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8, 2015
怀念父亲-----------( 8 )
父亲乘坐的从沈阳开往哈尔滨的列车一直到早晨九点钟过后才到达哈尔滨火车站.哈尔滨的天气早晨就到七八点钟过后,虽早已见到日出了,都还是感到很冷,又加以在车站广场上刮起了大风,冷得更令人难耐了.父亲携带着行李走出车站,车站上遇着了由留苏俄语培训中心派出的一位接待人员驾驶着一辆军用卡车来车站接他们.
那位接人的师傅见父亲携带着一口大皮箱从车站走出来,便跑上来讯问他是否是来哈尔滨参加俄语培训的留苏预备班的学员.父亲带着一口很浓重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回答他:”是的,我是赶到哈尔滨来参加留苏预备班俄语培训的.”
父亲随后自感宽慰地说道:”-------我昨晚在沈阳火车站乘的夜车,在车上熬了一通宵,今早一早才到达哈尔滨火车站.出站之前还怕没有人来接.想不到你们准备工作做得太周到了,我一出火车站,立刻就有人来接我们,要不然,我还真没办法. 今后几天还将陆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抵到,但他们就用不着担心没有人来车站接他们了.”
这位师傅操一口浓重的哈尔滨口音的东北话先作了一番自我介绍说他姓李,是留苏俄语培训中心的一位干事,今天被专门派遣来火车站迎接学员们的.他热情地向父亲表示欢迎,并关心地讯问父亲是否是第一次来东北.父亲向他表示这次是自己的第一次东北之行,一路上都感受到了同志一般的温暖情谊.
事后他回忆起了除了这一次东北之行是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初在宜宾发电厂工作期间,被提拔成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后,受上级领导委派来哈尔滨学习半年俄语为留苏作准备是自己的第一次东北之行外,还曾有过若干次的东北之行,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调至重庆电技校任副校长后,为了进一步搞好《电力职业课程的教学及其与实践相结合, 父亲曾两次率队赴东北考察学习当地电力工业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另外还有过的东北之行是在五十年代末期从重庆被调至川西北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担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之后, 为了学习借鉴东北发电厂先进的技术以及运行管理方式, 父亲曾数次带队前往东北学习考察当地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先进技术.
文革结束之后不久,父亲就从川西北的一座大型的火力发电厂被调到成都的省电力科研院任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那时候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科学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适应当时的电力科技 事業蓬勃發展的新形势,他是众人中最热心地学习专研新科技的人.
因为他在前曾从事过多年的发电厂的实际管理工作,自然有着多年丰富的发电厂的运行管理的实践经验,尔后又在省电科院从事过多年科研工作,由此而来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素养,他曾数次不远万里亲自率队前往东北参加电力技术的学术研讨会.他很乐意去参加这类的学术研讨会,学习到新知识和新科技.
一九八四年当我还在成都中科院某研究所工作的时候,我尚记得的是就在那年的年中,父亲终竟被入选成为了改革开放后由西南电管局首次组织的赴美国考察代表团中的一名成员.七月过后不久的一个礼拜日,就是他们赴美考查代表团从成都双流机场启程飞往北京转机前往美国的日子.
那时候是陈钢先生在当西南电管局局长,临行之前父亲被应邀去局里帮忙拟定考查提纲.从清早九点钟一直忙到午后四点钟,才告了一个段落. 当他们代表团一行人一个月之后从美国考查归来之后,最显着地令他感到诧异的是中美两国之间的电力技术的差距是很大的.当时一些落后技术和老设备还一直在国内电厂中应用和使用着,这足以证明两国的电力技术的差距是明显的. 他清楚地认识到在电力技术的许多方面中国要赶上美国,缩短技术上的差距还需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
但中国的电力工业, 自建国六十余年来,以大家的见解,认为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就的,这是与父亲那一辈人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父亲在电力部门工作时间很长,算是一位较老的电力工业基层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为了搞好电力工业的岗位工作,不仅勤奋地工作,而且勤奋地学习,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和他在学习上的刻苦钻研精神,都是令我敬佩的。
四川电力工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除了发电厂的老旧发电设备得到改造更新之外,还有一件最普遍,最彻底现代化的表现,那便是大量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的发电设备和技术.这随之而来四川电力工业落后局面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那时以成都为中心的成渝,成昆,宝成,川黔,川鄂五大铁路干线的铁路枢纽的形成,可以说是四川的经济发展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向东南亚,西亚,中东,非洲等各国输出成套发电设备和技术的工作也在陆陆续续地展开,那时西南电管局已经改名为四川省电管局了,后者经营起了援助巴基斯坦修建火力发电厂的项目,在项目的实施上,采取了输送成套发电设备和技术,再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去现场指导建厂的方式,
当时省电管局指定省电科院派遣工程技术人员,由父亲带队前往巴基斯坦援建一座火力发电厂.为此省电管局在巴基斯坦卡拉奇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在成都也设立了一个办事处.这样摆出来的一幅架式好象很可以使那曾经偏僻的四川一跃而与先进发达的欧美能并驾齐驱一样似的.
援建修一座电厂与设计一座大型的火力发电厂毕竟不是一码事,而对援建的这座巴基斯坦火力发电厂的设计却是由西南电力设计院来承担完成的,修建这座发电厂也算是一项大工程了,在测量的当时,就发现修建这座发电厂的工程量很大,因为工地地面也不平坦,工事自然很不容易进行.同时还要建设一条运煤的专用铁路,这都增大了建发电厂的难度.
难道修建这座发电厂遇到的难度比我们四川人修建宝成,成昆铁路遇到的难度还大?父亲率领的团队坚信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 他们在异国他乡展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的勇气使巴国河川失掉了它的艰险,而建电厂也失掉了它的困难.
大约在那儿所呈现出的这些艰难困苦对父亲的团队是含有几分挑战性的,于是就象这样,他们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显示来的英雄色彩又在这片友好国家的土地上再大放光彩.-----难道不是?图大事,成大业者是不可畏惧艰难而苟安的!
随后父亲礼节性地向李干事告知了自己的姓名并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李干事帮着父亲拿着行李,父亲便跟随他向站外停车场走去,一路上他们刚好说了几句话,从月台传来了列车进站时发出的鸣笛的声音,此时一列客车正在缓慢地开进哈尔滨火车站.李师傅对父亲说:”---哎呀!麻烦你在这里等待一会儿,我还要赶回车站检票口去接乘这趟火车来的学员.
他便迅速地朝检票口走去,在那里遇着了乘这趟车来刚出站的十余名俄语培训学员.他们都乘车得很疲乏,但脸面上到是显出一种十分期盼的神情,就象是谁叫他们来此出席一场盛大的集会一样.李师傅走过来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问候,大家彼此之间熟悉后,由他引导着大家穿过这若大的站前广场.
走到离停车场不远处的一个地方与站在那里已等候良久的父亲汇合在一起,李师傅向大家指着不远处停放着的那辆军用大卡车,这一行人便精神焕发地朝那辆卡车走去,走到卡车边上,大家停下来围集在那卡车周围,等待李师傅安排他们乘车.
李师傅请大家按秩序排列好逐次上车.起初每人相隔得五六尺远的距离鱼贯地按顺序上车.等学员全部上车后,汽车出发了,似乎是向着市区在走.市内看不出有什么破烂的房子,有的房屋还呈现出俄罗斯风格,或者日本风格. 有些房屋由於建於不同的年代,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汽车从市面上经过,还算得上是巡览过哈尔滨的市容了.
汽车朝近郊驶去,不一会就抵达培训中心,汽车缓缓停靠在一幢大楼的底楼大厅门口.下车后,每人各自带着自己的行李走进大厅.见厅内陈设颇为堂皇,给人一种现代化的印象.大家排队按秩序向柜台间里坐着的值班干事递交自己的身份证件和介绍信办理报到手续,他接件后,便迅捷审核并在相应表格上签名确认后,就算完成了报道手续了.
之后由一名干事引导大家去宿舍楼,找到自己落宿的房间,每一套房间住叁人,里面包括一寝室,一客厅和一盥洗间,父亲在此住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晚上到食堂用晚餐,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差不多都聚集在这儿用餐.有趣的是大家总是依照自己的省籍,操着一口乡音围坐在一张餐桌周围进餐.菜肴是很丰盛的.主食包括有面食和米饭.大家都享受着一样的款待.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