声口令:----“注意!向前冲!拼刺刀!跑步!”


只听得这一声令下,陈同学已经冲在善于奔跑的丁同学的前头,几乎是全班的最前头。他低着头,弓着腰,目不旁视地朝前奔跑,对面那个应该被他刺刀戳进去的是蒙在一层黑布底下用稻草扎的人形靶标的胸脯部位,


 在他快速奔跑的过程中,目标离他越来越近了,看得越发清晰,也比刚才看见的大了些。那吸引人的稻草人靶子的这家伙,牢牢树立在那里,好象生了根似的。


 它为啥不象自己那样向前跑动?他非常希望这家伙能够跑动。那吗,他与它快一些接近,挨拢。如若他与它挨拢之后,便一定得胜,只须一刺刀戳进去,-----这最新式的81—1式半自动步枪筒上插的是钢火最好的刺刀,用它一戳保准就进去了,准会从前胸透到后背,他是有那么大力气的。


 快了!快了!大约只有二三十步远了,蒙在那片黑布下的突起的稻草人靶标胸部上的每根稻草都看得清楚了。他心突突地连连往胸口上跳,呼吸揣不过气来。当他要接近它时,他突然鼓起勇气喊出一声“刺杀”,一刺刀戳进靶标,从它的前胸透到后背。


 这一场拼刺刀的训练---是同学们与稻草人进行实战相搏的一场真正的恶战,练刺杀便是这样开的头,差不多也是这样收的尾。陈同学后来回忆起来,实战中敌我双方真正拼刺刀的时间,大约不过几秒钟,这决定生死的时间,然而这却是人生经历上感到无比漫长的一段时间。


 当刺杀演习刚完毕,参加训练的同学都齐集到操场旁边,听张班长对我们的刺杀演习作总结。两位训练中表现得好的同学洋洋得意站在队伍最前头。这两位同学就是陈同学和郑同学,他们两人的体格一般的来讲还算魁梧奇伟。


 当训练开始,张班长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之际,说不出的有一种威风凛凛的气势,全场的同学们都觉得由张班长来指导我们训练,毕竟不错,这一次对我们的训练评判下来应该是还算是可以的。


 但等到他一开口,才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他本着以部队正规训练的教材来要求我们,和他当年在部队入伍时候自己所接受的新兵训练时的亲身所得的体验相比,对于我们这些初来咋到军训的学员的表现,当然看不上眼。


 他居然毫不留情,但是非常中肯地把同学们拼刺刀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说出来了,但并没有把每个人批评得全无是处,只是提出来希望同学们能改进拼刺技术。


 张班长说道:---“形式上的同学们的拼刺刀虽然看起来还是蛮像那麽一回事的,但我感觉着同学们的体能还有待增强。另外有的同学拼刺刀时,手腕用力不够,要多练习手腕力。否则在敌我双方决定生死的拼刺决斗的一刹那间,谁的腕力强大,谁就能让对方先倒下去。”


 军训期间值得我们学的军事技术实在是太多了,即使到了我们年老体衰的时候,我们真正的学生生活是不会终结的,也不应该终结的。不过我想说,同学们的拼刺训练现在是应该在这儿暂时告一段落的时候了。


 随后张班长以不紧不慢的语气谈了番同学们下连队接受军训的重要意义“-----”同学们参加军训是我们党和国家目前的反修防修,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陶冶爱国情操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作风的重要举措;“


 ----“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实践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说到底,无非是强国就要强兵,强兵就在于精炼。“这时,他以一席言辞坦率的话语对此作了总结。


 末了才归到培养人才一点上。张班长说起话来,语调很低,这是他在部队当兵多年来所养成的好习惯。官越小,举止越应低调,美其名曰不摆架子。


 张班长还是一个活跃的人,说一口江西吉安腔的普通话。初和他会面的人,也很容易听懂。加之他教我们拼刺的方法是很特别的,他是特别注重实践训练的。不完全迷信理论上的那套教条主义东西,并有自己创新的东西。


 我上述所言绝不是开玩笑的话,我是按照我的诚实说的。因为张班长教我们的那些方法最实用的,当我们把它们应用于实践后,我们感觉到是很能见到成效的,用我们那并不低于常人的智商来处理自己的事情,比起那些自命不凡的以高人自称的先生们的行为举止可能要强得多罢!


 但当我们刚来这个高炮部队军训的时候,同学们都是带着一阵最初热情投入到军训中去。随着军训的时间渐渐地延长,这最初的热情就逐渐消失了。对此,有一小部分同学的意见非常别致。他们认为,在军训中,最困难的因素在大部分同学的军事素质尚有待于提高。


 因为过往一般的老百姓很少受过军事训练,更遑论是我们学生了,对于军事方面的事情,基本上什麽都不太懂得。而无知又恰好是军训中学习军事技术的阻碍,所以一定要让同学们参加军训。而且时间还并不需要多长呢。


 文革以前,在大多数老百姓的记忆当中,我想,谁都会对部队的同志保留着一些良好的印象吧。他们不但具备着奉公守法的精神,即便从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及为大众办事的才干上说,也很强。


 事实上,因为他们有着真正广泛的民意基础,当同学们下部队学军的时候,所见到的那种旧军队中的官兵不平等而常常引发士兵的怨恨是没有的,往往是官兵和衷共济,全力以赴共创军队的光荣和再度辉煌。

Wednesday, October 31, 201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1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1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吃完午饭后,我们便把桌面上的餐具收拾好,送到厨房去清洗,并向炊事员道别后,便拖着疲倦得就和死鱼一样的身子回到了军营宿舍,行军床面铺好了,倒头便很深熟地睡下去了。


 睡到响午一点半钟的时候,听着有人在叫:----“同学们快起床!下午军训的时间到了!”我朦胧地从深睡里醒了来,睁开眼睛一看是张班长在叫醒我们。我本来还没睡足的,他的叫声便暂时将我的睡眠驱走了。同学们不约而同迅速地起床,穿好衣服后,匆忙朝操场赶去。


 同学们在操场上集合好后,张班长拿着一支关上保险的81-1式的半自动步枪朝我们走过来。看着他拿着枪的情形,我和郑同学相向着笑了一下。张班长见我们两人在笑他也没有介意。


 他对着我们说。-------“同学们,你们来到我们高炮部队军训怕已经有一周的时间了,最初我们从整队集合训练开始,接着练正步走,队形操练,方向变换、分列式、跑步,现在同学们该轮到接受其他课目训练了,今天下午军训的安排是练习如何拼刺刀及持枪瞄准射击靶标的训练。


 现在大家就跟随我到军械库去领枪吧!”同学们一下子变得欢呼雀跃、手舞足蹈起来了起来:“哦,太好了,刚开始学军不久,竟轮到我们今天下午练习使用真的半自动步枪拼刺刀及瞄准射击的训练了。这两项军事训练课目都是实用性很强,很具体的战场上非常实用的技术 ...。


 ----“好的,好的,”好一会儿沉默着不肯说话的陈同学赞成着说道,“我们就跟着张班长走吧!” 


我们一行人便跟随着张班长走出了操场朝团部军械库方向走去领枪。不一会儿,我们就走到了团部的`军械库,那军械库是一列三间的建筑。前后有两间房。第一间面临路边,中间是一个敞厅,后面一间房接着团部。


 走拢朝里面一瞧,果然军械库房里摆满了各种军用装备,有放在木箱里的高炮炮弹,高射机枪,迫击炮,装满子弹的木箱以及搁在木架上的一排一排的崭新的半自动步枪云云。


 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来了,当然还有杨同学也跟来了;军械库的管理员,一个穿着干净利落,个子高高地,瘦瘦地,脸色红润的年轻人,他殷殷勤勤招呼大家在库房门口排好队,他对男女同学都是一视同仁的。


 满脸带笑对大家说:----“同学们,欢迎你们到我们部队来学军,其实你们来到我们部队学军以来,也替我们部队的战士带来了不少新知识也给我们军营增添不少文化艺术的氛围,我们着实感激你们!“


-------” 现在我们发给你们的武器都是我们精挑细选出来的最新式的81—1式半自动步枪,所以扛在肩头上操练便很像样子。练刺刀拼杀,实弹射击打靶都是性能可靠的。其实这些枪在实战中都曾显过威风。“


  就在这时节,当看到枪管上插上的刺刀被搽拭得寒光闪闪,这就使人感到胆寒,要是不小心碰上一下,那可不得了!


 这位库管员手拿着一张名单笑呵呵地念着上面列出来的名字向每一位同学发枪。吆!是周XX!----周同学也来啦!上午我还见你在操场上训练得热火朝天的,好一个吃苦耐劳的同学,真实好样的!“说着他就递给周同学一支枪,周签上了自己名字。


 当念到我的名字,我签名后接过一支货真价实的81—1式半自动步枪,就像见到了一位亲密无间的好朋友那样,不停地抚摸着它铮亮的枪身,又从裤包里抽出一张手帕搽拭它那锋利无比刺刀刀刃。我将这把折叠式刺刀又折回,固定在枪管下方。因为今天下午我们就要练习的刺杀和射击课目了,我便很爱惜地把它背在背上。


 我回想起我第一次亲眼看到货真价实的半自动步枪,竟然是在1967年的夏季文革武斗时期,当时武斗在全国各地爆发了,很快就蔓延到了我们学校。


 我亲眼见过半自动步枪的这件事就发生在1967年七月中旬某一天半夜时分在我们学校爆发的那场大规模的激烈的枪战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双方动用半自动步枪互相射击的打仗的情形。


 文革改变了我的一生,也是我一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文革爆发时我正在成都川师大附中读书,是高二的一名学生。其实自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达“5•16通知”后,才正式拉开了文革的序幕,很快文革的浪潮席卷了全国。


 此时我们学校已经停课闹革命了,校园内贴满了揭发,批判的大字报。批判大会此起彼伏地一个接一个地召开。这么个批判运动的高潮直到大串联于当年九十月份兴起后,才有所减弱。


 为了不错过大串联的难得机会,这期间我校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涌到造反派掌权的办公室去开介绍信,拿到介绍信之后才走出了校园奔赴全国各地去大串联。同学们都朝游山玩水的道路上走。那时到处都是大串联的大中小学生,幸好这时期还不算很久,很快中央就下达文件停止了学生免费乘火车的大串联。


 因此大串联之后社会上兴起一种搞文革运动的风潮,稍微活跃一点的学生,都卷入了这场运动。我自己就是这运动里面的一员。但留在学校里罢,依然没有可学的东西。而在那文革鼎盛时期,学校多是奉行不管事的主义了,有好些稍谐人意的教员也都转入造反派,剩下来的一些学生便是焦躁,彷徨,无助,无奈,空虚。


 在当时有机会,有写作能力,能写大字报,能办期刊的同学,便自己拉起大旗成立造反派组织,之后便朝校外,市内,其他学校,省内的工矿企事业单位,以及省外跑去转播革命的火种宣传文革的理念。不能跑的同学只好被逼着呆在家里当一名逍遥派了。


 转瞬间文革就进入第二年,1967年的夏季到了,这时全国性的武斗爆发了,我们的造反派组织又折回学校,被逼着准备保卫校园。记得还成立了武工队,修筑起了工事来保卫校园,随时准备着迎击来犯之敌。


 那年七月中旬的某一天晚上很可能有敌人来袭,战事已经很紧张了,当晚我校造反派头头召集留校同学开会商议保卫校园之事,他见人都来得差不多了之后,点了点头说:----“不消说今晚肯定有一场恶战,因此,我们就该快点准备好以便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不管前途多么危险,不管我们人数多么少,为了誓死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我们还是无所畏惧!“


 “大家想一想吧,抗美援朝的上甘岭保卫战志愿军战士只用了有限的兵力就打败了美韩联军的大量的兵力。我们现在正好也处于他们那样的境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坚守阵地,击退来犯之敌!


-----” 四周围一下就像怒涛一般地齐声呐喊起来:---“打败来犯之敌!打败来犯之敌!“ ----”那吗,同学们如今战斗的时刻已经来临了,我们现在开始发放武器,准备投入战斗。“头头最后还强调说:-----“每位持枪的同学必须保管好自己的枪支并安全使用自己的枪,随时关闭枪的保险装置,绝不能随意瞄准同学,乱开枪误伤亡同学。“


 随后他给每人发了一支半自动步枪,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货真价实的半自动步枪。当枪发到我的手上时,我把枪举起来在空中摇晃了一下,-------我耍了一个滑头声称:------”我却没有那麽大的气力举起这把枪。我不要枪,我把枪退还给你。“


 那头头一听我的话便大声吆喝道:


 ----”你来这里,一不要枪,二又不想参加战斗,来这里干什麽?来玩耍的,快走!快离开这里!“


 ”莫忙走!莫忙走!你 枪拿不起,给我们递子弹还是可以的。打仗还是需要后勤人员的。“另一位老兄替我打圆场说道。只不过这位老兄的说辞为我留下来倒是找到了借口。


 自己当时,事实上并没有胆量搞武斗,留在学校存心图的是好玩罢了,离开呆在家里所面临着的那种无聊,空虚,苦闷的环境。重返校园想亲历一次真实战争的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绝不想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当晚半夜时分来犯之敌是来自市内的另一所学校的不同派别的一个造反派组织,他们全副武装发动的攻势很凶猛,枪弹在我们守卫宿舍大楼外面乱飞,对方还使用数挺轻机枪扫射,我方虽经过顽强地抵抗,仍无效,最后放弃了抵抗,便翻墙朝校园背后的狮子山果园跑,最后趁夜色掩护下逃跑回城里去了。


 但在从校园撤退回市区的路途中,我们也付出了一桩血一般的惨痛代价,一名同学遇埋伏中弹牺牲。发生了这一悲剧后,便无形中给他父母亲及兄弟姐妹的心灵上留下了永恒的伤痛。对他的去世,我的痛苦也是难以言表的。

Thursday, October 25, 201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0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60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第二天早晨,又是一个初春的早晨!黎明以前,当那即将消失的星辰在黝黑的天上交织着最后一道美丽的星光,当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还处在酣睡的寂静状态中,栖息在树林里的小鸟开始了它们的晨唱。


 那是多么悠扬婉转而清脆的晨唱啊!它们唱出了东方晓白,一片艳丽的红霞辉映在军营里的树林梢头上,辉映着天边丛山峻岭之上正在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


 突然军营上空骤然地吹响着一阵滴滴答答的军号声,这就是号兵吹响的嘹亮的军号声,它们的声音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清脆----再没有什麽声音比它们吹得更令人感到讨厌,更令人心跳加速的了。


 此时我们军训的作息时间是按部队执行的作息时间为准的。每天早晨六点钟当我们听到吹响军号声就要准时起床,迅速穿好衣裳,盥洗毕后,跑步到操场整队集合,军号吹停了约摸有抽一支纸烟的功夫,在操场上就出现了一大群我们参加军训的同学们集合了。


 在这时张班长已经站在操场前方的中央开始点名了,他叫了一声:---“三班同学们都到齐了吗?”----“是的,都到齐了。“从前排队列中有一位同学的声音回答出。


 随后张班长叫我们整队集合。练正步走,在操练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们时不时交替地排成双行,或四行打从操场坝子当中通过,虽然没有初来那几天那样气势之轩昂的盛况。


 就这样练正步走,左右转弯,朝后转,队形操练之类云云,练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转而进行跨越障碍物的训练。但和真正的军事跨越障碍物训练相比较,我们接受的训练要算是轻松和简单得多了。从一开始同学们就一个一个地轮番上阵跨越障碍物。


 当轮到陈同学上场作跨越障碍物训练时,大概他多少年没有练过体操,尤其没有走过浪桥,跳过木马了罢?仅仅从半米多高的木马跳出,猛地脚一绊,头一晃,那麽一个大个子,竟跌了个狗吃屎!“哈哈!-----哈哈!---众人笑得乐不可支。


 陈同学从地上一跃而起,气呼呼地扬起脖子,横起眼睛把四周一扫,怒不可竭地喝了一声:“有啥笑头!”张班长慌慌张张跑上前去,扶着他的肩膀,连忙给他拍去身上的尘土问道:----“身体受伤了吗?”陈同学口里连说:--“没来头!没来头!“


 张班长不由得撩起他的军绿色卡其布裤裤管至大腿,方才看见两个膝盖头果然都跌伤了。幸好没有破皮,仅右腿膝盖骨皮肤处,有一块三四厘米见方的伤痕,右膝似乎重些,左膝轻些,但也见有一小块伤痕”。


 ---“怎么会跌得这麽凶呀!“张班长不由得惊慌失措地叫道:---”你看,膝盖头都跌紫了!赶快去卫生所消毒,上点药,包扎一下吧!“


 张班长似乎有点吃力地扶着陈同学便朝卫生所走去,不一会儿就走到团部卫生所门口,张班长推开房门,迎着他打招呼的是一个长相俊俏的年轻卫生女兵。


 她说道:”啊!小张,你怎么会带一个同学来了?“张班长说:---”这位同学刚才练习跳木马时,不慎跌倒在地上膝盖受伤了,需要消毒,包扎一下。“那美女卫生兵媚笑着瞟了他一眼说:


 ---”哟!你们二位请进来,这位同学坐在这里我给你检查一下吧。“


 陈同学沮丧地说:---”唉!说不得,这简直是一场不期而遇的灾难!“ 


她把他的两只裤腿撩起来,很仔细检查膝盖上那些跌伤的地方,关心地问道:


 ---”咋个搞得嘛?跳木马技术没有掌握好,跌倒的吗?”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无妄之灾-----。”他简单地将他跳木马的经过讲了几句。


 卫生女兵说道:---“不要紧。用消毒液清洗一下,再抹上一些药膏,纱布包扎一下,换几次药,不到一周的功夫就会见好的。”


 ----“这伤口还见得水吗?”陈同学问道。


 ----“你看,只是伤了点表皮。-----若是沾了水,怕会灌脓的,不沾水就更好了。“卫生女兵回应道。


 陈同学随着她的话说道:----”噢!这样说来。那硬是沾不得水的。“


 卫生员从放药品的架子上取了一小瓶碘酒和一包面纱和一扎棉花签递给陈同学,一面说道:--“你要记得每隔一天就要换药,换面纱,否则跌伤处不会痊愈得那么快。”


陈同学满脸惊喜,楞起他那双清澈的眼睛道:---“真是太感谢你了!我定要在军训中好好地锻炼自己来报答你对我们同学的关心。”


 卫生员笑着安慰他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医务人员哪有不关心自己的病人的道理!”


 这时半响没有开口的张班长也忍不住插嘴说道:----“请你放心,陈同学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他不会因跳木马跌倒摔伤而灰心丧气,不思进取的,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参加军训来锻炼自己的。”


 他们两人道别卫生员后,离开卫生所,朝返回操场的路上走去。刚刚走到操场边上,郑同学恰从那里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擦汗的毛巾说道:----“你们俩到底回来了!陈同学的伤势问题不大吧?”张班长说:--“问题不大!仅仅只是在两只腿的膝盖部位的皮肤上各有一处擦伤,经卫生员上药,包扎后,过几天就会痊愈的。”


 郑同学说:----“哎呀!那就好,我这下就放心了,就用不作再担心这跌伤会不会伤到他的膝盖骨了。”而今同学们跳木马的练习已经做完了,现在差不多要到食堂开午饭的时间了,他们准备在用完午餐后,稍事休息片刻,下午再接着继续进行操练。“


 当张班长听到郑同学讲的这番话后,便急忙朝操场赶去,走到操场坝看见差不多有二十几个同学坐在操场边上横设着一排一排的木制的板凳上。木板凳是战士们自己找来的木料做成的。操场旁边竖立的标语牌上写着” 军队向前进 ,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硕大的二十个仿宋体字。


 同学们其实老早就把跨越障碍物的各项训练做完了。此时大家便坐在木板凳上闲聊,等候去食堂吃午饭。


 我坐在木板凳上久等却不见张班长到来,我心里有些着急了。唉,不知什麽时候他才返转来?我的悬念刚好起来,只听见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同学突然叫喊起来了:”啊,张班长来了!啊!好不容易等到张班长回来了!“。


 张班长快速走了过来,他是带着几分焦急情绪问道:----“啊!同学们,你们跨越障碍物的训练都做完了吗?”


 同学们说:---“都做完了!”


 张班长反问一声:---“同学们,你们饿了没有?”一个同学答道:----“哈,哈,哈,哈,饿鬼倒要怕我们没有被饿倒!邪气是不敌正气的,象我们这样的人是‘重任扛肩上,气势恢宏,饿鬼那里敢来接近我们?哈哈哈哈-----”


 张班长说:----“这位同学的说笑倒还是挺风趣,幽默的,同学们都是学过物理学的人,晓得鬼神这样的东西是根本没有的。哈,哈,哈,哈,现在同学们要紧的是整队集合到食堂去吃午饭了。” 


这回他说的这番话真是出乎意外的没有遭到 一个同学反对。他说完了后,就集合整队带领同学们朝食堂走去。


 部队食堂里的饭桌是长方形的,两端各坐两人,中间放一个木制的饭盆。座位是依着排队操练的顺序坐的,所以我们的一桌,刚刚缺少一人,正好张班长就坐我们这一桌。我们刚刚一坐定。


 果然不一会儿,一位炊事兵用小推车推来好几盆盛满白米饭的木盆,以及放着小菜,饭碗,筷子,舀饭瓢。另一位炊事兵还担来装着米汤的两只木桶,分别将它们放在过道中央。


 推小车的那位炊事兵从推车上取来饭盆放在餐桌中央,跟着摆上小菜,碗筷,将舀饭瓢放在饭盆上面。他殷殷勤勤招呼大家用各自的碗添饭吃菜。


 他无论对我们男女同学都象待客似的,他满脸带笑劝同学们吃饭。还笑着说:-------“你们这些同学来我们部队军训,也替我们部队增添了不少新气象,我们啷个不感激你们!大家不用客气,请尝尝我们部队自己的农场种植的蔬菜,新鲜而且味道还不错的。请各位同学慢慢吃哈。我就不再多言,告辞了。”他说完话后便转身回厨房干活去了。


 同学们,各位都是饕餮,饭量既佳,吃菜更不让人,不一会儿就把饭菜吃得精光了。


 吃完饭后,陈同学端着碗接连喝了好几碗米汤,旋喝,旋向郑同学说道;---“孟子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怕就是如此的意思罢?“


 郑同学摇头叹息道:---”你头脑中竟还存在着如此这般封建意识的思想,难道还怕文革不批判你这种思想不成?你的确应该自己好好反思一下了!哈!哈!“ 


大家 吃饱了饭,喝足了米汤后,就整队返回军营宿舍休息片刻后,准备下午再接着继续进行 操练。

Monday, October 15, 201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59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59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当天晚上,吃过晚饭之后张老师召集我们班的同学们在我们住宿的那间营房里,开会总结了有关我们对这次长途拉练的感受和一些想法。开会气氛很热闹。


 陈同学首先起身发言:


 ----“我很高兴能获得此机会与大家一道历经了这次很锻炼人的长途夜间拉练活动。”


接着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自己的感想说道:--- “也许将来有一天,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我们将消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也许我们最终会为每个想上大学的人创造条件让他们也能够上大学。”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在前段时间院革委会掀起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学习马恩列斯著作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讨论会中所提起过要批判的十九世纪初期那些空想的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的理想。”


 “如法国空想的社会主义者加贝的“意加利”理想国和傅里叶的“法南市”,它们都只是一些过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善良的幻想,但是现在他们空想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理想世界正在被我们这一代人具体化,科学化地实现了。在这里我瞻望到了未来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所散发出的光辉。“


 就这样陈同学侃侃而谈地开腔一声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正义,闭腔一声我们这代人要实现空想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理想世界,他想以马列主义的观点来说服同学们,而又要向大家显示他自己的马列著作学习积极分子的身份。


 他的目的是想在这场总结会上留下一个好的声望。而他这样寥寥的几百字的发言实在是难以负此重任。同学们没有被他这样的一通时髦的欧化文式的发言说服。


 他费了很大的力量来形容他发言的观点是如何正确的,但同学们还是得不到他发言的要点,恐怕是他的说服力还是不够强的原因吧。因为没有身当其境的人很难想像得出他所描绘的那些乌托邦式的情景是怎么能够很快得以实现的。


 -----“你的话还未完全说在点子上,”一个不太高的声音忽然插了进来说:


 ---“哼!你的马列主义学说,好像还没有研究到家啊!竟敢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了!我都觉得有些为你感到不好意思了。”众人吃了一惊,循声望去,只见郑同学叹息说道。


 陈同学的发言遭打断之后他看着郑同学说道:


 ----“难道我刚才讲的话不正确吗?”


 郑同学不经意朝他看一眼说道:


 ---“怎么可能会是正确的!你竟然想用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来取代我们科学社会主义理想。”我想或许这正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不同之处了。  “


----”因为你说了上述这番不正确的话,才有一些同学会认为你一定是一个对事物持过分乐观看法,幻想着一些不切实际想法的人。“


 “我已经听到有一些同学曾私下里议论说我们这次下部队参加学军活动真是够荒唐了,浪费我们大量的宝贵学习时间去进行长时间的队形操练,拼刺刀,投掷手榴弹,匍匐前进,翻越障碍物,长途行军云云的学军活动。我们本应该把这些时间用在图书馆里阅读英语专业书籍,文献和听学术讲座上。“


 “但有一些同学却并不认同他们上述的这些观点。虽说学业有成是几千年来的“道德”说教,越见是封建士大夫式的大人大物,他们便越见是要坚持这样的“道德”说教。“


 “但有些同学们自己却丝毫没受到这种“道德”说教的影响,不,不仅没有受到它的影响,他们反而还在批判这种“道德”说教。“ 


“陈同学,认真说,你也算是那个时代的一名见证者了。你在川西北农村当知青的近五年的时光里梦寐以求时常所想念的便是上大学去念书,结果虽然是如你所愿了,但为什麽如今你也附和着有些同学的观点说什麽----虽然进校后学到的知识一天一天地增加,但在学校有限的三年半的学习时间里却横添出无数搞运动的时间,这教人们怎么能不为此而感到担忧?”


 “他们还说,搞运动像反击右倾翻案风,批林批孔,无产阶级的教育革命,开展学农学工学军的活动等等也并非有什麽大错的地方,只要不占用太多的学习时间,而又有相当明确的理论指导,又有相当的民意基础。这些都是可实行的。”


 “陈同学,你竟然还发出如此相似的论调, 目前在我们大学校园里谁象你一样还担心到哪里去找到那样的民意基础?唉!你的观点和立场也转变得太快了点吧。“郑同学说完话之后。


 高同学忽然大声说道:


 ----“陈XX,你这人真无见识,何必一定要拿什麽民意基础来对我们下部队学军的开门办学活动的正当性作失口否认呢?就凭在我们这次军训拉练活动中涌现出来众多的好人好事,就可足以证明我们搞学军的开门办学活动的民意基础是深厚的。”


 “我们当前何不如大力宣传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也为同学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若是多树立一些这样的榜样,还愁什麽没有民意基础呢?”


 “可是现在我想要说的是在昨晚行军途中我接触较多的三位同学,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使人感动的故事。如其象在这次长途拉练中表现甚佳的杨慧琴同学。” 


这时当陈同学出乎意外地听到有人提到杨同学的名字,他偷偷地瞟了扬同学一眼时,而令这个男子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位绰约优雅风姿的大美人之事却像乱云似的在他眼前翻滚,他脸红了一下说:--“替扬同学做宣传的事,是绝对可以干的。”


在外表看来,好像超脱一切的扬同学,他对她表现出来的额外关心,竟在她内心没有引起多少涟漪。她对他的讲话似乎也显得很冷淡,这简直是很伤陈同学的自尊心啦!诧异之余,陈同学只好以尴尬一笑付之。


 高同学接着说:-----“杨同学自编自唱山东快板书,领唱革命歌曲,在行军途中鼓励同学们不畏艰难,战胜疲劳,不要掉队,保持信心,让同学们昨天夜里赶了三十多里路,坚持走到拉练目的地。“


 ”在我们昨晚长途拉练中她鼓舞同学们的士气,对我们全程走完行军路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我从心里着实感谢着她。“


 ”另外,我还要说的是部队的张班长,一个二十二岁的青年,江西吉安人,参加部队只有四年多的时间。他参加部队是受到过家乡父老乡亲们热烈欢送过的。起初在部队上当一名战士,因为象雷锋一样一贯乐于助人做好事,作事细心谨慎,很负责任 ,生活艰苦朴素。后来便提升为班长了。“


 ”在昨晚的长途拉练中他一直替同学们奔走着,在李同学最困难的时候,他张罗着用马驮李同学爬山涉水,云云。他一直对同学们充满着热情和关爱之心。“


 ”最后我还要表扬李同学,他昨天夜里走了三十多里路,但在之前,他一次走十多里路,在他都是不多见的事。昨夜行军途中也很少休息,当快要接近部队农场的时候,他的脚走坏了。“


 ”这时候张班长伸出援手把马牵过来让他骑,最初他执意不肯骑马,张班长见他实在是不良于行路了,经过张班长反复耐心地劝说他之后,他才勉强骑上马。这时候张班长小心翼翼地地牵着这匹马驮着李同学走了好长一程路。最终走到了目的地。我觉得李同学具有的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是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就我所知道的情况,我们班上的这两位同学和部队张班长在长途拉练中的表现是很突出的,他们感人的事迹值得弘扬和学习的。好了,我就说到这里了,请大家继续发言吧。“ 


高同学结束了他的发言后。这时张老师的视线向众人瞻视了一巡,接连地说:---”还有谁要发言吗?唉,还有谁要发言吗?“奇妙得很,大家都望着没有发言。


 而此刻时间也不早了,张老师只好宣布今晚总结会就到此结束了。她希望大家今晚能够早点休息,因为明天一早还要从农场出发返回军营去。这场谈自己拉练感想的总结会费了三四个小时的功夫,把同学们的士气着实鼓动了起来了。


 第二天早晨我们大部分同学都起来得很早,为了赶路早点返回高炮部队,我们忙着去食堂吃早饭。用完早餐之后就准备动身了。我们回到营房背起背包后,快速地走到营房前的操场上集合排好队伍就出发了。


 同学们精神百倍地踏上那条重返军营之路,这一天关于沿途的记忆也是很清晰的,我们的归途是走的原路。这就是始终都是沿着前天晚上拉练走过来的那条路在走。


 沿途所见到的情景和前天晚上所见到的情景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前晚上大部分时间是在夜间行走。而所见得只是笼罩在夜色中的四周绵延着的浅山模糊影子,在夜里走着的时候所见到的景色自然是很模糊的,但就在天亮以后走路见到的景色自然是很清楚的了。


 因此今天清早我们再重走这条来时走过的路沿途所见到的情景与前晚上所见到的相比则是迥然不同的了,在路上走着的行人们和沿途风物都看得十分清楚,而在前晚夜行军的时候,这些人和物都是见不到的。其实这本是一件极寻常的事。但那时当我看见白天路上的这些行人时却唤起我内心的一阵欣喜自然是同样地也唤起了同学们内心的欣喜。


 前晚熬了大半夜走路,一路上同学们都很寂寞地走着没有遇见一个人,今天走在这大白天的路上竟遇见这麽多老乡,人气这麽旺真让我们感到高兴得很。这白天走路时的情形就不是古人所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连鬼都见不到一个,就更别提见到一个人影的情形了。


 我们走了四个多小时,走了差不多三十多里路的光景,便走到一处小山顶上,站在那里也就能见到位于山脚下的高炮部队的军营了。虽然谈不上是什麽规模宏大的军营,可是从小山顶上望去,这是一座异常宁静的军营。


 军营的食堂在我眼前不过就是一幢普通的平房而已。营区内盛开着美丽的春天的花。一座贮水塔耸立在离食堂不远处。离这水塔一百公尺光景以外的一片空地上,放着二十几门高射炮,每门高炮的炮口正指向空中,仿佛正时刻警惕着来犯的敌机。


 蓝天白云阳光照耀下的军营显得非常美丽,新建的一幢楼房耸立在绿树丛中。远远望见一块宽敞的坝子,那应当是我们军训操场。在我的眼里我们曾在此操场上度过一个多月难忘的军训时光,在那里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还磨练我们的坚强意志。


 军营中心有一大片树木环绕着一根旗杆的地方,不言而喻,那就是我们高炮团团部所在之地了。已是正午时分。四围绵延着群山,已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黛蓝色彩。军营食堂房顶上的烟囱冒出做午饭的袅袅炊烟。


 那时从部队军营到这小山顶上还没有通公路,但有一条机耕道相连。我们沿着这条机耕道下了山就径直朝军营走去,不一会儿就走到到了军营大门口。


 我们放慢脚步,我抬头望一眼那军营院子的大门上悬挂着一条红布横幅上面用硕大的仿宋体字堂而皇之地书写着这样几个大字“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是文革中大家最爱引用的一句毛主席语录来形容军民关系之融洽的情况,然而,在文革时期,象类似这样形容军民关系一向融洽的毛语录也是随处可见的。


 我们迈着豪迈而整齐的步伐走进军营,穿过一片颇为宽敞的院坝,这座军营院子被一片茂密的绿化树木笼罩着,给我留下了一种象一座江南园林的印象,当然,这只是我对它的初步印象。但这却让我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美好快乐的感觉。


 我深深吸了一口营区内的甜美的空气。接着,我们队伍走到我们住宿那间营房的门口,陈同学推开房门,我们走进去。我环顾四周还是这样熟悉的环境。


 前天晚上,陈同学就睡在靠前门廊的这尊床上。而郑同学躺在挨陈同学的那尊床上,我睡在郑同学旁边的那尊床上。


 我当天晚上在军营睡觉梦见我们正在明媚的春阳照耀下的操场上没完没了地开展着各项军事训练活动,练正步走,整队集合,跑步,拼刺刀,手持半自动步枪,长久卧在地上练习打靶云云。


 至今我还回忆得起那时军营的夜晚繁星满天,一轮明月挂在树梢上,夜莺发出的叫声像歌声一般地回荡在军营的上空以及早晨悄悄飘进营房里的晨雾。


 可是你能想象到的,在那些年月里,在我们生活的那个时代,象我们这些下部队学军的工农兵学员中的大部分人都曾参加过的紧急集合训练。凡是真正接受过军训的人,在刚刚开始接受这个训练时,几乎无人不讨厌号兵在半夜里突然吹起的急促的军号声。


 直到现在,我的难忘而又短暂军训生活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偶尔从观尝电视剧中听见军营半夜响起短而急的军号声时,我的后背上乃至全身,仍然极不舒服。而且,心脏也会骤然加速。


 不过,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每一个人在自己的成年之初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紧急集合训练,在真正需要进行紧急集合的时候,一旦战争来临,你能够紧急集合得起来沉着而有力应对来自敌人的威胁吗?

Monday, October 1, 201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58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58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黎明时分,天色微微发亮,东边那片寂静的黯蓝色的天空呈现出一抹淡红色的霞光,经过4个多小时的长途夜行军,我们每个人都走得很疲乏,但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带有什麽抱怨的情绪,并不认为昨晚的夜行军就像是有人专门指使他们去吃了苦一样。


 虽说路是这样的崎岖难行,但大家还是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精神坚持全程走完了这段艰难的长征路,无一人掉队。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充满了爱心的张班长很负责任地牵着那匹大青马载着那位不良于行的李同学走完了那最后一段最难走的路。


 就是在我写着这篇回想录的现在,都觉得有点遗憾,遗憾我自己没有去亲自陪同张班长涉历过那一段路。虽然时间过去已经那麽久远了,但是张班长牵着那匹马驮着那位同学跋涉在那崎岖山路上的情景在我是很清晰的。


 就这样一直走到黎明的时候,快要到农场了。在清晨新鲜的空气中,隔着一道山坡就能看见前面的那座农场了。我们欢呼雀跃了起来,这一下总算抵达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了。


 在路上走不好一会,看见田畴间的一段平地上有几幢房舍。我们便径直朝那房舍走去,想那儿应当是部队的农场了。昨夜掉队跟随我班同学走的二班詹同学也跟着了我们来,拉练半途因太疲劳无力气于行走的李同学骑在马上由张班长牵着竟自往前头去了。


 农场的名字我还记得,走到那儿时才见识到这是一座有人悉心照料的农场,奇怪怎么连农场战士的影子都没有一个?陈同学说:“还是熬着一下,我们赶进农场去开早饭啦。“


 农场附近有一个小小的村落,有好些农家的儿童们站在村外看我们的拉练队伍从他们村子外面的那条路上经过,他们非常兴奋。他们看见我们走了过来也毫不畏惧,有的反向着我们走来,向我们要铅笔和图画纸之类的学习用品。


 当我们迈着蹒跚的步伐走进这座部队农场时。瞧见在几十公尺开外的距离上嘎嘎叫着的鸭子发出响亮的声音在农场的院坝上漫步,一只只的鹅都伸出它们长长的颈子到处乱窜着,一群公鸡母鸡正在争食着撒在地面上的饲料。


 当部队的那位姓鲁的先遣人员见我们队伍到来了,他非常高兴。向我们发出了欢迎的招呼声,朝我们走来很热情迎接我们,并把我们引进了一间营房,还替我们几位同学把背着的用背包绳打成三横加两竖的井字形的被子从他们的肩膀上取下来放在早已为我们摆好的床铺上。


 每尊床上铺有几块平坦的木板,上面罢有一层稻草。在稻草上面铺着一张床单。反正我们在这里只住一两晚上,睡在这样简陋的床上也没有什麽关系,临时凑合着能睡觉就行了。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考虑的。


 部队的鲁同志又折返厨房,提来一桶热水,朝每一张床前早已摆好的一只塑料盆里哗哗地倒进热水去让同学们泡脚,同时他微笑着朝大家喊到:“同学们辛苦了,你们昨夜走了一夜的山路,饭也没吃,觉也没有睡,大家先用热水泡完脚后,赶快上食堂去用早餐,吃完饭然后再上床睡觉吧。”他还为每位同学倒上了一杯温开水。


 这下,陈同学懒洋洋地坐在床边上,将一双脚浸泡在热水盆里,软化脚板上打起的水疱。他摸摸干硬的黑胡须,---“怎么仅仅才一夜的工夫,这就又长出来了,这胡须也实在是长得太快了吧。“他感到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小声说道。


 他一双脚还泡在热水里,倒头便睡下去了,


 郑同学见状便叫起来了:-----“”陈XX!你脚还泡在水里嘞,你不怕把盆子踩翻了,把水倒翻一地到处流吗?昨晚夜行军走了大半夜宵的路才刚到,连早饭也没有吃。就睡能行吗?醒醒吧。等吃了早饭再睡吧!“


 陈同学听到郑同学说的这番话,这才慢腾腾地坐起来洗脚,不一会儿,那位先遣队的鲁同志来叫我们到食堂去用早餐,说农场食堂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的早餐。


 我们便跟随着他去,走不了几步路就到了食堂,食堂内的餐厅东头有一间厨房,里面紧靠右边墙壁处横陈着三尊烧煤炭的灶台上面也都是置有大锅在煮食的。


 三口铁锅的容量颇大,一口大锅里正熬着稀饭,旁边的一口大锅上放置着的两幅竹制大蒸笼正在蒸着白面馒头,同时一位炊事员正从放在厨房墙角的一只大泡菜坛中捞了一些泡菜出来放在案板上切段,装盘,放上红油辣子、味精、香气四溢,为我们下稀饭。


 炊事员看见我们走进食堂时,便热情引导着我们坐在三张餐桌旁边说:------“我们差不多已经弄好了早餐,只等你们来吃了,老师,同学们都到齐了吗?”


- ----“都到齐了!”领队的张老师回应着说道。


 自昨下半夜,我们从军营出发开始拉练后,大家也只在半途休息时将随身携带的几个白面冷馒头当干粮吃了。还没有吃饱又接着行军走了很远的路,肚子都饿得来不能忍耐了。


 昨晚又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野外见不到有什麽食店卖食物,要赶路也没有办法,只得忍耐着到农场后再吃早饭了。托哪儿的炊事兵师傅替我们准备一些早饭,这才使我们有此机会能进食堂坐下来吃早饭了。大多数同学都是很庆幸地想到了这点。


 这时我坐在餐桌旁,尽量地打量着厨房内锅里煮着的稀饭及灶台上竹蒸笼里正蒸着的白面馒头。跑了半夜的路没有吃饭,肚子饿得异常,闻着稀饭和馒头蒸出来的香气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诱惑。


 不料陈同学却先插嘴说道:“这农场食堂的早餐就是做得好,你看那稀饭熬得多稠,馒头蒸得好泡稍,泡咸菜泡得硬是要得,吃起来又脆,又嫩,味道又好,分量又足!“饿肚子的人当然不能再忍着馋涎听下去了,他们巴不得马上就进食了。


 同学们在餐桌旁坐了一会儿,也没有见有谁走过来向他们收饭钱,陈同学估计,这顿早饭决计是由系上出钱作东了,因为这顿早餐费用应当是可以包括在五七方针指引下所开展的学农学工学军活动所需的专项资金账目内报销的。


 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麽想的:------”从促进和推广学校的开门办学活动着想,无论如何,得请经受了这麽大一场困苦磨练的同学们吃顿饭,这也算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吧。“


 随后张班长亲自走进厨房去向炊事员交代了同学们除了吃这顿早饭外,还要食堂安排今天晚餐及明天早餐的事。


 我坐在餐桌旁隐隐约约地听到厨房内一位炊事员问张班长:


 -----”为啥他们今天不走了呢?“


 -----”同学们今天不走,是因为他们昨晚差不多走了一个通宵,都累了。要好好休息一天,明天早上再返回部队。“张班长微笑着向他解释道。


 此时一位坐在一张餐桌旁的一位同学站起来径直朝陈设得极为简陋的厨房走过去,向炊事员喊了句话:-----“师傅,我们的人来齐了!什麽时候开饭哦?”


 —“好的,我们就开饭!”


 一位炊事员回应道。 不一会儿主厨的两位炊事员为我们开起早饭来,他们向围坐在三张餐桌跟前的同学,往每人桌面前端来了一碟泡咸菜,还在每张桌子的中间放上一只盛满了冒着热气腾腾蒸汽的白面馒头的大瓷盆。在过道当中摆着一只盛满了冒热气的稀饭的大木桶,桶的四周边沿上挂着四只舀稀饭的长柄大木勺。


 同学们见早餐摆出来了,热狂的情绪真是到了顶点。他们一时轰动了起来!拿筷子敲碗,高兴的呼叫。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用长柄木勺从大木桶中舀稀饭,伸手去拿放在桌面上的大瓷盆里盛着的白面馒头,喝着碗里的稀饭,大口嚼着手上拿着的馒头。看众人的那副吃相着实让人感到有点难堪!


 陈同学虽是不喜欢吃稀饭,食量还是那麽好,两大碗稀饭喝得干干净净,另外还吃掉了四个大馒头和一碟泡咸菜。当下心满意足地向郑同学点了点头道:”说一句老实话,这顿早饭吃得真舒畅,难得的还是一顿免费早餐。“


 他接着又夸赞说:--“不错!不错!”然后, 哈!哈!大笑起来。


 郑同学把舀在碗里的稀饭喝了口对陈同说道:---“我正待问你,你可晓得我们今天吃完早饭后,上午除了睡觉外还有什麽安排吗?”


 陈同学嚼着一块馒头说道:----‘这个我还不清楚,要等张班长安排,可能要住到明天早晨才返回军营去继续接受其他军训科目的训练了。


 大家用完早餐后又折回到营房去睡觉,一进到屋内看见那儿为我们每人摆好的床铺上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被子。里面靠璧的一尊床是陈同学的,靠他的床旁边的另一尊床是郑同的床,另一尊床上铺陈着我的被子。


 我们军训班的十位同学的床都安置于一间房。原来周同学和李同学也同住在这儿,李同学在途中因伤痛不能走,骑在一匹由张班长牵的马,带到这里来的。


 我躺在床上浑身放松了,但此时在我自己却早已把行军拉练引起的兴趣失掉了。昨晚在路上急行军的目的是希望能早一刻到达农场,从而完成夜间拉练的军训的这一科目,但是从部队军营出发行军到达农场来,足足走了四个多小时的路,才不外乎是和文革初期的红卫兵步行大串联的“风餐露宿,星夜启程”的举子一样。郑同学和李同学两人也和我抱着同样的感觉。


 领队的张老师决定我们当晚就在农场过夜,等明天清早起来再返回军营接受下一步的军事训练。大家都已经上床躺下来睡觉了,昨晚所过的拉练生活要算是最紧张,最有趣味的生活。


 拉练那天晚上睡觉的时间自然很少,最多上半夜睡了有两三个钟头,下半夜甚至连熬到天亮都没有合过眼睛,更别提睡觉了。遇到拉练夜行军不能睡觉到成为一件常有的事了。昨夜走了一段长路搞得大家实在是太累了,大多数同学早饭后一倒床就酣睡到那天下午四五点钟才醒来。

Monday, September 24, 201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57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57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长途夜行军拉练的计划就定在我们(1975年3月20日)来这支部队学军的第二天半夜。第一连的连长已经先期派人到部队办的农场去联络了。因为我们拉练的路线是从军营出发沿着一条漆黑的山路向前一直走 到这个农场去的。派人去的目的是希望我们抵达农场后有人来接待我们。


 农场离军营15公里远,走路要4个多小时。为了增加我们拉练难度,连长宣布我们的拉练将在今天夜晚进行。他还说我们这次长途拉练要仿照红军1934年10月至1935年12月间所进行的史诗般的长征那样来进行。


 临行前那天,还想得起部队食堂为了保证能跟得上我们当晚将进行的高强度长途拉练我们所需营养,特意为我们提供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我先吃了一盘糖醋里脊肉,后来又要了一碗青菜豆腐圆子汤来下了一碗米饭。我竟然都想不到部队食堂的大师傅们能做出这么多好吃的饭菜来招待我们。


 在食堂用餐时当我看着这些美味的菜肴,我的话就像涌泉一般,沛然而出了:


 ------“我对坐在邻座的杨同学说,我都不晓得部队食堂的大师傅们竟能烹饪出这么好的菜肴,就是在外面的饭店也吃不到这麽好的饭菜啊。


 而此时我母亲正在成都外东的一家电力金具厂工作。这时季,她正当是一名年富力强的中年妇女,就有一手好厨艺了,总喜欢每个周末假日乘木船渡过府南河到河对岸的三瓦窑或琉璃场去赶场,买一些新鲜蔬菜,豆腐,猪肉,牛羊肉,鱼肉云云食材回来。


 她做出肉焯豆腐来,总是红冬冬一大碗,又烫,又麻,又辣,味道又鲜。我妈的肉焯豆腐便在厂里做出了名。这样一来,工厂里的一些熟人,同事便割起肉来,带上豆腐硬要找我妈给他们做肉焯麻婆豆腐,真是又笑人,有气人。”


 杨同学听后不禁哈哈地大笑起来了:


 -----“亏得你把你妈夸得这麽仔细,我真疑心这部队食堂的炊事员怕是从外面饭馆的大厨师中挑选入伍来的吧!“


 她接着说道:-----“是呀,我也是很爱吃麻辣豆腐的。记得我还是十四五岁当小姑娘的时候,就在成都的文家场听说过清末明初北门万福桥陈麻婆豆腐的名声了,如今算来,至少也有七八年啦!”


 ---“你在文家场住过吗?” 


----“不是。那年,我是到斑竹园走访亲戚后,回城时从南门进城返回市中心的家,途经文家场时听人说起了这则轶事的。”


 ----“斑竹园现归哪县管?”


 -----“新繁县。“


---“啊哟,那时一座景色秀丽的古镇,我曾去过。现在该归新都县管了罢。”我愉快地说道。


 但要一根究起那陈麻婆豆腐消息来源时又多是渺茫无着的了。


 我把一些圆子汤倒进盛糖醋里脊肉的盘子里剩下的一些肉汁中,荡涤了一下便随着汤一起喝下去了。


 为了那天半夜时分的拉练。有备无患,食堂决定让我们每人捎带上几个白面馒头用作干粮来抵御半夜行军路上的饥饿。晚餐后,同学们便各自带上自己的干粮便回到自己的宿舍睡觉去了,我回到宿舍,盥漱毕,上床不一会儿便酣睡了。


 “陈XX!陈XX!快起床!”当天半夜听着有人在叫陈同学的名字,我们班的十位同学朦胧地从深睡里醒了来。


 -----“-陈同学,连长有命令来了全体军训学员今晚半夜里搞紧急集合拉练长途夜行军!“这是军人张班长的声音。那声音好象是从很遥远的地方,而仿佛又是从另外一个星球上传来似的,那声音听起来很微弱的。


 张班长手上拿着一只手电筒立在陈同学的床头。陈突然被惊醒后,听着张班长在对他说话。他立即翻身起来穿上衣服,借着班长手上拿着的那支电筒发出的光亮把手表来看时是夜间一点半钟。


 一说到半夜里的紧急集合,这更是让钟同学感觉要出人命。他曾跟陈同学说过:“来部队这些天,没让睡一个安稳觉,我觉得这比死了都难受。他说的话委实也是实际情形。


 房间里一片黑暗,这时,陈同学起床把房间的灯打开了。 


今晚要准备长途拉练夜行军了,我们班睡在床上的同学很不容易起床来 ,他们睡意朦胧,两眼好像睁不开似的,看那情形他们实在是因白天的操练得太疲倦而不想起床了。


 但是,寂静一会儿,陈同学只得向那几位还躺在床上的同学催促他们赶快起床,这对马上就要搞拉练夜行军说来,确也只能这样办了。大家马上起床、穿衣、梳洗开始收拾床铺,叠被子,再将它打成方块形行军式的被子。


 这时,拉练的军号吹起来了,我们背上用背包绳打成三横加两竖的井字形的被子,迅速地跑步赶往营区的操场上集合,待我们整理好队伍后,我们遂出发前进了,走出军营后,我们是沿着大路走的。


 动身出发的时候,起初有点兴奋,由屋内的空气转换到露天中的潮湿空气里来,睡意是被驱走了。


 军人张班长最先是走在最前头,其次是陈同学,其次是我,其次是郑同学和周同学。走在后面的杨同学为了鼓舞大家行军的士气由她领唱的革命歌曲在夜空中响起。


 此时陈同学一听见这歌声,心里总不免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头是不知不觉地总要朝后面张望一下的。但他看到前头的张班长时,却不免又惭愧起来。


 那身材适中的张班长,他是这支高炮部队三营一连二排一班班长,他十八岁那年离开江西老家,参军就来到了驻重庆的这支高炮部队。


 入伍后在某次军训时右边的膝头上受过一点轻伤,因此在通常的行军走路时,脚有一点微微向前跛动的意思,越见象一只水鸭在走路。但他走路时,他的头部却丝毫也没有摇晃,始终保持着一种昂立的姿势。


 而曾担任过舞蹈演员的杨同学也照常保持着把自己的长脖子昂立着不偏的姿势,把胸脯上一对丰满的乳房坚挺着昂首阔步地朝前走着。


 班长的陈同学自己便也尽力地镇静着,想不让他的颈子动,但听到队伍后面啦啦队员的歌声一响,颈部的肌肉就像是成了不听使唤的随意肌一样,又不自觉地随颈部的肌肉收缩扭头朝后望杨同学。


 他自己也太不好意思,回头去看看郑同学和周同学两人,他们也和杨同学一样,头部昂立着,大步朝前走。陈同学自己暗地叹息着:“自己没有正确的恋爱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究竟是不行的。”


 我们队伍离开大路后朝一条小路走去。走下坡时看见了二班的詹同学,他是紧逼着坡脚走的,身上穿的一套草绿色的便军装和裤子已经有好几处被泥染污了,他似乎跌过好几跤。


 看见了他如此这般狼狈不堪的情形不免便生出了一番怜悯他的心情,我向他关切地问道:


 -----“詹同学,你怎么掉队啦。”


------“这真是一言难尽啊,只因天黑,又不熟悉路况,走路一不小心就掉进一条水沟里去了。我现在只希望你们班收留我。随你们一道拉练了。“


 还没有等他说完话,我们班同学们众口同声地说:------“欢迎你加入我班拉练,随我们夜行军!”詹同学很高心地加入了我们队伍走在最后面。


 然而这时已经是1975年三月21日的凌晨时分了,在黑沉沉的夜色中,我们开始沿着路边的一条小溪行走。溪水流速平缓,这里是南方的田野,况且此时已经是初春的时候了,因此靠近路边的溪流表面并没有被冰封冻住,清澈的溪水反而欢快地流淌着。


 然而走不了多远,大家便开始周身流汗了,显得有些精疲力尽。此时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走在队伍后面的杨同学和几位同学除了唱起了革命歌曲外。他们还表演一种起源于山东省的传统说唱艺术 ,一边敲起一对小长方形竹板打出富于音樂韵律的節拍,一边说唱山东快书来激励同学们坚持走下去。


 拉练了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下。 我们找了一处干燥而平坦的地方坐下,我和周同学,张同学三人不期然地都同时伸出手去从挎包中拿出昨晚预备的冷白面馒头大嚼起来。


 自从离开军营以后,整整两个小时的强化行军,大家都感到饿了,之前还没有遇见过这麽冷的白面馒头如今吃起来竟会吃得这样香的情形。


 陈同学和郑同学两人抽着劣质的阿尔巴尼亚香烟。他们一根接一根地抽着喷吐出的烟雾呛得坐在他们周围的人们一直在咳嗽。空气中充斥着一股异常难闻的纸烟气味。坐在他们旁边的同学都敬而远之地离开了他们二位。


   大家都走得很疲乏,多数同学都疲倦得不想站不起来再走路 了,此时一位同学见此情形拿出一只灌满了劣质酒的军用水壶轮流传递给大家,让每人都能喝上一口酒提神,驱走睡意。以便能正常维持我们的拉练。


 过了一会儿,当大家要准备动身上路的时候,见一位同学背靠一棵树坐在地上很不容易拉起来,两只眼角上流着眼泪,看那情形他实在是疲倦得不能再走路了。如果这位同学掉队是很大的麻烦,尽管现在连我们每人自己都顾不周到的时候,但对于这位同学却不能不加意地照顾。


 我们是一个集体,但起码的人道主义我们还是要讲的,我们的宗旨是绝不会让任何一位同学掉队,大家的想法是抬也要把他抬着走。 那位同学本人是很忠厚的,他不愿意让同学们抬着他走。


我们更不可能在这半夜三更的时候,独自留下他一人在这旷野上无人照料,在我们拉练途中,此时因这位同学筋疲力尽不能继续前进而引发了这幕小小的悲剧性的危机,后来被大家用智慧化解了。


 驮着医药和生活保障用品的唯一的一匹部队青马,由军人张班长牵着它跟在队伍后面走。我们扶着这位同学去骑上马,见他的眼睛充满泪水。


 他说让他一人骑马他感到很丢脸,将来自己会在同学们心目中很没有脸面,这也很伤他的自尊心,他不愿骑马。我们费了好一番周折才把他劝说着骑上马。随后我们又动身开始上路继续我们的拉练了。


 现已是次日凌晨3:30 的时候了,这最后5公里的路是最难走的。 几位女同学失声哭起来了。 看她们的情形她们实在是疲倦得不能再走下去了。有些人想放弃这次拉练了,打算找一处有树荫的地方坐下来等天明才去找到附近巴士站去乘上一辆公共汽车返回部队去。


 有的同学是脚上受了伤,强行军走路使他们的脚板上打起了水疱,水疱破裂流血,袜子上都沾满了鲜血,之后再凝结成血块与袜子又粘连一起。走起路来很疼,他们发出的呻吟的声音异常凄楚。 痛苦地蹒跚着走。


 郑同学和我到保养得很好,因为在我们离开军营之前,我们两人已经在我们的脚上撒了一些滑石粉防走路时与鞋底摩擦起疱。


 然而 每当同学们感到自己被困难吓倒萎靡不振而士气又显很低落的时候,看着这样的光景,杨同学和另外几位同学所组成的宣传队,他们不由得就会打着竹板说起快书来了。


 并有节奏地高呼毛主席语录,比如“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之类的语录以此来鼓舞大伙儿的士气。一听到毛主席的这一些语录,我们全体同学们又精神百倍地走回到路上继续着我们的拉练了。

Sunday, September 16, 201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56 )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56 )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1975年的春节过完,过不了几天大致意味着这年的寒假也快过完了。 我们寒假结束返回学校后不久,按照院革委会事先制定好的计划从本学期开学后我们外语系73级全体同学就要下部队去进行一个月的学军活动了。


 一支高炮部队自文革开始就一直驻扎在离我们学校六七公里远,靠近北碚城区东北部一带的地方,这次我们年级同学被安排到这支部队学军到是一件很有些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事。


 最先知道我们要到这个部队去学军的消息是系办公室的陈干事和系党总支的学生委员李同学这两个人。他们早在我们学军的前十几天就受系上派遣到这支部队去疏通,为同学们到这支部队来学军做好先期的准备工作。


 1975年3月初,一个晴朗的日子,系上准备了在这一天开学军前的动员大会,系总支刘书记将按照当时文革时期制定的办学方针:---“为了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接班人,工农兵学员在校期间必须接受学工,学农,学军的锻炼。


学工到工厂车间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体验实际生活,从思想上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学农除了学校轮流派遣各班到农场翻地,种植,施肥外,还要集体到农村参加劳动锻炼活动,几十个人分住在农民家中,与各家的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学军是到部队住在临时的军营里,操练,瞄靶射击,进行拉练长途夜行军。”系总支刘书记将按照文革时期所制定的这一办学方针来作学军前动员大会的报告。


 当天又忙了一上午,不外乎是写标语,印资料。同时利用我们班的几位同学到一间大会议室去开始布置会场。一直到了中午一点过钟,我们年级的同学们才陆陆续续地来到了会场,找座位坐下。我们所期待的系党总支刘书记所带领的几位系领导同志和一位我们要去学军的部队派来的军代表一起来到了开会现场。


 刘书记看见了我们,他第一句话问我们的便是同学们这次下部队去学军都准备好了吗?由他这一问,才想到午前我们的准备工作进行得很迟缓也很不充分,一些下连队学军的必备生活用品都还没有准备齐全。大家自然是期待着,待会议结束之后,再到北碚街上的一些百货商店去把这些必备的生活用品采购齐全了,出发时带上它们去学军。


 随后在大会上刘书记发表他的主旨讲话动员我们全年级同学这次下部队去要认真落实上述的学军的各具体事项:---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强调要求同学们做到虚心地向解放军同志学政治,学思想,学他们的优良传统作风,学习他们如何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无条件接受他们指导下的严格军事训练云云。


 刘书记在这次学军的动员大会上谈话是最热心的一个,因为他在前曾是部队上的一名营级干部,后转业到西师分配到我们系担任担任党总支书记。部队上的大致情况也了解得比较清楚。


 之后,他又开始大概地向我们讲了一下我们这次学军的情况,到部队后要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操练等。接着他又说我们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将由系党总支委员张老师带队前往驻扎在我们学校附近的前面提到的那支解放军的高炮部队去学军。他还说我们年级四个班的80多位同学要分散到这支部队的一个连队的8个班上去与战士们一起进行高炮课目,射击,进行拉练长途夜行军训练云云。


 同学们坐在台下,望着坐在台上正在发表讲话的刘书记,他正襟危坐,和平日善于同大家开玩笑的样子判若两人。最后当他讲完话后,他含着一种很严肃的声音在向着我们这一群同学发问:


 ------“同学们,这些学军的具体事项你们能办得到吗?”


 -----“能办得到,能办得到,” 同学们齐声答应着。 


部队派来的那位军代表坐在刘书记旁边,他见我们表明了这样的一种赞同态度之后,也很高兴地用一口很重的川西北口音向我们发表了一通讲话。


 讲了足足有二十多分钟的光景,讲话的内容不外乎是鼓励我们前进在光辉的“五七“大道上,肩负着党和人民的希望,永远和工农兵群众相结合。


 我实在想不到的是大会竟以这麽快的速度就结束了,在我虽是觉得自己不甚痛快一点,当我一想到我们班的几位同学上午花费了一番精力来布置会场时,我只是为他们感到有点惋惜而已。


 第二天大家都起得较早。食堂早早地就把早饭替我们弄好了,让我们一赶到食堂就吃到了早饭,早餐毕,也才七点多钟的光景。八点过钟我们年级的同学就要准备动身去部队学军了。他们都携带上自己的行李不约而谋地到外语系教学大楼前面的一块空地上去集合了。


 不一会儿同学们都到齐了。大家此时都拥有很高昂的士气,四周洋溢着一片欢乐的气氛。看这情形我们大伙儿都巴不得早点出发到军营去学军了。 


大约八点半钟的光景,领队的张老师由系总支的学生委员李同学陪同到了同学们的聚集之处,他要求大家整队集合,随即宣布出发,于是我们排好队伍背上自己行李每人相隔得四五尺远的距离鱼贯步行着朝校外走去,走到了一条公路上。


 张老师叫我们列队沿公路边上走。他说这样的队形能保证大家的行路的安全,否则过于靠近路中间走是很容易成为过往的汽车撞击的目标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的。


 我们服从他的指挥向左侧的路边走去。一离开了原走的路径,路边上被昨夜大雨打湿了的土是很湿滑而泥泞的,异常难走。我们全年级的同学便一直沿着这条公路边往前走。有些同学注意到越朝前走,路边街面上的商铺越见多,但铺面大多还没有打开营业掩闭着的。


 我们学军的部队就驻扎在离我们学校有六七公里远,临嘉陵江边的一片山岭上,我记得学军期间每天在营区除了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外,还能眺望到一片蓝天下远处的风景。


 我从小就憧憬群山绵绵的意境。以至于后来我竟迅速地喜欢上了这单调的军训生活,很大程度是因为营房四周的围墙之外能看到绵延的山峦。


 我在连队修建的猪圈的一米多高的低矮围墙之上能看营区外面的连成一片的麦田,还有掩隐在翠绿色竹林丛中的乌色瓦顶的农舍。更远处的一座工厂厂房的外墙粉刷的那种白色涂料,被蔚蓝的天空衬托得格外耀眼。


 与半山坡上居高临下的我们学军部队的营房相比,看到西师所处的地势实在是很适中啊,怎么有些同学们又说通往我们学院的路是一条爬坡上坎难走的路呢?那明明是一条容易走的宽敞的大路嘛!


 我们一直走到看见一座部队军营门口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将要去学军的部队了。看见了由哨兵严密守卫着的那部队军营大门,见它上方挂着用一条红布制作的一幅横幅,上面用仿宋体字书写着:“热烈欢迎西师外语系老师和同学们光临我部队学习指导!” 


外面站着一列排队整齐的解放军战士挥舞着手上拿着的欢迎标语,亲切的脸和欢乐的声音来迎接我们。当我们走到军营大门口时,他们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围拢来,伸过来许多温暖的手。我一点不觉得我们是到一座佰生的军营来学军的,反而倒是象来探亲访友似的。


 之后同学们又被战士们热情地簇拥到军营里的一间大会议室休息,于是乎我们在此的短暂停留变成了一场欢乐的聚会了,至少一扫而光先前步行来军营路途上弥漫着的那种不活跃和不愉快的气氛了。大家相聚在一起,彼此都感觉得很高兴。而又有那位曾派遣来过我校的军代表在座,这点欢乐的气氛就更加高涨了。


 忽然,一位部队首长,团政委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会议室门口,他是专程来看望同学们的。而这位军人眉宇间又复闪烁着微笑,他是一位久经战争岁月磨砺过的军人,行动矫健,一双眼睛炯炯有光。他亲切地招呼着同学们说道:-----“欢迎同学们来我们高炮部队军训,希望你们能习惯我们的军营生活。在军训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云云------。”


 我们与他一见面,这位团政委同志就给我们增添了不少快乐,而且他还给予了我们很多鼓励和支持,同时他向我们讲解了不少军营生活的知识并一再勉励我们要搞好这次军事训练。还祝愿我们住在军营期间学习和生活愉快。


 我们年级同学进驻军营的那天下午,我们年级四个班的八十多位同学按十个人为一班地被分成了8个班,随即就被分配到这支高炮部队的一个连的八个班上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军训了。可是男女生并没有住在一起,连长考虑得很仔细专门为这些女生们在军营里另外替她们找了几间大房子住了下来。这样我们同学们到部队后就被分为八个班开始接受军训了。


 但意想不到的是长得漂亮的杨同学竟与她有过情愫的陈同学分在一个班上。更糟的是陈同学还担任这个班的班长。她从一开始就不喜欢一直死心踏地追求她的陈同学,她觉得这个陈同学处处惹人讨厌。


 不用说别的,这陈同学的学问就不如班上的那位学习用功的高干同学好。那位高干同学在1973年10月中旬从成都某一科研单位停薪留职来西师上学之后,每天早上准时六点半钟到八点到教室在录音机旁边念英语课文。辅导老师到教室来视察的时候,那位高干同学也能凑上去与她聊一阵英语,不大需要辅导老师帮他纠正什麽错误。


 这陈同学就差多了,他简直离开课本就完全讲不通。另外长相漂亮的杨同学觉得这个陈同学的相貌也长得相当没有什麽吸引力,不像个英俊的男子汉。陈同学虽然长得有一幅北方人的高大形象,但是腿太短和身体不相搭配。


 最糟的是他的眉眼,眉毛很细,眼睛很小,前额上披着一排剪得整整齐齐的刘海式的头发,快压到眉毛上去了。显得有点娘泡的样子。不知道她听谁说的,留这种头发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有什麽出息的。


 ----“这回要不是部队同志把他和我分配到一个班,我才不肯和他在一起呢,这次,怎么会轮到陈同学来做我们的班长!这下不是令我感到很难堪了吗?”杨同学心想。


 而这时她还发觉陈同学看她的时候脸上表现出一种怪怪的表情。这一下更惹得杨同学越发讨厌他了。越看他越发觉得他不顺眼了,连他走路的模样也不对了。


 有天早晨出早操的时候,部队的班长指定陈同学领队出早操。陈同学站在队列前先清点人数,然后告诉那位解放军班长人员到齐了。于是大家开始练队列操练,然后练原地踏步走,再训练正步走。


 训练告一段落之后,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杨同学踱了过来,对陈同学说:


 ----“喂,陈XX,你是我们的班长,你领大伙儿操练走路的时候,为什麽走路时要两只手象钟摆一样地甩来甩去,我看到就生气!”


 陈同学低着头不理她,过一会才抬起头来说:


 ------“哪一个领操的人走路能不甩手哦?我不行,你来试试。”


 -----“你算了吧,你以为我不敢来领操!你以为你天生就是当官儿的料,俺们这种人天生就是倒霉的,一辈子当兵,横竖得受人管嘛!”杨同学气愤不已地回应着说道。


 -----“我看你啊,就是存心跟俺过不去,以前我曾向你示过爱只是想追求你罢了,你不乐意就算了嘛,为什麽从此以后,你就看着我越发不顺眼了,而那位高干同学你怎么就把他看得那么顺溜嘞?”陈同学十分不满地说道。


 ------“甚麽那位高干同学我看着他就那么顺溜,他只是我的一位成都同乡而已,我对他没有别的什麽意思。那个人怎么能跟你一样?你一谈事就想到那些方面去了。人家能像你一样吗?把任何一件平常事都说得如此的离谱?”杨同学也毫不示弱地反驳着他说道。

Sunday, September 9, 2018

忆我印象中的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

忆我印象中的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


 几天前我还编译过一篇日语文章«日本女人嫁给了中国名人»,因为文章太长,我把它按系列文章编译的。文章中谈到了日本女子濑田裕子嫁给盛中国的事情。他们俩是因音乐结缘而成为夫妻的。其实关于他俩可谈的事不少。


 但突然传来了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于九月七日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的噩耗。我们都为此感到很悲痛。而他的死亡对我们的音乐艺术事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倘使他能多活一些年头,能给我们留下来更多的宝贵音乐作品,那该有多好啊!


 我虽然同他尚未谋过面,可是我的脑子里至今还保留着这个音乐家拉小提琴的形象。他的才能在新中国是得到很好发展的,盛中国1941年出生于重庆。5岁时,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开始练小提琴。195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60年赴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师从著名小提琴大师列•柯岗(Kogan)。


 1962年在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小提琴比赛中获得荣誉奖。1964年回国后,在中央乐团任独奏演员。被誉为演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最多的人。代表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作为中国交响乐团国家级小提琴独奏家,盛中国是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曾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然而如今曾被誉为“中国的梅纽因” 的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却去世了。这是在是令人感到唏嘘不已。


 我在前面提到的音乐演奏家盛中国的日本夫人,一个名字叫“裕子”的人,一个著名的漂亮的日本钢琴演奏家,一个经过了跨国恋情找到真爱的女人-------濑田裕子,她也是我的这篇文章要提到的主要人物。濑田裕子的关于中国音乐的造诣是我惊讶的。她把中国民歌能演奏得维妙维肖。在中国仅仅住了几年中文也说得很熟练了。这在一个外国人的确是令人感到很惊讶的事。


 濑田裕子:盛中国的夫人,196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的一个热爱音乐的医生世家。日本著名的钢琴家,被誉为日本琴坛的:“神童”会用钢琴唱歌的演奏家。1979年考入日本国立音乐大学钢琴系,师从欧洲及日本的优秀钢琴家Peter feuchtwenger、石川文子、柳川守、森安耀子等。


 她不仅对于日本本国的钢琴音乐知道得很详细,而且对于欧洲西洋音乐也有相当的研究。198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随后又到欧洲各国考察,开阔了自己的艺术视野。


 1985年第一次访问中国,以后又与中国各省合作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举办音乐会,深受好评。1987年3月以来在日本与盛中国合作举行了一系列音乐会。他们俩因长期合作能够走到了坠入爱情这一步的,在音乐史话上,恐怕也没有几位吧?


他们俩于1994年结婚。婚礼分别在中国和日本举办。1996年至今多次在日本东京的 濑田裕子 濑田裕子 卡尔萨斯音乐厅举行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并与澳大利亚青年交响乐团合作在悉尼演出了钢琴协奏曲《黄河》获得巨大成功。现在濑田裕子是日本艺术家经理公司的签约钢琴家,并录制了钢琴独奏CD。被日本权威音乐评论家誉为会用钢琴唱歌的演奏家。看来她的事业前途无论怎样是有无限的光明前景的。


 岳父曾不放心女儿定居中国,由于老人当年对中国了解不多,认为女儿是去受苦了。直到后来裕子的母亲去中国照料女儿,亲眼看到中国的情况,两位老人才把女儿放心嫁给了盛中国。


 盛中国与濑田裕子的婚礼在中日两国分别举行。现在,凡是元旦,盛中国都会陪裕子回日本过,因为那是日本的新年,能更好地陪伴裕子的父亲,而最难得还是春节两人都会在中国过,能够体会到中国传统佳节过节日的气氛。


 裕子被称为“最好的女人”。著名画家范曾评价裕子,说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盛中国赞裕子是一个不算计,也很能干的人。


 现在裕子的中文已经说得很熟练了。他们除了演出外,对公益慈善事业也很热衷。他们用婚姻促进中日关系友好。虽然现在音乐演奏家盛中国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也感受着无限的安慰,无限的鼓舞的是他的不朽的事业正在由他的夫人濑田裕子发扬光大并且由她继承下去。

Wednesday, September 5, 2018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55)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 55)


 照片为西师校园及北碚城区风景照片 


离农历新年除夕还有十几天,校办学生食堂供应的伙食看不出与新春佳节的到来有什麽关联之处。午餐也没有加晕的菜,没有一丝过节的隆重气氛,倒显得有几分凄凉。同学们如往常一样吃着豆瓣辣酱炒的牛皮菜,炝炒莲花白等菜肴。日子就这样很平淡地过下去了。


 当1975年一月底就要放寒假的时候,数学系七三级的成都老乡周同学到我们系来找过我两次。他一定要我陪他去游缙云山,这时恰逢我们系上举办的那场迎春晚会刚结束之后不久,因回家过春节之前,稍有一些空暇时间,我便满口承诺了下来。


 缙云山这座重庆的名山就在北碚附近,实在也是出乎意外。自己进西师外语系读书至今已经快一年半载了,由于功课忙,我都还不曾去登过这座名山。这正好是周同学和他班的一众同学下基层到川东的一家工厂去给工人讲解华罗庚的优选法,统筹法,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的学工的实践活动刚结束返校后不久。他想利用放寒假前的这一短暂时间放松一下自己,这时他的登山玩水的兴趣颇浓了。


 在于自己实在是一点也不想去。但鉴于周同学的态度太诚恳,我却拗不过他的盛情邀请,也只好把自己的学习暂时丢一边,不过还有一事我须得感谢他的是由于他的穿针引线才使我能够获得机会在数学系上公共日语课。为我日后能够在成都中科院的一家研究所从事科技日语的翻译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就是冲着这缘由我也得陪他去登缙云山了。


 于是在星期六清早起得早,收拾停当后,就赶紧到食堂去用早餐,胡乱吃了些稀饭咸菜,白面馒头后,约了周同学冒着蒙蒙细雨从学校出发陪着他去登缙云山。


 周君是一个谈吐诚恳而笃实的人。他于1973年10月就读西师数学系之前,曾在成铁分局广元工务段当了两年的巡道工,一直跟随师傅们在宝成铁路厚坝区段徒步巡视铁路沿线排查事故隐患。他在川西北农村插队落户当知青两年多于1971年一月招工到广元工务段后,就一直干巡道工这份艰苦工作,一干就干了两年多了,倘若象那些有办法的人,一旦招工回来后不久,就会找关系调整到好的工作岗位上去的,而且过不了多久还会从广元调回成都去。


 两年了,两年了,人生能有几个两年,如当初他看破红尘那样,就是从农村调出去到广元山区当一名普通铁路巡道工也是心甘情愿的。但当他干上了这份巡道工的工作后,他又不想把自己充满朝气的青春期在干这份艰苦的巡道工作中蹉跎掉。后来幸好抓住了工农兵学员推荐上大学的机会,才算熬出了头。不然可能一直要干到他自己退休的年龄还在继续干这份巡道工作。


 很快工务段人事科长就拿着几张入学申请表格到工地上来找他,要他填表。这件事倒是难不住他,他是成都市某一中学老三届68级高中毕业生,文化程度不低,没花多长时间就把表填完,交还给段人事科长了。


 总之,当时推荐谁上大学那是内定的,但随后的入学考试就不只是形式一下而已了。记得当时考试一共有四门科目---政治,语文,数学和外语。1973年十月中旬,他高兴地在单位上办了停薪留职手续就来学校报到入学了。


 而如今,他反倒焦虑起今后毕业的分配问题来了,因考虑到工农兵学员毕业后,若按哪里来,哪里去的分配原则。他毕业后就应该分配回广元铁路中学教书,这是他极不情愿遇到的情形,他渴望能分配回成都工作,因为他的家在成都。但是只有天知道他今后会不会分配回成都,我想这愿望还得靠他自己努力才能实现得了。


 缙云山是被当地人传说得十分了不得的。它作为重庆北碚的第一名山,这是不言而喻的,特别它与北碚城区乃至于重庆的最佳风景名胜地北温泉毗邻而相距不远,而周边还有不少风景名胜的旅游好去处。因此在当地大多数人脑中,仿佛它真像是一座天下名山似的。


 山顶上时常云雾缭绕。但事实上并非人们所传的那样神奇,特别由我这个登过峨眉山的人看来,它的景色实在平常得很。除了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夕照峰9峰横亘之外,山上都显得非常索寞,我们只登了它的最高峰,海拔为1050米的玉尖峰。


 山上的寺院景观还不错,周围尽是林木环绕,绿色葱茏。缙云山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缙云寺、温泉寺、白云观、绍龙观、复兴寺、石华寺等8大古刹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等名胜古迹。


 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1932年)遗址和狮子峰寨、青龙寨等古寨遗迹;还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有50年代中共西南局领导夏季办公旧址(贺龙院和小平旧居)等;现新建有白云观、绍龙观等道教文化园区和景点。景区每年举办缙云登山节和“缙云论剑”武林大会。


 我们那天登山的天气先是清晨细雨绵绵,并没有像秋天的阴气晦味的梅雨那样一直绵延着下过不停,天气后来倒是满好的转晴了。我们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到缙云山脚下的千年古刹缙云寺庙的大门前。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 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至今也有约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


 周围林木环绕。千年古刹缙云寺不像峨眉山下的万年寺有和尚替游客们准备了素食,把寺里自做的魔芋拿出来做菜。这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切成条状的魔芋,吃起来很爽口,色虽深褐色而味道很鲜。游客们很喜欢吃和尚们做的素食,端上一盘吃光一盘,把一桌菜肴都吃得精光。和尚很高兴,就好像做了一场大功德,当然游客们也并不是白吃的。


 从山下眺望缙云山的众峰是很朗壑的,虽然并不怎麽“突兀”地象山峰挺拔的刺破天际那般雄伟,但山底下的眺望却也是很壮观的了。周同学说,再往上走过了白云观,风景就更好了。但我们今天来就是要往山上走的。而那美丽的山景是有吸引我们朝上走的魅力。


 在那缙云寺上边不远处有温泉寺,这是所谓的名胜古迹了。我们两人特别走去看了一下,那倒是没有使人失望。但意想不到的是这座千年古寺没有毁于当年文革初期的破四旧运动,倒毁于当今的开发商。就在(2014年1月),为了在北碚区建设高档会所“柏联温泉SPA”,强占并拆毁了拥有1600余年历史 的南朝元年修建的重庆缙云山温泉寺,导致寺院文物、建筑严重被毁,寺院法师被打成重伤,住持下落不明。


 在这条山路上竟然没有遇见几个行人。我们寂寞地向着通往白云观的那条路的林荫深处走去。雨后的空气是清爽的,我们开始从一株大树绕到一株大树,周同学心里慢慢舒爽起来。看着眼前开着白花的棠梨树,他就想起成都府南河畔的垂柳;望着高大的树叶中冒出一簇簇新叶,他会联想到家乡老城区东御河,西御河街两边排列整齐的法国梧桐树。


 然而,他不可能触景生情地在这静寂的世界里沉思得太久。我们沿石板铺成的一条小路朝上行,有三十分钟的光景。到了白云观。我们缓步向这座寺庙的大门步去,见寺庙大堂上无人,照射进来的阳光斑驳地洒在地面上,可惜没有诵经和尚作伴偕行,只有我们的影子在跟着我们走。


 见无数小鸟仿佛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地在庙堂大樑上作穿梭般的飞行。因为周同学上山带了一张地图来,登山后,没有走多少冤枉路,我们就走到位于顶峰的石华寺。我们在寺庙殿堂上旋来旋去,只想观尝里面的古迹,却只见到了一些泥塑菩萨像。


 山上也见到“松柏一径”的大树。最后走到寺庙外,临山顶眺望,遍山古松森森,还可俯瞰北碚全景。我们在山顶呆了一会儿,感觉到意犹已尽了,便朝下山的路走去,一到下山,就好像在乘电梯下行一般轻松,周围的景色应接不暇,来时的路亦熟悉了,很快就走到山脚下。结束了我们的登缙云山之旅,朝返回学校的路上走去了。 ,

Thursday, August 30, 2018

日本女人嫁给了中国名人 (4)(完)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有点温情的话题。无论当今或过去的中国名人都想找日本女人为伴,这是为什么呢?同样作为一个日本人,我很高兴日本女性的美德受到人们的赞扬,但我不觉得这样的赞扬有什麽过分之处。


 许多中国名人都娶了日本妻子。 老一辈的名人有,如曾担任过国家体委主任的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庄則棟,着名小提琴家盛中国等人,这是为什么? 中国名人为何会娶日本女人? 我不禁想起那样一句话。 “世界上什麽是最好的,哪里是天堂?”天堂就是挣美国的薪水,吃中国的食物,住英国的房子,娶日本的妻子。” 


确实,日本女性的魅力是众所周知的。 她们就像樱花一样,艳丽,温顺,乐观,像蝴蝶夫人一样,深情,生死与共,并且已经有许多文学作品对此描述过。 自20世纪以来,许多中国文化名人不仅在语言上表达了对日本女性的观感,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与日本妻子住在一起。


 徐志摩在“沙扬娜拉”一诗中将日本女性赞美为最具风韵的女性:---“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另一个风流人物,郁达夫先生的洞察力更丰富,他在小说“雪夜”中这样写道。 “如,日本女性温柔可爱,自明治维新以来,她们历代所接受的都是要顺从男性的教育,而且由于一直以来日本人口不多,衣食住行条件简陋的缘故,一般女子的守身的观念没有我国女同胞那样的迂腐和固执,较之故国的姊妹们更有着许多新鲜可爱之处。


 首先,她们对于守身如玉和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没有我们女同胞那样的守旧固执,“又加以缠足深居等习惯毫无,操劳工作,出入里巷,行动都和男子无差;所以身体大抵总长得肥硕完美”,绝对没有我们的林黛玉小姐那样的“临风弱柳,瘦似黄花”等病貌病态;


 其次是日本女性的肤色大多是雪样的细腻洁白,风样的柔嫩妩媚,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箱根东部西部靠山一带的女人,皮色滑腻通明,细白得像似磁体;至如东北内地雪国里的娇娘,就是在日本也有雪美人的名称,她们的肥白柔美,更可以不必说了。


 在谙熟了日本的言语风俗和生活习惯,谋得了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特别是揖别了血肉相连的亲戚兄弟之后,每每于旅舍寒灯的底下,或街头漫步闲行的时候,中华民族国际地位低下的屈辱感更是时时袭上心来,除此之外,最能恼乱他性灵的便是“男女两性间的种种牵引”和诱惑。


郁達夫的处女作,也是成名的小说《沈淪》的主题也是他对日本女性的爱恨交织在一起的一种复杂情感的描述。 他在小说中,把日本女性描绘成了“只能远看不可及”的良家尤物,是玩弄中国学生感情的最淫荡的妇人。 而大多数日本男人几乎都是中国学生的情敌,夺他们之所爱并给予他们伤害。 主人公还对他们充满敌意,中国学子们同时也陷入自卑情结当中。郁達夫除了曾在日本嫖艺伎之外,从未享受过异国恋人的艳福。


 日本王室的女儿嫁给了清朝皇帝溥仪的弟弟溥傑。与溥傑结婚的日本王室的女儿嵯峨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贵族。,在溥傑出狱之后,她回到了娘家,与父母重逢,但她最后在中国去世。


 当她回到日本娘家时候,她强烈要求她的大女儿嫁一个中国男人: “你父亲是中国人,你是他的女儿,应遵守中国礼节,尊父命,嫁给中国人。”结果,大女儿不从,因她心中已经有一个日本情人 了 。周恩来得知后,还曾过问此事。


 编译自:中国の著名人に嫁いだ日本人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